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2724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2724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2724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乙卷】
生物·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C | C | A | B | C | C |
1、【答案】C
【解析】
【分析】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3、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心肌细胞需要不断的收缩,需要大量的能量,故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多于腹肌细胞,A正确;
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既有运输作用也有催化作用,B正确;
C、核孔是实现了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C错误;
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癌细胞中抑痛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因此,NOR1蛋白含量低,经过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NOR1 蛋白含量升高,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显然癌变细胞中自噬比较普遍,该现象的抑制使得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据此可推测自噬过程能为癌变细胞提供原料。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清除、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正确;
B、癌细胞可借助细胞自噬作用对抗营养缺乏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缓解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B正确;
C、鼻咽细胞癌变后,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自噬作用增强,NOR1基因表达,则自噬作用被抑制,C错误;
D、NOR1基因的表达能阻止细胞自噬的发生,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关,自噬过强时会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详解】A、与自然突变相比,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A正确;
B、若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或者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会致使太空种子萌发后的植株的表现型不发生改变,所以种子发生突变后,其植株的表现型不一定改变,B错误;
C、多倍体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太空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指的是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细胞内不同的DNA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而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对生物的影响不一定都是有利的,有可能是有害的或是无害无利的,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参与 TSH 分泌的调节,A正确;
B、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负反馈调节,患者中TSH浓度较低,因此该患者中血胆固醇浓度的降低,B错误;
C、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TSH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人体全部细胞,C正确;
D、在动物的肝脏细胞中,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肝糖原,肝糖原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故在动物肝脏细胞中可发生葡萄糖与糖原的相互转化过程,D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对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而对体型较小,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A、食物因素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人工投放食物后,驯鹿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驯鹿的天敌数量可能会随之增加,B正确;
C、“J”形曲线是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投放食物后,驯鹿种群数量还会受到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不会呈“J”形增长,C错误;
D、驯鹿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驯鹿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I):
(1)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
(2)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
【详解】A、实验Ⅰ不需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根据CO2产生速率或有无酒精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
B、实验Ⅱ中二氧化碳不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不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不需要通气前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B错误;
C、实验Ⅰ中,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所以都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
D、实验Ⅱ中,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再吸去多余培养液,最后进行计数,D错误。
故选C。
29、【答案】(1) ①. 大 ②. 线粒体内膜 ③.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①. 大于 ②. 乙
(3) ①. 乙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较甲植物的多,当光照强度小于8klx时,乙植物在较弱光照下可以吸收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 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低于甲植物的,有机物消耗更少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随光照强度增大,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增大,但甲的最大光合速率比乙的要大,当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呼吸作用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小问2详解】
纵坐标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在8klx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因而8klx时甲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即甲植物CO2的固定速率(总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的;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比乙植物的高,说明甲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因此乙植物更适合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
【小问3详解】
当光照强度小于8klx时,光照较弱,由于乙植物较甲植物叶绿素含量更多,在较弱光照下可以吸收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低于甲植物的,有机物消耗更少,因此乙植物较甲植物净光合速率大。
30、【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 ①. 气温和降水 ②. 沙漠蝗在高温、降水较少时数量较多,而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不利于沙漠蝗数量的增加
(3)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①. 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②.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小问1详解】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沙漠蝗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气温和降水影响蝗虫数量变化,沙漠蝗在高温、降水较少时数量较多;而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不利于沙漠蝗数量的增加,故沙漠蝗进入我国南方的可能性不大。
【小问3详解】
利用生物方法防治蝗虫,可以减少杀虫剂的污染,减少了蝗虫对植物的破坏,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际意义知道,防治蝗虫还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4详解】
草原、耕种区域经常爆发蝗虫害,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果园的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
31、【答案】(1)①②⑥ (2) ①. 抑制 ②. 促进
(3)促进GA3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激活GA3氧化酶)
(4)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变大(细胞伸长)
【解析】
【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小问1详解】
秋水仙素不属于植物激素,是一种生物碱;α-萘乙酸 和2,4-D 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故①②⑥是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植物激素。
【小问2详解】
①与对照组比较可知,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茎切段伸长量减小,说明对豌豆茎切段的抑制作用增强。
③IAA和GA被抑制后茎的伸长量减小,说明二者对茎切段的伸长起促进作用。
【小问3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加入IAA可合成又活性的GA1,该过程需要GA3氧化酶,故 IAA 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GA3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或激活了GA3氧化酶的活性。
【小问4详解】
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 DNA 复制后,激素 X 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 54%,说明激素X即能促进细胞分裂也能促进细胞体积变大。
32、【答案】(1)5 (2) ①. 两对 ②.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长翅:无翅=1:1或小翅:无翅=1:1,与题干信息不符
(3)AaXBXb、aaXbY
(4)方案一:用F1中的长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小翅全为雄果蝇,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小翅在雌雄果蝇中均有,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方案二:用F1中的小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小翅全为雄果蝇(或长翅全为雌果蝇),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小翅在雌雄果蝇中均有(或长翅在雌雄果蝇中均有),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果蝇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且为XY型性别决定,因此,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5条染色体(3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和Y)的DNA进行测序。
【小问2详解】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无翅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BB、aaBb、aabb。一只长翅雌果蝇A_B_与一只无翅雄果蝇aa_ _杂交,根据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A_B_∶小翅bbB_∶无翅aa_ _=1∶1∶2,可知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可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说明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若B/b位于X染色体上,F1中有翅∶无翅=(1+1)∶2=1∶1,长翅∶小翅=1∶1,且每种表现型中雌:雄=1:1,则母本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父本无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小问4详解】
一只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无翅雄果蝇杂交,以F1果蝇为材料,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探究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选择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进行杂交实验,即实验思路为:用F1中的小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小翅全为雄果蝇(或长翅全为雌果蝇),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小翅在雌雄果蝇中均有(或长翅在雌雄果蝇中均有),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选择F1中的长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小翅全为雄果蝇,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小翅在雌雄果蝇中均有,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7.【答案】(1)未开花 (2) ①. 无机盐 ②. 碳源 ③. 琼脂
(3) ①. 愈伤组织 ②.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 ①. 培养基 ②. 植物材料(外植体)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小问1详解】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因为该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
【小问2详解】
培养基中的N、P、S、K、Ca、Mg等大量元素,B、Mo、Cu、Zn、Fe等微量元素为外植体细胞的分裂分化提供所需无机盐,蔗糖提供所需碳源;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所以还需加入琼脂作为固定剂。
【小问3详解】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或者去分化。在配制好的MS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小问4详解】
无菌操作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如果灭菌不好就会导致操作失败;包括对培养基的灭菌和外植体的消毒。
38.【答案】(1) ①. 诱导小鼠产生能够分泌N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②. 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2)动物细胞融合与动物细胞培养
(3) ①. 聚乙二醇(或PEG) ②. 3
(4) ①. 选择性培养基 ②. 专一性抗体检测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解析】
【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小问1详解】
用新冠病毒N蛋白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并从该小鼠的脾脏中得到能产生能够分泌N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脾脏组织细胞间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取小鼠的脾脏剪碎后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再加入培养液可制成单细胞悬液。
【小问2详解】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多种杂交细胞,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培养,故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动物细胞培养两种技术。
【小问3详解】
图中②过程为诱导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药剂为聚乙二醇(或PEG),假设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形成瘤-瘤融合细胞、B-瘤融合细胞,B-B融合细胞共3种类型的融合细胞。
【小问4详解】
图中③过程中至少涉及两次筛选:诱导融合后会得到多种杂交细胞,另外还有未融合的细胞,第一次是利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由于小鼠在生活中还受到其他抗原的刺激,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第二次是利用专一性抗体检测的方法,最终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5详解】
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不仅产量低、纯度低,而且特异性差。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得到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是特异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全析全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全析全解),共16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全解全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