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1
北京专用
北京地区考试题型为15(单选题)+6(解答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共计30分,综合题共计70分。在具体的考查中,每套试卷最后都会有一个类似于资料分析的题目。
所谓资料分析的题目,就是给出一则文字性的材料,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来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此类题目分值一般在10-12分不等,有6-8分左右需要通过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获得。
同时,北京地区还会有与社会热点现象及各类疾病密切相关的考题出现。
2022年北京地区解答题中,资料分析题目常规出现,预测2023年北京地区继续会出资料分析的题目,考查难度中等强度,出现21题的可能性较大,难度中等偏下,例如本卷21题。
同时应特别注意以生物学知识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生物文化气息,将生物学知识、方法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分布,难度中等;也有可能作为压轴题,以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例如本卷19题。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适量运动可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HDL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将( )
A.肝脏中葡萄糖运往血液 B.血液中葡萄糖运往肝脏
C.肝脏中胆固醇运往血液 D.血液中胆固醇运往肝脏
【答案】D
【分析】高密度脂蛋白(HDL) 为血清蛋白之一,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及其所携带的调节因子组成的复杂脂蛋白,亦称为a1脂蛋白。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200mg/dl。其蛋白质部分,A﹣Ⅰ约为75%,A﹣Ⅱ约为20%。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详解】高密度脂蛋白的颗粒非常的小,可以自由的进出动脉管壁,可以摄取血管壁内膜当中沉积下来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有害的物质,帮助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在肝脏一方面可以变成胆汁酸,是肝脏起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据此推测可搭建出“单链DNA的零部件”组合是( )
①核糖核苷酸②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连接碱基与五碳糖的化学键④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
A.仅①③ B.仅②③ C.仅②④ D.仅①④
【答案】C
【分析】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详解】ABCD、“单链DNA的零部件”需要DNA的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长链,是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②④符合题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海洋中的鲸鱼偶然因蹭船艇摆脱藤壶,此后鲸鱼看到船艇会有意蹭船,上述过程中建立的反射类型及特点是( )
A.非条件反射 无需强化 B.条件反射 无需强化
C.非条件反射 需要强化 D.条件反射 需要强化
【答案】D
【分析】1、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
2、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每个反射都有各自的反射弧。反射活动一般过程如下: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加以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反射被分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理性反射和病理性反射。
【详解】ABCD、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而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学习活动是后天进行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的进行必须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鲸鱼看到船艇会有意蹭船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非条件刺激强化,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已知植物激素IAA 和 BR 均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为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家以大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预实验,确定了IAA 和 BR 的最适使用浓度和处理时间,其中IAA 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正式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AA 浓度/μmol ·L-1
组别
处理
伸长量/cm
1
蒸馏水
0.71
2
IAA
1.04
3
BR
1.12
4
IAA 1h→BR
1.15
5
IAA +BR
1.60
6
BR 1h→IAA
1.53
注:IAA 1h→BR表示用IAA 处理1h后用BR 处理;BR 1h→LAA表示用BR 处理1h后用IAA处理A.由预实验可知空白对照的胚芽鞘不生长,IAA 作用具有两重性
B.正式实验中除空白对照外,其余各组均为实验组
C.正式实验中IAA 的使用浓度为200μmol ·L-1处理时间为36h
D.BR 和 IAA 同时处理或先施用BR 时,两者能表现出协同作用
【答案】D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详解】A、空白对照的胚芽鞘会生长,A错误;
B、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两种激素的相互关系,故1、2、3组均为对照组,B错误;
C、由第一个图可知,处理48小时胚芽鞘伸长量最大,故正式实验中IAA 的处理时间为48h,C错误;
D、由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可知BR 和 IAA 同时处理或先施用BR 时胚芽鞘的伸长量比单独处理时高,故两者能表现出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D。
5.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编号及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
F1 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
F1 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
F2 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A.白眼基因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
C.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
D.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8种表现型
【答案】D
【分析】杂交Ⅱ亲本为黑体和灰体,F1全为灰体,可知灰体为显性性状,由A控制,又由F2雌雄个体在体色上表现一致,推断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杂交Ⅱ的F2中雌雄后代眼色表现不一致,推断红白眼遗传与性别有关,不在Y染色体,基因则在X染色体,再根据杂交Ⅰ的F1代推知白眼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b控制。
【详解】A、杂交Ⅱ中F1雄性和雌性后代中均为红眼:白眼=1: 1,而F2雌性后代中红眼:白眼=(12+4):(9+3)=4:3,F2雄性后代中红眼:白眼=(6+2):(18+6)=1:3,雌雄后代眼色表现不一致,推断红白眼遗传与性别有关,不在Y染色体,基因则在X染色体。若白眼为显性性状,即由B控制,则杂交Ⅰ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雄性全为红眼,雌性全为白眼,与事实不符,因此推断白眼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b控制,A正确;
B、只考虑颜色这一对等位基因时,杂交ⅡF1中出现白眼雌性个体,说明杂交Ⅱ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则F1雌性基因型为XBXb:XbXb=1:1,F1雌配子有XB:Xb=1:3,F1雄性基因型为XBY:XbY=1:1,F1雄配子有XB:Xb:Y=1: 1: 2,由配子计算,F2中红眼雌性应占所有后代中比例为1/4×1/4+1/4×1/4+1/4×3/4=5/16,实际F2中红眼雌性只占(12+4)/(6+12+18+9+2+4+6+3)=4/15,缺失XBXB=1/4×1/4=1/16,因此可以推出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B正确;
C、杂交Ⅱ亲本为黑体和灰体,F1全为灰体,可知灰体为显性性状,由A控制,又因为F2中雌性灰体:黑体=(12+9):(4+3)=3:1,雄性中灰体:黑体=(18+6):(2+6)=3:1,雌雄在体色上表现一致,推断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A控制灰体,a控制黑体,再根据F1的表现型比例,由此可以推出杂交Ⅱ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C正确;
D、杂交Ⅱ的F1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其中灰体红眼为AaXBXb、AaXBY,灰体红眼雌雄相互交配,产生的F3中表现型有A-XBX-(灰体红眼雌性)、aaXBX-(黑体红眼雌性)、A-XBY(灰体红眼雄性)、A-XbY(灰体白眼雄性)、aaXBY(黑体红眼雄性)、aaXbY(黑体白眼雄性),共有6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D。
6.科学家在研究基因定位时,将人的不能利用次黄嘌呤的突变细胞株(HGPRT- )和小鼠不能利用胸腺脱氧核苷的突变细胞株(TK- )进行融合,然后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3株能在选择培养基上增殖的稳定的细胞株(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株编号
1
2
3
所含人染色体编号
11,14,17,22
7,11,14,17
5,7,17,21
A.可用PEG诱导人和小鼠细胞融合
B.在选择培养基上增殖的细胞株1中最多有4条人的染色体
C.该选择培养基中应该添加次黄嘌呤和胸腺脱氧核苷
D.由表中信息可推测人的TK基因可能位于17号染色体上
【答案】B
【分析】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PEG,又称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诱导。
【详解】A、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PEG,又称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诱导,A正确;
B、在选择培养基上增殖的细胞株1中,如果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一个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B错误;
C、结合题干“将人的不能利用次黄嘌呤的突变细胞株(HGPRT- )和小鼠不能利用胸腺脱氧核苷的突变细胞株(TK- )进行融合,然后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3株能在选择培养基上增殖的稳定的细胞株”可知该选择培养基上应添加次黄嘌呤和胸腺脱氧核苷以筛选出成功融合的细胞,C正确;
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细胞株1、2、3均含有人的17号染色体,结合题干“与小鼠不能利用胸腺脱氧核苷的突变细胞株(TK- )进行融合”可推测人的TK基因可能位于17号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7.生物体的同化量可用于以下生命活动:①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竞争);②避免捕食者捕食(避免被捕食);③产生下一代(后代)。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这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
B.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分配情况向丙转变
C.为降低某种群的K值,乙丙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D.丁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低竞争、低捕食,用于生产下一代的能量远多于其他两种生命活动,因而一段时间内,甲的种群密度会增大;乙、丙与其他生物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比例就越小;丁能量分配模式是等同选择压力,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用于生产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三种能量消耗差别不大,因而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详解】A、甲能量主要用于产生下一代,少部分用来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只有10%用来避免被捕食者捕食,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A正确;
B、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更多的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因而能量分配情况会向丙转变,B正确;
C、降低某种群的K值,则分配给后代的能量较低,所以乙丙两种能量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C正确;
D、丁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种群的能量在三种生命活动的消耗差别不大,因而可推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基本保持稳定,D错误。
故选D。
8.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分解
B.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n和m的合成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实验中a、e组是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
【答案】A
【分析】基因决定性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对比a和b,A突变体含有蛋白m和n,野生型没有两种蛋白,说明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分解,A正确;
B、c组B基因突变,但细胞含有蛋白n,d组C基因突变,但含有蛋白m,e组B、C都突变,蛋白m和蛋白n都不能合成,据此推测,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B错误;
C、由图可知,c组基因B突变后植物高度比d组基因C突变高,据此推测,基因B比基因C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C错误;
D、实验中a组为野生型,作为对照组,b、c、d、e组发生突变,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A。
9.药物E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降血糖药。为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同类型新药,科研人员对植物来源的生物碱NB降血糖效果进行了研究,设计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其中STZ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安排第4次检测血糖浓度的时间是第120min
B.为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最好在第②组小鼠空腹状态下测血液胰岛素含量
C.若第④组的血糖浓度在第4次检测时比前3次都低,说明NB能降血糖
D.本实验以①②③组做对照,以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
【答案】D
【分析】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由于需要测出最初各组的血糖浓度,因此,根据实验安排第4次检测血糖浓度的时间是第90min,A错误;
B、为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最好在第②组小鼠正常饲喂状态下测血糖浓度和检测胰岛素含量,B错误;
C、若第④组的血糖浓度在第4次检测时比前3次都低,且与第③组血糖浓度相近并且略高于第①组,但都低于第②组,则说明NB能降血糖,C错误;
D、本实验以①②③组做对照,以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对NB的降血糖作用做出检测,D正确。
故选D。
10.化感作用主要指植物产生及释放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有利或有害作用的现象。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提取液分别处理玉米和黑豆种子,研究它们之间的化感作用关系,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属于化学防治
B.鱼腥草分泌化感物质促进黑豆种子的萌发
C.a点对应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和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相同
D.合适比例的鱼腥草和玉米进行套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答案】D
【分析】化感作用主要指植物产生及释放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有利或有害作用的现象。
【详解】A、利用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
B、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鱼腥草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黑豆种子的萌发,B错误;
C、与对照组相比,a点对应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对黑豆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C错误;
D、由图可知,较低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但浓度较高玉米的发芽率和叶绿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所以合适比例的鱼腥草和玉米进行套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D正确。
故选D。
11.以木薯、植物果核(杏仁、扁桃仁等)、亚麻籽为原料制作的食品或保健品含较高浓度的氰化物,食用时需注意其加工方法。氰化物能与线粒体内膜的某种蛋白质结合,抑制ATP的产生。下列关于氰化物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在光下才能发挥抑制作用
B.对无氧呼吸产生ATP的过程有直接影响
C.抑制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D.可能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致使心脏停跳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机物氧化分解之后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详解】A、氰化物能与线粒体内膜的某种蛋白质结合,抑制ATP的产生,说明氰化物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并不需要光,A错误;
B、氰化物能与线粒体内膜的某种蛋白质结合,抑制ATP的产生,说明氰化物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对无氧呼吸产生ATP的过程无直接影响,B错误;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而氰化物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产生的ATP也是最多的,因此使用了氰化物之后可能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致使心脏停跳,D正确;
故选D。
12.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没有共同祖先,但这些物种的形态结构却适应了同种环境,这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鲨鱼属软骨鱼,其祖先是远古海洋鱼类,鲸鱼是哺乳动物,其祖先是陆生四足走兽。在进化过程中,鲸鱼四肢特化为鳍,身体呈流线型,外在形态演变得与鲨鱼十分相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漫长的趋同进化,鲨鱼和鲸鱼会变成同一物种
B.比较解剖学证据是研究鲸鱼进化最直接有效的证据
C.趋同进化是鲨鱼和鲸鱼在同一环境下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趋同进化可能会使鲨鱼和鲸鱼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加大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A、经过漫长的趋同进化,鲨鱼和鲸鱼只是在形态上相似,但不会变成同一物种,A错误;
B、化石是研究鲸鱼进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B错误;
C、趋同进化是鲨鱼和鲸鱼的不定向变异在同一环境下被定向选择的结果,C错误;
D、趋同进化使二者在形态结构上有了相似性,进而可以在相同的环境中生存,因而可能会使鲨鱼和鲸鱼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加大,D正确。
故选D。
13.教你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玻璃碗中倒入盐,尝一下确认是咸的,再加一勺面粉进行搅拌,神奇的变化出现了——加了面粉的盐竟然变甜了!这并不是味觉失调,而是因为盐增强了淀粉分子间的凝聚程度。据此分析下列推断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唾液淀粉酶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所以会感觉“甜”
B.盐可以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使淀粉更容易水解
C.味觉的形成是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
D.淀粉的单体葡萄糖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D
【分析】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无甜味的多糖,其可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详解】A、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馒头咀嚼后会产生甜味,A错误;
B、盐只和蛋白质的溶解度有关,并不能改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B错误;
C、味觉形成在大脑皮层,不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C错误;
D、淀粉是多糖类物质,由多个葡萄糖聚合形成,而葡萄糖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正确;
故选D。
14.番茄成熟果实中会表达大量半乳糖醛酶(由PG基因决定),它能水解果胶而溶解细胞壁,使番茄不耐贮存。siRNA(一种小型的外源RNA,能与目标mRNA结合)可靶向抑制PG基因的表达,该作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是( )
A.翻译 B.转录 C.DNA复制 D.逆转录
【答案】A
【分析】基因的表达包含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详解】根据题意siRNA(一种小型的外源RNA,能与目标mRNA结合),由于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该作用直接影响了翻译过程,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能量不足是组织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近日,浙大科研团队首次实现用软骨细胞膜包封的植物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动物自身的细胞膜包封植物类囊体,可以有效地避免免疫排斥
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D.上述研究结合光疗,可为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 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2、细胞衰老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A、用动物自身的细胞膜包封植物类囊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是自身物质,可以有效地避免免疫排斥,A正确;
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涉及到了膜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P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C错误;
D、动物细胞能量不足是组织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因此上述研究结合光疗,可为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免疫细胞与肿瘤
研究发现在肿瘤细胞中。KEAP1基因可调控蛋白质P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部分机制如图。
(1)如图中免疫细胞Ⅰ的名称为 _____,免疫细胞Ⅲ名称为 _____。
(2)免疫细胞Ⅰ完成的免疫反应属于 _____,免疫细胞Ⅲ完成的免疫反应属于 _____。(用下面编号答题)
①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细胞免疫④体液免疫
(3)来源于同种干细胞的免疫细胞Ⅰ和Ⅲ,两者相同的是 。
A.形态和功能 B.遗传信息 C.mRNA种类 D.蛋白质种类
(4)据如图可知P蛋白可以 。
A.与免疫细胞Ⅰ的受体结合 B.促进免疫细胞Ⅰ分泌抗体
C.与免疫细胞Ⅲ的受体结合 D.促进免疫细胞Ⅲ释放淋巴因子
(5)据题意和如图信息,推测下列情况可抑制肿瘤发展的是 。
A.KEAP1基因缺失 B.EMSY蛋白减少
C.蛋白质P分泌量减少 D.淋巴因子分泌量增加
【答案】(1)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2) ② ③
(3)B
(4)AD
(5)BD
【分析】免疫调节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指有由人体的一、二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由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1)图中免疫细胞Ⅰ可吞噬肿瘤细胞的碎片,因此为巨噬细胞,免疫细胞Ⅲ可以释放淋巴因子,因此为T淋巴细胞;
(2)免疫细胞Ⅰ为巨噬细胞完成的免疫反应是②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Ⅲ为T淋巴细胞完成的免疫反应是③细胞免疫;
(3)来源于同种干细胞的免疫细胞Ⅰ和Ⅲ,两者都是由同一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因此所含遗传信息相同,由于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正确;
(4)据如图可知P蛋白可以与免疫细胞Ⅰ的受体结合,与免疫细胞Ⅱ的受体结合,最终促进促进免疫细胞Ⅲ释放淋巴因子,AD正确;
(5)据题意和如图信息EMSY蛋白减少和淋巴因子分泌量增加,可抑制肿瘤的发展,BD正确。
17.某贵州茶区地处高海拔的山区环境,早春低温寡照导致茶树新梢生长迟缓,采摘期延迟。研究人员于茶树新梢开始生长时进行夜间不同光源补光处理(21d)。设夜间不补光(CK)、LED1(红蓝光质比0.81)补光、LED2(红蓝光质比1.65)补光和LED3(红蓝光质比2.10)补光4种处理,以期明确适宜该茶园使用的LED补光灯,为春茶高品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LED灯补光后对茶树新梢芽叶生长的影响
处理
芽头生长情况
茶叶中相关物质含量
百芽鲜重(g/百个)
发芽密度(个/m2)
多酚(%)
游离氨基酸(%)
酚氨比
CK
20.7
219
22.7
1.8
12.6
LED1
29.0
252
27.9
2.4
11.2
LED2
22.0
271
25.6
1.9
13.2
LED3
21.7
209
24.1
1.8
13.7
(1)茶园补光采用红蓝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能衡量茶叶品质。其中茶多酚影响茶叶的色泽、苦味和涩味,而氨基酸影响茶叶的鲜爽昧。通常在茶多酚、氨基酸含量___________(填“高”或“低”)且比值____时(填“高”或“低”),绿茶的味感才能保持浓而鲜爽。
(3)实验结果表明,早春低温弱光环境下的茶园用红蓝光质比为__________的LED灯进行补光,实现高产优质的效果显著。结合表中数据谈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
【答案】(1)植物的叶绿素(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人工补光采用红蓝光源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
(2) 高 低
(3) 0.81 LED1处理时,芽头密度和芽头鲜重乘积最大;并可显著增加茶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
(4)降低酚氨比的最适红蓝光质比/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含量的最适红蓝光质比/蓝光质对茶叶品质影响的具体机理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
【详解】(1)植物的叶绿素(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光,人工补光采用红蓝光源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故茶园补光采用红蓝光。
(2)结合题干“茶多酚影响茶叶的色泽、苦味和涩味,而氨基酸影响茶叶的鲜爽味”可知通常在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时,茶多酚和氨基酸在茶叶滋味中讲究协调,茶多酚不能过多 ,氨基酸也不能过少。一般来说:酚氨比低,鲜爽度高;酚氨比高,鲜爽度低。
(3)分析表格数据:在LED1(红蓝光质比0.81)补光处理时百芽鲜重和发芽密度均较大,芽头密度和芽头鲜重乘积最大;且可显著增加茶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有利于保持绿茶较好的口感,故早春低温弱光环境下的茶园用红蓝光质比为0.81的LED灯进行补光,实现高产优质的效果显著。
(4)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研究降低酚氨比的最适红蓝光质比/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含量的最适红蓝光质比/蓝光质对茶叶品质影响的具体机理,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18.在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汕头市南澳岛海岸带退化严重。近年来,南澳县坚持“生态立岛、旅游旺岛、海洋强岛”战略,时至今日,南澳岛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海岸带的植物修复以不同特性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当地适生的外来物种,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
(2)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_______________。
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选择植物修复时还应考虑其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宽度____(填“大”或“小”)的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3)南澳县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指由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于一定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网箱养鱼有成活率高、饲养用期短、管理方便等优势,但由于养殖密度高,水交换能力差,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及排泄物等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
①鱼-贝-藻的综合养殖模式(在网箱养鱼的同时混养滤食性贝类和大型藻类)能大大降低网箱养鱼的污染问题,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②鱼-贝-藻的综合养殖模式还能提高经济效益,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
(4)南澳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味的海鲜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研究人员发现,南澳岛的生态盈余已较少,请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提出一条有利于南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生、协调
(2)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大
(3) 滤食性贝类能摄食鱼类养殖过程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残饵和排泄物可被海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盐,无机盐可被大型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可降低环境污染。 鱼类养殖过程中残饵和排泄物中的化学能能被贝类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4)倡导绿色出行,尽量拼车旅游或乘坐公交车旅游/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避免路线重复/选择“渔家乐”等民宿住宿等/适度控制游客数量打造绿色餐馆,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从调整饮食结构、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控制游客数量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答)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详解】(1)根据题意,生态海岸带的植物修复以不同特性的乡土树种为主,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辅以当地适生的外来物种,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协调原理。
(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 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3)①由于滤食性贝类能摄食鱼类养殖过程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残饵和排泄物可被海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盐,无机盐可被大型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可降低环境污染。
②鱼类养殖过程中残饵和排泄物中的化学能能被贝类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从而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4)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抑制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因此可以给出以下措施:倡导绿色出行,尽量拼车旅游或乘坐公交车旅游/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避免路线重复/选择“渔家乐”等民宿住宿等/适度控制游客数量打造绿色餐馆,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从调整饮食结构、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控制游客数量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答)。
19.异丁醇具有燃值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其开发和利用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酿酒酵母的发酵途径(图甲)和图乙的质粒,研究者构建了一种表达载体pUC18,用于过表达ILV2、ILV5、ILV3、AR010基因,以实现异丁醇的大规模生产。已知氨苄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质粒上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作用是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先用pUC18转化经_________(处理方法)的大肠杆菌,以便筛选、鉴定扩增重组质粒。重组质粒上有_________,所以能在大肠杆菌中扩增。
(2)将环状载体pUC18导入酿酒酵母时,一般会将其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载体,随后再将其导入受体细胞。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酶切得到线性化载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并导入不能合成组氨酸的酿酒酵母菌株,将菌株接种在培养基中以获得单菌落,该过程称为微生物的______培养。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的物质有_____(用下列字母填写:a.组氨酸、b.氨苄青霉素、c琼脂)。
(4)异丁醇的大量积累会伤害细胞,研究人员给该工程菌导入一个经改造的光敏蛋白基因,使工程菌对特定的蓝光敏感。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使其在异丁酵产生阶段和生长繁殖阶段进行切换,结果如下图丙所示。
注:5 / 10/ 20h pulse分别代表在黑暗条件下每隔5、10、20h发出15s和65s的蓝光脉冲30min
①对照组的酵母菌需要导入________________。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该转基因酿酒酵母进行发酵时,若想进一步提高其异丁醇产量,综合图甲和图乙信息,分别写出进一步优化菌株和工艺的措施(各一点)___________。
【答案】(1) 便于插入多种外源基因 处理 原核生物的复制原点
(2)线性化载体能整合到酿酒酵母染色体DNA,从而能更稳定存在并发挥功能
(3) 选择 c
(4) 不含光敏蛋白基因的空载体 敲除该工程菌的ADHs和ALDs基因,在黑暗条件下每隔10h发出15s和65s的蓝光脉冲30min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图中质粒作为载体将ILV2、ILV5、ILV3、AR010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所以质粒DNA分子上多个限制酶切位点,其作用是供外源DNA片段(基因)插入;受体细胞不同,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本题中是将ILV2、ILV5、ILV3、AR010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因此先用CaCl2(Ca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由于重组质粒上有原核生物复制原点,所以能在大肠杆菌中扩增。
(2)环状DNA分子首尾相接,而与环状载体相比,线性化较体能更稳定地存在并发挥功能,所以线性化载体整合到酿酒酵母染色体DNA上,能更稳定存在并发挥功能。
(3)由于表达载体中含有组氨酸合成酶基因,则若转基因成功能够在不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可以将酒酵母接种在不含有组氨酸的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携带载体的单菌落,该过程被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因需要将酒酵母接种在不含有组氨酸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
(4)由丙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蓝光脉冲的频率,实验组给该工程菌导入一个经改造的光敏蛋白基因,对照组的酵母菌需要导入不含光敏蛋白基因的空载体;分析甲图可知E酶和F酶可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乙酸,从而降低异丁醇的产量,所以可以敲除该工程菌的ADHs和ALDs基因,提高异丁醇产量,分析丙图可知在黑暗条件下每隔10h发出15s和65s的蓝光脉冲30min的一组异丁醇产量最高,所以可以在黑暗条件下每隔10h发出15s和65s的蓝光脉冲30min,来提高异丁醇产量。
20.北京某实验室通过实验揭示了“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食物中的毒素会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的____特异性结合,随后引发__________,促进5-羟色胺释放。
(2)食用变质食物后,会刺激人体的“厌恶中枢”,在_____(部位)产生与“恶心”相关的情绪;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引发呕吐行为。结合所给的信息可知,在食用变质食物后引发呕吐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心-呕吐”反应会给某些人群带来不便,如晕车晕船的乘客、孕妇、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请根据图文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关于止吐药研发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答案】(1) 受体 内流
(2) 大脑皮层 脑干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膈肌和腹肌
(3)抑制Tacl+ 神经元中的Tacl基因的表达/减少肠嗜铬细胞膜上的与毒素结合的受体数量/抑制肠嗜铬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破坏肠嗜铬细胞膜上的与毒素结合的受体
【分析】结合题图可知,食物中的毒素会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随后引发Ca2+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小泡释放5-羟色胺,5-羟色胺释放后再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1)结合题图可知,食物中的毒素会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随后引发Ca2+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小泡释放5-羟色胺,5-羟色胺释放后再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产生与“恶心”相关的情绪,这属于感觉,所以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结合题干和题图可知,在食用变质食物后引发呕吐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膈肌和腹肌。
(3)根据图文信息,可提供一些关于止吐药研发的思路为:抑制Tacl+ 神经元中的Tacl基因的表达/减少肠嗜铬细胞膜上的与毒素结合的受体数量/抑制肠嗜铬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破坏肠嗜铬细胞膜上的与毒素结合的受体。
21.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图1)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SU载体将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_________。由H+泵形成的_________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_________这一结构完成的。
(3)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_________。
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B.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
C.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
D.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还介绍了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体现了蔗糖的__________功能。
【答案】(1)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跨膜)H+浓度差
(2)胞间连丝
(3)ABD
(4)信息传递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光合产物进入筛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甲方式是通过胞间连丝的形式进行;乙方式共分为三个阶段,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分析作答。
【详解】(1)结合题意分析,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过程中,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由题意“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可知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故方式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胞内HT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故由H+泵形成的跨膜H+浓度差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结合题意可知,乙方式的跨膜运输需要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等协助,与其相比,甲方式“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即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胞间连丝这一结构完成的。
(3)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说明物质是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的,符合乙运输方式,A正确;
B、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说明物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符合乙中的②过程,B正确;
C、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推测叶肉细胞中的蔗糖可能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入SE-CC,即可能是甲方式,C错误;
D、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说明SU是将叶肉细胞中的蔗糖转运进SE-CC中的重要载体,符合乙方式中的③过程,D正确。
故选ABD。
(4)结合题意"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可知,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即蔗糖可以调节一些生命活动,体现了蔗糖的信息传递功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识记常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分析作答。
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1解析版docx、必刷卷0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