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01
    【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02
    【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课内文言文,翻译下列句子,用甲文原文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初一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教学目的

    1掌握课内文言文

    2理解对比类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

    《世说新语》二则

    (一)〖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真的)然。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             讲论(             )(   

    因(         竞走取之(    )(    

    1. 翻译下列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文〗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伫,站立。佁然,静止貌。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太丘舍去    )(    ) 去后至(   

      使人牵一驴入(      座欢笑(     

    己之不如也         所以败之   

    茅栗以往     

    2.翻译下列句子: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元方面对客骂父亲,乙文中诸葛恪面对孙权大帝的戏谑,各有怎样的表现?请你谈谈两者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文,丙文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解释下列加点词。

    钟毓、钟会有令誉        卿何以不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3、翻译下列句子。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4、用甲文原文填空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

     

    《王绩》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凫:野鸭。莳:移植。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妻子              与对酌(    

    群有奴婢人(             于家(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绩爱 

    A.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与(《醉翁亭记》) 

    C.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相 近 结 庐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译文:                

    (2)例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文: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                      

     

     

    《论语》十二章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不亦乎?                           李生之曰

    学而不                             王生

    2.下列句中黑体的前人之述备矣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

    〖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丙文〗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加点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学无以广才(     )遂成枯落            人意智(     ) 盲臣安敢其君乎(   

    1. 翻译下列句子。

    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甲文诸葛亮诫子,乙文刘备训儿,丙文师旷讽君,其内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志当存高  非宁静无以致          B .去细碎 意与日去

    C. 若不强毅  非淡泊无以明         D.  广咨问  非学无以广

    2.翻译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1.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志向高远之人?(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          ) 又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士(            

    夫君子之             ) 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屠人货(卖)肉归,日已暮。歘(突然)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睡醒了,第二天早起)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前前后后围着转圈)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亦可笑已!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剩骨(    甚远(     )恐前后受其 

    蔽成丘(      眈眈相向(       )逡巡近视     

         

    1. 翻译下列句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步,尾行数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两文中的狼有何不同?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狼》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 狼不敢    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                     (2)眈眈相向          

    (3)将其喉                           (4)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寓言两则

    〖甲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溉汲     穿井(     之乎(     魏王曰(    

    1. 翻译下列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1. 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倘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忧天地崩坠     ) 因往之(        只使(     )中伤(    

    舍然(                  

    1. 翻译下列句子。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优网http//www.gkstk.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有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有答案解析),共21页。

    初一语文上册:《诫子书》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8页。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课内文言文及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江苏专用),共33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