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5: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

    专题05: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第1页
    专题05: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第2页
    专题05: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第3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共42页。
    专题09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①,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黜:罢免,废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孰若孤( )
    (2)即更刮目相待(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志益笃( )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乃 取 《四 书》 自 定 句 读 昼 夜 诵 习
    3.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二)(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君子亭记①(节选)
    王守仁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
    5.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惟 吾 德 馨
    (2)雨 雪 晦 明 无 所 不 宜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1)【为】
    A.复为亭(       )           
    B.又为活板(        )(《活板》)
    (2)【植】
    A.环植以竹(      )           
    B.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名】
    A.而名之曰“君子”(      )  
    B.有仙则名(        )(《陋室铭》)
    (4)句子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
    “物”之特点

    “物”之象征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

    (1)
    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

    8.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什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三)(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治大风方
    苏轼
    钱子飞有治大风①方,极验,常以施人。一日梦人自云:“天使以此病人,君违天怒,若施不已,君当得此病,药不能愈。”子飞惧,遂不施。吾以为药有效者,则是天不能病。子飞不察,为梦所胁。若余则不然荀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家有一方,能下腹中秽恶,在黄州试之,病良已。今后当常以施人。
    (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大风:一种风疾。
    9.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方法
    在横线上解释加点词
    结构对照法
    上句:[有仙则名] 名:出名
    下句:[有龙则灵] 灵:(1)________
    勾连成语法
    [形影不离][无案牍之劳形] 形:(2)________
    课内迁移法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日梦人自云] 云:(3)________
    查阅字典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施”的常用释义:①散布;②施加;③给予;④摆放。[今后当常以施人] 施:(4)________(填序号)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在黄州试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 余 则 不 然 苟 病 者 得 愈 愿 代 受 其 苦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子飞不察,为梦所胁。

    13.“德馨”是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刘禹锡和苏轼“德馨”的具体表现。



    (四)(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联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案牍之劳形
    语境义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1)___________
    (2)惟劳苦贫病之人
    课内迁移法:惟吾德馨
    (2)___________
    (3)凡吾画兰画竹画石
    参考成语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___________
    (4)窗外修竹
    查阅词典法:①修饰②剪或削③长:高④修理,治理
    (4)___________

    1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同点。



    (五)(2022春·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刘禹锡)
    【乙】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①,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③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④,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圮(pǐ)塌坏,倒塌。②幮(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西府:是指西府海棠。④倪迂:倪云林。因性情狷介,怪癖多,因此人称为“倪迁”。清閟:倪云林的书阁名。閟:同“闭”。
    (选自《梅花书屋》·张岱)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无案牍之劳形 ( )    
    (2)有龙则灵 ( )
    (3)岁满三百余朵( )     
    (4)密宝襄盖之( )
    (5)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20.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


    21.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草色入帘青”“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的“入”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B.张岱的修辞手法用得很妙,如“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积累了几尺高的香雪,写出了花的清丽可人,语言简洁,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仗工整,整齐优美。“上”“入”二字,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写出了苔藓、绿草的盎然生机:“绿”“青”二字,色彩清丽,突出了环境的恬静、幽雅,烘托陋室不陋,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D.张岱善于运用修辞,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

    (六)(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无为,少耆①欲,不汲汲②于富贵,不戚戚③于贫贱,不修廉隅④以徼⑤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⑥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汲汲:极力营求、心情急切的样子。③戚戚:忧愁的样子。④廉隅:本谓棱角,古时比喻品行端方,有志气。⑤徼(yāo):求取。⑥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2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少耆欲
    ④虽富贵不事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乙】文中“默而好深沉之思”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D.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两处。
    非 圣 哲 之 书 不 好 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5)试结合【乙】文内容,分析【甲】文作者所举“西蜀子云亭”一例的用意。


    (七)(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①王逵欲深治之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③,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宋史·周敦颐传》节选)
    注:①【转运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②【深治】重判。③【版】手板,又称笏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2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24.解释加点字词。
    (1)不蔓不枝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
    (3)独与之辨______    
    (4)乃委手版归______
    2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26.对照甲文,品读乙文,说说周敦颐身上具备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八)(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材料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材料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2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
    (3)将弃官去
    (4)有狱久不决
    2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结友而别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蒙辞以军中多为
    D.乃委手版归         蒙乃始就学
    2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30.材料三叙事写人,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1.下列对材料二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3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九)(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古诗文阅读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学习单(其中(1)-(3)小题“解答”栏填写序号)
    学习支架
    语句
    考查项
    解答
    “之”可用作:①代词;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④标明前置宾语。
    (1)无丝竹之乱耳
    “之”在句中的用法
    __________
    (2)水陆草木之花
    _________
    (3)持就火炀之
    _________
    依据语境辨析古今异义
    (4)可怜夜半虚前席
    加点词的古义
    _________
    文言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文言语句
    _________
    托古讽今
    (6)不问苍生问鬼神
    所讽社会现实
    _________
    托物言志
    (7)莲,花之君子者也
    所言人生志趣
    _________

    (十)(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宇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①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土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3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不令有丝毫隙拆        
    (4)春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
    3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其 内 外 透 体 干 坚 外 施 火 力 炙 化 其 中 油 蜡
    3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37.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十一)(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丰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①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注释】①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
    3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②则以纸帖之( )
    ③为后世法( )
    ④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 )
    39.下列句中的“以”与“多编以竹简”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公亦以此自矜 D.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0.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4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篇短文的内容。


    (十二)(2022春·江苏徐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选自[宋]沈括《活板》)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①。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注释:①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
    4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
    4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持就火炀之   ②瞬息可就
    B.①若止印三二本   ②若屈伸呼吸
    C.①然泥字既不精整   ②公欣然曰
    D.①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  ②孔子云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活”这特征进行说明,详细介绍活板印刷的过程,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甲文第一段“盛”“始”“皆”三个字准确地传达出雕版印刷的简要发展历史。
    C.乙文陆深《金台纪闻》这本书所记载的活字印刷法因为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耗费了时间损害了功效,所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D.甲乙两文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可见,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改良印刷术的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

    (十三)(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选自沈括《活板》)
    【乙】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嚣昏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养鱼记》)
    4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持就火炀之
    (2)此印者才毕
    (3)汲井以盈之
    (4)怪而问之
    47.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只限两处)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48.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49.【甲】文活板印刷的“活”体现在哪里?【乙】文批判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十四)(2022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②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缕悬:用丝线悬挂。③纩(kuàng):丝绵。④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⑤芥子:芥菜的种子。这里指蜡的大小。⑥ 原:推原,探究事物的根源。
    5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
    (2)则第二板已具( )
    (3)指爪及碗唇( )
    (4)缀于针腰( )
    5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52.《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甲】文中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速度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缕悬为最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乙】
    蔡伦传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平末始给事宫掖①。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②,匡弼得失。后加位尚书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③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⑤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给事:jǐ shì,与后文的“尚书令”都为官名。宫掖:gōng  yè,整个皇宫。②严颜:脸上有怒色,特指皇帝生气。③书契:指合同、文书等凭证。④缣帛:jiān  bó,指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⑤造意:设想,想出一个主意。
    5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字平如砥( )               
    ②瞬息可就 ( )
    ③数犯严颜( )                
    ④帝善其能(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A.以我酌油知之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公亦以此自矜
    5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自 古 书 契 多 编 以 竹 简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②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56.【甲】【乙】两文介绍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最主要特征是_____(用一个字回答),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实践出真知, 劳动者的智慧是无穷的。


    参考答案:
    1.比得上。   擦拭。   等到。   更加。  2.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  3.(1)(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后来,他跟随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教。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向别人请教,是精读。 启示:示例1: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示例2:我的启示是: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一方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而也可激发自己的兴趣,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示例3:我的启示是: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谁比得上我?若,比得上。
    (2)句意: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3)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及,等到。
    (4)句意:志向更加坚定。益,更加。
    2.考查断句。句意为: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句中三个动词“取、定、诵习”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故断句为: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2)从,跟从;之,去;于,向。
    4.第一问: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吕蒙的学习方法是多方涉猎,粗略地阅读。根据乙文中的“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可知,克宽是认真研读。根据“问业于吴仲迂”可知,他还会向别人请教。他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精读。
    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吕蒙身上得到启示,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不妨采用略读的方法,只求丰富自己的知识,不在字句的理解上下太多的功夫。这样就不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可从汪克宽的身上得到启示,如果一味采用略的学习方法,难免就会让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有深入的领悟。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

    5.(1)惟/吾德馨(2)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6.(1)A.建造,B.发明;(2)A.栽,种B.竖立;(3)A.取名,命名B.出名,有名;(4)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7.(1)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2)象征着君子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意对即可)    8.“也”加强语气;前者强调了竹子不愧为“君子”的称呼,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后者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意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1)句意思是:只是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惟”是状语,“吾德馨”为主谓句,中间断开,因此断句为:惟/吾德馨。
    (2)句意思是: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雨雪晦明”是“无所不宜”的条件,中间断开,因此断句为: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6.前三题考查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A.句意为:又盖了所亭子。为:建造。
    B.句意为: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为:发明。
    (2)A.句意为: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植:栽,种。
    B.句意为: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3)A.句意为:取其名为“君子”。名:取名,命名。
    B.句意为:有仙人居住就有名。名:出名,有名。
    (4)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重点的词有:丝竹,奏乐的声音;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意思是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结合“有君子之时(具备君子的明睿)”可知,文章托物言志,借此象征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8.本题考查赏析虚词的妙处。
    “也”属于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表示委婉的语气;表示强调的语气。
    第一个“也”,结合“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可知,这里表强调,联系“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可知,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
    第二个“也”,结合“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可知,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结合【注】①“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可知,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盖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取其名为“君子”。说:“因为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其内部虚极静笃,互相通透而有间隔,具备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坚韧正直,无论春夏秋冬,均不改变颜色,具备君子的操守。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具备君子的明睿。清风时来,则如玉佩珊珊声响,像好听的音乐,风停下来,便寂然无声,挺拔特立,不屈不挠,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9.神异(灵验)     形体、躯体     说     ③    10.B    11.若余则不然/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    1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钱子飞没有去探究这道理(或不够精明),被梦境所胁迫。    13.示例:刘禹锡在《陋室铭》中通过写自己陋室的环境氛围与日常生活,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选文【乙】写出苏轼与钱子飞的做法不同,认为即便受到胁迫,只要能治好病人的病,自己愿意承担一切痛苦,突出他慈心济世的人格魅力。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有仙则名: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这是词类活用。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灵,形容词作动词,有灵气,神异(灵验)。这也是词类活用。
    (2)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形,形体、躯体。
    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3)“孔子云:何陋之有?”句意: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云,说。
    一日梦人自云:有一天他梦见一个人说。云,说。
    (4)句意:从这以后应经常给别人用。施,给予。故选③。
    10.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主谓之间,不译。
    A.代词,指药方;
    B.主谓之间,不译;
    C.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D.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故选B。
    11.考查断句。句意为:像我就不这样,如果病人能够痊愈,我愿意代他受苦。“若余则不然”是第一层,表示自己不会像钱子飞一样。“苟病者得愈”假设一个条件,是第二层。“愿代受其苦”是这一条件产生的结果,是第三层。故断句为:若余则不然/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上,长上;绿,使……绿;入,映入;青,使……成为青色;(2)察,探究;为,被;胁,威胁。
    13.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出陋室环境的简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主人的交往,表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主人的活动,表现了情趣之雅。联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通过写陋室的环境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根据乙文中的“子飞不察,为梦所胁。若余则不然荀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可知,作者有着慈心济世的情怀,子飞被梦境所所胁迫。但作者就不这样,如果病人能够痊愈,作者愿意代他受苦。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钱子飞有治疗风疾的方子,非常灵验,经常送给别人用。有一天他梦见一个人说:“上天让某些人得此病,你违背天意,让上天生气。如果还施舍不停,你就会得这种病,用药也不能治愈。”子飞感到害怕,于是不再施舍药方救人。我认为药物有效果,就是上天不能让这个人生病。子飞不能明察这一点,被梦境所所胁迫。像我就不这样,如果病人能够痊愈,我愿意代他受苦。我家中有一药方,能排出腹中积便,在黄州时试用过,病很快就好了。从这以后应经常给别人用。

    14.使……劳累     只     凡是     长;高    15.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16.(1)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平民。(2)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17.(1)环境清幽。甲文中居室环境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乙文中居室环境为“窗里幽兰,窗外修竹”。(2)交往人物均为雅士。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俗客不来,良朋辄至”。(3)居室主人都情趣高雅。甲文中,居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乙文中,居室主人“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画兰画竹画石”。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无丝竹之乱耳”意思是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乱”意思是“使……乱”。“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和“乱”处于相同位置,应译作“使……劳累”。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惟吾德馨”意思是: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惟劳苦贫病之人”的“惟”可解释为:只。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凡:一切,凡是。根据“参考成语法”可知,“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的“凡”解释为:凡是。
    (4)“窗外修竹”:窗子外面有高高的竹林。修:长;高。根据“查阅词典法”的解释,选③:长,高。
    15.本题考查断句。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庸俗的客人不会到来,高雅的友人就会来到,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俗客不来”和“良朋辄至”是并列关系,“亦适适然自惊”承接“良朋辄至”。故断句为: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1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重点词:以,来。慰,慰劳。之,的。劳人,劳苦的人民。非,不是。安享人,贪图享受的人。
    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 “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分析得出:居室环境的优美,清幽。
    根据甲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乙文俗客不来,良朋辄至”分析得出:居室主人交往的朋友均为雅士。
    根据甲文“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画兰画竹画石”概括得出:居室主人都情趣高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常常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庸俗的客人不会到来,高雅的友人就会来到,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18.(1)使身体劳累;   (2)神异;   (3)每年;   (4)覆盖;   (5)命名。  19.(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着一些秋海棠。  20.①环境清幽: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梅花书屋四周种上“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西府二树”“西溪梅”“西番莲”“宝襄”“秋海棠”等。②来此交往的人物不俗:刘禹锡的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梅花书屋“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    21.A
    【解析】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
    ②句意为: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灵:神异;
    ③句意为:每年都要开三百多朵花。岁:每年;
    ④句意为:就种了很多宝相花(攀援蔷薇)把它覆盖起来。盖:覆盖;
    ⑤句意为:又用“云林秘府”来命名它。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翠草:青草;疏疏杂入:指草间长着一些秋海棠。
    20.本题考查阅读比较。
    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展现陋室环境清幽;根据乙文“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西府二树”“西溪梅”“西番莲”“宝襄”“秋海棠”可知,张岱的梅花书屋周边种植花草树木,书屋的环境清幽;
    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作者交往的人入手,写与之交往的,来陋室的人都是博学之人;乙文中的“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可知,来书屋的人都很高雅;据此概括即可。
    2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草色入帘青”句意: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入:动词,映入。“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句意: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许他进入的;入:动词,进入。两句中的“入”意思不同;
    故选A。
    【点睛】【甲】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参考译文:
    陔萼楼后面的老房子倒塌后,我就将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间书屋。书屋侧面的耳房用纱橱那样的隔扇隔出来一个休息间,里面安放卧榻。书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墙墙根那里栽种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树,牡丹长得比墙还高,每年都要开三百多朵花。书房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清丽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墙对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树了几座假山,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还有几株云南茶花,以妩媚的花树来衬托湖石假山。梅花下种着卷曲缠绕如璎珞花样的西番莲覆盖地面。书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凉棚,就种了很多宝相花(攀援蔷薇)把它覆盖起来。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亮,窗外宝相花和西府海棠长得茂盛后,绿荫遮住阳光,屋内显得幽静凉爽。我消闲休息都在这个书屋里,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许他进入的。这间书屋本来名为梅花书屋,因为我一向倾慕倪云林的,书阁“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府”来命名它。

    22.(1)①有名,出名 ②大 ③欲望 ④即使
    (2)C
    (3)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4)(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内,使室内染上青色。
    (2)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5)以“西蜀子云亭”自况,旨在表达作者身居陋室,追求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或:作者以扬子云为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
    (2)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渊博;
    (3)句意为:很少有特别的欲望。欲:欲望;
    (4)句意为: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虽:即使。
    (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其用法的理解和辨析。“默而好深沉之思”意思是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思想,性情沉默,喜欢深思。之:助词,的。
    (1)句意为: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2)句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句意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之:助词,的;
    (4)句意为: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3)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意思是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据此,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上,蔓延;阶绿,使台阶都绿了;入,映入;青,使室内染上青色。
    (2)句重点词语:少,小时候;好学,喜欢学习;无所不见,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乙文中“清静无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的内容可知,扬雄是一位摒弃功名富贵,品德高尚的名士。甲文中作者借“西蜀子云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扬雄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口吃不能与人畅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思想,性情沉默,喜欢深思。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很少有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他家产不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但他安之若素。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23.有 狱 久 不 决/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24.横生藤蔓     少     同“辩”,争辩     丢弃    25.(1)(莲花)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方式来向上级献媚,我不做。    26.①不蔓不枝,正直端庄:秉公执法,明察秋毫,令人心生敬意。②胸怀磊落,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为了公正公道,据理力争,宁可丢掉乌纱帽也不愿丧失准则。
    【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有狱久不决”是事件,可看作状语;“敦颐至”是主语和谓语,“一讯立辨”是结果;故断为: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横生藤蔓。(2)句意: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3)句意: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辨:同“辩”,争辩。(4)句意: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委:丢弃。
    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2)尚:还;仕:做官;媚:献媚;为:做。
    26.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乙文中,“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其富有断案的才能,正如甲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见他端庄正直,执法公正,令人崇敬;乙文中,“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敦颐独与之辩”,周敦颐不畏权贵,为了司法公正,坚持原则。“独”字体现其洁身自好、胸怀磊落的特点,正如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样;“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体现其为官正直、刚正不阿的特点,如甲文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样清正廉明。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27.(1)竖立(立) (2)少  (3)离开   (4)案件    28.D   29.(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一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同他争论。  30.速决一狱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     为官正直    31.A    32.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
    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立)。
    (2)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打算辞官而去。去:离开。
    (4)句意: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狱:案件。
    28.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B.连词,表转接,却\表顺接,于是、就;
    C.连词,因为\介词,用;
    D.两项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故选D。
    2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莲之爱: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2)酷悍吏:残酷凶悍的官吏;众:大家;莫:没有人;争:争论。
    3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三“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可知,周敦颐速决一狱,是个富有才能干吏;从“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逵悟,囚得免”可知,周敦颐敢于就不平之事与王逵争辩,且不惜辞官不做,可见他是个为官正直的人。
    31.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本项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说法错误;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项中“坚强不屈”说法错误;
    D.文章最后一句,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本项中“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错误;
    故选A。
    3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爱莲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周敦颐高尚的情操。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操守;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作者要保持正直的品德;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牡丹在文中象征着功名富贵,特意点明喜爱牡丹的人众多,表现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
    卢照邻的《曲池荷》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第二层“圆影覆华池”意思是: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妙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第三层,“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遮盖,而是担心无情的秋风提前到来。根据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曲折的堤岸弥漫着荷花清幽的香气,圆圆的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让人来不及欣赏荷花就凋落了。
    【材料二】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材料三】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33. ②     ③     ①     可惜     示例: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     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或不慕名利的品质)
    【详解】(1)本题考查虚词用法。“无丝竹之乱耳”的意思: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②。
    (2)本题考查虚词用法。“水陆草木之花”的意思: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助词“的”。故选③。
    (3)本题考查虚词用法。“持就火炀之”的意思:拿着火靠近它烤它。之:代词。故选①。
    (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可怜夜半虚前席”意思是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可怜”的意思是:可惜。
    (5)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予,我。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6)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意思是: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7)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文章借莲花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贾生》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爱莲说》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34.(1)覆盖(2)靠近(3)使、让(4)极    35.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36.(1)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2)牛油和黄蜡按两种比例: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    37.甲: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同时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乙:与牛油混合,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解析】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冒:覆盖;(2)句意:再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3)句意: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令:使、让;(4)句意: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绝:极。
    3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使其内外透体干坚”点明“外施火力”的时候;“炙化其中油蜡”点明“外施火力”的原因(后果),应在“外施火力”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3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奇字:生僻字;素:向来,在此指平时;备:准备;旋:立即,马上。(2)分两;指按两种比例;十八:占十分之八;十二:占十分之二。
    3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找到原文中与“蜡”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在制板印字与铸钟的作用即可。根据【甲】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需要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根据“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根据“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根据【乙】文“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可知,用牛油加黄蜡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根据“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可知,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点睛】【甲】参考译文:
    它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参考译文:
    凡是铸造万斤以上的大钟和铸鼎的方法是相同的。先挖掘一个一丈多深的地坑,使坑内保持干燥并把它构筑成像房舍一样。用水和泥作为模骨,将石灰、细砂和黏土塑造调和,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内模干燥以后,用牛油加黄蜡在上面涂约几寸厚。油和蜡的比例是: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在钟模型的顶上搭建一个高棚用以防日晒雨淋(夏天不能做模子,因为油蜡不能冻结)。油蜡层涂好并用墁刀荡平整后,就可以在上面精雕细刻上各种所需的文字和图案,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用墁刀慢慢地(把细土、炭末的泥)逐层涂铺在油蜡上达到几寸厚,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而从模型的开口处流干净。这时,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将来钟、鼎成型的地方了。

    38.覆盖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或标记     效法     发明、创造    39.D    40.(1)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2)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没有不(或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41.【甲】详细介绍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乙】简略记载蔡伦造纸的事件。
    【解析】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冒,覆盖。
    (2)句意: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或标记。
    (3)句意:方法被后世效仿。法,效法。
    (4)句意: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创意,发明、创造。
    39.考查“以”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A.动词,认为;
    B.介词,来;
    C.介词,凭借;
    D.介词,用;
    故选D。
    4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奇字,生僻字;素,平常;旋,立即;以,用;
    (2)善,夸赞;其,他的;自是,从此;莫,没有;咸,都。
    41.考查概括文本内容。
    【甲】:甲文依次介绍了活板印刷的发明者,刻字模的方法,排版的方法,常用字会多准备一些,字模的储存方法,生僻字的解决方法。刻字所用原料简单,烧制方面。排版方便快捷,常用字多准备,生僻字可以马上制作,这些都是活板印刷的优越性。所以本文详细介绍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
    【乙】:首先介绍了蔡伦的基本情况及特长,然后介绍了在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用什么当“纸”,引出蔡伦是如何制作出纸的,最后运用侧面描写,以皇帝对他的赞赏和世人对纸的称呼来衬托他的创意之巧,贡献之大。故本文简略记载蔡伦造纸的事件。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就用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蔡伦为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即今湖南耒阳市)人。永丰(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书籍大多是用竹简编成的,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42.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    43.D    44.(1)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2)所以王桢在《农书》中所记载的活字印刷之法,用木活字代替(泥活字)。    45.C
    【解析】4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的意思是:木活字印刷贮存字印的盘子,设置了转轮,比较快捷。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
    43.A.就:动词,靠近/动词,完成;
    B.若:连词,如果/代词,你;
    C.然:连词,然而/形容词词缀,……的样子;
    D.云:都是“动词,说”;
    故选D。
    4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以(用)、和(掺和)、冒(覆盖)”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故(所以)、载(记载)、易(改变,改换)”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依据【乙】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可知,因果关系不对,是因为耗费时间损害功效,所以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乙】活字印刷的方法,是从毕昇开始的。然而泥活字既不精细齐整,又容易破碎。松脂之类的东西也繁琐累赘,需要大费周折,所以王桢在《农书》中所记载的活字印刷之法,用木活字代替了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贮存字印的盘子,设置了转轮,比较快捷,但(木活字印刷)也不够周详完备。到了陆深《金台纪闻》所记载的铅活字,(字印)质地柔软容易损伤,更是耗费时间损害功效。这本书(所记载的活字印刷法)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46.(1)靠近  (2)结束  (3)充满  (4)对……感到奇怪    47.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48.(1)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关键词“更互”“就”)(2)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关键词“广”)    49.【甲】文“活”体现在:①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每个字刻一个字模);②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密密地排满字模);③字印数目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④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⑤印刷是活的——更互用之(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回答任意2点即可,用破折号前后的答案、自己的话和原文的话都可)
    【乙】文:批判了社会奸人当道,正直之士(有才能的人)无处安身。
    【解析】4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拿着它靠近火烤它。就:靠近。
    (2)句意: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毕:结束。
    (3)句意:从井里取水灌满池塘。盈:充满。
    (4)句意:我对此感到奇怪就问他。怪:对……感到奇怪。
    4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于是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们放进池塘里养。故断句为: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4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更互,交替;就,完成。
    (2)以为,认为;广,增大;活,使……活;弃,丢弃。
    4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①结合甲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每字为一印”即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由此可见字印是可以活动的;
    ②结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要印刷时,只要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就可以了,由“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
    ③结合“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见,印刷是活的,
    ④结合“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可知,用时取用,不用时,用不同的木格贮存,可见,选用“灵活”;
    ⑤结合“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字皆有数印”,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
    第二问:《养鱼记》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短文,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小鱼“若自足”,而巨鱼“不得其所”的境况,影射了当世君子“曾不能一日安之于朝堂之上”,而小人却“嚣嚣于廊庙”的现象。引发了作者关于命运不公的议论,从而批判小人得志,而有才能之人却无处容身,更不谈施展抱负的社会现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乙】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把它挖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夯平池底,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的,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我仰卧在池塘旁休息,连人的须眉都能映照得清清楚楚;(我)循着湖面的微波沿着岸边散步,茫然间有一种身处千里江潮之上的感觉,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于是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们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量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对此感到奇怪就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旁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水洼中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就写了《养鱼记》。
    50.靠近     准备(好了)     边缘     连接    51.(1)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2)磁石能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都是指向西方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52.     ①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交替使用。②科学的检字方法,给字印做上标记,按韵分类贮藏,且常用字会准备多个字印。     磁针浮于水面,水面会震荡;磁针放在指甲或者碗边容易滑落;与这几种方法相比,线悬法受到外界的干扰最小。
    【解析】5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2)句意:第二板就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了)。
    (3)句意:(在)手中或碗边。唇,边缘。
    (4)句意:系在针的中间(位置)。缀,连接。
    5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奇字,生僻字;素,平常;备,准备;旋,立即;以,用;瞬息,很短的时间;
    (2)之,主谓之间,不译;犹,如同;莫,不能;原,推究。
    52.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得: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交替使用。
    根据“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得:常用字会准备多个字印。
    根据“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可得:科学的检字方法,给字印做上标记,按韵分类贮藏。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可得:磁针浮于水面,水面会震荡;磁针放在指甲或者碗边容易滑落;与这几种方法相比,线悬法受到外界的干扰最小。
    【点睛】参考译文:
    【甲】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乙】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的方法)指南,好像柏树指西,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53.磨刀石    完成    屡次,几次    以……为善,认为……好,称赞    B   54.自 古/书 契/多 编 以 竹 简    55.①从此没有人不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②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56.活     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解析】53.(1)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
    ②句意: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就:完成。
    ③句意:多次触犯皇帝。数:屡次,多次。
    ④句意:皇帝夸赞他的才能。善:认为……好,称赞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例句中的“以”意思是“用”。
    A.凭,凭借;
    B.用;
    C.来;
    D.凭借;
    故选B。
    54.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一句中“自古”是时间状语,所以其后应有停顿,“书契”是主语,所以它后边应该用停顿。据此停顿为: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55.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①句中:自是:从此。莫:没有。故:所以。咸:都。
    ②句中:以:用。韵:韵部。帖:标签。贮:贮存,储存。
    据此翻译即可。
    5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甲文中“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等句子可以看出活字印刷术最主要特征是“活”。结合乙文中“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见蔡伦造纸术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原材料很容易得到。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译文:(甲)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在永平(汉明帝年号)末年开始在内宫任职。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后来升任尚书令(太监官职名)。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器械的方法。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相关试卷

    专题06 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名著导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北京专用),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认识变化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北京专用),共20页。

    专题08: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8: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辽宁专用),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画直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本文标题有哪些含义?,赏析选文第⑪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