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含答案)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2、某兴趣小组对校园中一种植物——青蒿进行研究发现,控制其株高的有4对等位基因,且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株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株高为26cm。如果已知亲代青蒿株高是10cm和26cm,则F1的株高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
A. 12cm、6种 B. 18cm、6种 C. 12cm、9种 D. 18cm、9种
3、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如果A/a、B/b和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下列杂交实验所获得的子代豌豆的表现型之比不是3:1:3:1的是( )
A.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
4、某男孩是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正常。色盲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顺序是(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祖母→父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外祖母→母亲→男孩
5、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B.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细胞中二者也是成对存在的
C. 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
B. 所含基因相同
C. 形态大小相同
D. 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
7、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 精子中只含Y染色体
C. 男性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YY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8、下列关于 DNA 和 RNA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而成
B. 双链 RNA 分子中,嘌呤数目∶嘧啶数目≠1∶1
C. 若某单链 RNA 中 A+U 占 30%,以之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单链 DNA 中 A+U 也占 30%
D. 含 100 个碱基对的某 DNA 分子中 A 占 30%,该 DNA 分子中有 240 个氢键
9、正常染色体与发生结构变异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会出现特定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乙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C.丙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D.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影响不大
10、下列关于DNA、基因及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DNA通过半保留复制使子代保留了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
B.无论原核还是真核细胞,一个mRNA都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C.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氢健相连
11、下列甲、乙、丙三图代表着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有2、5、9
B.上述三种方式的遗传信息流动可总结为:
C.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可用甲表示
D.可与模板链上的碱基A发生A—T配对的过程是3、7
12、下图表示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所示生理过程发生场所相同
B.图1中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图2核糖体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D.图2中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大大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13、下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②,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14、生命科学史蕴含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艾弗里用多种酶研究肺炎链球菌转化时,对自变量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加法原理”
B.萨顿选择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并应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C.孟德尔能成功地总结出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有关
D.赫尔希和蔡斯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5、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4个精子是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16、如图是某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④细胞可推测该动物是雄性动物
B.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只有①③
C.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D.①②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核DNA含量也不同.
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AADd和ad B.AaDd和aD C.AaDd和AD D.Aadd和AD
18、亚硝酸是化学诱变剂,具有氧化脱氧作用,它能使DNA中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U),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
B.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8的DNA是错误的
C.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
D.基因突变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
19、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是结肠癌发病的致病基因
B.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C.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容易分散等特点
20、鸡是ZW型性别决定。芦花鸡基因B在Z染色体上,对非芦花鸡基因b是显性,为了依据羽毛特征尽早地知道小鸡的性别,应选用( )
A. 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B. 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C. 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D. 非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21、果蝇红眼、白眼是由X染色体一对基因控制。 现有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子一代红眼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 5∶3 B. 7∶1 C. 3∶1 D. 13∶3
22、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染色体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能导致个体表型改变
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23、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A、C、T、U 4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7种
B. 一个转运RNA只有3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C. 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 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24、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是( )
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③通过控制全部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④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有关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
B. 自主神经在反射弧中被称为传入神经
C. 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不受脑的控制
D. 人体紧张时,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瞳孔缩小
26、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27、下列有关几种遗传病及其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女性患者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父亲,也只能传递给儿子
B.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只能传给女儿
C.某家族中第一代有色盲患者,第二代一定无患者,第三代才会有色盲患者
D.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家族每一代必定有患者,每代都有患者必为显性遗传病
28、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四个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29、以对人群的大量随机调查为依据,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小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C.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并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31、为了研究某地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在该地区随机抽样调查了2000人,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则b的基因频率为(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852
96
52
930
70
A.9.6% B.3.4% C.7% D.9%
3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B.共同进化是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3、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例是( )
A. 3∶2∶3 B. 4∶4∶1 C. 1∶1∶0 D. 1∶2∶0
34、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 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 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无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
D. 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
35、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能向③中扩散
B. 构成a和d的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 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 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则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3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37、如图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三个区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局部电流的刺激会使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蛋白的通透性改变
B.在膝跳反射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为B→A或B→C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B为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
38、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39、下图是人类中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40、DNA甲基化发生于DNA的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这段DNA就可以和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相结合,结合后DNA链发生高度紧密排列,其他转录因子、RNA合成酶都无法再结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的修饰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B.基因高度甲基化可导致基因不表达
C.DNA甲基化过程可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D.基因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可能越明显
4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2、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4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因为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B.人类遗传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D.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44、蝴蝶紫翅(P)对黄翅(p)为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某生物小组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B.F1中纯合的紫翅绿眼占F1的1/8
C.F1紫翅白眼个体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2
D.F1紫翅白眼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纯合子占2/3
45、关于果蝇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B.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C.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D.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46、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双亲均患有某种显性遗传病,子代不一定出现患病个体
B.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同一个体中不会存在其等位基因
C.双胞胎对同一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可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该病的影响
D.产前的羊水检测中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7、已知普通西瓜为二倍体,西瓜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深绿色条纹(A)对浅绿色(a)为显性,下图表示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大致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后,幼苗体细胞均含四个染色体组
B.若四倍体(父本)和二倍体(母本)杂交,商品果实的果皮为浅绿色
C.商品果实中具有深绿色条纹果皮的是三倍体西瓜
D.商品果实若出现浅绿色果皮,是三倍体自花传粉的结果
48、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从如图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作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袋中,重复100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①③或②④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BbDd)产生配子
B.从①②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Bb)自交产生F2
C.从①②③④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BbDd)自交产生F2
D.四个小袋小球数量不需要都相等,但①②要求相等,③④要求相等
49、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A%
Aa%
Aa%
第一年
30
40
30
第二年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50、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C.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D.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
二、探究题
51、研究发现,有一种野茉莉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个品种。将两株基因型相同的野茉莉花杂交,F1中出现三种颜色,其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4︰4︰1。
已知该花为二倍体,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研究者做出以下两种原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野茉莉亲本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Bb。F1出现4︰4︰1的原因是:同时具有A、B两种显性基因时显红色,________________显粉色,不含显性基因时显白色,且AA、BB基因纯合时个体将致死。
(2)控制野茉莉花色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F1出现4︰4︰1的原因是:AA显红色,________显粉色,aa显白色,亲本Aa减数分裂时有一种基因型的配子致死率为50%,则该致死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1)和(2)中的哪种原因解释更符合实际,最好选择F1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表现。若子代中________,则(1)的原因解释成立;若子代全为粉花,则(2)的原因解释成立。
三、读图填空题
52、现有两个纯种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矮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Ⅰ~Ⅶ代表育种过程,请据图回答:
(1)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
(2)过程Ⅵ常利用______获得单倍体幼苗,再通过Ⅶ,即用____人工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ttRR,这种育种方法的显著优点是______。
(3)通过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种⑥,其中,过程Ⅳ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____,其原因是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几率较大。但该过程难以达到育种目的,原因是_____。
5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5)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________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4、如图表示针刺手指取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感受器是_____(填序号),效应器由_____组成。
(2)刺激图甲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引起的,电流表B发生_______次偏转。
(3)刺激图甲中的①,电流表B的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
(4)若刺激图丙1处,6处没有出现如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4处以_____的方式释放了抑制性神经递质。
(5)若在图丙所示的5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①,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图丙5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不放药物时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____(用图丙中的标号表示)处的功能。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若植株甲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说明全缘叶为显性性状,且甲为杂合子;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可以说明甲和另一全缘叶植株至少有一个为纯合子,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也不能确定甲是否为杂合子;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杂交类型属于测交,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甲可能为杂合子(全缘叶为显性性状时),也可能为纯合子(全缘叶为隐性性状时);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比例为3︰1,说明甲为杂合子。故B正确,A、C、D错误。
2、答案:D
解析: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株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株高为26cm,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增高(26-10)÷8=2cm。已知亲代青蒿株高是10cm和26cm,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4个显性基因,表现型为10+4×2=18cmF2中的基因型有:含8个显性基因的、含7个显性基因的。不含有显性基因的,共有种情况,所以F2中可能有9种表现型。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选项的子代,(1:1)(3:1)=3:1:3:1;B选项的子代,(1:1)(3:1)(3:1)=9:3:3:1;C选项的子代,(3:1)(1:1)=3:1:3:1;D选项的子代,(1:1)(3:1)=3:1:3:1。综上所述,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其外祖父母均不是色盲患者,则其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母,红绿色盲基因在该家庭中的传递顺序为:外祖母→母亲→男孩。故选:D。
5、答案:B
解析: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独立性,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不符合题意;B、配子中的基因、染色体是不成对的,即该现象不能说明染色体与基因存在平行关系,B符合题意;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能说明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不符合题意; D、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步,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四分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可能不同,如X和Y这对性染色体,C错误; D、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称为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A、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A正确;
B、男性原始生殖细胞中的XY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XY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细胞中,因此精子中也可以X染色体,B错误;
C、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C错误;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A、RNA分子中无脱氧核糖,A错误; B、双链RNA分子中,嘌呤数目与嘧啶数目相等,B错误; C、DNA中没有U,C错误; D、含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中A占30%,也就是有60个AT碱基对,40个CG碱基对,该DNA分子中有60×2+40×3=240个氢键,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tRNA和核糖体参与的是翻译过程,即图中2、5、9,A正确;上述三种方式的遗传信息流动可总结为:,B错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为:,可用甲表示,C正确;可与模板链上的碱基A发生A—T配对的过程是3(DNA复制)、7(逆转录),D正确。
12、答案:C
解析:A、图1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图2是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A错误;
B、图1中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RNA长链,B错误;
C、根据肽链的长短判断,图2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至左,C正确;
D、图2中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但是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并没有缩短,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发生在图中②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玉米为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发育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过程:植株A(基因型BbTt)减数分裂花粉(BT、Bt、bT、bt)花药的离体培养单倍体(BT、Bt、bT、bt)秋水仙素纯合的二倍体(BBTT、BBtt、bbTT、bbtt),D错误。
14、答案:C
解析:A项,艾弗里在研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对自变量的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减法原理”,故A项错误;B项,摩尔根选择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并应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故B项错误;C项,孟德尔能成功地总结出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有关,故C项正确;D项,赫尔希和蔡斯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其遗传物质,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4个精子是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一定是两两相同(2个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相同;另2个来自另1个次级精母细胞,相同),2种类型。据此判断:只有B.aBc,AbC,aBc,AbC 是2种类型:aBc,AbC。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项,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所以不能推测该动物是雄性动物,故A项错误;
B项,根据分析,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只有①③,故B项正确;
C项,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②③,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C项错误;
D项,①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②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染色体数不同,但核DNA含量相同,都为8个,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对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雄蜂的基因型是AD、Ad、aD、ad,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即雌蜂亲本形成AD、Ad、aD、ad四种配子,那么其基因型是AaDd;雄蜂是单倍体生物,其个体只能形成一种配子,而子一代雌蜂的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四种,可以看出其基因型中均有AD,因此可知这个AD就是精子的基因型,即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AD,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Dd(蜂王)和AD(雄蜂),C正确。
18、答案:B
解析: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2的DNA是错误的;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基因突变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故选B。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B
解析:选择芦花母鸡(ZBW)和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公鸡全为芦花,母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
21、答案:B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基因突变可能不会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
23、答案:C
解析:A、由于T只存在于DNA分子中、U只存在于RNA分子中,所以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6种,A错误; B、一个转运RNA含有多个碱基,其一端相邻的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另一端可以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B错误; C、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一个标记为15N的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8-2):2=3:1,C正确;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都是DNA,D错误。
故选:C。
24、答案:A
解析: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①正确;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正确;
③④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④错误。
故选A。
25、答案:A
26、答案:D
解析:A、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A正确。
B、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Ⅰ后期)时期,B正确;
C、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正确;
D、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27、答案:B
解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其父亲和母亲,能传递给儿子,也能传递给女儿,A项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只能传给女儿,B项正确;某家族中第一代有色盲患者,第二代也可能有患者,C项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家族中不一定每一代都有患者,D项错误。
28、答案:B
解析:A、根据分析可以知道,丁图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A错误;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和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B正确; C、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是该病基因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 D、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家系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2=1/8,D错误。
29、答案:B
解析:以对人群的大量随机调查为依据,相关遗传病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白化病(aa)的发病率等于a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a2,因为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理)试题含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