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蜜蜂》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检、查”等6个生字。
2.学习具体实验过程及结果,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PPT出示词语)
蜜蜂 辨认 阻力 跨进 包括 检查 沿途 大概 逆风 陌生 超常 准确无误
2.复习文意: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
预设:法布尔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教师板书: 实验目的)
师:实验过程都有哪些步骤呢?
预设:捉蜜蜂放进纸袋、走四公里给蜜蜂做记号后放飞、记录飞回的蜜蜂数,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实验过程)
3.导入新知:我们大概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实验过程及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梳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步骤,为进一步品读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品质做好铺垫。
二、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学习具体实验过程及结果,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探究活动
(1)师: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3、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预设:蜜蜂在没等我跨进家门的时候就已经回来了。
①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师: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预设1:小女儿没有想到爸爸还没有回来蜜蜂就飞回来了。
预设2:小女儿可能认为蜜蜂回不了家的,感到意外。
②师:蜜蜂是在“没等我跨进家门”的时候就已经回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1:蜜蜂用的时间短
预设2:蜜蜂飞行的速度快
(2)师:是啊!蜜蜂的速度可真快,怪不得作者这样感慨(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这段话。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师:读得真流利! 这里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作者对时间确定吗?
预设:不确定。
师: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预设:将近、大约。
师:如果我把这样的词语去掉,你觉得怎么样?
预设:不够准确。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法布尔不仅实验很科学,语言也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我觉得法布尔语言具有准确性。(板书:语言准确)
师: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预设1:“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作者用“二十只左右”表达了不是正好二十只。
预设2:“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其中“大概”说明作者也不确定是不是可以减少阻力,所以他用了“大概”,用词可真准确。
预设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其中“推测、可能”能看出作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用词非常谨慎。
师: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实验被验证前法布尔是什么心理?
预设:实验未被验证前,困惑、怀疑
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预设4:“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其中“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能看出法布尔实验验证后的确定。
过渡:你们找得真全面!作者能确定的一定是分毫不差,不能确定的就用一些像“至少、大概”这样的词。
(3)师:实验被验证前后,法布尔的用词完全不同,实验被验证后你体会到法布尔怎样不同的心理?
预设:实验被验证后,信服、释然。
(4)师: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预设: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预设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教师板书: 实验结论 无法解释的本能)
(5)师:同学们,跟着法布尔做完这个有趣的实验,法布尔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严谨求实(板书:法布尔 严谨求实)
师:通过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预设1:我要像法布尔学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的好习惯。
预设2:我要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长大了也要当科学家。
师小结: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孩子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
1.过渡:法布尔的《蜜蜂》,让我们感受到他严谨求实、追根溯源的科学态度,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螳螂》的片段。
《螳螂》
法布尔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2.师:阅读《螳螂》,又让你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呢?
预设:从短文中“用力的‘掌’、两条锯子、咀嚼”等能看出法布尔观察十分细致。
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其他虫子,能跟大家分享它捕食、玩耍时的情形吗?
五、书写指导
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检、查、确、误、途、陌”6个生字的书写,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检、查、确、误、途、陌”
点拨:
(1)“检”是左右结构,第七笔短横不要忘记,第十笔是撇。
(2)“查”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木”写得扁一些,其中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收笔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点,“旦”写在下半格,第九笔横要长一些。
(3)“确”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第六笔撇落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竖撇起笔于竖中线,右半部分“角”里有两横。
(4)“误”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吴”上面“口”略扁,第六笔横略短,第七笔横略长。
(5)“途”是半包围结构,先写“余”,再写“辶”。“余”写得不宜过大,结构要紧凑;第九笔横折折撇较小,第十笔捺长而平,托住“余”。
(6)“陌”是左右结构,左半部分略高,第一笔横折折钩收笔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重点字、重点笔画进行指导。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练写生字。
检、查、确、误、途、陌
2.课后作业:以“蜜蜂历险记”为题,写写蜜蜂的寻家历程。
【板书设计】
实验目的 捉蜜蜂放进纸
蜜蜂 实验过程 走四公里,给蜜蜂做记号后放飞
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实验结论 得出结论
法布尔:严谨求实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