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1)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用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A. 江都B. 涿郡C. 余杭D. 洛阳 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①开通了大运河②创立了科举制③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4、唐代诗人陈陶有一首《陇西行》,其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A. 吐蕃B. 鲜卑C. 匈奴D. 契丹 5、下列关于唐朝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宗B. 唐朝最鼎盛的盛世是贞观之治C. 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D. 唐朝亡于黄巢起义 6、公元757年,杜甫目睹沦陷后的长安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诗里与“国破”有关的史实是A. 秦朝暴政B. 赤壁之战C. 安史之乱D. 岳飞抗金 7、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A. 赵匡胤B. 赵光义C. 赵普D. 石守信 8、中国科举博物馆于2014年在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基础上落成,这是对科举制遗迹的保护和宣传。下列关于科举制不正确的是A. 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B. 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C. 唐玄宗正式创立殿试制度D. 宋初提高进士地位 9、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 契丹、党项、匈奴B. 契丹、党项、女真C. 党项、女真、回纥D. 匈奴、回纥、吐蕃 10、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抗击金军,收复许多失地,他是A. 岳飞B. 文天祥C. 卫青D. 霍去病 11、宋朝时期民间有一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出宋朝社会状况是A. 社会分工细化B. 民族团结C. 重文轻武D. 政权并立 12、请按时间顺序给下列事件排序①赵匡胤建立北宋②女真族建立政权③阿保机统一契丹④元昊建立西夏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①④②D. ①③②④ 13、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和平共处B. 国家统一C. 三国鼎立D. 政权并立 14、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不包括A.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B. 许多中原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C. 南方自然条件好D. 北方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15、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 灭亡南宋B. 统一蒙古C. 建立元朝D. 定都大都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元朝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 回族B. 维吾尔族C. 苗族D. 白族 17、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完颜阿骨打D. 铁木真 1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 19、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①隋朝②唐朝③宋朝④元朝A. ①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③ 20、元朝时期,设立专门的中央机关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该机关是A. 市舶司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行中书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2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材料二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下图:唐蕃会盟碑材料三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年间繁荣富庶,达到鼎盛的景象,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作什么?是在谁的统治前期?(2) 材料二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交往?请写出唐太宗时期唐朝与其交往的事件名称。此历史事件有何影响?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3) 材料三郭沫若的诗描述了唐代哪位高僧?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结合所学,唐太宗时期还有哪些对外交往的事件?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4) 唐朝文学艺术丰富多彩,请列举唐朝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各一个。唐朝人才济济,各种文化相融,还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形成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5) 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唐朝出现盛世的原因。 22、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围绕隋唐宋元时期制作相关朝代更替的知识卡,并探究宋元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一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边境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1) 在横线和方框中完善隋朝到元朝朝代更替图。例:夏朝→商朝→周朝(2) 结合更替图和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 据材料一回答什么是榷场?根据材料一指出边境贸易带来什么影响?(4) 宋朝时期,商业贸易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还存在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我国何地?宋朝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哪个朝代完成?(5) 综上所述,请说出宋元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1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朝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答案选择D。2 、【答案】 B;【解析】 ①开通了大运河是正确的;②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③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不正确,隋朝是实现了大一统的王朝;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是宋朝。故选:B。3 、【答案】 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曲辕犁和筒车;①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④是耧车。仔细审查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4 、【答案】 A;【解析】 据题干“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和亲是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都是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故这里的“胡”是指吐蕃。故选:A。5 、【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是为唐高宗,故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宗而非唐太宗,A项错误;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逐渐步入盛世,史称“开元盛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时期,故唐朝最鼎盛的盛世乃开元盛世而非贞观之治,故B项错误;武则天时期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黄巢起义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并没有使唐朝灭亡,直到天佑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方才灭亡,D项错误。故本题选C项。6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A.由题干“杜甫目睹……长安萧条……”判断是唐朝,故A错误;B.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题干反映的是唐朝,故B错误;C.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一场政治叛乱,唐朝由盛转衰,符合题意,故C正确;D.岳飞抗金发生在宋代,题干所述是唐朝,故D错误。7 、【答案】 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960年;陈桥驿;以“宋”为政权名称。结合所学知识∶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A。8 、【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此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B项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因此正式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而非唐玄宗,C项符合题意。宋代以后其他科目多仅存空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故宋初进士地位提高,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9 、【答案】 B;【解析】 两宋时期,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辽是契丹族所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故选:B。10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了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题目给出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抗击金军,收复许多失地,设问考查人物。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选A。11 、【答案】 C;【解析】 宋朝曾流传这样的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选:C。12 、【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建立政权,国号金;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建立西夏。故按时间排序应该是③①④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13 、【答案】 D;【解析】 本题以阶段特征为切入点,考查辽、宋、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与金的对峙。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辽、宋、夏、金时期,这个时期两宋政权与辽、夏、金的并立,双方和平与战争交替上演。故选:D。14 、【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历史知识。A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爆发了连年的战乱,社会不稳定,而南方相对稳定,导致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南方的农业得到发展,所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故A正确;B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爆发了连年的战乱,社会不稳定,而南方相对稳定,导致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南方的农业得到发展,故B正确;C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爆发了连年的战乱,社会不稳定,而南方相对稳定,导致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再加上南方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南方的农业得到发展,故C正确;D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爆发了连年的战乱,社会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劳动力大量缺失,农业难以得到发展生产,而非统治者不重视,故D错误。15 、【答案】 B;【解析】 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最高首领,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统一蒙古。故选:B。16 、【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融合形成的回族。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选:A。17 、【答案】 B;【解析】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故选:B。18 、【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的时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简称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19 、【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公元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因此选项①④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而选项③宋朝是民族政权(西夏、辽、金)并立时期,没有完成统一;选项②唐朝之前是统一王朝统一的隋朝,所以唐朝不属于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选项②③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A。20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作为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机构。故选:B。21 、【答案】 (1) “开元盛世”;唐玄宗。;(2) 藏;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明。;(3) 鉴真;弘扬佛法。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开放的对外政策。;(4) 柳公权;阎立本。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5)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解析】 (1) 由唐诗中“开元”可知考查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至今屹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是属于唐朝民族关系,唐太宗答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 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僧人玄奘西行印度,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4)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他常借谈笔法来劝谏唐穆宗,在史书上留下“笔谏”的美名。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5) 根据开元盛世、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材料总结。22 、【答案】 (1) 唐朝、北宋、南宋、元朝。;(2) 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3) 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边界开立的进行商贸活动的场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4) 不存在;四川;市舶司;南宋。;(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 (1) 结合所学可知图表的朝代顺序。(2) 结合所学和图示可知,宋朝周边始终存在不同的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并立由元朝统一中国结束。(3) 根据材料内容“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可知榷场是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边界开立的进行商贸活动的场所。根据材料内容“边境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可知影响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4) 唐朝,“市”开始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宋朝,“市”突破的是时空限制。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铜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铜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期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第二阶段是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第三阶段是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5)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3),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2),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2),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