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射洪中学2023年上期初2021级半期考试
语 文 学 科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厚基础功底。(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 蓦然(mù) 斡旋(wò) 怒不可遏(è)
B.漩涡(xuán) 眼眶(kuàng) 汩汩(gǔ) 接踵而至(zhǒng)
C.眺望(tiào) 撺掇(duō)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gā)
D.翌日(yì) 欺侮(wǔ) 闭塞(sāi) 拾级而上(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怠慢 严峻 茂腾腾 厉厉在目
B.踊跃 震憾 熙熙然 安营扎寨
C.褪色 演绎 暖融融 漫不经心
D.辐射 思慕 马前卒 人情事故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这道物理题很难,但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豁然开朗,大彻大悟。
B.谈起名著阅读,班长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同学们都惊叹不已。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是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比喻)
B.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夸张)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比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前夕,中国女排辉煌取得了十一连胜的战绩。
B.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C.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D.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
B.春天到了,凤凰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C.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
D.今天的早餐品种丰富,你是吃稀饭馒头?还是吃豆浆油条?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自己在努力,它在默默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8.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9.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描写)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记叙)
C.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议论)
D.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抒情)
10.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这篇小说采用儿童叙述视角,叙述的是“我”少年时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B.《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文中多处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庄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如《爱莲说》《马说》。
二、品古典雅韵。(15分,每小题3分)
11.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呐喊》——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登勃朗峰》——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C.《马说》——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北冥有鱼》——庄子——战国——哲学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乙】商鞅治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战国策》)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B.是故谋闭而不兴(发生)
C.卫鞅亡魏入秦(逃跑) D.然刻深寡恩(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 期年之后
B.货恶其弃于地也 封之于商
C.特以强服之耳 能以径寸之木
D.孝公以为相 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三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B.乙文简要地记述了商鞅入秦,变法成功,使秦国朝堂公平无私、赏罚分明,民间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C.甲文中的大同社会是施行大道的结果;乙文中秦国的强盛是商鞅变法的结果。它们都是时代面貌的真实呈现。
D.甲文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下为公的社会。但商鞅为人刻薄缺少仁慈,所以,他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下面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由写景改为抒情:彼此处境相同“同是宦游人”,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但一反离愁别恨的常调,以劝慰杜少府作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Ⅱ卷 (综合题 共105分)
三、蓄知识底蕴。(共29分)
16.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3分)
▲ |
17.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分)
▲ |
(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3分)
▲ |
18.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内容。(10分)
(1) ▲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2)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 !妇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 ▲ ”两句,不仅用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5)白居易《卖炭翁》中“ ▲ , ▲ ”两句,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
(6)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 ▲ 。
19.名著阅读《经典常谈》。(4分)
(1)“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又叫做《礼记》:这《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 ▲ 。大戴是戴德,小戴是 ▲ 。相传他们是这两部书的编辑人,都是西汉的《仪礼》专家。(2分)
(2)请将下列连线补充完整。(2分)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墨翟 韩非子 孔子 庄子
- 综合性学习。(6分)
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社会交往的准绳,和还是国家共处的原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班级和美】班级要办“以和为贵”的黑板报,向同学们征集素材,请你写出两个相关的成语,并解释。(2分)
▲ |
(2) 【家庭和睦】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
姥姥。谁也不肯想让,他们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云云,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2分)
▲ |
(3)【社会和谐】某班小记者去荣获“襄阳好人”称号的孟昭银老人所住的社区采集素材。期中一个邻居评价她“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另一位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请你依据邻居的谈话,仿照后句,在横线上补写前句,形成一条宣传标语。(2分)
宣传标语: ▲ ,知书明理善为先。
四、览书海智慧。(共26分)
(一)记叙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3分)
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C.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D.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22.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4分)
▲ |
2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 |
24.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3分)
▲ |
(二)哲理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心泉
张佐香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崇高。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25.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3分)
▲ |
26.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3分)
▲ |
27.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3分)
▲ |
28.阅读第④段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自己阅读或欣赏过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4分)
▲ |
五、书精彩华章。(共50分)
29.以下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文题(一):一本好书使我们受益终身,这是阅读的魅力;一次努力让我们收获成功,这是奋斗的魅力;一处美景令我们流连忘返,这是大自然的魅力;……。
请以“ 的魅力”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二):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成长是生命存在的必然过程,是自我价值的探求之路。成长,交织着欢笑和泪水,交替着困惑与清醒。就像一颗种子在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会经历很多磨炼。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却丰富多彩。
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如果写作文题(一),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抒发真实情感。
③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
④有生动细腻的描写,写人要抓住特点。
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降低一档次评分。
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览书海智慧,写作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厚基础功底,品古典雅韵,蓄知识底蕴,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