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广东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广东卷)
地理·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西北地区的水窖(下图)多修筑在土层较厚的山塬地下,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发展最盛,当地群众称之为“甘露工程”、“母亲水窖”。读图,完成1-3题。
1. 设计和修筑西北水窖最需关注
A. 集流场 B. 防塌方
C. 防渗透 D. 防污染
2. 水窖的主要功能有
①提供人畜饮用水 ②汇集地下径流 ③保障工业用水 ④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D 3. C
【1题详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据材料西北水窖被当地群众称之为“甘露工程”、“母亲水窖”可知,水窖的主要功能是储水,因此设计和修筑西北水窖最需关注防渗透问题,C正确;集流场、防塌方、防污染与储水关系不直接,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建设水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畜饮用水,①正确;水窖通过汇集地表径流,可以减轻水土流失,②错误,④正确;工业用水量大,水窖储水量少,不能保障工业生产需求,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据材料,当地群众称水窖是“甘露工程”可知,20世纪90年代水窖发展最盛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C正确;西北地区水窖历史悠久,修筑水窖技术成熟,但不是20世纪90年代水窖发展最盛的主要原因,A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供需矛盾一直比较突出,B错误;水窖修建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雨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源水,已被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将雨水汇集并储存于专用水窖,供人畜饮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部农村地区饮用水困难问题。
3. 20世纪90年代水窖发展最盛的主要原因是
A. 修筑水窖技术成熟 B. 水源供需矛盾突出
C.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D.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I)、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与模式I相比,模式Ⅱ
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 B.土地利用率高
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 D.城市化水平低
5.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
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 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
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 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A 5.B
【解析】4.模式I属于放射式网络结构,不同区域之间要想实现合作联系,需要通过在市中心交通网络来实现,给市中心交通带来较大的交通压力;模式Ⅱ属于放射状+环状结构,具有内环和外环结构,结合图文信息可以看出,该模式不同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可以通过内部环线或者外环实现联系,给市中心带来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小,A正确;模式Ⅱ各团块之间并不是紧密相连的,土地利用率并没有模式I高,B错误;由于相对分散的城市聚居地,模式Ⅱ各团块之间都会有就业岗位存在,市中心的就业岗位则没有模式I高,因此市中心就业压力相对模式I要大,C错误;由于相对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模式Ⅱ城市的宜居度要优于模式I,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也较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A。
5.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各居民区内部交通网络相对完善,不同居民区之间也有交通联系,但是居民聚集度相对较低各居民区之间需要通过更加高效化的交通网络加强联系。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只会扩大辐射范围,对提高交通通达度影响不大,①错误;扩大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只会增加区域之间的车流量,对加强区域之间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重点考虑因素,②错误;组团内各交通网络相互衔接,会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通达度,③正确;组团间交通走廊时效性的提高,会促进组团之间的区域联系,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④正确;B(③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城市居住环境空间剥夺是指由于环境空间差异对居民生活及心理产生的影响而导致的空间失衡现象,其影响因素有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服务、休闲服务、教育服务、城市安全、空气质量和交通噪音等。兰州市主城区坐落于黄河谷地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狭长带状城市形态,其居住环境空间剥夺指数呈现中间低、东西两侧边缘区高的分布特,点。下图示意兰州市居住区与城市设施/干扰因子的关系。据此完成6-7题。
6. 从城市设施角度判断,居住区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 M-N-K B. N-M-K C. K-N-M D. M-K-N
7. M居住区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的干扰因子中表现最弱的是
A. 公共服务 B. 社会活动 C. 交通出行 D. 空气质量
【答案】6. A 7. A
【6题详解】城市设施越多,居住环境越好,M居住区出行范围内城市设施最多,则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程度最低:K居住区附近城市设施最少,则其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程度最高,因此居住区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M-N-K,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由图可知,M居住区位于市区中心,人口密集,社会活动 、交通出行和空气质量等因素对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的干扰较强,BCD错误。市区中心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所以相对于其他因素对居住环境空间剥夺的干扰最弱,A正确,故选A。
【点睛】兰州市主城区居住区的居住环境的综合剥夺在东西狭长的河谷城区上呈现出重心偏东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高剥夺区集中在河谷边缘区以及西部城区,低剥夺区呈现于河谷中心区与东部城区。 居住环境的正向维度基本呈现出河谷中心区剥夺程度低,河谷边缘区剥夺程度高的态势;负向维度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与正向维度反向的分布趋势河谷型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格局是城市形态、居住区区位、城市的动态扩张次序、居住区密度以及政策规划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8-9题。
8. 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 人地矛盾加剧 B. 经济发展迅速
C. 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 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9. 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①人口大量迁出 ②农民收入提高 ③生态环境转好 ④户籍制度调整
-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8. D 9. A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迁入,导致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D正确;Ⅰ阶段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会缓解农村地区的人地矛盾,A错误;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会吸引农村流失人口返乡,提高农村人口比例,年龄结构趋于平衡,与图示不符,B错误;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大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Ⅱ阶段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空置、闲置等特点,据此可推测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前提是农民收入增加,改善住宅需求的意愿提高,导致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②正确;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出,住宅出现空置、闲置,①正确;生态环境转好,户籍制度调整对形成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的影响较弱,③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完成10-11题。
10. 南极大陆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是
①近地面气温低 ②地势高,地形崎岖 ③海洋摩擦力小 ④冰盖面积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主要原因是
A. 下降风强烈,不断推动海冰 B. 暖流影响,水温高
C. 海域较开阔,海水流动性好 D. 距离陆地近,海水不易结冰
【答案】10. D 11. A
【10题详解】南极大陆由于纬度高,近地面气温低,①正确;冰盖面积大、冰层厚,④正确;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②错误;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③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A正确;(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特拉诺瓦湾冬季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特拉诺瓦湾海域较封闭,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因此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BCD错误。故选:A。
【点睛】极地是个冰雪覆盖高原大陆,四周被大洋环绕,常年 受极地高压控制,陆地气温比四周海洋低得多,尤其在冬季,陆上气压与海洋气压的差值也随之加大。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陶寺古观象台遗址在今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镇(35.8°N,111.5°E)境内,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从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下图为陶寺古观象台位置及复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 下列关于利用狭缝观测日出方位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狭缝均可观测日出
B. 1~12号狭缝每年均可使用两次
C. 仅2~12号狭缝可观测
D. 1~12号狭缝日出时节对应24节气
13. 当工作人员在7号狭缝观测到日出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此时北京时间为6:00 B. 此日日出方位东偏南
C. 此时北京时间为6:34 D. 此日日出方位东偏北
【答案】12. C 13. C
【12题详解】由题意及图示可知,2号缝观测日出时为冬至,日出方位东南,12号缝观测日出时为夏至,日出方位东北,可以推测春分时7号缝日出,然后随着直射点向北移动,日出方位向偏北移动,夏至时到12号缝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时日出方位回到7号缝,随着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冬至时日出方位在2号缝,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来年春分回到7号缝日出,一年之内日出方位在2~12号之间来回移动,2、12号缝可观测一次日出,2~12号之间其余缝可观测两次。1号缝无法观测日出(故而1号缝并不存在对应某节气),仅2~12号狭缝可观测,ABD错,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7号狭缝观测日出时正值春秋分,日出正东,全球昼夜等长,陶寺镇(111.5°E)地方时6:00,比北京时间(120°E)晚34分钟,所以北京时间6:34,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生态过渡带,其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其大小受到气候、地形地势、植被类型、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据此完成14-16题。
14. 有关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坡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一致
B. 北坡500—1000米植被覆盖度增速快于南坡
C. 南坡1000—2500米植被覆盖度波动幅度较小
D. 2500米以上,南坡的植被覆盖度高于北坡
15. 海拔700米以下,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热不足 B. 水分不足 C. 土壤贫瘠 D. 人类活动
16. 与北坡相比,近年来南坡植被覆盖度上升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A 高度重视森林防火
B. 病虫害防治有效
C.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D. 环境的自然演化
【答案】14. B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南北坡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在2500m以上差异变大,A错误。北坡500—1000米植被覆盖度增速快于南坡,B正确。南坡1500—2500米植被覆盖度波动幅度较小,C错误。2500米以上,南坡的植被覆盖度低于北坡,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南坡700米以下:气候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充足,受农田、聚落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导致植被覆盖度较低,海拔700米以下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向阳,热量条件较好,南坡的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覆盖率高;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率影响很大,早期人类活动对南坡植被的破坏比北坡更大;近20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及生态保护措施后,加上南坡水热条件好,南坡植被恢复较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坡在海拔500一1000m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快速增加,大约由50%快速升高到80% ;1000一3300m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波动幅度较小,其中1000-2000米呈上升趋势,2000-3300米呈下降趋势;33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迅速下降,由80%迅速下降到15%左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柬埔寨橡胶种植业发展较快。柬埔寨橡胶一般直接引用品种来源国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由企业或胶农自己繁育。为了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国积极在柬埔寨示范推广中国先进的天然橡胶育种、栽培、割胶和胶乳初加工技术,并有效地推动柬埔寨橡胶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下图示意柬埔寨位置。
(1) 说明柬埔寨在发展橡胶产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人文条件。(8分)
橡胶产业发展较晚,种苗繁育过程不规范(2分);教育、科技水平较低,栽培技术落后,培训机制缺失(2分);管理水平有限,收获的原料良莠不齐,整体质量较差(2分);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差,橡胶加工业落后(2分);本国橡胶消费需求量少,出口市场狭小(2分)等。
(2) 指出中国与柬埔寨开展合作可采取的形式。(8分)
直接投资(2分);国际贸易(2分);技术输出(2分);扶贫减贫(2分)等。
(3)推测中国推动柬埔寨橡胶产业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6分)
积极发挥柬埔寨天然橡胶原料产地优势和中国在资金、技术及贸易上的优势;推动第一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2分);发展(高性能的乳胶制品)深加工等第二产业,广泛应用于生活日用品、汽车及交通运输等行业(2分);发掘柬埔寨在培育橡胶木、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的优势,发展旅游、贸易、物流等第三产业(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位干新疆天山以南的沙雅县(下图)由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塔里木河谷平原和80%的沙丘、沙漠三部分组成。塔里木河自西向东流经该县,河床宽广低浅,主要有松散的粉砂组成;由于河床的冲淤变化,造成塔里木河干流在南北方向频繁改道,历史上干流河床南北移动达近百公里:沿岸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有保存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形成由乔-灌-草组成的胡杨林群落系统。
(1)从冲淤变化角度,分析造成沙雅县塔里木河干流河床南北方向移动的原因。(6分)
该河段处于河谷平原地区,河床宽广低浅,流速慢,上游大量泥沙在河床沉积升高(2分);河床由土质松散的粉砂组成,河岸易遭受侵蚀(2分);以流水侧蚀为主,造成河道弯曲,干流河床移动改道(2分)。
(2)分析塔里木河沙雅县河段两侧沿岸地区形成众多湖泊的条件。(6分)
塔里木河谷平原地带,有较多地势较低古河道洼地(2分);塔里木河汛期河水水位暴涨,河水溢出河堤注入(2分);处于渭干河冲积扇平原边缘地带,地下水位高,在洼地处出露补给(2分)。
(3)从防风固沙角度,分析集中连片胡杨林群落系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6分)
由乔一灌一草组成的立体式群落系统,有效降低风沙速度,保护当地的河湖水源和绿洲农业(3分);大面积胡杨林群落系统,植被种类多样,生态系统更稳定,提高将流动沙丘固定能力(3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高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分布状况。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相对低矮的杂类草比例逐渐增加。
(1) 说明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6分)
枯落物减少,有机质的输入减少(2分);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面积增大,有机质分解更快(2分);地表裸露,有机质受雨水淋洗作用(风力侵蚀)损失更多(2分)。
(2) 图中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呈单峰式分布规律,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未退化(及轻度退化)时,莎草竞争力强,成为优势物种(2分);莎草对水分、养分条件较敏感,随着草地退化,莎草逐渐衰退,各类杂草丛生,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提高(2分);随着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土壤条件变差,适宜生长的草类减少(2分)。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全解全析),共6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重庆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重庆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B 5,B 7,B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南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南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B 5,B 7,B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