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2课时 指导方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25276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园地一》2课时 指导方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2527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园地一》2课时 指导方案
展开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心得。(重点)
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大致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熟悉姓名的拼写规则。(重点)
3.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表格,制作含有相关资料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田园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直入主题
本节课的学习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二是了解分号的用法;三是能通过路牌上的拼音,认识地名;四是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二、学习词句段,能准确运用
(一)读一读,学一学。
1.出示例句,读一读,体会这几组句子都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指名读句子,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说说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从中读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1)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第一组句子选自课文《花之歌》,通过排比,强调了花的用途。
第二组句子选自《桂林山水》,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第三组句子选自《祖父的园子》,通过拟人、排比,表现了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我”在这里的心情是快乐、自由的。
(2)这几组句子,句式整齐,在结构形式上有一种匀称美,读起来觉得句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小结:我们在写风景的时候,不妨使用排比句式,可以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增强表达的效果。
(二)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课件出示句子)
(1)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2)想一想:这里的分号有什么作用?
2.学生认真思考,交流所得:
第一段讲了花的使命。第一句讲白天,花有两种使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使清风芬芳馥郁。两种使命都是花白天完成的,分号就起到并列的作用。第二句讲花在微睡时和醒来时的两种情况,中间用分号告诉我们这两种情况是并列的。
第二段讲了风的形成离不开冷热空气的对流。第一句讲了形成热、冷空气的两种条件,用分号表示并列关系。
(三)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书上的两个路牌,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音节,认一认地名。
2.指名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这个地名的读法的,借助拼音该怎样读。
3.观察一下,路牌上拼音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指名说一说路牌上拼音的书写特点。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应该怎样拼写,正确拼写自己的名字后,再试着拼写同学或亲友的名字。(试着自己拼写自己的名字)
5.鼓励学生试着拼一拼、写一写家乡的地名。
三、诵读田园诗,体会朋友情
1.过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景的文章,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古代,美丽的大自然也让诗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有一首诗被人称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平淡却见功力。(课件出示古诗《过故人庄》)
2.教师简介诗人。
3.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5.学生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6.提供下面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诗句内容。
过:拜访。 故人:老朋友。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
邀:邀请。 郭:古代城墙有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轩:窗户。 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把酒:饮酒。 话桑麻:闲谈农事。
就菊花:饮酒赏菊。
7.图文对照,试着学习这首诗。
(1)老朋友请孟浩然到他家去,孟浩然看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城墙外的青山连绵起伏,就像一幅清淡的水墨画。打开窗户,看到了丰收的打谷场,菜园里蔬菜长势喜人。)
(2)两个老朋友在谈些什么呢?(谈谈这段时间的农事,庄稼长得怎样,会不会丰收。孟浩然说,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再来一起饮酒赏菊。)
8.小结:这首诗不仅让我们读到了自然恬淡的田园风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9.交流课前搜集的田园诗。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10.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积累
背诵《过故人庄》。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