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1
山东专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山东考试题型为15(单选题)+4(综合题),新高考以情境材料为依托,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比重不断上升。
所谓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能够初步理解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会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对现实中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进行积极探究,初步展现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所谓综合思维,是指人们综合的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简要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能够对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和空间变化特点进行探究,初步展现出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022年山东综合题中依托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问题探索情境,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预测2023年新高考地区依旧会依托情境材料,考查人地协调观,出现在17题的可能性较大,难度中等,例如本卷第17题。
同时应特别注意过程类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将地理知识、方法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以综合题出现,难度中等,例如本卷第18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强核心簇群式结构(下图)是目前全球超大型城市—区域集聚的常见空间组织模式。以一个集聚核心功能的超级城市为中心,通过新城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向周边扩展的同心圆状城市体系。我国广州都市圈即为典型的强核心簇群式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
1.与普通地级市相比,广州成为强核心得益于其( )
A.地形更平坦开阔 B.交通运输更便利
C.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D.资源集聚能力更强
2.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中“绿带”( )
A.具有分隔交通运输线路,美化城市的作用
B.能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划定增长边界
C.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气候
D.塑造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间相互联系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材料“以一个集聚核心功能的超级城市为中心,通过新城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向周边扩展的同心圆状城市体系”可知,要作为强核心必须具备较强的集聚能力,广州的资源集聚能力更强使其成为强核心,D正确;同为珠三角的其他普通地级市,地形、交通和环境人口容量相差不大,ABC错误;故选D。
2.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中“绿带”位于外围次要节点与功能节点之间,可以有效的控制内部城市无序扩张,划定增长边界,B正确;不能分隔交通运输线路,应保持内外部的交通联系,A错误;能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气候,但是对整个城市群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 能塑造城市绿色空间,但对内外部城市的联系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错误;故选B。
【点睛】广州都市圈“强核心簇群式”空间布局模式,呈现“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空间格局。“一核”是构建以广州中心区为主核、佛山中心区为副核的广佛核心区,打造多中心的都市圈内圈层,主要承担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交往、现代物流等职能。“六极”即培育六组外围圈层联动组团,包括以广州空港经济区、花都城区为核心的广清联动组团,推进广州北部与清远南部一体化发展。
无人农场是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智能农业装备等,实现全天候、全过程自主完成生产作业的农业生产模式。目前,我国已在吉林、上海等地进行了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建设无人农场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促使我国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无人农场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B.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劳动力结构变化大
4.与上海相比,吉林发展无人农场的突出优势是( )
A.昼夜温差大 B.夏季光照长 C.农场规模大 D.基础设施好
【答案】3.D4.C
【分析】本题以无人农场的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区域地理特征的比较,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析】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农业劳动力减少,无人农场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作业模式,D正确;信息技术发展助力了无人农场模式的发展,但不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无人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资源利用率会提高,B错误;无人农场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但不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而出现的无人农场,C错误;故选D。
4.无人农场建设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专家也提出无人农场大范围推广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农田基础设施要好,农田的水网、路网、电网、通信信号等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二是土地宜机化水平要高,面积太小,零散分布的土地需要有效整合。加快无人农场的布局应用,离不开良好基础设施的支撑,也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河流纵横,耕地面积小,而吉林位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集中连片,农场规模大,C正确;无人农场的发展与昼夜温差、夏季光照时长关系不大,AB错误;上海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更好,D错误。故选C。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花江大峡谷山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
A.根系发达,形成板根 B.树干粗大,状如纺锤
C.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D.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6.花江大峡谷1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 )
A.土壤透气性好 B.有机质分解慢 C.高山草甸广布 D.季节性冻土多
7.调查发现,重披绿装后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B.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
C.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 D.植物生长,消耗有机碳多
【答案】5.C 6.B 7.D
【解析】5.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C正确;根系发达、形成板根属于热带雨林植被,A错误;树干粗大、状如纺锤属于热带草原植被,B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D错误。故选C。
6.所学知识可知,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易被植物体吸收固定或淋溶流失,使得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减少,故A错误;温度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慢,湿度越大,有机质分解越慢,花江大峡谷1100米处海拔高,有机质分解慢,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大,故B正确;花江大峡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100米处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现象,故C错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100米处不会出现季节性冻土多现象,故D错误。故选B。
7.据题干“重披绿装”可知,花江大峡谷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固定大量有机碳,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减少,D对;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情况得到缓解,A错;风化作用强弱与有机碳含量大小无关,B错;植被恢复,可能使降水量略有增加,淋溶作用略增强,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D。
【点睛】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不断的在土壤表层富集,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成土母质、水、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有选择的被植被吸收;植被吸收腐殖质和营养元素储存在体内,进而被动物吸收;植被和动物的生物残体被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生物循环促进土壤的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马山镇地处无锡西南郊,太湖西北部马山半岛。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1980年以来该镇经历了传统乡村-乡村工业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过程,也是乡村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演变的过程。生产主义解构时期,乡镇企业大量出现,打破了传统生产主义乡村的空间结构。后生产主义时期,多元资本基于“乡村性”建构了一个“城郊农业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特色制造园区”的多元价值复合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生产主义时期,马山镇最突出的功能是( )
①工业生产②居住③作物生产④旅游度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生产主义解构时期,马山镇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土地 D.工业基础
10.后生产主义乡村的建构,有利于(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答案】8.C 9.C 10.D
【解析】8.结合材料可知,生产主义时期,马山镇传统生产主义乡村的空间结构,起作用主要是居住、作物生产,②③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工业生产是生产主义解构时期的主要功能,①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旅游度假是后生产主义乡村的主要功能,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9.结合材料可知,生产主义解构时期,乡镇企业大量出现,打破了传统生产主义乡村的空间结构,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这一阶段乡村人口少,经济欠发达,市场、交通、工业基础不是其优势条件,ABD错误;这一阶段乡村的低价廉价,可用土地空间大,C正确。故答案选C。
10.后生产主义时期,多元资本基于“乡村性”建构了一个“城郊农业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特色制造园区”的多元价值复合系统,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缩小城乡差异,D正确;后生产主义时期,乡村是一个城镇和乡村的一个综合题,所以不能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A不符合题意;结合后生产主义乡村的概念,后生产主义乡村的建构不是解决都市养老问题,B错误;后生产主义时期,多元资本基于“乡村性”建构了一个“城郊农业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特色制造园区”的多元价值复合系统,促进力乡村的经济发展,提升了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乡村生活成本提高,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后生产主义时期,乡村地区还保留有一些工业,大都是传统的、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制造业,;另外,乡村地区也有一些建材工业为农村住宅建设提供必需的材料。
某研究团队对我国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水进行了长时间观测,根据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层。下图示意2020年8~11月该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①层海水性质上下差异小,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入海径流 D.大气运动
12.与①层相比,②层( )
A.海水上泛,海洋生物密集 B.海水贫氧,海洋生物稀少
C.密度大,不利于潜艇航行 D.密度小,易出现海中断崖
【答案】11.D 12.B
【解析】11.本题中的海水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①层海水水深在100m以内,接近表层海水,①层海水性质上下差异小,说明该处海水与较深海水和较浅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差异都较小,太阳辐射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递减,受太阳辐射影响应是海水越浅,海水温度越高,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性质上下差异较大,A错误;南海中沙群岛附近陆地极少,都是以海洋为主,①处与该海域其他海区海陆分布差异小,海水性质的差异与海陆分布无关,B错误;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没有明显的径流发育,入海径流不是海水性质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C错误;中沙群岛四周海域面积宽广,风力较大,由于风力大,中沙群岛附近的表层海水流动性很强,与上下海水交换充分,所以导致海水性质上下差异小,故此分析是大气运动导致,D正确。故选D。
12.如图示②层海水较①处海水更深,而冷海水上泛会到达海水表层,导致海洋生物较密集,况且中沙群岛缺少离岸风,上升补偿流较少,A错误;②层海水较①层更深,受大气影响较少,海水中的氧气较少,导致海洋生物较少,B正确;②层海水深度约为100米,远未到潜艇正常下潜的极限深度,100米的海水深度对潜艇航行影响较小,C错误;②层海水较①层海水深度大,海水密度应较大,D错误。故选B。
【点睛】中沙群岛海域包括中沙群岛在内的南海中部海域的海浪状况取决于风场的变化。冬季为东北季风期,海区在强劲的东北季风作用下产生以东北向为主的较大波浪,夏季西南季风期,海区盛行西南向波浪,频率60%以上;海况一般为3~4级,波型以混合浪为主,风浪和涌浪所占频率相当,波浪的大小比冬季低。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主峰海拔为5430m,高出附近的河谷约3500m。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口有7.3万,其中80%为藏族。保护区内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山坡上大致在2300m以下、2300~3200m、3200~4000m三个高度区域分布着明显不同的自然带。下图示意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保护区内河谷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地形封闭,冷空气不易进入 B.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下沉增温
C.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高温少雨 D.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引起热岛效应
14.白马雪山三个不同高度区域由低到高对应自然带的排列及所在坡向,正确的是( )
A.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疏林灌丛草坡西坡
B.亚高山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坡西坡
C.疏林灌丛草坡、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东坡
D.针叶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坡、亚高山暗针叶林东坡
15.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②海拔较高③相对高度大④人类活动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3.B 14.C 15.A
【解析】13.保护区内河谷干热的主要原因与焚风效应有关,保护区内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下沉增温,使得在河谷地区出现焚风,呈现出干热的特点,B正确;河谷一般海拔较低,但并不是地形封闭,冷空气不易进入,A错误;横断山脉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但不是干热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河谷地区,山高谷深,人口活动较少,D错误。故选B。
14.在3200~4000m高度区中,东西坡降水量大于600mm,降水条件好,东西坡均适合生长针叶林,所以在3200~4000m高度区中生长亚高山暗针叶林(东坡),AB错误;在2300~3200m,降水量处在400-600mm,也能生长森林,且温度较高,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在2300m以下,降水小于400mm,较难生长森林,多矮小的灌木,以草地为主,为疏林灌丛草坡,C正确,D错误。故选C。
15.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热组合的丰富(生态环境的多样)和人类破坏较小,人类活动丰富,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使生物多样性减小,④错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加之山体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使得水热组合多样,生物生存环境多样,物种种类也丰富,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平潭岛南北长29km,东西宽19km,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某地理学习小组查阅平潭市气温资料,发现7~9月高温干旱,其中六次极端高温天气与台风有关,小组同学找到了高温时的相关湿度等地理资料(下表)。已知台风中心移动速度为30~40km/h。图1示意台风结构。
日期 | 最高气温 | 14时相对湿度 | 同期相对湿度 |
1966年8月16日 | 37.4℃ | 46% | 71% |
2021年7月24日 | 35.9℃ | 47% | 68% |
2002年7月4日 | 35.6℃ | 52% | 73% |
1962年8月1日 | 35.3℃ | 69% | 71% |
1978年8月1日 | 35.3℃ | 53% | 71% |
2021年7年26日 | 35.1℃ | 54% | 70% |
(1)在图2中用斜线标出平潭出现高温时,台风中心所在的大致区域。(3分)
(2)分析平潭六次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8分)
【答案】(1)(3分)
(2)受台风影响,福建沿海吹来自陆地的偏西风,气温偏高;偏西风受武夷山的影响,平潭地区为下沉气流,气温升高;台风外围气流强烈下沉增温;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此时空气湿度小,大气升温较快。(8分)
【分析】本题以台风结构图为情境,设置两道小题,考查台风中心所在的大致区域与平潭六次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当平潭地区出现高温时,说明平潭地区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说明应当位于台风的外围地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台风外围区到台风眼,距离有250千米左右,所以可以判断出,台风中心大概位于平潭区的东北边距离平潭大概250千米,如图
(2)平潭六次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从下沉气流,偏西风以及太阳辐射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下沉气流的角度来说,由于台风位于平潭地区的东部,所以该地区受偏西风的影响较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偏西风在武夷山的影响下,在平潭地区气流向下运动产生下沉气流,并且由于平潭位于台风的西侧,受台风外围的影响,所以气流强烈下沉,导致气温相对较高。从偏西风的角度来说,由于台风位于平潭地区的东部,所以该地区受偏西风的影响较强,由于平潭地区的西部为陆地,所以偏西风来自于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导致平潭地区气温相对较高。从太阳辐射的角度来说,由于平潭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天气晴朗,因此太阳辐射较强,由于此时天气晴朗,所以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因此大气的升温速度相对较快,导致平潭出现六次极端高温天气。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最新考古调查结果表明,山西高原龙山时期(约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1800年)的农业经济是以种植粟(小米)和黍(黄米)为主的早作农业,单产低。该时期不同区域农作物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涑水流域率先引进水稻。下图分别示意山西高原植物考古区域和遗址位置图及山西高原各区域出土农作物种子的数量百分比图。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龙山时期黍的生长习性。(6分)
(2)分析与滹沱河上游、蔚汾河流域相比,涑水流域率先引进水稻的原因。(4分)
(3)与龙山时期以粟、黍为主的农业相比,山西现代农业则以小麦、玉米为主,试分析原因。(6分)
【答案】(1)根据统计图可知,黍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上游,该流域气温低,(1分)降水较少,(1分)土壤养分含量较少(1分),反映出黍耐寒(1分)、耐旱(1分)、耐贫瘠(1分)的生长习性。
(2)涑水流域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较大,可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2分)涑水流域地处山西南部,最先接受水稻种植技术的扩散。(2分)
(3)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2分)黍、粟单产低;(2分)玉米可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需求量大。(2分)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统计图可知,黍种子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河流上游,该地区海拔较高,积温较低,说明黍耐寒;滹沱河上游降水较少,晴天较多,说明黍耐旱、喜光照;干冷的环境下土壤养分含量较少,说明黍耐贫瘠。
(2)涑水流域纬度较低,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较大,可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水稻起源于南方地区,向北传播到山西,涑水流域地处山西南部,最先接受水稻种植技术的扩散。
(3)根据材料可知,人口逐渐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黍、粟单产低,而小麦、玉米单产较高;玉米具有饲用价值,还可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需求量大。
18.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青弋江(下左图)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地区右岸的一级支流。其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下右图)与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和夏季风阶段性减弱高度相关。
(1)描述青弋江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4分)
(2)分析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4分)
(3)分析夏季风阶段性减弱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4分)
【答案】(1)伴随地壳上升运动,流水下蚀能力增强,辫状河系逐渐萎缩,开始发育河谷;地壳稳定阶段,河流侧蚀能力增强,河谷逐渐展宽,河漫滩发育;伴随地壳新一轮上升运动,河漫滩裸露形成阶地,河流下蚀形成新的河谷。(4分)
(2)断层激活导致断块上升运动,加大了青弋江流域的地面坡度;(2分)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2分)
(3)夏季风减弱会使锋面雨带在青弋江流域停留时间延长,降水显著增加;(2分)河流径流量增大,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2分)
【分析】本题以青弋江的发育阶段为载体,涉及雨带推移、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和图示资料可得,当时地壳抬升运动强烈,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形成较深的河谷。其他辫状河向河谷汇集,从而萎缩消亡,该河谷附近形成青弋江。再加上区域气候变化,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地壳稳定阶段,河流侧蚀能力增强,河谷逐渐展宽,河漫滩发育;后期地壳抬升,河漫滩裸露形成阶地,河流下蚀形成新的河谷。
(2)断层激活导致断块上升运动,黄山地区地壳隆起的时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变快,河流的下切侵蚀与溯源侵蚀增强,使河谷延长、加深;下游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
(3)由材料可知,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属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地质历史时期,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故当时该地区河流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使河谷显著加深,河流发育进程加快。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8分)
(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8分)
【答案】(1)外源:来自于长江流域陆地土壤流失的颗粒有机碳;(2分)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颗粒有机碳的输入。(2分)
内源:长江口水体内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产物;(2分)海底沉积物中颗粒有机碳的再悬浮。(2分)
(2)三峡水库截留了上游大颗粒物质,可降低河口地区颗粒有机碳量;(2分)河口沉积区颗粒有机碳沉积数量减少,使水体上泛带来的颗粒有机碳变少;(2分)三峡水库可减缓河水流速,使部分颗粒有机碳沉积在下游河道中;(2分)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停留时间增长,浮游植物在水库中吸收营养盐而大量繁殖,减少了河流向海输送的营养盐,可减少河口地区浮游生物量。(2分)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的颗粒有机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污染的成因、水利工程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从外源来讲,长江口的颗粒有机碳主要是长江从上游带来的,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人口城市多,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颗粒有机碳,以及来自于长江流域陆地土壤中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颗粒有机碳。从内源来讲,主要是长江口处水体中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颗粒有机碳产物;海底沉积物中颗粒有机碳在一定条件下悬浮于河口处。
(2)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拦截上游大颗粒物质,可降低下游颗粒有机碳量;到达河口处沉积的颗粒有机碳沉积数量减少,随水体扰动上泛悬浮的颗粒有机碳也会变少;三峡水库减少下游流量,可减缓河水流速,使下游河道沉积部分颗粒有机碳;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停留时间增长,泥沙淤积,营养盐类丰富,浮游植物在水库中吸收营养盐而大量繁殖,最终河流输送到海洋的营养盐减少,可减少河口地区浮游生物量,从而减少长江口水体内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颗粒有机碳产物。
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