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第一单元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2803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第一单元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2803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第一单元 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2803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第一单元
展开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复习-第一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脉络 诊脉 温情脉脉 B.铺设 铺张 铺天盖地
C.间断 间接 反间计 D.内脏 心脏 五脏六腑
2.《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 )
A.八儿的心理活动 B.八儿的语言
C.八儿和母亲的对话 D.母亲熬腊八粥的经过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行善积德(擅长) 开山鼻祖(挖开山体) B.吞噬(咬) 师传身授(传授)
C.优哉(美好,舒服) 开山鼻祖(创始人) D.敦厚(诚恳) 随心所欲(想要)
4.下列词语中的“儿”的读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零七八碎儿 B.杂拌儿 C.幸运儿 D.玩意儿
5.对文中的“京味儿”语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杂拌儿”指外形不规则的干果。
B.“零七八碎”指干果零散不全。
C.“玩意儿”指玩具。
二、填空题
6.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探索( ) 痛苦( ) 哀思( ) 阳光明媚( )
威胁( ) 抽噎( ) 瞻仰( ) 全神贯注( )
清脆( ) 愉快( ) 思考( ) 五湖四海( )
敏锐( ) 偶然( )鄙夷( ) 喜出望外( )
7.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完成填空。
(1)传统节日习俗众多,详略得当的描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老舍先生描写北京的春节,重点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__________、正月初一、__________这几天的民风民俗,其他日子则略写;《腊八粥》一文,主要叙述了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
(2)阅读古诗,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古诗《寒食》中介绍寒食节禁火的诗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中描写中秋节望月怀远的传统习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古人还有许多描写中国传统佳节习俗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牛郎织女隔水相望却不得相见的诗句是:“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________
(2)他惊异得喊起来了。________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10.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填一填,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 | 人们的风俗活动 | 详写打“√” |
腊八 | _______ | ( ) |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 _______ | ( ) |
腊月二十三 | _______ | ( ) |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 _______ | ( ) |
除夕 | _______ | ( ) |
正月初一 | _______ | ( ) |
正月初六 | _______ | ( ) |
元宵节 | _______ | ( ) |
正月十九 | _______ | ( )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过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日:“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
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画“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的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是作者回忆幼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们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5.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
16.找出一个过渡句,画上“ ”。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1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18.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9.习作平台。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美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3、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C
6. 探究 难过 哀愁 艳阳高照 胁迫 抽泣 敬仰 聚精会神 洪亮 愉悦 思考 四面八方 灵敏 偶尔 鄙视 欣喜若狂
7. 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马笼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好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任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8. 除夕 正月十五 等粥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脉脉不得语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9. 准备 惊讶 不用
10.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 祭灶王、吃糖 √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 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 拜年、逛庙会 √ 铺户开张、放鞭炮 × 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 春节结束 ×
11.一共写了六件事:熬夜守岁,磕头要压岁钱,拜祖先,放鞭炮,分杂拌儿,吃年夜饭。 12.环境描写。写出了过年时的喜庆气氛和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13.三个“满”字写出了所备食物的丰盛。 14.(1)“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这一句近似口语的表达,写出一个男孩对炮的独特感受,语言自然亲切。(2)“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低枝倒挂”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我”因熬夜而困倦不堪的动作,语言不乏幽默风趣
15.①买杂拌儿;②买爆竹;③买各种玩意儿。 16.孩子们忙乱,大人们紧张。 承上启下 17.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 18.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们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9.例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二) 部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二) 部编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十) 部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十) 部编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八自然段的相关描写中可以看出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十五) 部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复习试卷(十五) 部编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