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651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651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651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9年中考生物模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如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 C.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2.(3分)某同学探究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所在密闭容器中温度的变化,结果见表格,下列述不正确的是( ) 2小时前种子质量(g)现在种子质量(g)2小时前的温度(℃)现在的温度(℃)甲组:萌发的种子3025.62632乙组:煮熟的种子3029.72626A.乙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甲组种子质量减少是由于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C.甲组容器中温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阶段呼吸作用强于未萌发的种子3.(3分)某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传染源 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 D.“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二、解答题4.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活动关联图,图中小写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经过图中②,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2)通过图中③进入毛细血管,具有调节血糖浓度作用的物质是 。(3)④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5.回答下面显微镜使用的有关问题。(1)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租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填字母)。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租准焦螺旋,使镜简降至最低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租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2)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生物的游动方向,为了不让该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填字母)。6.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科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科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5℃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 。(2)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 酶。(3)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 。7.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2)图1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从无机环境进入甲。(3)图Ⅱ中B代表被 利用的能量。(4)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填序号)A.a=b+c B.a<b+c C.a>b+c D.C=a+b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如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 C.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即可。【解答】解: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上图减掉根尖,下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上图幼苗萎蔫,下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故选:D。【点评】本考点一般直接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3分)某同学探究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所在密闭容器中温度的变化,结果见表格,下列述不正确的是( ) 2小时前种子质量(g)现在种子质量(g)2小时前的温度(℃)现在的温度(℃)甲组:萌发的种子3025.62632乙组:煮熟的种子3029.72626A.乙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甲组种子质量减少是由于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C.甲组容器中温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阶段呼吸作用强于未萌发的种子【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加强,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细胞呼吸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导致温度升高。【解答】解:A、乙组种子已经煮熟,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正确; B、甲组种子质量减少是由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分解了有机物,B正确;C、甲组容器中温度上升是由于细胞呼吸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导致温度升高,C正确;D、本实验中现在的温度明显高于2小时前的温度,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强于萌发之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种子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和产物,掌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3分)某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传染源 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 D.“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错误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病原体,B错误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原,C错误D、“魔剪”技术即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通过切断基因的任意部位,来删除或插入序列的方法。D正确故选:D。【点评】艾滋病的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二、解答题4.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活动关联图,图中小写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经过图中②,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通过图中③进入毛细血管,具有调节血糖浓度作用的物质是 胰岛素 。(3)④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分析】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氧的运输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的,图甲中①是吸收,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是激素调节,④是滤过,⑤是重吸收,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另一种是激素调节,是通过体内激素进行调节的,图中的③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参与人体生命活动。(3)图中④⑤代表尿液的形成过程,其中④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⑤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故答案为:(1)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胰岛素;(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的全过程,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知识点的理解。5.回答下面显微镜使用的有关问题。(1)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租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C (填字母)。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租准焦螺旋,使镜简降至最低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租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2)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生物的游动方向,为了不让该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D (填字母)。【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2)显微镜呈倒立的像。【解答】解:(1)寻找物像时,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眼睛必须从侧面注视物镜,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以免镜头压碎玻片标本,然后一面用左眼注视目镜,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若没有找到物像,应重复此操作直到找到物像为止。所以,应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重新寻找物像。(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向右下方游走,实际微生物是向左上方游走。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右下方移动。即乙图中的D方向。故答案为:(1)C;(2)D。【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科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科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5℃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 对照 。(2)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 消化 酶。(3)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 设置一个和甲试管一样的丙试管,在丙试管内加入一定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他条件都相同,与甲试管进行对照 。【分析】1、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2、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解答】解:(1)小科猜想猪笼草内壁分泌的液体能和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所以,在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2)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说明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消化酶。(3)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设置一个和甲试管一样的丙试管,在丙试管内加入一定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他条件都相同,与甲试管进行对照。故答案为:(1)对照(2)消化(3)设置一个和甲试管一样的丙试管,在丙试管内加入一定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他条件都相同,与甲试管进行对照【点评】掌握对照试验的设计步骤和要求。7.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消费者 。(2)图1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②光合作用 从无机环境进入甲。(3)图Ⅱ中B代表被 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4)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C 。(填序号)A.a=b+c B.a<b+c C.a>b+c D.C=a+b【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解答】解:(1)图Ⅰ中,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产者和大气中的箭头是双向的,因此甲是生产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丙,表示甲乙的遗体残骸都能被丙利用,因此是丙分解者,则乙是消费者,所以甲、乙、丙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或CO2)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②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生产者。(3)图Ⅱ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分解者能够利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即B代表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从图Ⅱ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则a>b+c.故选:C。故答案为:(1)消费者(2)②光合作用(3)分解者(4)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物质循环和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弄清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广西贵港市2019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中考生物模试卷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