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4作文
展开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4作文
一、作文
1.(2021·上海浦东新·统考三模)请以“一次难忘的对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
2.(2020·上海浦东新·统考一模)题目:偶得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3.(2020·上海浦东新·统考三模)题目:如果我是你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4.(2020·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题目:做了才无悔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5.(2021·上海浦东新·统考一模)按要求作文。
“风”有和煦的微风,也有凛冽的朔风……“迎风”可以是顺势而为的智慧,也可以是坚强对抗的姿态……
请以“迎风而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6.(2021·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请以“老地方,新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7.(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生活中,我们会遇见不同的人、事、物,也会观察或实践某种具体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会产生理解或看法方面的改变。
请以“我重新认识了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一次难忘的对话
随着一场淅沥沥的冷雨,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花枯了,树谢了,一股股冷意已不知不觉的渗入了千家万户。
桐树也不例外,俗话说“桐叶知秋”踱步在上学的路上,秋风萧萧,无情地捋下一片片桐叶,望着这番景象,不禁感慨地叹息:“桐树啊桐树,你为何是秋天最早落叶的树呢?”“是在叫我吗?”一个声音沉沉地应道。可把我吓了一大跳,桐树说话了!:“你,你怎么会开口说话!”“何足为奇?我们都是生命,难道不可以开口说话吗?”桐树意外平静地回答使我闭起了吃惊的嘴巴。我定了一定神,又问道:“那您为何是秋天最早落叶的树呢?难道是为了保存更多的养分吗?还是……”
没等我说完,一片叶子就尖声叫了起来:“才不是,才不是这样的呢!”桐树用枝条轻轻的拍打着叶子的头,也略显气愤地说:“你们人类总是误解我们,其实则不然,这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像松树和常青树一样不落叶,可是我们知道秋风一来,天气就转凉了,为了让人类在冬天更多的得到温暖的阳光,我们赶快脱去了衣裳;在夏天我们撑起了一张张绿色大伞,宁愿为你们挡雨、遮阳。而你们对却对此置之不理,反倒把松树捧的火热,我们怎能不伤心?”讲到这里,她不禁小声地啜泣了起来。听到这里,我不禁为桐树的话而震惊,一时竟呆在那里不知如何安慰它才好。
忽然吹来一阵冷风,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猛然从遐想中惊醒,老桐树那张伤心的面孔已然在脑海中消失不见,可那哀伤的声音却深深的徘徊在我的脑间。是呀!原来桐树是这样执着的无私,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把它们的奉献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想到这里,我不禁心生感动,这是一棵多么伟大的梧桐树啊!
叮咚!一滴梧桐的眼泪……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理解“对话”的含义,“对话”一般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有彼此交流的过程,并且应该达成一定的意向,有一定的收获、感悟。“对话”为“一次”,要突出“难忘”之意,更重要的是“对话”是两个人之间的,并非只有一个人在说。与“谁”的“对话”,如:与父母,与老 师、同学等。写作角度,可以写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与自然对话;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国与国需要对话;为了吃透作品,读者需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为了人格的完善,我们需要与自己的心灵的对话……写作角度可大可小,要联系生活实际,有情感。要有生动的情景片段和场面描写,有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还要有简略的景物描烘托人物心情。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2.范文
偶得
寒假匆匆离去,心中的忏悔难以离去,那段虚度光阴如此沉痛与后悔。
看到数学考卷上那惨不忍睹的得分,我后悔了。
寒假的生活如此空虚,每天十点才从睡眠中睁开无神的双眼,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的完成那少少的作业,早饭和午饭一并吞下,眼看半个下午匆匆过了却只感觉时间过得如此漫长与乏味,但毫不去看那早已被我丢弃在角落里的练习题。那张考卷彻底击碎了我的无所事事,才感到急迫感,临时抱佛脚地疯狂复习,寒假的作业几乎毫无印象,面对那些做过的考卷,原本会做的题也感到登天一般难。显然,退步很大。
昨天翻来覆去想了一下,终于对这个令人忏悔的寒假做出了总结,那句话真得很对:既然早上睡那么晚,那么晚上为什么不抓紧呢?确实我晚上确实比早上清醒许多,可这个寒假我竟把两个时间短浪费得毫无意义可言,每天的虚度的光阴显然可以做大量练习,看大量的笔记,也不至于现在复习得那么痛苦了。
寒假偶得:只有时光空虚地逝去才懂得珍惜。
过去的时光已无法挽回,但以后的时光还可以抓紧。愿下一个假期不虚度!
这个寒假留给我了无限忏悔,无奈世上没有后悔药。珍惜时光真的十分重要这个假期让我学会珍惜一分一秒,这将鞭策我更多努力,更少空虚。有了这一次惨痛的教训,以后的假期应将抓紧时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懒散与无所事事只会让我退步,现在竞争已经开始激烈,不再是小学了,这个寒假终让我领悟了。
【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偶得”为题目进行写作。“偶得”意为偶然得到,那么“偶得”了什么呢?比如在解题过程中突然有了灵感,在读名著时,突然有所领悟。偶得的东西应该是美好的。看似“偶得”,实则都是需要自己平时的努力和点滴积累的,正如诗句所说那样,“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怎样才能成为“妙手”?当然是需要不断积累写作经验的。我们可以书写自己通过阅读一本书,获得的启示;也可以写偶然间遇到的一件事,通过具体事件得出自己的收获。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性情,努力做到以情动人。
【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3.范文:
如果我是你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大浪淘沙般的淘出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在历史中永存。现在我乘一叶扁舟,探求这智慧的光芒,不屈的中华魂!
耳畔响起了激昂的谱歌,我抬头一看,“燕”字大旗在易水河畔迎风飘扬。原来,我回到了战国时期的燕国。旁边两人亲切告别,那表情坚毅的便是荆轲。荆轲与太子告别后,毅然登鞍上马,伴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踏上征途。
他何尝不知道这是条不归路,何尝不知道这是太子在利用他达到目的,但因为忠,他无怨无悔!
如果我是荆轲,我也会这样做,因为“忠”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主题。
继续漂流,我来到了一间破陋的小屋,你——司马迁正在奋笔疾书、翻阅并完善着古典史书,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尽管你身受腐刑,但凭借“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忍辱负重,实现了人生价值!
司马迁,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忍辱负重,用笔书写人生壮丽诗篇!
告别了司马迁,我在狱中见到了你——文天祥,在此受苦受累。最后,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走向生命的尽头。
回想那战火纷飞年代,你带领军队四年抗元,国家如风中柳絮般危在旦夕,自己也像那浮萍漂浮不定。在狱中,你不畏强权,高官俸禄不为所动,只因心中那爱国信念。
文天祥,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也会像你那样忠君爱国、抵抗外敌、以死明志!
荆轲,你的忠诚令人赞叹,愿以死报君;司马迁,你的坚忍令人钦佩,愿忍辱负重;文天祥,你的忠君爱国令人信服,愿以死明志。不论我们是谁,都应该做真正的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做出最好的成绩,实现人生价值!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没有任何限制,写作比较宽泛,但我们不能天马行空,仍然需要仔细审题构思立意。题目“如果我是你”,“我”和“你”是两个不同的对象,本文需要通过“如果”一词将“我”和“你”两个身份进行转换。“我”和“你”可以是两个同龄人,“你”做的某件事情,在“我”看来不应该那样做,“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做。比如帮助别人,比如受别人欺负,比如考试作弊,比如顶撞父母、老师等。“你”可以是长辈,比如父母、老师。在“我”和“你”发生分歧,甚至冲突时,“你”是这样做的,“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做。比如父母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比如父母老师在孩子面前的表率作用。“你”可以是文字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果“你”是正面人物,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像你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是反面人物,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如果我是你”,“我”绝不会像你那样,为了个人利益苟且偷生。写好本作文的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
4.范文
做了才无悔
大厦之成非一市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所以积硅步才可以至千里,积小流才可以成江河。每天多做一点,日积月累的努力就会换来非凡的成就。如果每天前进一小步,天长地久的奋斗就会取得成功的回报。
假如人生中的每个瞬间都被细微的努力充实着,你就等于在无限的延长自己的生命。若要实现人生的理想就更须努力奋斗。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得到体现,而人生也只有在努力中才会成功。越王勾践被吴王所败,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不忘亡国之恨,卧薪尝胆数十载,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兼并了吴国,成为了春秋史上的最后一个霸主,也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名句流芳百世。
在人生中,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若是失去了奋斗的勇气,你就会失去一切。胆识和勇气是追求人生成功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缺失勇气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因为懦夫永远输不起。“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项羽与韩信交战于垓下,可是他中了韩信的埋伏,被围于垓下受“四面楚歌。”士气土崩瓦解,最终兵败如山倒。但他矫勇善战,在士兵的掩护下最终突出重围,逃至乌江。乌江亭长佩服项羽的英雄气概,当他得知项羽兵败后,在乌江接应项羽,并帮他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江东自刎。李清照认为这是英雄的行径,可是我不这么认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渡过了乌江,他将会东山再起,最后的历史就是一个未知数了,可是,他却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没有勇气面对失败,所以最终也失败了。
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只要你敢于去面对,为之而坚持,为之而奋斗。就算失败了,但我相信你会比那些没有勇气面对的人过的更快乐。因为你曾经努力过,为之坚持过,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过。我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等错过之后才知道后悔。杜甫为了“一览众山小”而登上泰山;勾践为了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韩信为了成功受过胯下之辱……人生成功之路上有太多的挫折!请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要记住:“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请记住:努力做了,才无悔!
【详解】审题:“做了”即行动过、实践过、经历过。“无悔”是一种心态,体现的是一种对既定目标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认可和坚持。它通常指向过去,即对自己已经做出的事没有后悔;也可指向现在,即做好眼前的事,不给自己留下后悔。“无悔”是表达对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结果,内心无怨无悔。这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心态,也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不能理解成“人不应有后悔的心理”,“后悔”作为一种心理无可厚非,关键是看为什么而后悔,“无悔自己的过错”,欠妥当,“无悔自己的选择”则可。本文写记叙文,叙事最好采用倒叙方式,将现在无悔之心态置于开头,以突显题意,接下来再通过叙述回顾人物心理过程;人称选择上不宜采用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这样通过当事人自己的表白更利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更易深入人物内心,也更能真实可信地展示人物“无悔”的心态。选材上提倡关注现实,比如,写作为即将毕业学生的多年奋斗的无悔、感动中国人物无私奉献的无悔等等,但要力避俗套。也可写历史或文学题材,但要注意抓住人物精神实质,要有事实或文字依据,不能凭想当然;不能只是历史事实的重复叙述,要写出新意(新的情感、新的主题);要有生活细节和生活场景的具体展示。
5.例文:
迎风而立
看到泛黄的落叶,眼前便是浮现了外婆迎风而立的身影,还有那清浅从容的笑颜,在心底漾起几分暖,几分怀恋。
孩提时,在外婆家后院修建枝叶,便是我最爱的娱乐消遣。手握长柄剪刀,剪去银杏叶片中的枯黄叶子,只为使银杏常驻青春。
可被我呵护着珍爱着的银杏叶竟无可救药地爬满了黄色,就那样从韶华的青春落幕成这般衰败的黄意。我颓唐无措得握着长柄剪刀,却是无处可落,心底一片悲哀,“外婆,外婆,怎么办,银杏要死了!”我拉着哭腔向外婆求救。
外婆只是那般从容清浅地笑着,迎着萧瑟的秋风立在银杏旁,慢腾腾地一弯腰,一伸手,夹起一片黄叶,再珍重地放入我的手心。“所有的生命都有这一程,生如夏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只需静默地享受这时光的旅程便是最好。”外婆的声音不重,却那般深刻地进了我的心,我烦乱无措的心绪被抚平,掌间细细触着银杏的叶脊、叶脉,仿佛也感受了它生命终程热烈而从容的美。而这种静静的美,就好像外婆迎风而立的身影,如此安然。
很快,深秋萧瑟的风便呼啸着将树梢卷得干净,银杏叶遍地皆是。可是外婆的屋里——玻璃桌垫下,白墙上,书页中,均是淡淡的黄,很温暖。原来银杏叶的枯萎,竟也这般的美。
再见着外婆,却是在病床旁。外婆干瘦的手臂像银杏的枯枝,苍老的面庞就如黄银杏叶般,身侧陪伴着的也是这静美的秋叶。看着外婆虚弱不堪的模样,我仿佛又成了那个懵懂的孩童,站在那棵枯败的树前,那样的无奈,那样的心酸,面对生命的流逝,所有的挽留终归是徒劳无功。泪眼婆娑中,只见外婆拿起一片黄叶,一如从前安慰我那般,珍重地放在了我的手心里,我恍惚间眼前也浮现出那年外婆迎风而立的身影,不用过多的言语,我也从那相视的默契中,读懂了她生命的热烈与从容——热烈地生便只需无憾从容地死。我慢慢合拢了掌心,将那片银杏收藏在心里,连同对外婆的珍惜怀恋。
正如张晓风所言,“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也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不管是枯是荣,都有其美好之处,我们只需热烈地生,从容地死,只需迎风而立接受这一切命运的给予,因为生命早已在记忆的延续里留下了它的痕迹,这便是外婆留下的永恒的东西。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迎风”“立”。“立”是站立的意思,是一种姿态。结合导语可知,“迎风”中的“风”分为“和煦的微风”和“凛冽的朔风”,“风”具有象征意义和比喻义,可以理解为好的形势、条件,可以理解为困难、磨难。那么“立”就是一种面对好的形势和恶劣形势的姿态,顺势而为或者坚强对抗。可以从自我成长、情满人间、文化坚守等方面立意写作。从题目上看,本文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第二,思路一。自我成长角度,可以从个人才艺角度选择素材,例如学习琵琶、古筝、书法、国画、敦煌舞、编程、机器人……具体可以写:
(1)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风理解为朔风,“迎风”就是与困难对抗,“而立”是结果,最终战胜困难,从而获得成长(挫折篇)。
(2)才艺带给你情操上的陶冶、视野的开阔,这里的风就是微风,暖风。
第三,思路二。情满人间角度,可以写亲情之爱,“打组合牌”:与家人相处,精神滋养中的成长,如茶艺中的智慧,茶借助水沉浮,你在微风、暖风中成长;也可以写大爱,做志愿者过程中,与老人、小孩、需要帮助的人相处,她们给你信任、宽容、支持……
第四,思路三。文化坚守角度,和行走见闻结合起来,看到没落的民俗、失传的手艺、边缘化的文化瑰宝,决定用微薄之力,坚守和传承。
第四,情节。情节设置上不需要拐点,不需要设置过多的矛盾,可以直接写出迎风而立的过程,迎风的过程要详写,迎风的结果要略写。语言方面,需要细节描写,重点描写微风或者朔风。
6.参考例文:
例文一:
老地方,新故事
在这个普通而又不凡的春天,我的老家,当下,正在发生一件新鲜事儿。
我把爷爷奶奶住的地方称为“老家”,它在上海市的一个旧小区。说起我的老家,那可真够老的,据说是我爷爷娶亲时的新房,比我爸爸还要大好几岁呢。老家在五楼,上面还有一层就是顶楼了。别说它矮,但光线很足。后来爷爷又买了新楼,包括我现在住的高层,但爷爷奶奶一直住在老家里。
在我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爷爷牵着我的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爬,再长大一些,我跟着爷爷身后向上爬,最近这几年,我发现爷爷爬楼远远不是我的对手了,我要等上一会儿,才能等到爷爷上来开门,当他掏出亮晶晶的钥匙开门时,我看见他额上也亮晶晶的。奶奶说她腿疼,下楼渐渐成了对她的考验。我曾问过爷爷奶奶,为什么不换一个带电梯的来住,爷爷奶奶总是笑着摇头,“人熟得来,不好换的。”
清明假期,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开门的是爷爷,奶奶却不在家。爷爷说,奶奶下楼串门去了。我心想,这可真够新鲜的,难道她的腿不疼了?过了一会儿,奶奶笑盈盈地回来,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这个单元要安电梯了。原来她刚才就是下楼去跟最后一个没有签字的邻居沟通,这家本来还有顾虑,但见我奶奶亲自上门,二话不说,同意了。“给旧楼安电梯,太好了!”我不禁拍着手,跳了起来。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思议。走廊就那么一点空间,这电梯安在哪里?难道要把步行楼梯废掉?可万一停电了,怎么办?我问奶奶,奶奶只告诉我:“人家自有办法。”
五一节放假了,我因为准备二模考试,哪儿也没去,但心里老是惦记老家的电梯,正想着,手机的铃声响了,是奶奶给我发来的视频,她正在楼下准备乘电梯上楼。原来这电梯是安在楼门外面。奶奶走进电梯之后,跟我说,现在什么时候想下楼就什么时候下,腿一点也不疼了。多亏政府想得周到,补贴了大量的资金,多亏邻居们的理解和周全,一致同意增设电梯。
老地方,新故事,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我捧着手机,一个劲地跟奶奶傻笑。
例文二:
老地方,新故事
老北京的纨绔子弟喜爱提笼架鸟,这是历史中的一抹剪影。而我的父亲,在阳台开辟出一处,独属于他的老地方,享受着城市喧嚣中侍弄花草、豢养虫鱼的乐趣。我纳闷不已,这事有多新鲜呢?
此时的我正被物理中压强的概念折磨得头晕脑涨,便那注意力转移到父亲的一举一动上。
父亲极其严厉的,容不得我在学习中有些许的懈怠,我只能偷偷地打量他沉浸在花草的时间里怡然自得。真不知道这些盆盆罐罐里小小绿意,是如何让父亲神采奕奕的,甚至说,让父亲在严肃之中透着几缕孩子气。我脑海两股回忆的浪潮撞击着,一股回忆是父亲对我的耳提面命,另一股回忆是父亲对花草的百般爱护。也许这个老地方,在父亲眼里,每天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吧。
“学不进去了吧?”父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神思,“歇一歇好了。”父亲的话语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如释重负地放下试卷,专注地看着花洒中不停倾泻而出的水柱,在花盆中的土壤浸润成厚重的黑色。不知为何,水滴落在植被上的沙沙声,落在土上的砰砰声,让我的心变得更加的沉静。
父亲问我:“你知道这满屋的花花草草,爸爸我最喜欢哪一个吗?”
我扫视了一番,拿不定主意。父亲灿然一笑,指着我说道:“别找了,就是你啊!”哪有父亲把女儿说成花草的?我忍不住埋汰了几句。父亲却把《红楼梦》中仙葩的典故搬了出来,让我心里那叫一个美。
没想到父亲对我夸赞还不尽兴,又道出了他心里的一个小秘密:“爸爸年纪大了,总担心对你照顾不周,又怕多嘴坏了你的心情。在你房间内养些花草,心里便有了念想,时常来看看也是好的。”说完这些,父亲又沉默了,变回了往日那个不擅长言辞的他。我痴痴地看看父亲收拾完毕走了出去,心却仍在父亲的话语中徘徊。
曾经的我,忍不住抱怨父亲自作主张的将我的房间装点成自然世界,让我的公主梦无处安放。
现在的我被这些不起眼的盆盆罐罐感动着,每一株花、每一种草都是父亲陪伴我的小心思,在暖意融融的阳光中氤氲着父爱的轮廓。父爱藏在这爿老地方中,有新意,更见心意。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老”和“新”这是一对反义词,也是本作文题的关键词。老地方,通常是指熟悉的地方,或者说有一定特殊含义的地方。街口的花园、上楼的楼、江边的绿地,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老地方。“新故事”,就是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下的故事,与以往通常发生的事有着不同和区别。这些事,可以是陌生的,但是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主题,而不能物是人非。比如小区的文化广场,这是一个居民休闲娱乐的老地方,每天演绎着跳舞、健身等老故事。这里发生了新的情况,演绎着新的故事,这就是新的变化。变化要着眼于积极方面。如广场舞的大妈们,一个个带上耳机在“静默”中运动,她们的积极变化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创造文明和谐环境的追求。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
二、选材立意。可以把“亲情回忆类+感悟类素材”和“成长类素材+感悟类素材”灵活组合起来。由于题目中有“新故事”,那么单纯的亲情和成长类素材,是不够的,所以建议跟感悟类素材结合起来。比方说,回到熟悉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童年,这一次,带给了我全新的感觉。新的楼舍,陌生的人,我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发现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没有变,甚至比以前更多了一些信任等等。也可以讴歌社会风尚的新变化、新发展;比如,这几年国家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当你回到原先的上学路,发现这个记载你回忆的老地方已变了,现在的孩子们上学已非常方便了;再如,现在很多城市进行旧楼改造,那么你常去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的楼道装上了电梯,这个老地方是不是也在发生着新的故事呢?总之,表达情感、表现成长,讴歌社会主义新风尚,这些内容都是本题选材和立意的好选择。
7.参考例文
我重新认识了你
记忆中的你,对我冷淡至极,以致我无法透过你那坚毅的面孔看到你对我的宠爱。
乌黑的头发下,是小麦肤色的脸庞,上面镶嵌着从不会让人看出心情的眼。你的眼睑又黑又长,每当我低头沉思时,显得异常帅气。但你从来都不笑。在所有人面前都是严厉的神态。
还记得一次,大约是我七年级时,那时的我调皮捣蛋,活像个假小子。我约同学来家中玩。因为正值过年,我们拿出了鞭炮,欢欢乐乐地放了起来,每一个鞭炮放到天上,如同花仙子展开五彩的翅膀飞向天空,绽放出绚丽光彩。我们陶醉于此,忘却了一切。
晚上,你——哥哥回来了,小伙伴们溜回家,我也迅速冲到自己的屋中,锁上门。你敲了敲,用那严厉的声音训责我:“是不是又放炮了?跟你说过多少次,别乱玩,别乱完,不听是不是?嗯?”他尾音上翘,吓得我一哆嗦。你似乎并没有看出我的惧怕,仍然在厉声斥责,终于,我哭着跑出了院子。
从此,我愈加讨厌你,在家中也躲着你。但那件事,却改变了我的态度。
那天,大雨滂沱,我郁闷地望着灰沉沉的天空,想着我该如何回家。“唉!完了,我又被雨堵在学校了。”我喃喃自语,脸上的哀怨惆怅丝毫不减。只是天公不作美,原想等雨小些自己回家却被只增不减的降水量打断了计划。我看着阴雨越聚越多,天空已经如墨一般黑,最终,咬咬牙,冲进雨幕。但当我低头跑几步时,发现撞上了一堵“肉墙”,抬头瞅一眼,正是我讨厌的人——哥哥。他摸了摸我被淋湿头,递给我毛巾,说:“笨蛋,也不知道自己带伞,还得麻烦我来接你。”虽然说着严厉的话,语气却比之前温柔些。我心中暖流划过,原来哥哥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啊!在这么大的雨中,还辛辛苦苦的跑来接我,真好!同时,我的眼睛似乎被滴入了水,缓缓流下来,眼眶也有些微红,哥哥拉着我冲进雨幕中,身影也渐渐远去……
我重新认识了你,一个全新的你,一个将爱留存在心底的你,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你……
【详解】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我”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行文,表达真情实感。“重新”则要求抓住人(物)前后变化以及自己对人(物)的感觉来写。“认识”表明深层次地正确理解或了解。“了”表示认识已经有了结果。
第二,文体选择和选材。本题适合写记叙文。“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以人为例,“你”可以是一本书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也可以是让你尊敬,让你感动,有让你叹息的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亲人、老师、同学、朋友或陌生人等)、当代的人(各条战线上的风云人物)、现代的人(鲁迅、孙中山、老舍等)、古代的人(孔子、曹操、苏轼、范仲淹、欧阳修、文天祥等)、外国的人(贝多芬、居里夫人、莫泊桑等)。以景为例,可以是名胜古迹,北京什刹海、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武汉热干面、天津狗不理包子等。着重写情感体验的过程,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会产生理解或看法方面的改变”的主题。要具体写出“认识”的过程,最后点明“认识”的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古诗文阅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杨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5作文: 这是一份上海市杨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5作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三人称来写,写被人的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1句子默写: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1句子默写,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