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专项训练1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1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训练(第六单元2) 一、语言文字运用(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祥林嫂是《祝福》里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的原因是由于黑暗的封建制度。( )。她的悲剧历程是从死了丈夫开始的,这次不幸成了她生命历程中屡次遭受打击的基础。初丧丈夫的祥林嫂 ,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自信。她不堪婆婆的虐待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强行拖回,在 的打闹中嫁与贺老六为妻,不料贺老六得伤寒死了,儿子阿毛不幸被狼吃了。这些连续的不幸使祥林嫂孤身无援;她的大伯趁机收走了她的屋子,把她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使得社会的打击成为可能。她二次到鲁镇,饱尝世人的冷嘲热讽、屈辱冷落。她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 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鲁家祭祖时,她 端出供品,四婶的断喝又给予她精神上的重创,于是从此她变得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最终沦为乞丐,冻死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和香烟的鞭炮声中。祥林嫂是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悲惨命运是封建社会中缺乏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共同命运的真实写照。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因为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B.她是封建社会一个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由于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C.她是封建社会一个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的。D.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最后凄惨地死去是黑暗的封建制度导致的。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她是封建社会一个不幸的劳动妇女B.她的人生悲剧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C.我们对她的人生悲剧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D.她是一个很值得大家同情的人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精打细算 热火朝天 试图 急匆匆B.精打细算 沸反盈天 企图 兴冲冲C.精明强干 热火朝天 企图 急匆匆D.精明强干 沸反盈天 试图 兴冲冲4.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补写不超过15字。(9分)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 ① ,命运出现了最大的危机。贺老六死去后,无奈中她又投奔了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和鲁家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不祥”, ② ;他们最后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神经质地唠叨,他们觉得那是一个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症状,所以, ③ ,并在寒冬里,以“天问”式的自言自语,倒毙在了荒街野巷。答:① ② ③ 5.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6分)“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当得起‘百科全书式人物’的唯一者。编纂一部规模较大的辞典,是走近鲁迅、理解鲁迅非常必要的一座桥梁。”近日,在《鲁迅大辞典》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表示,这部《鲁迅大辞典》的内涵和价值,超越了一个作家本身拥有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称自己期待《鲁迅大辞典》已20多年,它的出版,将成为研究鲁迅的入门向导。“《鲁迅大辞典》言简意赅地还原了很多史料,具有学术眼光,比如陈独秀、徐悲鸿的词条,把握得很有分寸。对于史料的勾勒有新意,能把学界的难点充分地表达出来。”孙郁表示,鲁迅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史料在鲁迅研究中非常重要,《鲁迅大辞典》的出版,对于学术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答: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当下的中国文化领域呈现的势头是,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明显占据着主导的地位。B.曹禺是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剧作家,1936年发表的体现了他的想法。C.契诃夫创作,大胆运用“象征”元素,使戏剧的形象内涵得到了丰富。D.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象征主义流派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之时。8.以下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对契诃夫的纪念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契诃夫那里学到什么。B.契诃夫抓牢了观众的魂魄,靠的是其结构上的平淡及没有起伏生展的剧情。C.契诃夫剧作中的描写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段,如果能再冲淡些表现,可能就接近真实了。D.契诃夫的创作态度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会有所启发。 1、答案 C解析 原句中,“一个”的位置不当,应放在“封建社会”后面;“原因”和“由于”重复。A、B两项中“因为(由于)……导致”属于句式杂糅;D项“一个”应放在“封建社会”后面。2、答案 B解析 补写时要注意与下文的“悲剧历程”相照应。A、D两项和后文没有关联。C项陈述的对象“我们”和语段表述的主体不一致。3、答案 D解析 第一处,精明强干: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根据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时的工作状态,此处应用“精明强干”。第二处,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片。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根据语境“强行拖回”“打闹中”,应用“沸反盈天”。第三处,“试图”和“企图”都有打算、计划的意思,区别在词的褒贬态度上,“试图”是中性词,“企图”含贬义。根据语境,应用“试图”。第四处,兴冲冲:兴致很高的样子。急匆匆:非常匆忙的样子。语境是说祥林嫂通过捐门槛,以为洗刷了自己身上的罪孽,故心情愉悦、坦然地去拿供品,故应用“兴冲冲”。4、答案 ①她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后 ②不让她参与年关的祭祀罢了 ③导致祥林嫂沦为乞丐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处,要结合下文“最大的危机”“贺老六死去后”及小说内容回答,即爱子被狼叨走后;②处,应填入“忌讳她‘不祥’”的具体做法,即禁止她参与年关祭祀;③处,结合小说的内容和祥林嫂见到“我”的情景可知,她沦为了乞丐,前面提到她被解雇,从某种方面来说,她沦为乞丐正是被解雇导致的。5、答案 《鲁迅大辞典》即将出版,内容获专家、学者好评。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新闻内容,首先关注新闻的主体,即专家、学者,还要关注新闻事件,即针对即将出版的《鲁迅大辞典》发表好评,然后用简明的语言将主体和事件概括成一句话即可。6、【答案】 ①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②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7.【答案】D【解析】D项属于混淆已然未然,“象征主义流派即将登上历史舞台”错,原文是“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之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象征主义流派”。故选D。8.【答案】D【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2段“对契诃夫的纪念固然重要”,而不是此项的“对契诃夫的纪念并不重要”;B项曲解文意,原文第4段“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表述的转折关系,与此项“靠的是”的句内关系不同;C项是作家刘心武的表述,而不是作者的观点。故选D。 二、阅读题(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8分)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B.“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这一句写出了林冲的善良大方,知恩图报。C.“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一方面交代了山神庙与草料场的距离,一方面也表现了林冲祈求神灵庇祐安稳度过刑期的苟安心态。D.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高太尉等恶势力对林冲的压迫。B.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在两间草厅被雪压倒后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C.林冲到市井买酒时都随身携带花枪,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D.文段对风雪的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通过风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3、.林冲出草屋去市井沽酒一段运用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4、.鲁迅先生在中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神韵”却好得远。试作具体分析。(6分)1.【答案】 A【解析】 A项,“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错误,应该是说明了林冲还没有彻底醒悟,突出他安分守己的性格。2.【答案】 A【解析】 A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3.【答案】 “盖”炭火、“拽上”门、“锁”草场门等细节描写一方面突出林冲细心、缜密、做事细致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又与课文后文中的“搬”“探”“摸”等动词呼应,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借刀杀人的阴谋,与后文被逼反抗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4.【答案】 “那雪正下得紧”的神韵在于能真实地表达出特定情景下自然景色的精神意境,跟人物、环境、气氛融合在一起。“紧”字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强劲状态,同时又暗示情节越来越紧张,烘托了一种紧张气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1分)。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使劲一推”后,“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乒乒乓乓”和“滚”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别里科夫的“可悲”。B.华连卡“哈哈哈”的纵声大笑,在别里科夫看来比“传到督学耳朵里去”还可怕,他无法忍受自己“恋爱对象”的嘲讽。C.别里科夫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可见这次事件对他的打击之重。D.“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人们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这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出了别里科夫滚下楼梯的狼狈相,道貌岸然的别里科夫的一“滚”,对他来说是丢尽了颜面,这对他是致命的打击。B.“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运用动作描写,写出别里科夫对随身物品的珍惜,也突出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呼应。C.“巧合”是小说安排情节的常用手法,别里科夫的“滚下楼”和华连卡与女伴的“偏巧”到来,增加了小说的喜剧色彩。D.对别里科夫的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作者采用以前做小孩子时在花园“享受完全自由”的情形进行类比,侧面写别里科夫的不得人心。3、.“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6分)4、.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9分)1.【答案】 B【解析】 B项,“在别里科夫看来比‘传到督学耳朵里去’还可怕”,理解错误。2.【答案】 B【解析】 B项,“写出别里科夫对随身物品的珍惜”错误,这里突出了他不忘维护面子的虚伪性格。3.【答案】 表明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旧社会存在,就会有它的支持者、维护者。别里科夫代表了一批人,具有典型性、社会性,这样的人,应引起人们的警惕。【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含蓄语句的理解。理解这句话的关键点在于“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别里科夫之类的人太多,沙皇统治还在继续;一是呼吁人们,要铲除别里科夫之流,必须铲除产生它的土壤,必须埋葬沙皇统治制度。4.【答案】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5分)《水浒传》序[注]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东都施耐庵序。[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理:料理B.便课其缚帚织席 课:督促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毕:全都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遇:碰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积而有之之谓 句读之不知B.某甲于今若干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故为之文以志D.吾友读之而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C.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闲适散淡,掩盖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分)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 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②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1、【答案】D【解析】D项,“其所发明,四方可遇”意思是“他们的见解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所以“遇”的意思是“投合,适用”。故选D。2.【答案】A【解析】A项,之:提宾标志/之.提宾标志;B项,于:和“今”连在一起组成“于今”,意思为“至今”/于:在。C项,以:因,因为/以:目的连词,来。D项,而:连,表承接/而:连词,表转折。故选A。3.【答案】B【解析】B项,“以饮酒、闲谈为乐”“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说法不正确。以闲谈为乐,而非以饮酒为乐。传闻不实,徒费口舌,是作者故意这么说,并非真的认为是徒费口舌。故选B。4.【答案】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言”“人”“事”“性情”“世人”,虚词“所”“之”“而”“者”,再结合本句意思:他们所说的事不求骇人听闻,别人也并不感到惊奇。他们所说的事并非不想让别人明白,然而最终也总有人明白不了,大概谈及深刻微妙的情感,大家忙于事务,无暇领会。句子可以断开为: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5.【答案】①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②况且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①句中:“莫若友”,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友”,和朋友在一起;“快友之快”,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谈”,谈天说地;“其谁曰不然”,谁说不是呢。②句中:“且”,况且;“后身”,来世;“之”,代词,代指此书;“得”,能够;“安所用其眷念哉”,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参考译文:朝阳刚刚升起,天气清清凉凉,洗头洗脸,用头巾收好头发,吃完饭,用杨木清洁牙齿。这些事情都做完,问可到中午了?早就已经到中午了!中午之前是这样,中午之后也可想而知。一天是这样,一生中的三万六千日又有何不同呢?为此我感到烦恼,人生简直毫无乐趣。我总是听不惯别人说,今年距某年已经过了若干年了。这里的“若干”应该是积累而有之的意思。可现在这几年的岁月在哪里?可以拿过来数一下吗?可见过去的我,已经悉数幻灭了。不只如此,我写到这句文字时,这句之前的文字也已飞速地幻灭。因此真是让人心痛啊。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好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莫过于谈天说地,谁说不是呢?然而这是多么难得啊。有时寒风凛冽,有时下雨道路泥泞,有时候卧病在床,有时朋友来了我却刚好不在,想到这些情况,真如住在牢狱中一样啊。我家的田不多,大部分种了高粱,我自己不能喝酒,是我朋友来时需要喝酒。我家大门对着一条大河,大树洒下一片绿阴,是我朋友或走或站,或蹲或坐的好地方。我家生火做饭,料理菜肴疏果,只有四个老年女仆,其他大小童仆总共十来个,方便跑腿迎送客人,传递名帖。家里僮仆稍稍得闲时,就督促他们扎扫把,织席子——扎扫把是为了扫地,织席子是供我朋友坐。我朋友来全了的话,应该有16个人。然而全来的时候很少,不是疾风暴雨的日子,一个都不来的时候也不多,大多数的时候总有六七个人过来。我朋友来了也不马上喝酒,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全随自己的心意,我们不以喝酒为乐,而以谈话为乐。我这些朋友谈论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不单是因为安分守己,也因为路途遥远,传闻颇多。传闻没什么真的,没什么真的也就虚耗口舌而已。他们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天下的人本没有过失,不应诋毁别人。他们所说的事不求骇人听闻,别人也并不感到惊奇。他们所说的事并非不想让别人明白,然而最终也总有人明白不了,大概谈及深刻微妙的情感,大家忙于事务,无暇领会。我的朋友都是锦心绣口而又淡泊通达的人,他们的见解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然而每天说完就算了没有人记录。有时也想着把各人的谈话集成一本书,留着赠予后人,然而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原因有四:大家都没有追求名利的心,懒得去做,这是其一;谈话是为了快乐,写书内心辛苦,这是其二;死了之后怕是没人能读懂这些书,这是其三;今年写了书明年肯定要后悔,这是其四。这七十一卷的《水浒传》,多是朋友散去后我在灯下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疾风暴雨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然而都是在心里构思,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不需要铺纸拿笔坐在桌前苦思冥想,然后才写出来。傍晚在篱笆边散步的时候,五更时睡在被窝里的时候,低头抚弄衣带,抬眼看东西的时候,都会有些灵感。或许有人会问:前面说你的朋友们那么有价值的谈话都没有集成一本书,为什么独独有这本《水浒传》呢?这也有四点原因:这本书写成了不会增加名气,不成也没有损失,这是其一;闲的时候随便写写,随自己的兴致,这是其二;不论聪明愚笨都能读得懂,这是其三;这本小说而已,小到没有可以后悔的,这是其四。呜呼哀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怎知后世读我书的人会如何评价我呢?只要现在拿出来给我朋友看看,朋友看了高兴也就足够了。况且不知我来世读此书会作何感想,也不知我来世还读不读得到这本书,我又何苦对它念念不忘呢?东都施耐庵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15-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11-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9-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练习,语言实际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