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生物(考试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痛风是一种关节病,患者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后会在关节处形成尿酸结晶颗粒,而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不能吞噬消化这些颗粒,从而使溶酶体裂解,最终引起吞噬细胞破裂而诱发强烈的炎症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尿酸结晶颗粒引起的吞噬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B.吞噬细胞吞噬尿酸结晶颗粒不消耗细胞内的ATP
C.溶酶体裂解后会释放水解酶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
D.溶酶体消耗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都不能被细胞在利用
2.下列有关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植物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同位素标记法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的磷脂分子可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能发生NADP+转换为NADPH的过程
D.叶绿体内CO2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是CO2→C5→(CH2O)
3.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破坏SC结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C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
B.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
C.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
D.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
4.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枯草杆菌 |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
野生型 | …P--K-P… | 能 | 0 |
突变型 | …P--K-P… | 不能 | 100 |
注:P为脯氨酸、K为赖氨酸、R为精氨酸。
A.S12蛋白结构改变是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B.链霉素通过抑制翻译过程引起野生型枯草杆菌死亡
C.该实例说明了生物体的表现型完全由基因型控制
D.突变型枯草杆菌的产生增加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5.科研人员发现在癌组织中并非每一个癌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的裸鼠体内,都能形成肿瘤,往往需要106个癌组织细胞才能形成。化学药物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但癌组织中总有少数细胞能存活引起肿瘤的复发。根据上述现象,科学家推测肿瘤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在致癌因子的诱导下,原来不具有致癌性的周期中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会转化为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干细胞的增生过程中,部分肿瘤干细胞会失去致癌性(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裸鼠缺乏对肿瘤干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B.肿瘤干细胞对化学药物耐受性高于癌细胞
C.正常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具有相同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D.肿瘤干细胞增殖过程发生了变异形成肿瘤组织的异质细胞群
6.某兴趣小组对某单基因遗传病展开调查,绘制出相关遗传系谐图如图所示。已知Y染色体上不含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
B.若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I-2
C.若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I-1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7.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现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4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
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
C.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种精子
D.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4会致死
8.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下列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叙述正确的是
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C.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
9.“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是由PANX1基因发生突变后,引起PANX1通道蛋白异常激活,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PANX1突变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ANX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通过基因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该病产生和发展
C.此病男女中发病率相等,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方概率是1/2
D.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是1/4
10.某种免疫细胞依赖自身产生的整合素进入肠道,进入肠道后能抑制肠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GLP-1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血糖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呈拮抗作用
B.分泌GLP1的肠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若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导致细胞摄取血糖减缓
D.若该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会抑制组织细胞内糖的氧化分解
11.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研究人员从养殖池池泥中分离出硝化细菌并进行了计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需配制一定浓度含氨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分离硝化细菌
B.配制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通常还需要调节pH才能使用
C.涂布时,用涂布器沾取少量菌液并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
D.使用涂布平板法统计得到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12.下图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的能量之和可以代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示中和分别表示第一、二营养级流向蚯蚓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代表的能量值与初级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相等
13.研究发现有时两条X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科研小组将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乙所示,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并连X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B.并连X的雌蝇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1或2或4
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Y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14.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生长阶段①过程合成的ATP少于②过程产生的ATP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②过程
15.豌豆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直接相关,IAA能调控IPT基因和CKX基因的表达,具体调节机理如图所示。其中IPT能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而CKX能促进细胞分裂素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AA促进IPT基因表达而抑制CKX基因表达
B.IAA主要通过影响CTK的分布直接调控侧芽生长
C.侧芽长出后,其中的IAA和CTK含量均增加
D.IPT和CKX基因对CTK的调控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植物光合速率目前主要使用CO2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同化CO2的微摩尔数表示。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定分析仪密闭气路中CO2的浓度,转换得到如图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在29℃和30℃时依然表现生长现象
B.该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9℃和28℃
C.在27℃、28℃和29℃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不相等
D.30℃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CO2变化都是20微摩尔/小时
17.城市绿园生态农场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M表示能量值(单位相同)、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在该生态系统中,某些以植物为食,能将植物食料转化为肉、蛋、乳、皮、毛和骨等产品的动物类群,称之为次级生产者。调查发现,该生态农场的主要害虫是烟粉虱,繁殖能力强,其成虫对黄色很敏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属于次级生产者,丁粪便中的能量被包含在I中
B.食物链中,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I+J+D)/(B+L)×100%
C.E、F、J、K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设置黄色板诱杀烟粉虱成虫属于机械防治
18.下图是某家系中甲(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且I-3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 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I -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C.II-4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Y或AaXBY
D.II-7和II -8的子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7/400
19.为研究治疗性克隆能否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科研人员利用“人帕金森病模型鼠”进行 了如图所示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③选取的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等特点
C.鼠皮肤细胞培养与过程②所用的培养液中都需要添加血清等物质
D.过程⑤需要对受体小鼠注射相应的免疫抑制剂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0.为研究“苦”与“甜”背后的神经调控机制,科研人员训练小鼠学会通过到不同端口饮水来“报告”它们所尝到的物质是甜味还是苦味,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组别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 |
实验一 | 光激活实验鼠表达Calb2的神经元(Calb2+) | 小鼠到与甜味对应的端口饮水 |
光激活实验鼠表达Sst的神经元(Sst+) | 小鼠到与苦味对应的端口饮水 | |
实验二 | 用白喉毒素去除实验鼠的Calb2+ | 小鼠变得不再偏好甜水,但对苦的厌恶不受影响 |
用白喉毒素去除实验鼠的Sst+ | 小鼠变得不再厌恶苦水,但对甜的偏好不受影响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本能的“偏好”甜食、“厌恶”苦食,这属于条件反射
B.光激活Calb2+等同于实验鼠尝到了苦味的物质
C.用白喉毒素去除相关的神经元,利用了“减法原理”
D.Calb2+和Sst+分别是传导“甜”和“苦”的特异性神经元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5 分。
21.我国有2亿亩供水和温度条件适宜种植水稻的盐碱地,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非常重要。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通过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筛选出了天然抗盐、抗碱的新品种。
(1)脯氨酸是植物细胞内凝固点低、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的重要指示物。当植物细胞内的脯氨酸含量升高,可以通过提高______应对盐碱胁迫。
(2)对于脯氨酸提高植物细胞应对盐碱胁迫能力的机理,有学者推测,脯氨酸是通过提高液泡内Na+浓度来增强植物的吸水能力的。研究者对这一推测进行了实验,实验组的材料选择、处理方法及检测指标应包括______
a.脯氨酸缺失突变体 b.液泡Na+通道缺失突变体 c.野生型植株d.正常供水环境 e.模拟盐碱胁迫环境 f.测定液泡内Na+浓度g.植株吸水能力
(3)脯氨酸可以与茚三酮反应,生成一种稳定的红色化合物:再用甲苯处理,使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520nm波长光下的吸光值。在这个过程中要以____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nm波长光下测得吸光值。
(4)海水稻的叶绿体中存在着PS I和PS Ⅱ两个光系统它们是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
①根据上图判断,PS I和PS Ⅱ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结构上。
②PSII吸收光能后,一方面将H2O分解为O2和H+,同时将产生的_____传递给 PS I用于将NADP+和H+结合形成NADPH。
③另一方面,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H+_____(填写顺或道) 浓度梯度转运,为ADP和Pi合成ATP提供能量。
④光反应过程实现了能量由光能转换为_______的过程。
22.秦岭位于我国南北区域分界线,这里气候环境类型多样、物种丰富,生活着大熊猫朱鹮等珍稀物种。朱鹮在我国一度被认为野外种群已灭绝。上世纪八十年代,科研人员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一个7只的野生自然种群(被命名为“秦岭一号群体”)。通过及时采取措施,2020年时朱鹮数量在我国已恢复到大约4400只的规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一号群体”是一个____________(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朱鹮数量少,个体较大,易于识别,适合采用__________方法统计出朱鹮的数量。初步观察发现,高大乔木的密度可能是朱鹮选为巢区的重要“标准”之一,科研人员合理设置___________(填序号①1mx1m②15m×15m③4mx4m)的样方来统计朱鹮巢区高大乔木的密度。
(2)朱鹮主食鱼类,与朱鹮同生境中的黄鼬除了捕食鱼类以外,也会盗食朱鹮的卵和幼鸟,说明黄鼬与朱鹮之间存在___________关系。
(3)秦岭素有“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多样性,秦岭多高山峡谷,请从物种的形成角度解释这里生物多样性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不会以秦岭某一小段的生态系统为单位研究物质循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下图)
(1)味细胞上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
(2)据上图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制是:当动物摄人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_____(能、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_____(正、反)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3)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如下图1所示。Sy17基因与图示两种方式有关,科学家检测了野生型(WT)和Sy17基因敲除(Sy17-KO)的细胞两种神经递质(CA和ATP)的释放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
据图1可知同一种递质不同释放方式的释放量是_____(相同、不相同的)据图2可推测CA囊泡融合方式在WT中为_____,,而在Syu7RO中为_____;Sy17基因缺失_____(影响、不影响)神经递质ATP的释放量。
2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科学家团队对水稻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先驱,农民胡代书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稻等。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 F1 |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
甲与乙杂交 | 全部可育 | 一半全部可育 |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_____, 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 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___。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现有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取____________的水稻与水稻丙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及比例。
①若_____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25.双峰驼栖息于干旱的荒漠和学荒漠地区,喜食白沙萵、沙蓬、驼绒黎等植物。某研究小组欲得到能高效分解双峰驼类便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设计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实验过程中用到A、B两种培养基:
A培养基配方:CMC - Na(发甲基纤维素钠)5.0 g,(NH4)2 SO4 2.0 g.K2HP04 1.0g,MgSO4. 7H2O0.5 g.NaC10.5 g,FeSO4.7H2O 0.1 g,琼脂粉15.0 g,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pH7.0~7.2。
B培养基配方:CMC5.0g,蛋白胨10.0g,酵母提取物5.0g. NaCl 10.0 g,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pH 7.0~7.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_,B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源和维生素。
(2)称量10 g堆积双峰驼粪便的土壤样品加入90 mL___________(填A或B )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在30 ℃条件下振荡培养3~4 d,进行选择培养。摇床振荡以增加培养基中的_____含量,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3)为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在鉴别培养基中需要加入___________染料,能够产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产生_______________;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纤维素最终会被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后,可依据其菌落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_________(至少答出两项)等。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生物(考试版),共13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考试版),共16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生物(考试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