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3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2) 天下云集响应, 。(出自《过秦论》,作者是 )
(3)《春江花月夜》描写残月沉坠,表达自己孤苦思归的诗句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 《红楼梦》中有一首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实际暗喻一个人的命运,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2分)
A.林黛玉 B.薛宝钗 C.探春 D.柳湘莲。
(2)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我们生活的水平,却未必能带来美好生活,正如网络促进了信息交换, , , , 。
① 我们买到最新的电子产品,最智能的汽车
② ②消费升级鼓励我们要善待自己
③ 却是用996和快餐换来的短暂满足
④ ④也滋养了“宅文化”和“键盘侠”
A.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3分)
材料一:
①西方的古典哲学和古典科学都以寻求绝对的确定性为终极目标。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帮助人们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即便是持有怀疑论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认为,“作为实际的怀疑”恰恰是“确定的”。这种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以及对于因果的“痴迷”曾经促成了牛顿时代的理论“高峰”,然而人们很快就认识到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只是一种理想。“首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了熵,20世纪初期,量子力学再次颠覆了古典概念……在经验的不确定性之外,还萌生了逻辑的不确定性。从哈勃关于宇宙膨胀的研究开始,人们才证实了不确定性及其对宇宙的起源、构成和未来的影响,并提出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最后,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即使某个系统是必然的,但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使我们仍无法预测其行为表现。”
②从洛伦兹到费曼,从普利高津到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复杂系统科学自20世纪中叶逐步发展起来,其关注的内容就包含“变化的、突发的、偶然的、混沌的、随机的、无序的、非线性的、复杂的”问题。事实上,生活中真正能够量化和计算的内容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生命的诞生到抗生素的发现,无一不与不确定性相关。所以莫兰指出,不确定性才是科学的核心,是生活的本质。“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技术、科学、经济中失控和不假思索的过程,而这又与我们碎片化的认识模式导致的盲目性相关。”在卢梭看来,科学的发展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福音,这一观点虽然偏颇,但不可否认,科学与技术可能带来的危机和不确定性在今天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莫兰认为,福岛核泄漏的事故就是源于盲目:“一方面,盲目地将经济利益置于大众安全之上;另一方面,盲目地忽略了核电站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
③然而,我们的教育对于不确定性的关照一直非常欠缺。经过工业文明锻造的教育将知识条块分割,以培养大量产业工人为目标,采取最为经济的“制式化”的模式开展教育。这种教育注重传授“确定的”知识,推崇“标准化”评价,缺乏培养质疑和反思的精神,人们会“轻易地赞成某个结论并趋于将理论转变为教条甚至是信条”。因此莫兰指出,教育就是要让人们学会“穿越确定性的群岛,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教会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引导人们反思和质疑,防止盲目和短视,并且能够勇敢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
①人们的书写方式、娱乐方式、阅读方式、通讯方式等均发生了彻底改变,科技成了时代的最强音,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似乎都显得陈词滥调。科技逐渐占据了生活舞台的重要位置,在它面前,我们似乎异化成了一件件副产品。
②其实,早在伟大作家卡夫卡生活的时代,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异化。在工业社会和商品社会,人被异化成一个机械零件或一件商品,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在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人的异化更加严重,人变得更加虚无和不真实,似乎只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在这个一切用数字代表的时代,人似乎变得既确定又模糊不清了。
③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速发展时,科技本身也变得不认识自己了--人们用科技解开的迷惑越多,摆在人们面前的迷惑就越多。霍金在《时间简史》里向我们揭示了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原理”,即我们永远不能精确知道物质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我们对其中的一个知道得越精确,对另外一个则知道得越不精确。科技用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世界是无限的,真理是无限的;世上没有永恒的、绝对的真理,被发现的定律、规律仅在一定条件下适用,放到更大的空间则不适用。那么,面对茫茫宇宙、永远向前的时间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人类究竟在哪儿安放自己的身体?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奥秘成了人们乐此不疲去探索的永恒问题。
3.根据材料一,以下不符合混沌理论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 初始条件的微小误差在最后天气状况结果中产生极大差别。
B.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一下翅膀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C.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D.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4.材料二第②段“在这个一切用数字代表的时代,人似乎变得既确定却又模糊不清了”,以下最不可能引用来作为正面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 一个人的身体,在医院里用医保账号数字给记录着,查到这些数字就知道了这个人的身体状况。
B. 一个人的财产,用银行卡号和支取现金的密码加以固定,这些卡号和密码代表着这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
C. 一个人的姓名,用电话号码、电子邮箱来记录着,查到这些数字,就查到了这个人。
D. 一个人的信息,用档案、身份证记录着,查到档案号和身份证号,就知道了这个人的基本信息。
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2分)
A.根据材料一,哈勃关于宇宙膨胀的研究证实了宇宙起源于不确定性。
B.根据材料一,福岛核泄漏的事故与碎片化的认识导致了人们盲目性有关。
C.根据材料二,在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人被异化成了一堆数字。
D.根据材料二,人类在茫茫宇宙里,如何确认的自己的身份永远是一个奥秘。
6.材料一第③段“穿越确定性的群岛,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就是教育要培养学生进行______________。(2分)
7.针对“不确定性”这个问题,两则材料各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结合材料说明异同。(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7分)
门前的田野
曹文芳
①儿时的每一个清晨都在鸟鸣声中醒来,屋后竹林里的麻雀叽叽喳喳,“蓬蓬”飞出一簇枝叶,飞入另一簇竹枝,然后又“蓬蓬”飞出,给寂静的竹林带来一种喧闹。
②门前的杉树直插蓝天,喜鹊站在树梢上喳喳叫。鹧鸪在远处叫。晨曦下,鸟鸣声不绝,听得我心里一片明亮。
③我喜欢鸟儿,梦想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现在想来很愚蠢,但儿时很执着地想实现这个梦想,不分春夏秋冬,只要有空闲,就撑开双臂在空旷的田野间跑,风吹起我黑漆漆的头发,吹飘我的花衣裳,我坚信就这么跑,风终有一天会把我吹得飞起来。
④我跑了一天又一天,一双脚还是踩在地上。
⑤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没有翅膀,便拿了一条红丝巾披在肩头,我拎着丝巾的角,在麦浪滚滚的田埂上跑,丝巾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我的身子却飘不起来。
⑥尽管没有飞起来,但我非常迷恋在空旷的田野上奔跑的感觉,聆听着纺织娘、野鸭、鹌鹑、青蛙、水牛的叫声,满眼都是大自然的景色,河流、木桥、船、芦苇、石榴树、夕阳、炊烟……真是自由自在。
⑦秋日的一个黄昏,我披着红丝巾顺着田野间的小河跑。
⑧河边有一棵树,横卧河面,一只白鸟站在树枝上,很安静。我看到鸟儿,脚步就挪不动了,盯着鸟儿看,要看鸟儿振翅飞走,直到消失在天边。可树枝上的白鸟纹丝不动,我怀疑这鸟是活的吗?轻轻走到大树下凑近看,是一只活生生的鸟。
⑨白鸟看着天空的云朵,偶尔低头看河水里的倒影。
⑩我朝白鸟“嘘——”,白鸟朝我看了一眼,依旧没有飞走,它好似在等待什么,我守在河边,一直盯住落在树枝上的白鸟。
⑪小河边,我等待着白鸟飞起来,白鸟在等待什么呢?
⑫太阳很快就落山了,天黑了,白鸟没有飞走,可我害怕黑,离开河边,回头看,站立在树枝上的白鸟被黑夜染黑了,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⑬第二天黄昏,白鸟穿过夕阳又飞来,落在树枝上。
⑭我和白鸟好似有了约定,每到黄昏,我就到小河边,看站在河边树枝上的白鸟。
⑮茫茫田野上,一条小河,一个披着红丝巾的女孩,一只白鸟,从秋天到冬天。
⑯冬天的第一场雪,树枝挂着雪,晶莹剔透。到了黄昏,我扎着红头巾,踩着白雪来到河边,身后留下一行脚印。树枝上没有白鸟的身影,是天气太冷,白鸟躲藏到窝里不出来了,还是到南方过冬了?我心里装满了担忧。
⑰冬去春来,可白鸟没有回到树枝上,我怅然若失地站在河边。
⑱忽而,头顶上飞过了一群鸟,我仰望天空,数点它们,鸟儿划过天空,刚消失在远处的林子里,又看到大雁振翅飞在头顶,一字排开,犹如一根波浪线,震颤在天空里,渐飞渐远。
⑲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依旧在鸟鸣中醒来,一天天长大,离开了这片田野,来到城里读书。毕业后,留在城里做了老师,同时开始写作,只要提起笔,耳边就响着鸟鸣声,眼前出现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小河、树、白鸟,一个小女孩,心瞬间敞亮了,思绪飞了起来,这时,我才渐渐明白,原来我在门前的田野上疯跑时,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默默滋养了我,让我感知美、意境、宁静、孤独……
⑳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11月19日)
8.本文第④段写道“我跑了一天又一天,一双脚还是踩在地上”,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此句的作用。(3分)
9.本文第⑦⑧段写道“披着红丝巾顺着田野间的小河跑”,后文有与这两段写法相似或描述的场景相照应的语段,请找出来写出序号并作简要赏析。(4分)
10.本文第⑩⑪⑫段详细描述了我与白鸟的由远至近的过程,你认为文中所描述的白鸟真的存在吗?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6分)
11. 本文以“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结尾,有人说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恋乡情结”,你同意吗?请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有关论述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4题(8分)
望夫山(一)①②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石(二)
王 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上③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注】①望夫山:古迹名,也作望夫石。民间传说,称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②作品是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期流放边州时写的。③上:作“山”,山上。
12.从体裁上看,对这两首作品的归类正确的是( )。(1分)
A.前一首是格律诗,后一首是歌行诗
B.前一首是绝句,后一首是古诗
C.前一首是绝句,后一首是词
D.前一首是七言古诗,后一首是杂言古诗
13.下列有关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都能适用的是( )(2分)
A.平淡质朴 B.古朴典雅 C.含蓄深沉 D 清新自然
14.两首诗都写到了望夫石,请对两首表达的情感作比较和简要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乞伏慧,字令和,马邑鲜卑人也。慧少慷慨有大节,便弓马好鹰犬。其兄贵和又以军功为王,一门二王,称为贵显。
②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惇于武陟,所当皆破,授大将军,赐物八百段。及平尉迥,进位柱国,赐爵西河郡公,邑三千户,赉物二千三百段。请以官爵让兄,朝廷不许,论者义之。高祖受禅,拜曹州刺史。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恒不以实。慧下车按察,得户数万。先是,突厥屡为寇抄,慧于是严警烽燧,远为斥候①,虏亦素惮其名,竟不入境。
③年逾七十,转荆州总管,又领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之,风化大洽。曾见人以簺②捕鱼者,出绢买而放之,其仁心如此。百姓美之,号其处曰西河公簺。
④炀帝即位,为天水太守。大业五年,征吐谷浑,郡滨西境,民苦劳役,又遇帝西巡,坐为道不整,献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斩之。见其无发,乃释,除名为民。卒于家。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①斥候:侦察兵。②簺(sài):用竹木编成的断水捕鱼的栏栅。
15.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 便弓马好鹰犬( ) (2) 赉物二千三百段( )
16.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 所当皆破( )
A.相当 B.面对 C.抵挡 D.担当
(2) 献食疏薄( )
A.迫近 B.浅薄 C.轻视,看不起 D.少
17.第②段划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恒不以实
18.试概括文章②段体现了乞伏慧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加以分析。(3分)
19.把第③段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之,风化大洽
20.联系全文,分析乞伏慧“为道不整,献食疏薄”的原因。(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3分)
《唐柳先生①文集》后序
穆 修
①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崒②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 谁与?
②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余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亡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得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者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③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既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④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③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⑤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④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求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⑤天圣九年秋七月,河南穆修伯长后叙。
(选自《宋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
【注】①唐柳先生:指唐代柳宗元。②崒:zú,险峻。③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④夔州:指刘禹锡
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⑤劘:mó,磨。
21.可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虚词是( )(1分)
A.其 B.抑 C.不 D.则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李白、杜甫虽才华惊动世人,但仅在诗歌上取得了成就。
B.作者认为,他看到韩愈的文集,目录很全但是文句文字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为严重。
C.作者恰巧遇见别人手中有宝物,便用假的换成了真的。
D.作者与陇西李之才对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研读数月,直到全部看完才停止下来。
23.你认为本文的标题与内容一致吗?请简述你的看法或理由。(5分)
24.本文结尾认为“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求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请结合本文内容加以简析。(5分)
三 写作 (70分)
25.有人认为,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倒。也有人认为也不尽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Ⅱ卷)-语文(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Ⅱ卷)-语文(考试版)A3,共6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Ⅰ卷)-语文(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Ⅰ卷)-语文(考试版)A3,共6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考试版)A3,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