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南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南片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八位同学,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南片五校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运用。
1.(10分)默写。
(1)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诗句是:
“ , 。”
(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7)读李贺《雁门太守行》,“ , ”,边城秋日叫人在惊骇中萌生勇气;
2.(12分)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
ㅤㅤ卢员外正在解库厅前坐地,看着那一班主管收解,只听得街上喧哄,唤当直的问道:“如何街上热闹?”当直的报复员外:“端的好笑,街上一个别处来的算命先生卦,要银一两算一命。谁人舍的!后头一个跟的道童,且是生的渗濑,走又走的没样范,必有广学。当直的,与我请他来。”当直的慌忙去叫道:“先生,揭起帘子,入到厅前
【乙】
ㅤㅤ只说杨志自在梁中书府中早晚yīn勤听候使唤,梁中书见他勤谨,有心要抬举他,月支一分请受,_____恐众人不伏,_____军政司告示大小诸将人员,来日都要出东郭门教场中去演武试艺。当晚梁中书唤杨志到厅前,月支一分请受,只不知你武艺如何?”杨志禀道:“小人应过武举出身,自小习学。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一般,当效衔环背鞍之报。”梁中书大喜,cì与一副衣甲。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喧 哄
卖卦
yīn 勤
cì 与
(2)填入【乙】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只
因此
教
欲
B.因此
教
欲
只
C.教
欲
只
因此
D.欲
只
因此
教
(3)【甲】文中卢俊义的绰号是“ ”,【乙】文中杨志的绰号是“ ”。
(4)《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传神逼真,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但人物绰号的运用也出力良多。请你结合所选文段
3.(13分)某校九年级开展以“美育滋养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组织开展生活美育实践,可以使美育更接地气。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再设计三个美育实践活动。
示例:开展服装设计比赛
(2)下面是小丽为主持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她修改。
ㅤㅤ【甲】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吴冠中先生说:“今天的文盲不多了;察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家教。”这么多大家都如此重视审美的力量,审美究竟有多重要?【乙】美对人有种天生的吸引力,只有你主动地去接近它们,就会被它吸引。听古人的雅乐,泛读书籍,欣赏大师的绘画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其独特的审美格调。
①【甲】画线句中有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请你把【丙】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其感染力增强。
(3)刘华同学报名参加了剪纸培训活动,她的妈妈却认为学剪纸既耽误时间又分散精力。请你帮刘华同学拟写一段劝说语,改变她妈妈的想法。(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
4.(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授搬家
安谅
ㅤㅤ①那年,给明人他们上英语课的毛教授,是一位和气而又风趣的瘦老头,背稍有点驼,属于趋向弱不禁风的那一类。戴着一付眼镜,然而总是温和地含笑着。
ㅤㅤ②他的教授水平挺不错,口语流利,听着也悦耳。尤其上课时,也爱调侃人,那时下午上英语课,这时候,怎么就无精打采了呢。说得明人不好意思了,跟着一字一句地朗读课本。
ㅤㅤ③这天,一位同学询问明人周末是否方便,说是学校给毛教授配了宽敞些的住房
ㅤㅤ④看这老头挺和善的,明人答应了。
ㅤㅤ⑤周末那天,来了七、八位同学。明人心里嘀咕,一半是女生,在搬家这体力活中,又有何作用呢?
ㅤㅤ⑥旧居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宿舍。居住面积都窄小一些。新居则在校内,距离也就一千多来,毛教授借了两辆黄鱼车
ㅤㅤ⑦确实,黄鱼车足够了,多踩几个来回即可。毛教授要搬的,不多的一些细软,这让女生搂抱着,一捆捆的,之前就捆扎得结结实实的,占了物品的大部分。从楼上搬到楼下的黄鱼车上,还是挺费力气的。明人和几位男生吭哧吭哧地搬运着。也有两位女生,对女生说:“你们别搬太重。”而对明人这些男生,则啧啧称赞:“你们力气好大。真可以呀。”
ㅤㅤ⑧毛教授是学校外聘的英语老师。那时成人教育扩大招生,师资力量还是十分紧缺的。能请到教学经验丰富的毛教授,是学校的骄傲
ㅤㅤ⑨搬家是件不小的家事。但那时并未见到毛教授的家人,明人便猜想,毛教授应该只身一人在沪吧
ㅤㅤ⑩搬书是苦活。读书人搬家,就是书多。当初一本本轻松拿回来,到搬家时,可是他们还坚持着。当然,明人心里不是没有嘀咕过,视为无偿的劳力吧。
ㅤㅤ⑪毛教授真会用人,半天不到,活干完了。明人他们准备离开。毛教授抹了抹自己额上的汗,说,请大家聚一聚。毛教授的目光很热诚,想推辞也是不可能的。
ㅤㅤ⑫订的饭店是和平饭店。点的菜相当可口入味。不用说,都是品牌佳肴。
ㅤㅤ⑬吃得挺舒服,谈得也挺热络,毛教授待他们如同家人,而又随意。
ㅤㅤ⑭结束时,还再次感谢他们的帮忙。说,你们帮我搬家,书,还是要由懂书的人来搬,你们说对吗?
ㅤㅤ⑮有位同学咬着明人的耳朵说:“这顿饭,毛教授花了一千多元,找几个搬运工
ㅤㅤ⑯明人活动了一下酸胀的手臂,注视着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毛教授,沉吟了一会,可爱!”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2月19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人物,突出毛教授瘦弱的身材和温和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毛教授劝女生别搬太重,赞扬男生有力气,看来他用人很有心计
C.毛教授之所以请同学们搬家,是想让他们体验一下生活,鼓励他们要学会看书
D.文中的明人是一个活泼能干、热爱生活、心地善良的大男孩。
(2)阅读文章,把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明人
心理曹化
上课犯困遭调侃
有些不好意思
被人寻找帮老师搬家
①
看到参加搬家的一半是女生
②
③
担心被老师作为无偿的劳力
(3)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第⑧段有何作用?
(4)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毛教授抹了抹自己额上的汗,说,你们还不能走。我已订好了饭店,请大家聚一聚。毛教授的目光很热诚,想推辞也是不可能的。
(5)文末说“这老头儿,可爱”,你觉得“可爱”在哪里?
5.(2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我的朋友圈平均两天出现一个的“YYDS(永远的神)”,最近有被更新的流行语“破防了”赶超的趋势。如实说,朋友圈那些惯常用流行语的人并无恶意,也主要是努力显得时兴,铆着劲儿让自己显得有趣。可问题就在于,甚至相当乏味。当一个热词反复出现在聊天记录、综艺字幕、电梯广告、视频弹幕里时,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更严重的是,正在逐渐消磨我们的语言能力。
②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的调查,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豆瓣成立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有22万参与者求教怎么形容冰糖葫芦好吃、有什么能代替“颜文字”。
③“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症状是热衷于使用各种热词流行语。还容易大惊小怪,抛弃句号,只有感叹号才显得热情。他们也放弃遣词造句,需要表达时就打开图库贴一张“说大事专用图”“不配图我总觉得不专业”“我是来凑图滴”,文字不再用来讲逻辑和故事,只呈现情绪和状态。渐渐地,能够领悟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④摧毁我们的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和各种感叹号、图库和表情包,而是我们不再思考,在看似有趣的流行语外衣下,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才是有价值的,也是永恒的。
⑤语言是活的,流行语们自有归处,我们宁可发明些辞趣
(作者:杨杰。有删改)
【文本二】
①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②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③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
④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作者:长余。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一句中的“稀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诙谐和巧妙之处”变淡了。
B.文本一中“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其症状就是大量使用流行语。
C.文本一原题“有话好好说”,实际上是作者对“失语症患者”的提醒或要求。
D.文本二第②段用古人的表达和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做对比,证明“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我们语言贫乏”的观点。
E.两个文本的作者都认同对“流行语”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3)两个文本都谈到“流行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6.(15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真宗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③,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节选自苏轼《书杨朴事》)
【注释】①东封还:到东边泰山封禅归来。②杞:今河南省杞县。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⑤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中的“户”是门的意思,和《木兰诗》“木兰当户织”中的“户”意思一样。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遂”意思是“于是,就”,这表现出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密切。
C.“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意为“原来是”,表明苏轼对“藻、荇交横”的情景实为“竹柏影也”的恍然大悟。
D.“无以语之”中的“语”读作“yù”,意思是“告诉”;“之”是代词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甲文段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表达效果。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三、作文。
7.(60分)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南片五校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0分)默写。
(1)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2)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诗句是:
“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
(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7)读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边城秋日叫人在惊骇中萌生勇气;
【解答】答案:
(1)险躁则不能治性(注意“躁”的书写)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书写)
(5)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6)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7)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12分)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
ㅤㅤ卢员外正在解库厅前坐地,看着那一班主管收解,只听得街上喧哄,唤当直的问道:“如何街上热闹?”当直的报复员外:“端的好笑,街上一个别处来的算命先生卦,要银一两算一命。谁人舍的!后头一个跟的道童,且是生的渗濑,走又走的没样范,必有广学。当直的,与我请他来。”当直的慌忙去叫道:“先生,揭起帘子,入到厅前
【乙】
ㅤㅤ只说杨志自在梁中书府中早晚yīn勤听候使唤,梁中书见他勤谨,有心要抬举他,月支一分请受,_____恐众人不伏,_____军政司告示大小诸将人员,来日都要出东郭门教场中去演武试艺。当晚梁中书唤杨志到厅前,月支一分请受,只不知你武艺如何?”杨志禀道:“小人应过武举出身,自小习学。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一般,当效衔环背鞍之报。”梁中书大喜,cì与一副衣甲。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喧 xuān 哄
卖卦 guà
yīn 殷 勤
cì 赐 与
(2)填入【乙】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A.只
因此
教
欲
B.因此
教
欲
只
C.教
欲
只
因此
D.欲
只
因此
教
(3)【甲】文中卢俊义的绰号是“ 玉麒麟 ”,【乙】文中杨志的绰号是“ 青面兽 ”。
(4)《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传神逼真,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但人物绰号的运用也出力良多。请你结合所选文段
【解答】(1)本题考查给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卖卦”的“卦”应读作“guà”。“cì与”的“cì”应写作“赐”。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根据句意梁中书想让他做个军中副牌,所以传下号令。
故选:D。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联系《水浒传》相关内容可知:》卢俊义的绰号是“玉麒麟”。
(4)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如:《水浒传》中,也就是社会地位。
答案:
(1)xuān guà 赐
(2)D
(3)玉麒麟 青面兽
(4)示例:卢俊义绰号是“玉麒麟”,体现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又是中国古代民间的“瑞兽”、北京大名府第一富户,而“玉”除表示高贵外,又如青面兽杨志,他脸上有一块青痣的形象便让人久久不忘了。
3.(13分)某校九年级开展以“美育滋养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组织开展生活美育实践,可以使美育更接地气。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再设计三个美育实践活动。
示例:开展服装设计比赛
(2)下面是小丽为主持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她修改。
ㅤㅤ【甲】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吴冠中先生说:“今天的文盲不多了;察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家教。”这么多大家都如此重视审美的力量,审美究竟有多重要?【乙】美对人有种天生的吸引力,只有你主动地去接近它们,就会被它吸引。听古人的雅乐,泛读书籍,欣赏大师的绘画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其独特的审美格调。
①【甲】画线句中有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请你把【丙】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其感染力增强。
(3)刘华同学报名参加了剪纸培训活动,她的妈妈却认为学剪纸既耽误时间又分散精力。请你帮刘华同学拟写一段劝说语,改变她妈妈的想法。(不超过100字)
【解答】答案:
(1)示例:开展茶艺展示活动
(2)①【甲】把句中两个分号改为句号放到下引号前面。
②把“只有”改为“只要”。
③平凡的生活中不也有其独特的审美格调吗?
(3)示例:妈妈,生活不只是学习。我学剪纸,又能提升生活品质,我不会因为学剪纸影响学习,好吗?
二、阅读。
4.(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授搬家
安谅
ㅤㅤ①那年,给明人他们上英语课的毛教授,是一位和气而又风趣的瘦老头,背稍有点驼,属于趋向弱不禁风的那一类。戴着一付眼镜,然而总是温和地含笑着。
ㅤㅤ②他的教授水平挺不错,口语流利,听着也悦耳。尤其上课时,也爱调侃人,那时下午上英语课,这时候,怎么就无精打采了呢。说得明人不好意思了,跟着一字一句地朗读课本。
ㅤㅤ③这天,一位同学询问明人周末是否方便,说是学校给毛教授配了宽敞些的住房
ㅤㅤ④看这老头挺和善的,明人答应了。
ㅤㅤ⑤周末那天,来了七、八位同学。明人心里嘀咕,一半是女生,在搬家这体力活中,又有何作用呢?
ㅤㅤ⑥旧居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宿舍。居住面积都窄小一些。新居则在校内,距离也就一千多来,毛教授借了两辆黄鱼车
ㅤㅤ⑦确实,黄鱼车足够了,多踩几个来回即可。毛教授要搬的,不多的一些细软,这让女生搂抱着,一捆捆的,之前就捆扎得结结实实的,占了物品的大部分。从楼上搬到楼下的黄鱼车上,还是挺费力气的。明人和几位男生吭哧吭哧地搬运着。也有两位女生,对女生说:“你们别搬太重。”而对明人这些男生,则啧啧称赞:“你们力气好大。真可以呀。”
ㅤㅤ⑧毛教授是学校外聘的英语老师。那时成人教育扩大招生,师资力量还是十分紧缺的。能请到教学经验丰富的毛教授,是学校的骄傲
ㅤㅤ⑨搬家是件不小的家事。但那时并未见到毛教授的家人,明人便猜想,毛教授应该只身一人在沪吧
ㅤㅤ⑩搬书是苦活。读书人搬家,就是书多。当初一本本轻松拿回来,到搬家时,可是他们还坚持着。当然,明人心里不是没有嘀咕过,视为无偿的劳力吧。
ㅤㅤ⑪毛教授真会用人,半天不到,活干完了。明人他们准备离开。毛教授抹了抹自己额上的汗,说,请大家聚一聚。毛教授的目光很热诚,想推辞也是不可能的。
ㅤㅤ⑫订的饭店是和平饭店。点的菜相当可口入味。不用说,都是品牌佳肴。
ㅤㅤ⑬吃得挺舒服,谈得也挺热络,毛教授待他们如同家人,而又随意。
ㅤㅤ⑭结束时,还再次感谢他们的帮忙。说,你们帮我搬家,书,还是要由懂书的人来搬,你们说对吗?
ㅤㅤ⑮有位同学咬着明人的耳朵说:“这顿饭,毛教授花了一千多元,找几个搬运工
ㅤㅤ⑯明人活动了一下酸胀的手臂,注视着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毛教授,沉吟了一会,可爱!”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2月19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开篇介绍人物,突出毛教授瘦弱的身材和温和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毛教授劝女生别搬太重,赞扬男生有力气,看来他用人很有心计
C.毛教授之所以请同学们搬家,是想让他们体验一下生活,鼓励他们要学会看书
D.文中的明人是一个活泼能干、热爱生活、心地善良的大男孩。
(2)阅读文章,把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明人
心理曹化
上课犯困遭调侃
有些不好意思
被人寻找帮老师搬家
① 感觉老师和善就答应了
看到参加搬家的一半是女生
② 担心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生干不了体力活儿
③ 搬运书籍累得手臂酸痛
担心被老师作为无偿的劳力
(3)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第⑧段有何作用?
(4)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毛教授抹了抹自己额上的汗,说,你们还不能走。我已订好了饭店,请大家聚一聚。毛教授的目光很热诚,想推辞也是不可能的。
(5)文末说“这老头儿,可爱”,你觉得“可爱”在哪里?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有心计。毛教授这是体贴。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看这老头挺和善的,①概括为:感觉老师和善就答应了,一半是女生,在搬家这体力活中,②概括为:担心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生干不了体力活儿,可是他们还坚持着”。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毛教授是学校外聘的英语老师,师资力量还是十分紧缺的,是学校的骄傲,补充交代了毛教授的身份,当时学校能请到教学经验丰富的毛教授,也是学生们的福份,增加了人物令人敬重的成分。
(4)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抹了抹”说明瘦弱的毛教授在和大家一起干活儿,并且大汗淋漓,说明毛教授请学生吃饭不是说客套话,诚心诚意、诚挚的性格特征。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尤其上课时,也爱调侃人,明人老爱犯困,这时候。说得明人不好意思了,跟着一字一句地朗读课本”表现了他和善风趣。“而对明人这些男生。真可以呀’”以赞扬的话语激励力气大的男生,说,你们还不能走,请大家聚一聚,想推辞也是不可能的”“结束时。说,你们帮我搬家。还有,书,你们说对吗”表现了他大方而智慧。
答案:
(1)B
(2)①感觉老师和善就答应了;②担心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生干不了体力活儿。
(3)第⑧段是补叙,补充交代了毛教授的身份,增加了人物令人敬重的成分。
(4)“抹了抹”说明瘦弱的毛教授在和大家一起干活儿,并且大汗淋漓,诚心诚意、诚挚。
(5)和善风趣。以调侃的话语让明人不好意思上课睡觉。心思细腻,而以赞扬的话语激励力气大的男生。通过搬书一事教育学生“懂书”之义。
5.(2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我的朋友圈平均两天出现一个的“YYDS(永远的神)”,最近有被更新的流行语“破防了”赶超的趋势。如实说,朋友圈那些惯常用流行语的人并无恶意,也主要是努力显得时兴,铆着劲儿让自己显得有趣。可问题就在于,甚至相当乏味。当一个热词反复出现在聊天记录、综艺字幕、电梯广告、视频弹幕里时,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更严重的是,正在逐渐消磨我们的语言能力。
②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的调查,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豆瓣成立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有22万参与者求教怎么形容冰糖葫芦好吃、有什么能代替“颜文字”。
③“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症状是热衷于使用各种热词流行语。还容易大惊小怪,抛弃句号,只有感叹号才显得热情。他们也放弃遣词造句,需要表达时就打开图库贴一张“说大事专用图”“不配图我总觉得不专业”“我是来凑图滴”,文字不再用来讲逻辑和故事,只呈现情绪和状态。渐渐地,能够领悟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④摧毁我们的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和各种感叹号、图库和表情包,而是我们不再思考,在看似有趣的流行语外衣下,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才是有价值的,也是永恒的。
⑤语言是活的,流行语们自有归处,我们宁可发明些辞趣
(作者:杨杰。有删改)
【文本二】
①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②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③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
④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作者:长余。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E
A.文本一“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一句中的“稀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诙谐和巧妙之处”变淡了。
B.文本一中“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其症状就是大量使用流行语。
C.文本一原题“有话好好说”,实际上是作者对“失语症患者”的提醒或要求。
D.文本二第②段用古人的表达和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做对比,证明“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我们语言贫乏”的观点。
E.两个文本的作者都认同对“流行语”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3)两个文本都谈到“流行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结合原文“‘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
E.有误,材料一的结尾号召我们自己发明辞趣,对流行语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态度;材料二的结尾号召我们不要去使用流行语。所以此项中“都认同对‘流行语’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理解有误。
故选:BE。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论据,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可知,然后分析了人们喜欢用流行语的原因“使用流行语的目的,铆着劲儿让自己显得有趣”、有什么能代替‘颜文字’”“‘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第④段“摧毁我们的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和各种感叹号,而是我们不再思考,包裹着干瘪的灵魂”接着分析了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是我们不再思考,流行语们自有归处,也别让自个儿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总结全文。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材料一文章首先提出论述的话题“流行语”,接着又列举了我们的语言能力变弱的具体表现。“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材料二谈到“流行语”,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以及第②段整段都举例阐述了流行语泛滥导致语言匮乏,两个文本都谈到“流行语”,都是由“流行语”引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1)BE
(2)材料一首先提出论述的话题“流行语”,然后分析了人们喜欢用流行语的原因,再接着分析了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是我们不再思考。
(3)两个文本都谈到“流行语”,话题相同,材料一谈到“流行语”,来阐述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是我们不再思考。
6.(15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真宗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③,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节选自苏轼《书杨朴事》)
【注释】①东封还:到东边泰山封禅归来。②杞:今河南省杞县。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⑤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月色入户”中的“户”是门的意思,和《木兰诗》“木兰当户织”中的“户”意思一样。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遂”意思是“于是,就”,这表现出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密切。
C.“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意为“原来是”,表明苏轼对“藻、荇交横”的情景实为“竹柏影也”的恍然大悟。
D.“无以语之”中的“语”读作“yù”,意思是“告诉”;“之”是代词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甲文段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表达效果。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意为“原来是”,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荇交横’的情景实为‘竹柏影也’的恍然大悟”。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通假字。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
重点词语:但,只是;少;闲人;如,像。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庭下如积水空明、荇交横,水中的水藻,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该句用竹柏的影子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另外。用积水空明、竹柏影动,点染了一个亦真亦幻。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解衣欲睡,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被贬谪黄州,而是有闲情逸致赏月,与好友张怀民在庭院中赏月,体现了苏轼的心胸豁达。根据乙文的注释“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仕途不顺,而根据文章“妻子送余出门,但根据文章“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可知苏轼面对妻子的大哭,也可反映出苏轼的心胸豁达。
答案:
(1)C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虚实相生,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示例二: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动中愈见其静。
(4)《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贬官黄州,相约好友散步赏月,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由此可见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作文。
7.(60分)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答】
在这样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传承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习俗是守旧的,才能增长滋大。但是我觉得,也有好坏之别,我们要谨慎对待。
比如,悲戚投江;为天下着想的嫦娥,而有了中秋节,只能靠喜鹊搭桥在七夕见面。其实优秀的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不只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
鞭炮声窜进了我的耳朵,大街小巷无一处不是张灯结彩,在这我看见了传承,有人吃着香气扑鼻的粽子,而更多的人正为一旁奋力比赛划龙舟的选手加油打气;明月当空的夜晚,有人正放着绚烂的烟火,边欣赏那雪白的玉盘。
在热闹的餐桌上,有人正发着红包,有人吃着象征步步高升的萝卜糕,在这我参与了传承,有人泡着茶讨论着刚刚的龙舟比赛,而我正把粽子放进蒸笼里;在温馨的气氛里,有人和新手妈妈讨论着育儿方法,而我正吃着弥月油饭。
传统习俗让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了,他让大家放下了手机,而期许我们能把传统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这样优秀的传统习俗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材料四加以概括,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全文,将表格空缺处补充完整,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给下面新闻拟一则恰当的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