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23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师版含解析)
展开
专题 23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十年大数据*全景展示
年份
题号
考点
考查内容
线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判断、三棱锥高的计算,
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011
文 18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空间平行问题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判定与性质及异面直
线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
2013 卷 2
2014 卷 1
理 4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空间线线、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基础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截面问题及利用空间向量计算线面角,逻辑推理能力与
运算求解能力
文 19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空间几何体的截面问题
空间平行问题
2015 卷 2
卷 3
理 19
文 19
以四棱锥为载体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与简单几何体
体积的计算,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折叠问题中的线线垂直的判定、简单几何体的体积的计
算,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2016 卷 2
卷 2
文 19
理 14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空间平行问题
线性、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逻辑推理
能力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主要以三棱锥为载体线性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
判定与性质及简单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逻辑推理能力
与运算求解能力
卷 3
文 19
文 10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主要以正方体为载体线性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
判定与性质,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简单几何体的计算,逻辑推理
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2017 卷 3
卷 2
卷 1
卷 2
文 18
文 6
空间平行问题
空间平行问题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空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距离
的计算,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折叠问题中的空间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及简单几何体的
体积,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
文 19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2018 卷 1
文 18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本题线面角及截面的最大值,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求解
能力
卷 1
理 16
文 19
空间几何体的截面问题
空间平行问题
2019 卷 1
空间线面平面的判定及利用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
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及点到面的距离,逻辑推理能
力与运算求解能力
卷 1
文 16
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卷 3 理 8 文 8 空间位置关系判定
卷 2 理 7 文 7 空间平行问题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能力
面面平行的判定及充要条件
卷 1
文 19
文 20
空间垂直关系,面积、体积 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锥体的体积公式
空间位置关系判定
空间位置关系判定
线线平行和面面垂直的证明,四棱锥体积的计算
线线垂直的证明,点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证明
卷 2
卷 3
文 19
大数据分析*预测高考
考 点
出现频率
2021 年预测
考点 78 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
考点 79 空间平行问题
1/19
7/19
2021 年高考仍将小题重点考查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为
基础题,若为截面问题,则为中档题,题型为选择填空题.解
答题,第一小题,多为证明线线、线面、面面垂直与平行的
判定与性质,第二小题,文科多为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或点到面的距离,难度为中档题.
考点80空间垂直问题及其应用 11/19
考点81空间几何体的截面问题 2/19
十年试题分类*探求规律
考点 78 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
1.(2019•新课标Ⅲ,理 8 文 8)如图,点 N 为正方形 ABCD 的中心,DECD为正三角形,平面 ECD ^ 平面 ABCD ,
M 是线段 ED的中点,则(
)
A. BM = EN ,且直线 BM , EN 是相交直线
B. BM ¹ EN ,且直线 BM , EN 是相交直线
C. BM = EN ,且直线 BM , EN 是异面直线
D. BM ¹ EN ,且直线 BM , EN 是异面直线
【答案】B
【解析】Q点 N 为正方形 ABCD的中心,DECD为正三角形,平面 ECD ^ 平面 ABCD,M 是线段 ED的中
点,\BM Ì 平面 BDE , EN Ì 平面 BDE ,QBM 是DBDE 中 DE 边上的中线, EN 是DBDE 中 BD边上的
3
4
5
6
中线,\直线 BM , EN 是相交直线,设 DE = a ,则 BD = 2a , BE =
a
2
+ a
2
= 2a ,\BM =
a,
4
2
3
4
1
2
4
EN =
a + a = a ,\BM ¹ EN ,故选 B .
2
2.(2019•新课标Ⅰ,文 16)已知ÐACB = 90° ,P 为平面 ABC 外一点,PC = 2,点 P 到ÐACB 两边 AC ,BC
的距离均为 3,那么 P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答案】 2
.
【解析】因为ÐACB = 90° ,P 为平面 ABC 外一点,PC = 2,点 P 到ÐACB 两边 AC ,BC 的距离均为 3,
过点 P 作 PD ^ AC ,交 AC 于 D ,作 PE ^ BC ,交 BC 于 E ,过 P 作 PO ^ 平面 ABC ,交平面 ABC 于O ,
连结OD ,OC ,则 PD = PE = 3 ,\CD = CE = OD = OE = 2
\P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2 .
2
- ( 3)
2
= 1,\PO = PD
2
-OD = 3-1= 2 ,
2
考点 79 空间平行问题
1.(2019•新课标Ⅱ,理 7 文 7)设a , b 为两个平面,则a / /b 的充要条件是(
)
A.a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b 平行
C.a , 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答案】B
B.a 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 b 平行
D.a , b 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对于 A ,a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b 平行,aI
对于 B ,a 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b 平行,a / /b ;
b 或 / / ;
a
b
对于C ,a ,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aI
b 或 / / ;
a
b
对于 D ,a , b 垂直于同一平面,aI
b 或 / / .故选 B .
a
b
2.(2017•新课标Ⅰ,文 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 A ,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 M , N ,Q 为所在
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 AB 与平面 MNQ 不平行的是(
)
A.
B.
D.
C.
【答案】A
【解析】对于选项 B ,由于 AB / /MQ ,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 B 不满足题意;对于选项C ,由于 AB / /MQ ,
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C 不满足题意;对于选项 D ,由于 AB / /N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 D 不
满足题意;所以选项 A 满足题意,故选 A .
a
m n
m Ëa ,n Ìa
m n m a
,则“ ∥ ”是“ ∥ ”的( )
3.(2018 浙江)已知平面 ,直线 , 满足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A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m Ëa ,n Ìa ,m∥n,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m∥a .若m∥a ,m Ëa ,n Ìa ,
不一定推出m∥n,直线m与n可能异面,故“m∥n”是“m∥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A.
4.(2019•新课标Ⅰ,文 19)如图,直四棱柱 ABCD - ABC D 的底面是菱形,AA = 4 ,AB = 2 ,ÐBAD = 60°,
1
1
1
1
1
E , M , N 分别是 BC , BB , AD 的中点.
1
1
(1)证明: MN / / 平面C1DE ;
(2)求点C 到平面C1DE 的距离.
【解析】证明:(1)连结 B C ,ME ,QM , E 分别是 BB , BC 的中点,
1
1
1
\ME / /BC ,又 N 为 AD 的中点,\ND = AD,
1
1
1
2
由题设知 AB / /DC,\BC/ / AD,\ME/ /ND,
1
1
1
1
=
=
=
\四边形 MNDE 是平行四边形,
MN / /ED ,
又MN Ì/ 平面C DE ,\MN / / 平面C DE .
1
1
解:(2)过C 作C1E 的垂线,垂足为 H ,
由已知可得 DE ^ BC , DE ^ C1C ,
\DE ^ 平面C1CE ,故 DE ^ CH ,
\CH ^平面C DE ,故CH 的长即为C 到时平面C DE 的距离,
1
1
由已知可得CE =1,CC1 = 4 ,
4 17
\C1E = 17 ,故CH =
,
17
4 17
\点C 到平面C1DE 的距离为
.
17
5.(2017•新课标Ⅱ,文 18)如图,四棱锥 P - ABCD 中,侧面 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
1
AB = BC = AD,ÐBAD = ÐABC = 90°.
2
(1)证明:直线 BC / / 平面 PAD ;
(2)若DPCD 面积为2 7 ,求四棱锥 P - ABCD 的体积.
【解析】(1)证明:四棱锥 P - ABCD 中,QÐBAD = ÐABC = 90° .\BC / /AD ,QAD Ì平面 PAD ,BC Ì/ 平
面 PAD ,
\直线 BC / / 平面 PAD ;
1
(2)解:四棱锥 P - ABCD 中,侧面 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 AB = BC = AD,
2
ÐBAD = ÐABC = 90°.设 AD = 2x ,
则 AB = BC = x ,CD = 2x ,O是 AD 的中点,
连接 PO,OC ,CD的中点为: E ,连接OE ,
2
7x
则OE =
x , PO = 3x, PE = PO
2
+OE
2
=
,
2
2
1
DPCD面积为2 7 ,可得: PEgCD = 2 7 ,
2
1
7
2
即: ´
xg 2x = 2 7 ,解得 x = 2, PO = 2 3 .
2
1 1
则VP-ABCD = ´ (BC + AD)´ AB´ PO = ´ ´(2+ 4)´2´2 3 = 4 3 .
3 2 3 2
1 1
6.(2016•新课标Ⅲ,文 19)如图,四棱锥 P - ABCD 中,PA ^底面 ABCD ,AD / /BC ,AB = AD = AC = 3,
PA = BC = 4 , M 为线段 AD 上一点, AM = 2MD , N 为 PC 的中点.
(Ⅰ)证明 MN / / 平面 PAB ;
(Ⅱ)求四面体 N - BCM 的体积.
【解析】证明:(Ⅰ)取 BC 中点 E ,连结 EN , EM ,
QN 为 PC 的中点,\NE 是DPBC 的中位线
\NE / /PB ,
又Q AD / /BC ,\BE / /AD,
Q AB = AD = AC = 3, PA = BC = 4 , M 为线段 AD 上一点, AM = 2MD ,
1
\BE = BC = AM = 2,
2
\四边形 ABEM 是平行四边形,
\EM / /AB ,\平面 NEM / / 平面 PAB ,
QMN Ì 平面 NEM ,\MN / / 平面 PAB .
(Ⅱ)取 AC 中点 F ,连结 NF ,
QNF 是DPAC 的中位线,
1
\NF / /PA, NF = PA = 2,
2
又QPA ^ 面 ABCD,\NF ^ 面 ABCD,
如图,延长 BC 至G ,使得CG = AM ,连结GM ,
QAM / /CG,\四边形 AGCM 是平行四边形,
=
\ AC = MG = 3 ,
又QME = 3, EC = CG = 2,
\DMEG 的高h = 5 ,
1
1
\SDBCM = ´ BC ´h = ´4´ 5 = 2 5 ,
2
2
1
1
4 5
3
\四面体 N - BCM 的体积VN-BCM = ´S
´NF = ´ 2 5´ 2=
.
DBCM
3
3
7.(2013 辽宁)如图, AB 是圆O的直径,PA 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
(Ⅰ)求证: BC ^ 平面PAC;
(Ⅱ)设Q为 PA的中点,G 为DAOC 的重心, 求证:QG∥平面 PBC .
【解析】(Ⅰ)由 AB 是圆 O 的直径,得 AC⊥BC.
由 PA⊥平面 ABC,BCÌ 平面 ABC,得 PA⊥BC,
又 PA∩AC=A,PAÌ平面 PAC,ACÌ平面 PAC,
所以 BC⊥平面 PAC.
(Ⅱ)连 OG 并延长交 AC 与 M,链接 QM,QO.
由 G 为∆AOC 的重心,得 M 为 AC 中点,
由 G 为 PA 中点,得 QM//PC.
又 O 为 AB 中点,得 OM//BC.
因为 QM∩MO=M,QMÌ平面 QMO.
所以 QG//平面 P BC.
8.(2012 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 ABC 中,A B = AC ,D,E 分别是棱BC,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
1
1
1
1
1
1
1
1
点 C),且 AD ^ DE,F 为 BC 的中点.
1
1
求证:(Ⅰ)平面 ADE ^平面 BCC B ;
1
1
(Ⅱ)直线 A1F // 平面 ADE .
【解析】(Ⅰ)因为ABC - ABC 是直三棱柱,所以CC ^ 平面ABC,
1
1
1
1
又AD Ì平面ABC,所以CC1 ^ AD ,
又因为AD ^ DE,CC , DE Ì平面BCC B ,CC ÇDE = E,
1
1
1
1
所以AD ^平面BCC B ,
1
1
又ADÌ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平面BCC B .
1
1
(Ⅱ)因为AB = AC ,F 为B C 的中点,
1
1
1
1
1
1
所以AF ^ BC .因为CC ^ 平面ABC ,
1
1
1
1
1 1 1
且A F Ì平面ABC ,
1
1 1 1
所以CC ^ AF.
1
1
又因为CC ,BC Ì平面BCC B ,CC Ç BC = C ,
1
1
1
1
1
1
1
1
1
所以AF ^ 平面BCC B ,
1
1 1
所以A1F // AD.
又 ADÌ平面 ADE , A1F Ë平面 ADE ,
所以 A1F // 平面 ADE .
考点 80 空 间垂直问题
1.(2017•新课标Ⅲ,文 10)在正方体 ABCD - ABC D 中, E 为棱CD的中点,则(
)
1
1
1
1
A. A1E ^ DC1
【答案】C
B. A1E ^ BD
C. A1E ^ BC1
D. A1E ^ AC
【解析】连 B C ,由题意得 BC ^ BC ,QAB ^平面 B BCC ,且 BC Ì 平面 B BCC ,
1
1
1
1
1
1
1
1
1
1
\AB ^ BC ,QAB IBC = B ,\BC ^ 平面 A ECB ,Q A E Ì平面 A ECB ,\A E ^ BC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故选C .
2.(2013 新课标Ⅱ,理 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a ,n⊥平面 b ,直线l满足l⊥m,l⊥n,
l Ë a ,l Ë b ,则
A.a ∥ b 且l∥a
B.a ⊥b 且l⊥ b
C.a 与 b 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答案】D
D.a 与b 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解析】若a ∥ b ,又m⊥平面a ,则m⊥平面 b ,又∵n⊥平面 b ,∴m∥n,与m与n异面矛盾,
故 A 错;
若l⊥ b ,∵n⊥平面 b ,∴l∥n,与l⊥n矛盾;
若a 与 b 相交,设交线为a,过n上一点作直线b∥m,设b与n确定的平面为g ,∵m⊥l,∴b⊥l,
∵l⊥n,∴l⊥g ,又m⊥平面a ,n⊥平面 b ,∴m⊥a, n⊥a,∴b⊥a,∴a⊥g ,则a∥l,
故选 D.
3.(2011 辽宁)如图,四棱锥 S—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 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C^ SB
B.AB∥平面 SCD
C.SA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等于 SC 与平面 SBD 所成的角
D.AB 与 SC 所成的角等于 DC 与 SA 所成的角
【答案】D
【解析】选项 A 正确,∵SD ^平面 ABCD,而 AC 在平面 ABCD内,所以 AC ^ SD.因为 ABCD为
正方形,所以 AC ^ BD,而 BD 与 SD相交,所以 AC ^平面 SBD,所以 AC ^ SB;选项 B 正确,因为
AB P CD,而CD在平面SCD内,AB 不在平面 SCD内,所以 AB P 平面 SCD;选项 C 正确,设 AC 与
BD的交点为O,连结 SO,则 SA与平面 SBD所成的角 ASO
Ð
, SC 与平面SBD所成的角ÐCSO,易
知这两个角相等;选项 D 错误,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ÐSCD,而 DC 与SA所成的角等于ÐSAB,易
知这两个角不相等,故选 D.
4.(2015 福建)若l,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a ,则“l ^ m ”是“l∥a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B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m^a 且l ^ m”推出“l Ìa 或l∥a ”,但由“m^a 且l∥a ”可推出“l ^ m”,所以
“l ^ m”是“l∥a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 B.
5.(2014 广东)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 ,l ,l ,l ,满足l ^l ,l ^l ,l ^l ,则下面结论一定正确的
1
2
3
4
1
2
2
3
3
4
是
A.l1 ^l4
【答案】D
B.l1 / /l4 C.l ,l 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l ,l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1 4 1 4
【解析】利用正方体模型可以看出,l 与l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选 D.
1
4
6.(2014 浙江)设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a,b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若m ^ n ,n//a ,则m ^a
C.若m ^ b,n ^ b,n ^a 则m ^a
【答案】C
B.若m//b , b ^a 则m ^a
D.若m ^ n ,n ^ b , b ^a ,则m ^a
【解析】选项 A,B,D 中m均可能与平面a 平行、垂直、斜交或在平面a 内,故选C.
7.(2014 辽宁)已知m,n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a 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 /a,n/ /a,则m/ /n
B.若m^a ,n Ìa ,则m ^ n
D.若m/ /a ,m ^ n,则n ^a
C.若m^a ,m ^ n,则n/ /a
【答案】B
【解析】对于选项 A,若m/ /a,n/ /a,,则m与n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A 错误;显然选项 B 正确;对
于选项 C,若m^a ,m ^ n,则n Ìa 或n/ /a ,C 错误;对于选项 D,若m/ /a ,m ^ n,则n/ /a 或
n Ìa 或n与a 相交,D 错误.故选 B.
m n
a b
8.(2013 广东)设 ,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 b mÌa n Ì b
^
A.若
B.若
,
,
,则m n
,则m//n
,则a ^ b
a //b mÌa n Ì b
,
,
C.若m ^ n ,mÌa ,n Ì b
D.若m^a ,m//n ,n// b ,则a ^ b
【答案】D
【解析】A 中m,n 可能平行、垂直、也可能为异面;B 中m,n 还可能为异面;C 中m 应与 b 中两条相交
直线垂直时结论才成立,选 D.
l
a,b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9.(2012 浙江)设 是直线,
l a l b
a b
l a l b a b
B.若 ∥ , ⊥ ,则 ⊥
A.若 ∥ , ∥ ,则 ∥
C.若a ⊥ b , ⊥ ,则 ⊥
l a
l b
D.若 ⊥ , ∥ ,则 ⊥
a b l a
l b
【答案】B
l a l b
a b
.如选项 A:
【解析】利用排除法可得选项 B 是正确的,∵ ∥ , ⊥ ,则
l a l b
a b a b
a b l a l b l Ì b
∥ , ∥ 时, ⊥ 或 ∥ ;选项 C:若 ⊥ , ⊥ , ∥ 或 ;
选项 D:若a ⊥b , l ⊥a ,l ∥b 或l⊥b .
10.(2012 浙江)已知矩形 ABCD, AB =1, BC = 2.将DABD 沿矩形的对角线 BD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
折,在翻折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C 与直线 BD 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B 与直线CD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D与直线 BC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 AC 与 BD”,“ AB 与CD”,“ AD与 BC”均不垂直
【答案】B
【解析】过点 A作 AE ^ BD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AC ^ BD,则 BD ^ 面 ACE,从而有 BD ^CE,
计算可得 BD 与CE不垂直,则 A 不正确;当翻折到 AC ^CD时,因为 BC ^CD,所以CD ^面 ABC,
从而可得 AB ^CD;若 AD ^ BC ,因为 BC ^CD,所以 BC ^面 ACD,从而可得 BC ^ AC ,而
AB =1< 2 = BC ,所以这样的位置不存在,故 C 不正确;同理,D 也不正确,故选 B.
11.(2011 浙江)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平面a ^平面b ,那么平面a 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 b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 b ,那么平面a 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b
C.如果平面a ^平面g ,平面 b ^平面g ,a Ib=l ,那么l ^平面g
D.如果平面a ^平面b ,那么平面a 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b
【答案】D
【解析】对于 D,若平面a ^平面 b ,则平面a 内的某些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 b ,即与平面 b 的关系还
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 b 内,其余选项易知均是正确的,故选 D.
12.(2016•新课标Ⅱ,理 14)a , b 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 ^ n ,m ^a ,n / /b ,那么a ^ b .
②如果m ^a ,n / /a ,那么m ^ n .
③如果a / /b ,m Ì a ,那么m / /b .
④如果m / /n,a / /b ,那么m 与a 所成的角和n 与 b 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填序号)
【答案】②③④
【解析】①如果m ^ n ,m ^a ,n / /b ,不能得出a ^ b ,故错误;
②如果n / /a ,则存在 直线l Ìa ,使n / /l ,由m ^a ,可得m ^ l ,那么m ^ n .故正确;
③如果a / /b ,m Ì a ,那么m 与 b 无公共点,则m / /b ,故正确
④如果m / /n,a / /b ,那么m ,n 与a 所成的角和m ,n 与 b 所成的角均相等,故正确;
13.(2019 北京理 12)已知 l,m 是平面 a 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 ^ m
②mP a
③l ^ a
;
;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______.
【答案】 若l ^a,l ^ m,则m P a m P a l ^a, l ^ m
或
,
则
.
【解析】由 l,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知: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 若l ^a,l ^ m,则m P a
.
m P a l ^a, l ^ m
由线面平行、垂直的性质定理得
,
则
.
14.(2020 全国 I 文 19)如图,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 ABC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D
DO上一点,ÐAPC =90°.
为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PAC ;
(2)设 DO = 2 ,圆锥的侧面积为 3p,求三棱锥 P ABC 的体积.
-
6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
8
【思路导引】(1)根据已知可得 PA PB PC,进而有△PAC △PBC ,可得 APC
=
=
@
Ð
= ÐBPC = 90o ,
PB ^ PC
PC ^平面 PAB
即
,从而证得
,即可证得结论;
(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母线l和底面半径 的关系,进而求出底面半径,由正弦定理,求出正三角形
r
ABC
边
APC
AP
RtVAPO
,在 中,求出
PO,即可求出结论.
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求出
【解析】(1) D为圆锥顶点, 为底面圆心,\OD ^平面 ABC
,
Q
O
QP在 DO上,OA OB OC, PA PB PC ,
=
=
\
=
=
QVABC是圆内接正三角形,\AC = BC ,△PAC @ △PBC
\ÐAPC = ÐBPC = 90°,即 PB ^ PC,PA ^ PC
,
,
PAI PB = P,\PC ^
PAB,PC Ì平面 PAC
\
, 平面
^
平面
PAB
平面 PAC ;
(2)设圆锥的母线为l,底面半径为 ,圆锥的侧面积为 rl
r
p = 3p,rl = 3 ,
OD
2
= l
2
-r
2
= 2,解得r =1,l = 3 , AC = 2rsin 60
o
= 3 ,
2
6
APC
AP =
AC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
,
2
2
6
2
在RtDPAO中,
PO = AP
2
-OA
2
=
-1 =
,
4
2
1
1
2
3
6
8
\三棱锥
P- ABC 的体积为VP-ABC
=
3PO×S△ABC 3 2
= ´
´
´3=
.
4
15.(2020 全国Ⅱ文 20)如图,已知三棱柱 ABC - A 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 BBC C 是矩形, M , N 分
1
1
1
1
1
别为 BC , BC 的中点, P 为 AM 上一点.过 BC 和 P 的平面交 AB 于 E ,交 AC 于 F
.
1
1
1
1
(1)证明: AA // MN ,且平面 A AMN ^平面 EBC F ;
1
1
1
1
p
(2)设O为△ABC 的中心,若 AO = AB =6, AO //平面 EBC F ,且ÐMPN = ,求四棱锥 B - EBC F 的体
1
1
1
1
1
1
1
3
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 .
M,N
BC BC 的中点,MN//CC
AA1 / /BB
1
MN//AA1,
,可证
【思路导引】(1)由
分别为
,
,根据条件可得
1
1
1
EBC F ^
A AMN
1
EF ^
A AMN
平面 即可;
1
要证平面
平面
,只需证明
1
1
S
和 M 到 PN 的距离,根据椎体体积公式,即可求得V
B-EB C F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
【解析】(1)Q M,N
.
四边形EB C F
1
1
1 1
BC BC 的中点,\MN//BB
AA / /BB \MN//AA
,
1 1 1
分别为
,
,又
1
1
1
在等边VABC
中,
M 为 BC
中点,则
BC ^ AM
Q
,又 侧面
BBC C
为矩形,\BC ^ BB
,
1
1
1
QMN//BB MN ^ BC
MN Ç AM = M ,MN,AM Ì平面 A AMN \
A AMN
BC⊥平面 ,
1
,
,由
,
1
1
Q BC //BC
BC Ë
ABC, BC Ì平面 ABC \BC //
ABC
,
又
,且
平面
,
平面
1
1
1
1
1 1
Q BC Ì
EBC F
EBC F Ç
ABC = EF \BC / /EF
平面 ,
,\EF//BC ,
1 1
又
平面
,且平面
1
1
1
1
1
1
又QBC ^平面 A1AMN
\
,
^
平面
A AMN Ì
,QEF
1
平面
EBC F \
, 平面
EBC F ^
A AMN
平面 .
1
EF
1
1
1
1
(2)过 M 作 PN 垂线,交点为 H ,画出图形,如图
Q AO
EBC F AOÌ
A AMN
1
A AMN Ç
1
EBC F = NP \AO//NP
平面 , ,
1 1
//平面
,
平面
,平面
1
1
Q NO//AP \ AO = NP =6 Q O △A B C
的中心,
1
又
,
.
为
1
1
1
3
1
\
=
° = ´6´sin 60
° = 3
ON
AC sin 60
=
= 3
,则 AM 3AP = 3 3
=
,故:ON AP
.
,
1
1
3
Q平面 EBC F ^
平面
A AMN
,平面
EBC F Ç
平面
A AMN = NP MH Ì
,
平面
A AMN
1
1
1
1
1
1
1
EF AP
AP×BC
3´6
\
^
EBC F
Q
=
=
=
= 2.
MH 平面
,又 在等边VABC 中
,即 EF
1
1
BC AM
EBC F
的面积为:
AM
3 3
EBC F
\
为梯形, 四边形
由(1)知,四边形
1
1
1
1
EF +B1C
1
2+6
1
S
=
×NP=
´6= 24,\V
= S
×h,
四边形EB C F
2
2
B-EB C F
3
四边形EB C F
1
1
1
1
1 1
1
\V = ´24´3= 24
.
h M PN
MH = 2 3×sin 60° =3
,
为
到
的距离
3
16.(2020 全国Ⅲ文 19)如图,在长方体 ABCD - ABC D 中,点 E , F 分别在棱 DD , BB 上,且
1
1
1
1
1
1
2DE = ED , BF = 2FB .证明:
1
1
(1)当 AB = BC时, EF ^ AC;
(2)证明:点C1 在平面 AEF 内.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AC ^ BD
AC ^ BB
AC ^
BB D D
平面 ,
1 1
【思路导引】(1)根据正方形性质得
,根据长方体性质得
,进而可证
1
EC1//AF
即可,在CC1 上取点 M
使得CM = 2MC
,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
1
即得结果;(2)只需证明
证明即可.
【解析】
ABCD - ABC D
BB1 ^
ABCD\ AC ^ BB
平面 ,
1
(1)因为长方体
,所以
1
1
1
1
ABCD - ABC D ,AB = BC
ABCD为正方形\AC ^ BD,
因为长方体
,所以四边形
1
1
1
1
BB IBD = B,BB、BD Ì
BB D D
,因此 ,
AC ^平面 BB D D
1 1
因为
平面
1
1
1
1
因为 EF
Ì平面 BB D D
,所以
AC ^ EF
.
1
1
(2)在CC1 上取点 M 使得CM = 2MC
DM,MF
,
,连
1
D E = 2ED,DD //CC ,DD =CC
ED = MC ,ED//MC ,
DMC1E
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
,所以
1
1
1
1
1
1
1
\DM //EC
MF//DA,MF=DA,所以四边形MFAD为平行四边形,\DM //AF,\EC1//AF
,因此
,因为
1
C
1
AEF
在平面
内.
17.(2020 江苏 15)在三棱柱 ABC - ABC 中,AB ^ AC,BC ^平面 ABC,E,F 分别是 AC,BC的
1
1
1
1
1
中点.
(1)求证: EF/ /平面 AB C ;
1
1
(2)求证:平面 AB C ^平面 ABB .
1
1
【答案】见解析
【解析】(1)∵ E,F 分别是 AC , BC的中点,∴ EF / /AB ,
1
1
∵ EF Ë 平面 AB C , AB Ì平面 AB C ,∴ EF/ /平面 AB C .
1
1
1
1
1
1
1
(2)∵ BC ^平面 ABC, AB Ì面 ABB ,∴ BC ^ AB ,
1
1
1
又∵ AB ^ AC, AC IBC =C , AC Ì面 ABC , BC Ì 面 ABC ,
1
1
1
1
∴ AB ^ 面 ABC ,∵ AB Ì面 ABB ,∴平面 AB C ^平面 ABB .
1
1
1
1
18.(2018•新课标Ⅰ,文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M 中,AB = AC = 3,ÐACM = 90°,以 AC 为折痕将
DACM 折起,使点 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 AB ^ DA .
(1)证明:平面 ACD ^平面 ABC ;
2
(2)Q 为线段 AD 上一点, P 为线段 BC 上一点,且 BP = DQ = DA,求三棱锥Q - ABP 的体积.
3
【解析】(1)证明:Q在平行 四边形 ABCM 中,ÐACM = 90°,\AB ^ AC ,
又 AB ^ DA .且 ADI
AC = A ,
\AB ^ 面 ADC ,\AB Ì 面 ABC ,
\平面 ACD ^平面 ABC ;
(2)Q AB = AC = 3 ,ÐACM = 90°,\AD = AM = 3 2 ,
2
\BP = DQ = DA = 2 2 ,
3
由(1)得 DC ^ AB ,又 DC ^ CA,\DC ^面 ABC ,
1
1
\三棱锥Q - ABP 的体积V = S
´ DC
DABP
3
3
1 2
= ´ S
1
1 2 1
1
´ DC = ´ ´ ´3´3´ ´3=1.
DABC
3 3
3
3 3 2
3
19.(2018•新课标Ⅱ,文 19)如图,在三棱锥 P - ABC 中, AB = BC = 2 2 ,PA = PB = PC = AC = 4,O 为
AC 的中点.
(1)证明: PO ^ 平面 ABC ;
(2)若点 M 在棱 BC 上,且 MC = 2MB ,求点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
【解析】(1)证明:Q AB = BC = 2 2 , AC = 4 ,\AB
又O 为 AC 的中点,\OA = OB = OC ,
2
+ BC
2
= AC ,即D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Q PA = PB = PC ,\DPOA @ DPOB @ DPOC ,\ÐPOA = ÐPOB = ÐPOC = 90°,
\PO ^ AC , PO ^ OB ,OBIAC = 0 ,\PO ^平面 ABC ;
(2)由(1)得 PO ^ 平面 ABC , PO = PA
在DCOM 中,OM = OC +CM - 2OCgCM cos 45
2 5 2 15
2
- AO = 2 3,
2
2 5
3
2
2
0
=
.
1
1
SDPOM = ´PO´OM = ´ 2 3´
=
,
2
2
3
3
1 2
4
SDCOM = ´ ´ S
= .
DABC
2 3
3
1
1
设点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为d .由VP-OMC =VC-POM Þ ´ S
gd = ´ S
´ PO ,
DOCM
DPOM
3
3
4 5
5
解得d =
,
4 5
\点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为
.
5
20.(2017•新课标Ⅲ,文 19)如图四面体 ABCD中,DABC 是正三角形, AD = CD .
(1)证明: AC ^ BD ;
(2)已知DACD是直角三角形,AB = BD ,若 E 为棱 BD上与 D 不重合的点,且 AE ^ EC ,求四面体 ABCE 与
四面体 ACDE 的体积比.
【解析】证明:(1)取 AC 中点O,连结 DO 、 BO,
QDABC 是正三角形, AD = CD ,
\DO ^ AC , BO ^ AC ,
QDO BO = O, AC 平面 BDO ,
I
\
^
QBD Ì 平面 BDO ,\ AC ^ BD .
(2)法一:连结OE ,由(1)知 AC ^平面OBD,
QOE Ì平面OBD,\OE ^ AC ,
设 AD = CD = 2 ,则OC = OA =1, EC = EA,
Q AE ^ CE , AC = 2 ,\EC
\EC = EA = 2 = CD ,
2
+ EA
2
= AC
,
2
\E 是线段 AC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C = EA = CD = 2 ,
由余弦定理得:
BC
2
+ BD
2
-CD
2
BC
2
+ BE
2
-CE
2
cosÐCBD =
=
,
2BCgBD
2BCgBE
4+4-2 4+ BE - 2
2´2´2
2
即
=
,解得 BE =1或 BE = 2,
2´2´BE
QBE << BD = 2 ,\BE =1,\BE = ED ,
Q四面体 ABCE 与四面体 ACDE 的高都是点 A 到平面 BCD的高h,
QBE = ED ,\SDDCE = SDBCE
,
\四面体 ABCE 与四面体 ACDE 的体积比为 1.
21.(2016•新课标Ⅱ,文 19)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交于点O ,点 E 、F 分别在 AD ,CD上,
AE = CF , EF 交 BD于点 H ,将DDEF 沿 EF 折到△ D¢EF 的位置.
(Ⅰ)证明: AC ^ HD¢;
5
(Ⅱ)若 AB = 5, AC = 6, AE = ,OD¢ = 2 2 ,求五棱锥 D¢- ABCFE 体积.
4
【解析】(Ⅰ)证明:Q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交于点O ,点 E 、F 分别在 AD ,CD上, AE = CF ,
\EF / /AC ,且 EF ^ BD
将DDEF 沿 EF 折到△ D¢EF 的位置,
则 D¢H ^ EF ,
Q EF / /AC ,
\AC ^ HD¢ ;
(Ⅱ)若 AB = 5, AC = 6,则 AO = 3, B0 = OD = 4 ,
5
Q AE = , AD = AB = 5 ,
4
5 15
\DE = 5- =
,
4
4
Q EF / /AC ,
15
DE EH DH
3
4
5
\
=
=
=
= ,
AD AO OD
4
9
9
\EH = , EF = 2EH = , DH = 3,OH = 4-3=1,
4
2
QHD¢ = DH = 3 ,OD¢ = 2 2 ,
\满足 HD¢ = OD¢ +OH
则DOHD¢为直角三角形,且OD¢ ^ OH ,
2
2
2
,
又OD¢ ^ AC , ACIOH = O ,
即OD¢ ^底面 ABCD ,
即OD¢是五棱锥 D¢ - ABCFE 的高.
9
( + 6)´1
1
(EF + AC)gOH
1
21 69
2
底面五边形的面积 S = ´ ACgOB +
= ´6´4 +
=12+
=
,
2
2
2
2
4
4
1
1 69
23 2
2
则五棱锥 D¢ - ABCFE 体积V = SgOD¢ = ´ ´ 2 2 =
.
3
3
4
22.(2014新课标 I,文19)如图,三棱柱 ABC- ABC 中,侧面BBCC为菱形,BC的中点为O,
1
1
1
1
1
1
且 AO ^平面BBCC.
1
1
(I)证明:B1C ^ AB;
(II)若 AC ^ AB ,ÐCBB = 60 ,BC =1,
o
求三棱柱 ABC- ABC 的高.
1 1 1
1
1
【解析】(I)连结 BC ,则O是 BC 与 BC 的交点,∵侧面 BBC C 为菱形,∴ BC ⊥ BC ,
1
1
1
1
1
1
1
又∵ AO⊥平面 BBC C ,∴ BC ⊥ AO,∴ BC ⊥平面 ABO,∵ AB Ì平面 ABO,
1
1
1
1
∴ B1C ⊥ AB .
……6分
(II)作OD⊥ BC,垂直为 D,连结 AD,作 OH⊥AD,垂足为 H,
∵BC⊥AO,BC⊥OD,∴BC⊥平面 AOD,∴OH⊥BC,∵OH⊥AD,∴OH⊥平面 ABC.
3
∵ÐCBB1=600 ,∴△CBB1 为正三角形,∵BC=1,可得 OD=
.
4
1
1
2
∵AC⊥AB,∴OA= BC = .
1
2
7
21
∵OH´AD =OD´OA,且 AD=
OD
2
+OA2 =
,得OH =
,
4
14
21
又∵O 是 BC 的中点,∴点 B 到平面 ABC的距离为
,
1
1
7
21
7
故三棱锥 ABC- ABC 的高为
.
……12分
1
1
1
23.(2011•新课标,文 18)如图,四棱锥 P- ABCD中,底面 ABCD为平行四边形,ÐDAB=600 ,
AB =2AD, PD ⊥底面 ABCD.
(Ⅰ)证明: PA ^ BD ;
(Ⅱ)若 PD= AD=1,求棱锥 D-PBC的高.
【解析】(Ⅰ)因为ÐDAB = 60°, AB = 2AD , 由余弦定理得 BD = 3AD
从而 BD2+AD2= AB2,故 BD^AD
又 PD^底面 ABCD,可得 BD^ PD
所以 BD^平面 PAD.故 PA^BD
(Ⅱ)如图,作 DE^ PB,垂足为 E.已知 PD^底面 ABCD,则
知 BD^ AD,又 BC//AD,所以 BC^ BD.
故 BC^平面 PBD,BC^ DE.
PD^ BC.由(Ⅰ)
则 DE^平面 PBC.
由题设知,PD=1,则 BD= 3 ,PB=2,
3
根据 BE·PB=PD·BD,得 DE=
,
2
3
即棱锥 D—PBC 的高为
.
2
24.(2019 江苏 16)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B C 中,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AB=BC.
1
1
1
求证:(1)A B ∥平面 DEC ;
1
1
1
(2)BE⊥C1E.
证明:(1)因为 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
所以 ED∥AB.
在直三棱柱 ABC-A B C 中,AB∥A B ,
1
1
1
1 1
所以 A B ∥ED.
1
1
Ë
1 1
又因为 ED⊂平面 DEC ,A B 平面 DEC1,
1
所以 A B ∥平面 DEC .
1
1
1
(2)因为 AB=BC,E 为 AC 的中点,所以 BE⊥AC.
因为三棱柱 ABC-A B C 是直棱柱,所以 CC ⊥平面 ABC.
1
1
1
1
又因为 BE⊂平面 ABC,所以 CC1⊥BE.
因为 C C⊂平面 A ACC ,AC⊂平面 A ACC ,C C∩AC=C,
1
1
1
1
1
1
所以 BE⊥平面 A ACC .
1
1
因为 C E⊂平面 A ACC ,所以 BE⊥C E.
1
1
1
1
25.(2018 江苏)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BC D 中, AA = AB , AB ^ BC .
1
1
1
1
1
1
1 1
求证:(1) AB∥平面 ABC ;
1
1
(2)平面 ABB A ^平面 ABC .
1
1
1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BC D 中, AB ∥ AB .
1
1
1
1
1 1
因为 AB Ë平面 A BC , AB Ì平面 ABC ,
1
1
1
1
1 1
所以 AB ∥平面 A BC .
1
1
(2)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BC D 中,四边形 ABB A 为平行四边形.
1
1
1
1
1 1
又因为 AA = AB ,所以四边形 ABB A 为菱形,
1
1 1
因此 AB ⊥ AB.
1
1
又因为 AB ⊥ BC , BC∥ BC ,
1
1
1
1 1
所以 AB1⊥ BC.
又因为 AB I BC= B , AB Ì平面 ABC , BC Ì平面 ABC ,
1
1
1
1
所以 AB ⊥平面 ABC .
1
1
因为 AB Ì平面 ABB A ,
1
1 1
所以平面 ABB A ⊥平面 ABC .
1
1
1
26.(2017 江苏)如图,在三棱锥 A-BCD中,AB⊥AD,BC⊥BD,平面 ABD⊥平面 BCD,点 E、F(E 与 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 AD,BD 上,且 EF⊥AD.
求证:(1)EF∥平面 ABC;
(2)AD⊥AC.
【解析】证明:(1)在平面 ABD内,因为 AB AD ,
^
EF ^ AD
,
所以 EF ∥ AB .
ABC
,
又因为
EF Ë平面 ABC, AB Ì
平面
所以 EF ∥平面
(2)因为平面 ABD⊥平面 BCD,
ABDI BCD= BD
ABC
.
平面
平面
,
BC Ì平面 BCD, BC ^ BD,
所以
BC ^平面 ABD.
因为 AD
Ì平面 ABD,所以 BC ^ AD
.
又 AB AD ,
^
BC I AB = B , AB Ì
平面 ABC, BC Ì平面
ABC
,
所以 AD⊥平面
ABC
,
Ì
AC
ABC
,
又因为
平面
AD ^ AC
所以
.
27.(2017 江苏)如图,水平放置的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Ⅰ和正四棱台形玻璃容器Ⅱ的高均为 32cm,容器Ⅰ
的底面对角线 AC 的长为 10 7 cm,容器Ⅱ的两底面对角线 EG ,EG 的长分别为 14cm 和 62cm.分别在
1
1
容器Ⅰ和容器Ⅱ中注入水,水深均为 12cm.现有一根玻璃棒l,其长度为 40cm.(容器厚度、玻璃棒粗细均
忽略不计)
(1)将l放在容器Ⅰ中,l的一端置于点 A处,另一端置于侧棱CC1 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2)将l放在容器Ⅱ中,l的一端置于点 E 处,另一端置于侧棱GG1 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解析】(1)由正棱柱的定义,CC1 ^平面 ABCD,
所以平面 A ACC ^平面 ABCD,CC ^ AC .
1
1
1
记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CC1 上点 M 处.
因为 AC =10 7 , AM = 40.
3
所以
MN = 40
2
-(10 7)
2
=30,从而sinÐMAC = .
4
记 AM 与水平的交点为 P ,过 P 作 PQ ^ AC ,Q 为垂足,
1
1
1
1
1
则 PQ ^ 平面 ABCD,故 PQ =12,
1
1
1
1
P1Q
sinÐMAC
1
从而
AP1 =
=16.
答:玻璃棒 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 16cm.
l
( 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 24cm)
(2)如图,O,O
是正棱台的两底面中心.
1
由正棱台的定义,OO
⊥平面
EFGH
,
1
E1EGG1⊥平面 EFGH ,OO EG
.
所以平面
⊥
1
E1EGG1⊥平面 E FG H ,OO E1G
同理,平面
⊥
.
1
1
1
1
1
1
记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GG
N
上点 处.
1
G GK E G
,
1
K
为垂足, 则GK =OO1 =32.
过
作
⊥
1
EG = 14 EG = 62
,
因为
,
1
1
62-14
KG
= 24 ,从而GG1 = KG1
2
+GK
2
= 24
2
+32 = 40
2
所以
=
.
1
2
p
4
∠EGG =a,∠ENG = b, sina = sin( +∠KGG ) = cos∠KGG =
设
则
.
1
1
1
2
5
p
3
5
因为
.
2
40
14
7
=
b =
在△ENG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解得sin
.
sina sinb
25
p
24
因为0 < b < ,所以cosb =
.
2
25
于是sin∠NEG = sin(p-a -b) = sin(a + b) = sina cosb +cosa sinb
= ´ +(- 3)´
4 24
7
=
3
.
5 25
5 25 5
EN
P
P
2
PQ2 EG
^
,Q
P2Q
EFGH
⊥平面
PQ
,故 =12,从而
2 2
记
与水面的交点为 ,过
作
为垂足,则
2
2
2
2
P2Q
sin∠NEG
2
EP
= 20.
=
2
答:玻璃棒 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 20cm.
(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20cm)
28.(2014 山东)如图,四棱锥 P- ABCD中, AP ^ 平面PCD, AD∥BC ,
1
l
AB = BC = AD,E,F 分别为线段 AD,PC 的中点.
2
(Ⅰ)求证: AP∥平面BEF ;
(Ⅱ)求证: BE ^ 平面PAC .
【解析】(Ⅰ)设 AC IBE =O ,连结 OF,EC,
1
由于 E 为 AD 的中点, AB = BC = AD, AD / /BC ,
2
所以 AE / /BC, AE = AB = BC ,
因此四边形 ABCE 为菱形,所以 O 为 AC 的中点,又 F 为 PC 的中点 ,
因此在DPAC中,可得 AP/ /OF .
又OF Ì平面 BEF , AP Ë平面 BEF ,所以 AP ∥平面 BEF .
(Ⅱ)由题意知, ED / /BC,ED = BC ,所以四边形 BCDE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 BE / /CD.又 AP ^平面 PCD,所以 AP ^CD,因此 AP ^ BE .
因为四边形 ABCE 为菱形,所以 BE ^ AC .
又 API AC = A,AP,ACÌ平面 PAC,所以 BE ^ 平面 PAC .
29.(2014 江苏)如图,在三棱锥 P - ABC 中, D ,E,F 分别为棱
PA = 6, BC =8,DF =5.
PC, AC, AB
PA ^ AC
的中点.已知 ,
求证:(Ⅰ)直线 PA ∥平面 DEF ;
(Ⅱ)平面 BDE ^平面 ABC .
【解析】(Ⅰ)∵ D,E 为 PC,AC 中点,∴DE∥PA
∵ PAË 平面 DEF,DEÌ 平面 DEF,∴PA∥平面 DEF
1
2
(Ⅱ)∵ D,E 为 PC,AC 中点,∴ DE = PA = 3
1
2
∵ E,F 为 AC,AB 中点,∴ EF = BC = 4
DE
2
+EF
2
= DF2 ,∴ÐDEF = 90°,∴DE⊥EF
∴
∵ DE//PA,PA ^ AC ,∴ DE ^ AC
∵ AC I EF = E ,∴DE⊥平面 ABC
∵DEÌ平面 BDE,∴平面 BDE⊥平面 ABC.
P- ABCD
中,AB ^平面
PAD ,AB / /CD,PD = AD ,E 是 PB
中
30.(2012 广东)如图所示,在四棱锥
1
F DC
是
DF = AB PH 为DPAD AD
点,
上的点,且
,
中
边上的高.
2
PH ^
平面
ABCD;
(Ⅰ)证明:
(Ⅱ)若 PH =1, AD = 2,FC =1,求三棱锥
E-BCF
的体积;
EF ^
PAB
.
(Ⅲ)证明:
平面
AB ^平面 PAD PH Ì PAD Þ PH ^ AB
【解析】(Ⅰ)
,
面
PH ^ AD, ADI AB = AÞ PH ^ 面 ABCD
又
1
1
2
E
PB
中点 点 到面
Þ E
BCF
h = PH =
的距离
(Ⅱ) 是
2
1
1 1
1
1
2
E-BCF
V = S
´h = ´ ´FC´ AD´h = ´1´ 2´ =
三棱锥
的体积
DBCF
3
3 2
6
2 12
PA 的中点为G
DG,EG , PD = ADÞ DG ^ PA
,
(Ⅲ)取
,连接
AB ^平面 PAD Þ PAD ^ PAB Þ DG ^ PAB
又
点
面
面
面
,
1
1
E,G
PB,PA
Þ EG/ / AB,DF/ / AB Þ EG/ /DF Þ DG / /EF ,得 :EF ^
PAB
平面 .
是棱
的中点
2
2
31.(2011 江苏)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平面 PAD ⊥平面 ABCD, AB = AD ,
ÐBAD=60°, E 、 F 分别是 AP 、 AD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 EF ∥平面 PCD;
(Ⅱ)平面 BEF ⊥平面 PAD .
【证明】:(Ⅰ)在△PAD 中,因为 E、F 分别为 AP,AD 的中点,所以 EF//PD.
又因为 EFË平面 PCD,PDÌ平面 PCD,所以直线 EF//平面 PCD.
(Ⅱ)连结 DB,因为 AB=AD,∠BAD=60°,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
因为 F 是 AD 的中点,
所以 BF⊥AD.
因为平面 PAD⊥平面 ABCD,BFÌ平面 ABCD,平面 PADI 平面 ABCD=AD,
所以 BF⊥平面 PAD.
又因为 BFÌ平面 BEF,所以平面 BEF⊥平面 PAD.
32.(2019 江苏 16)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B C 中,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AB=BC.
1
1
1
求证:(1)A B ∥平面 DEC ;
1
1
1
(2)BE⊥C1E.
证明:(1)因为 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
所以 ED∥AB.
在直三棱柱 ABC-A B C 中,AB∥A B ,
1
1
1
1 1
所以 A B ∥ED.
1
1
Ë
1 1
又因为 ED⊂平面 DEC ,A B 平面 DEC1,
1
所以 A B ∥平面 DEC .
1
1
1
(2)因为 AB=BC,E 为 AC 的中点,所以 BE⊥AC.
因为三棱柱 ABC-A B C 是直棱柱,所以 CC ⊥平面 ABC.
1
1
1
1
又因为 BE⊂平面 ABC,所以 CC1⊥BE.
因为 C C⊂平面 A ACC ,AC⊂平面 A ACC ,C C∩AC=C,
1
1
1
1
1
1
所以 BE⊥平面 A ACC .
1
1
因为 C E⊂平面 A ACC ,所以 BE⊥C E.
1
1
1
1
33.(2011 江苏)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平面 PAD ^ 平面 ABCD, AB = AD ,
ÐBAD=60°, E 、 F 分别是 AP 、 AD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 EF ∥平面 PCD;
(Ⅱ)平面 BEF ^平面 PAD .
【证明】(Ⅰ)在△PAD 中,因为 E、F 分别为 AP,AD 的中点,
所以 EF//PD.
又因为 EFË平面 PCD,PDÌ 平面 PCD,
所以直线 EF//平面 PCD.
(Ⅱ)连结 DB,因为 AB=AD,∠BAD=60°,
所以DABD 为正三角形,
因为 F 是 AD 的中点,
所以 BF^AD.
因为平面 PAD^平面 ABCD,BFÌ平面 ABCD,平面 PADI 平面 ABCD=AD,
所以 BF^平面 PAD.
又因为 BFÌ平面 BEF,
所以平面 BEF^ 平面 PAD.
考点 81 空间几何体的截面问题
1.(2018•新课标Ⅰ,理 1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a 所成的角都相等,则a 截此正
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3 3
4
2 3
3 2
4
3
A.
B.
C.
D.
3
2
【答案】A
【解析】正方体的所有棱中,实际上是 3 组平行的棱,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a 所成的角都相等,如图:
2
所示的正六边形平行的平面,并且正六边形时,a 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此时正六边形的边长
,
2
3
´( 2)
3 3
4
a 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最大值为:6´
2
=
,故选 A .
4
2
2.(2015•新课标Ⅱ,理 19)如图,长方体 ABCD - ABC D 中, AB =16 , BC =10, AA = 8,点 E , F 分
1
1
1
1
1
别在 AB , D C 上, AE = D F = 4,过点 E , F 的平面a 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
1
1
1
1
1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 AF 与平面a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 EFGH 如图:
(2)作 EM ^ AB ,垂足为 M ,则: EH = EF = BC =10 , EM = AA1 =8 ,
\ MH = EH
2
- EM =6,\AH =10。
2
以边 DA, DC , DD1 所在直线为 x , y ,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10 ,0,0) , H(10,10,0) , E(10,4,8) , F(0 ,4,8) ,\ EF = (-10, 0, 0),EH = (0, 6,-8) 。
r
ì
= -10x = 0
ïngEF
设n = (x, y,z) 为平面 EFGH 的法向量,则:í uuur
,取 z = 3,则 n = (0, 4, 3) ,
r
ïngEH = 6y -8z = 0
î
uuur
r
40
4 5
若设直线 AF 和平面 EFGH 所成的角为q ,则 :sinq =| cos < AF,n >|=
=
,\直线 AF 与平面a 所
180g5 15
4 5
成角的正弦值为
.
15
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28 抛物线(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28 抛物线(教师版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 F 为抛物线 C,若抛物线,【2016 四川文科】抛物线,已知抛物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26 椭圆(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26 椭圆(教师版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椭圆 C 的焦点为,设 P 是椭圆,一个圆经过椭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19 数列的求和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1-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19 数列的求和问题(教师版含解析),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