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教材实验总结(考纲17个实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教材实验总结(考纲17个实验)第1页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教材实验总结(考纲17个实验)第2页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教材实验总结(考纲17个实验)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教材实验总结(考纲17个实验)

    展开

    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一、观察类实验

    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

    【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2、观察细胞质流动

    【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

    【注意问题】

    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 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选择参照物:叶绿体

    选择最佳观察部位。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

    (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下,叶绿体的侧面对着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最大的面对着光源;在暗处叶绿体呈无规律排列。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

    【提醒 】

    (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2)漂洗的目的

    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

    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1)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压片时用力过大。

    (6)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步骤】装片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原理】Na2S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方法步骤】

    测量玻璃罩容器计算称取所需亚硫酸钠的质量 按要求完成实验装置观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实验结论】

    (1)SO2浓度越大,植物受害越严重。

     (2)叶片受害顺序:成熟叶老叶幼叶。

     (3)植物受害顺序:叶片叶柄植株。

    (4)症状:叶片褪绿,变为黄白色,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状烟斑,随时间推移,烟斑由点扩成面,严重时叶片萎蔫,叶脉褪色变白,植株萎蔫死亡。

    配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的方法

    可用注水法测出钟罩的容积(三个钟罩容积要相等)。用溢水法测出放入盆栽植物后钟罩的容积(测量钟罩内剩余水的体积即是)。

    二、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

    6、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原理】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II橘黄色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疑难点拔:本实验为验证类实验。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a、利用斐林试剂;b、利用班氏试剂:由A液(CuSO4溶液)和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c利用银氨溶液;结果出现银镜。脂肪的鉴定可用苏丹III、苏丹IV。蛋白质的鉴定可用双缩脲试剂、浓硝酸试剂(结果形成黄色沉淀)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但二者有以下不同:a、溶液浓度不同;b、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是碱性环境下的Cu2+)c、使用方法不同。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

    (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 洗去浮色。

    (9)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7、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疑难点拔:制备鸡血细胞液时离心后除去上清液。实验过程中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不同。第一次的目的是为了使外界溶液浓度大于血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大量吸水胀破得到DNA;第二次的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浓度到DNA溶解度最低点,这样DNA分子可以从Nacl溶液中析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1)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 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三、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8、酶的高效性

    【注意问题】

    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

    (1)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9、酶的专一性

    (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

    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蔗糖(非还原糖)      蔗糖

    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对二者是否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种物质

     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淀粉(非还原糖)      淀粉

    再用斐林试剂鉴定,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

    疑难点拔:这三个实验为探索类实验。

    探索酶的高效性时,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

    探索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实验首先要从已知入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淀粉、蒸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即淀粉酶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通过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实验变量)对某一特定反应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控制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不同的实验变量(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的影响结果(因变量),以便对实验结果(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

    10、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蓝。

    【材料】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热水,冰块,碘液

    【步骤】

    疑难点拔:这三个实验为探索类实验。

    探索酶的高效性时,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

    探索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实验首先要从已知入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淀粉、蒸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即淀粉酶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通过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实验变量)对某一特定反应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控制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不同的实验变量(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的影响结果(因变量),以便对实验结果(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

    1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丙酮中,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从而分离四种色素。

    【步骤】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疑难点拔:四条色素带的分布与色素扩散速度有关,而扩散速度大小由分子量大小所决定,这四种色素的分子量分别是:胡萝卜素(C40H56)536、叶黄素(C40H56O2)568、叶绿素a(C55H72O5N4Mg)892、叶绿素b(C55H70O6N4Mg)906,所以色素带从上到下,即扩散从快到慢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分子量相差32,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分子量相差14,故前二种色素的距离大于后二种色素的距离。色素带的粗细与色素的含量有关。通常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三倍,叶黄素含量是胡萝卜素的二倍,含量越多,色素带就会越浓越粗,故由浓粗到淡细依次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1)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

    (9)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四、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2、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原理】植物受单方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定性运动叫做向性运动。其运动方向随刺激的不同方向而定。如单侧光使植物表现出向先性运动,地心引力(重力)引起的向地性运动。

    植物的向重力性实验设计方案示例

    1.实验题目:植物的向重力性实验。

    2.目的要求:了解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重力性的特点。

    3.材料用具:刚萌发的玉米种子(胚根长0.5 cm左右)、培养皿、棉花、滤纸、胶布、橡皮泥、剪刀。

    4.实验假设:根的生长与地心引力有关。

    5.实验预期:经过一定时间之后,4粒玉米种子的胚根都向下生长。

    【方法步骤】

    (1)取4粒同样大小已萌发并长出胚根的玉米粒,平放在一个培养皿内,使其胚根尖端部分朝向培养皿中央。各萌发的玉米粒分别位于罗盘的东、南、西、北位置。

    (2)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上,然后再盖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注意不要将棉花塞紧,以免影响根的生长。

    (3)盖上培养皿盖,边缘用胶布封口竖起培养皿,用橡皮泥固定住。将竖立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注意培养皿中玉米粒的位置必须保持不变,使最上面的玉米粒的胚根垂直向下,最下面玉米粒的胚根垂直向上,左右2个玉米粒的胚根处于水平位置。

    7.实验记录:

    列表记录这4粒玉米种子胚根的生长情况。

    8.实验结果和结论:

    分析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13、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这密切的关系。

    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制成一个小生态瓶。

    疑难点拔:本实验是一个设计类实验。设计制作生态瓶时,小生态瓶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点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瓶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小生态瓶一定要封闭。

    14、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疑难点拔:本实验是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设计思路

    确定课题:本课题的题目范围较大,不适合学生实验。要在大题目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较小的课题进行研究。比如设计实验,观察NAA对葡萄插条生根的影响

    提出假设: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内容提出假设。如假设NAA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不定根

    设计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除了实验组外,还要设计一个空白对照组。为了探索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在各种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必须同时设计几个不同浓度为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

    观察记录:为了有效地观察记录实验变化,设计装置就要考虑观察的方便。如观察促进生根的实验可以用透明容器水培法。

    五、调查实验

    15、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原理】在一般情况下,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困难的。常常用取样调查法来估计整个种

    的种群密度。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 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考点提示】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2)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3)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

    (4)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

    (5)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明显,则结果比实际数偏大还是偏小?

    (6)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步骤是?

    (1)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及顶角上的植物的数目。 (左边和上边)

    (3)MN/Y

    (4)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5)偏大

    (6)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5点、等距取样)----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16、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方法: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4、讨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

    17、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学会调查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环境污染的涉及面广,因此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也很多。环境污染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野外观察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附:

    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

    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

    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