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32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
【原卷 1 题】 知识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1(基础) 科学家发现水在超低温下能形成比蜂蜜还粘稠的“高密度液态水”;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变成冰,俗称“热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密度液态水”的存在表明水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有关
B.常温常压下的水瞬间变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因受到阻碍停止运动
C.“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化学性质和水不相同
D.“高密度液态水”、“热冰”均为新型单质
【正确答案】 A
1-2(基础) 科研人员在-50℃的环境中,通过静电促使水分子沿电场方向运动,改变其无序的运动状态,从而诱发单晶生长,制得高质量冰单晶微纳光纤。下列有关冰单晶微纳光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分子构成 B.分子不再运动
C.与干冰的组成元素相同 D.与液态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 A
1-3(巩固) “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超临界水是混合物 B.它们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C.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性质 D.水转化为超临界水属于化学变化
【正确答案】 B
1-4(巩固) 2020年1月2日,中美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冰的第19种形态----二维冰Ⅰ相。研究中,科研人员精确控制温度和水压,在疏水的金衬底上,生长出这种单晶二维冰。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冰中分子是静止不运动的
B.二维冰属于氧化物
C.二维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D.二维冰转化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 B
1-5(提升)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原子 B.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D.①到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正确答案】 B
1-6(提升) 在30亿帕压强下,水分子以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晶体,这就是7号冰,一旦形成,这种冰的结晶速度非常快,可以冻住整个大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7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B.冰7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结成冰7时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D.冰7属于混合物
【正确答案】 A
【原卷 2 题】 知识点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2-1(基础) 石油化工厂排放污染物时必贴的图标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2-2(基础) 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喷雾,存放处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2-3(巩固) 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喷雾,存放处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2-4(巩固) 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有剧毒,氰化钠和水反应会生成易燃的氰化氢(HCN)气体。实验室盛放氰化钠的试剂瓶应贴的标签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2-5(提升) 下列各项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相符合的是
A.乙醇: B.双氧水:
C.臭氧: D.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 B
2-6(提升) 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以下属于“易爆物”标识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原卷 3 题】知识点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常见物品质材的辨别,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3-1(基础) 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做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旧报纸 B.塑料瓶 C.铝制易拉罐 D.碳纤维复合材料
【正确答案】 B
3-2(基础) 我国白主研制的“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海拔高度世界纪录,其锚泊上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
A.天然橡胶 B.天然纤维 C.合成材料 D.金属材料
【正确答案】 C
3-3(巩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中国方案。“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用到了钢结构支架、混凝土面板等材料,吉祥物“冰墩墩”的外壳是硅胶(SiO2)材料、内部是用腈纶、涤纶制作的毛绒熊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结构支架属于金属材料
B.混凝土面板属于复合材料
C.腈纶、涤纶属于合成材料
D.“冰墩墩”的外壳是有机物
【正确答案】 D
3-4(巩固)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3年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参加包括短道速滑在内的11个小项的比赛。速滑竞赛服会在大腿的部位选择一种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体力消耗。其制作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正确答案】 C
3-5(提升) 哈尔滨市下列知名建筑的主体结构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索菲亚教堂 B.龙塔
C.哈尔滨西站 D.秋林公司
【正确答案】 B
3-6(提升) 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
【正确答案】 B
【原卷 4 题】 知识点 氯化钠,其他常见的盐,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物质的颜色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4-1(基础) 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碳酸钙 B.硫酸铜 C.植物油 D.氯化钠
【正确答案】 B
4-2(基础) 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铁 D.氯化钠
【正确答案】 B
4-3(巩固) 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汽油 B.面粉 C.蔗糖 D.硫酸铜
【正确答案】 C
4-4(巩固) 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氯化钠
C.氯化铁 D.硫酸铜
【正确答案】 B
4-5(提升) 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A.硫酸铜 B.植物油 C.氯化铁 D.高锰酸钾
【正确答案】 D
4-6(提升)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碳酸钠和熟石灰
【正确答案】 B
【原卷 5 题】 知识点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5-1(基础)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2Ca——-2 个钙元素 B.H2——1 个氢分子
C.2N——-2 个氮分子 D.——1个铵根离子
【正确答案】 B
5-2(基础) 化学用语及含义正确的是
A.2H:一个氢分子 B.NH3:铵根离子 C.Hg:汞元素 D.FeCl2:氯化铁
【正确答案】 C
5-3(巩固) 下列对化学符号中数字“2”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2Fe:表示2个铁原子
B.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C.N2:表示1个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D.CO2:表示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
【正确答案】 D
5-4(巩固)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分子2H2 B.氧化铁FeO
C.铵根离子 D.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正确答案】 A
5-5(提升) 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及相关意义正确的是( )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NH1+:2个铵根离子
【正确答案】 B
5-6(提升)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2N表示2个氮分子
B.S2-中的“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D.2He表示2个氦元素
【正确答案】 C
【原卷 6 题】 知识点 石墨的相关知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乳化现象及应用,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6-1(基础)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作导线
B.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纯碱能溶于水,可用于中和面团发酵时产生的酸
【正确答案】 B
6-2(基础)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油污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正确答案】 D
6-3(巩固)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C.伍德合金熔点高,可用于制保险丝
D.汽油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油污
【正确答案】 A
6-4(巩固)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可干燥氧气
【正确答案】 B
6-5(提升)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氢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制作探空气球 B.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正确答案】 A
6-6(提升)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CO2是无色气体,可用于灭火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制铅笔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正确答案】 D
【原卷 7 题】 知识点 化学式书写及读法,常见酸、碱的俗称及化学式,常见盐的俗名、用途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7-1(基础)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C.Na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正确答案】 C
7-2(基础) 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冰、干冰、CO2 B.碳酸钠、纯碱、NaCO3
C.氧化钙、消石灰、CaO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正确答案】 D
7-3(巩固)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正确答案】 B
7-4(巩固)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干冰 水 H2O B.小苏打 碳酸钠 Na2CO3
C.生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D.酒精 乙醇 C2H5OH
【正确答案】 D
7-5(提升) 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A.碳酸钙、熟石灰、、盐
B.碳酸钠、纯碱、、碱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碱
D.氢氧化钠、苛性钠、、碱
【正确答案】 D
7-6(提升)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的是
A.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 B.HCl、氯化氢、盐酸
C.Na2CO3、碳酸钠、苛性钠 D.NaOH、氢氧化钠、纯碱
【正确答案】 A
【原卷 8 题】 知识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互推断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8-1(基础) 小明在超市发现一种“富硒西瓜”,查阅资料后知道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正确答案】 B
8-2(基础)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硒的有关信息和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6
D.硒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正确答案】 B
8-3(巩固)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B.“?”处元素符号为C1
C.n=a+b+8 D.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正确答案】 C
8-4(巩固) 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B.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x=8时,图乙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x=7时,图乙所示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
【正确答案】 D
8-5(提升)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为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为该元素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处的元素符号为P
B.图2所示粒子为阴离子
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正确答案】 C
8-6(提升)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3
C.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 D.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y=10
【正确答案】 D
【原卷 9 题】 知识点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9-1(基础)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增强性能,工业高温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CO2 B.NiO是一种氧化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中NiO发生氧化反应
【正确答案】 D
9-2(基础)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如果银针表面变黑,则说明遇到有毒物质。其化学反应原理之一是:。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2S B.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X颜色是银白色 D.此反应中验的有毒物质是H2S
【正确答案】 C
9-3(巩固) 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CO,可作燃料 B.农业上常用NaCl溶液来选种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过碳酸钠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正确答案】 B
9-4(巩固) 我国古代制取黄铜的原理是,由此展开的分析和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的化学式是O2C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小
C.气体产物中可能会混有CO D.生成的铜和锌的质量比为2:1
【正确答案】 C
9-5(提升)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可揉成一团放入卫星或宇宙飞船舱内,需要时可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来的形状。冶炼金属钛的反应原理为:①、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X的化学式为O2 B.金属钛由钛分子构成
C.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D.①②均属于置换反应
【正确答案】 B
9-6(提升)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是目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②;③;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SiO2中Si为+4价 B.反应②中Na2CO3:俗称烧碱
C.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D.反应④中x的化学式为H2
【正确答案】 B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粗盐提纯,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操作顺序的选择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0-1(基础)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B.②中的蒸发皿在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
C.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D.当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正确答案】 B
10-2(基础)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是①③② B.步骤②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C.步骤③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D.各步操作均需用玻璃棒搅拌
【正确答案】 D
10-3(巩固) 以下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中称量10.5g粗盐时,若指针左偏,应增加砝码
C.中的错误为未用玻璃棒引流
D.中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
【正确答案】 B
10-4(巩固) 将含有MgCl2的粗盐配制成溶液后进行提纯,最终得到食盐晶体,步骤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B.步骤②中得到的滤渣是Mg(OH)2
C.步骤③中滴加的“试剂a”可以是稀硫酸
D.步骤④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正确答案】 C
10-5(提升) 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③是过滤
B.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C.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
【正确答案】 C
10-6(提升) “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加热至高温时的溶解度
B.操作Ⅲ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Ⅴ中,需加热至液体中有大量固体出现为止
【正确答案】 A
【原卷 11 题】知识点 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溶解时能量的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11-1(基础)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正确答案】 C
11-2(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C.结构观: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结构,结构决定性质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正确答案】 A
11-3(巩固)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转化观:农家肥料的腐熟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B.微粒观: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氢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
C.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化学价值观:依靠化学,人类能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难题
【正确答案】 B
11-4(巩固)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结构观:氧气与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守恒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过氧化氢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D.转化观:烧碱与纯碱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C
11-5(提升)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B.能量观: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石墨和金刚石从元素组成上都属于碳的单质
D.守恒观:物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正确答案】 A
11-6(提升)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守恒观:1g碳和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B.能量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C.变化观:水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氧原子和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正确答案】 A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2-1(基础) 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奥司他韦中氮、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2
C.奥司他韦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D.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正确答案】 D
12-2(基础)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可强化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和对铁质的吸收。下列关于维生素C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3
【正确答案】 B
12-3(巩固) 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烧药(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布洛芬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布洛芬属于有机化合物
【正确答案】 C
12-4(巩固) 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非常多。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内会产生乳酸(化学式)使肌肉产生酸痛感。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B.乳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正确答案】 A
12-5(提升) 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下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7H38N2O6是氧化物
B.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1个千金藤素分子是由37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00%
【正确答案】 B
12-6(提升) 春季是鼻炎的高发期。曲安奈德()是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药物。下列关于曲安奈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相对分子质量为434g
【正确答案】 C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13-1(基础) 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甲分子中有3个原子
B.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乙物质中各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7:45
【正确答案】 D
13-2(基础) 甲烷裂解是制备碳纳米管的重要步骤,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均为单质 D.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6:1
【正确答案】 C
13-3(巩固) 去年我国科学家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用CO2制取甲醇(化学式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B.甲醇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C.该反应中共有2种单质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正确答案】 D
13-4(巩固)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
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正确答案】 C
13-5(提升) 氨气可用于制造化肥,电化学法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单质可源于空气
B.该反应发生后分子数目减少
C.该反应发生后原子数目增加
D.该反应中只涉及 N、O 元素化合价改变
【正确答案】 C
13-6(提升) 我国科学家提出由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为乙酸(CH3COOH)的能化反应历程,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模型中的短线仅代表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均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B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金属与氧气反应,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4-1(基础)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经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正确答案】 C
14-2(基础)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化合反应一定生成化合物,则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一定产生多种物质,则产生多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则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正确答案】 A
14-3(巩固)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相同
B.因为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会爆炸,所以点燃CH4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会爆炸
C.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因为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正确答案】 B
14-4(巩固)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所以氧气极易溶于水
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和酒精燃烧后都会生成水,所以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正确答案】 D
14-5(提升)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正确答案】 C
14-6(提升)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正确答案】 B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的相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运用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5-1(基础) 如图为K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判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50gNa2C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100g溶液
B.T3℃时,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2%
C.T4℃时,等质量的水能溶解KCl固体的质量比Na2CO3多
D.T3℃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正确答案】 C
15-2(基础) 下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Na2CO3>NH4HCO3
B.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C.T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Na2CO3>NH4HCO3
D.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种固体质量相等
【正确答案】 C
15-3(巩固) 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正确答案】 B
15-4(巩固)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3℃时,甲物质溶解度大于乙物质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和乙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3℃时甲物质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正确答案】 C
15-5(提升) “题9图”是磷酸二氢铵、氯化钠、硫酸铈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二氢铵溶解度最大
B.随温度升高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C.20°C时磷酸二氢铵、氯化钠溶解度相等
D.把40°C的硫酸铈饱和溶液降温至10°C会析出晶体
【正确答案】 C
15-6(提升)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C
【正确答案】 C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盐类参与的反应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6-1(基础)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HCl→CuCl2 B.(NH4)2SO4→Na2SO4 C.CO2CO D.CuO→Cu(OH)2
【正确答案】 D
16-2(基础)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CO2 B.O2H2O
C.CuSO4溶液Cu(OH)2 D.NaCl溶液Na2CO3溶液
【正确答案】 D
16-3(巩固)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16-4(巩固)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Cl3 B.KClO3KCl
C.CuOCu(OH)2 D.COCO2
【正确答案】 B
16-5(提升)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FeFeCl3
B.Na2CO3NaOHNa2SO4
C.Na2CO3Na2SO4NaCl
D.CuCuSO4Cu(OH)2
【正确答案】 B
16-6(提升)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CuCuCl2 B.NaOH Na2CO3CaCO3
C.BaCl2BaSO4BaCl2 D.KMnO4O2Fe2O3
【正确答案】 B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17-1(基础)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30mL刻度线处 B.通过该实验不能了解氮气的任何性质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D.实验中取消橡胶管的止水夹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正确答案】 C
17-2(基础) 如图装置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铺一层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白磷燃烧结束后最终会导致试管内压强增大
C.白磷的用量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D.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40mL处
【正确答案】 A
17-3(巩固) 某同学设计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改进装置,如下图,Y型管的体积为V,开始注射器的内液体刻度在V1,结束时停在V2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快推与慢拉注射器都可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②此装置环保、便捷、节约时间,便于读数
③注射器内的液体的体积对实验的结果有影响
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白磷燃烧产生了酸性物质
⑤氧气体积分数为(V1—V2)/V
A.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B
17-4(巩固)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白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实验结束后1中液面上升,2中液面下降
C.用木炭代替白磷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D.引燃白磷利用了金属导热性
【正确答案】 C
17-5(提升)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给硬质玻璃管中的铜粉(足量)持续加热并不断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直到反应完全,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少了总容积的。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用木炭代替铜粉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结论
C.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
【正确答案】 B
17-6(提升) 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惰性电热板上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
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正确答案】 D
【原卷 18 题】 知识点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盐类参与的反应,酸的通性,铵根离子的验证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8-1(基础) 检验、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C
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闻气体的气味
D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一氧化碳
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18-2(基础) 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去除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B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C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18-3(巩固)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测温度
B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闻气味
C
除去K2SO4溶液中少量的K2CO3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D
除去NaCl固体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干燥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18-4(巩固) 物质的鉴别、提纯、除杂、检验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粗盐提纯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鉴别真假丝绸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硝酸铵、氯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
D
检验某废水中是否含Cl-
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18-5(提升)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区分硫酸铵和氯化铵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18-6(提升)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
B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蔗糖和食盐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溶液颜色
D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加入水,测量温度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原卷 19 题】 知识点 盐类参与的反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9-1(基础) 为测定10g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高温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木炭粉使其完全反应,固体总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木炭的可燃性 B.该反应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该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2.2g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木炭的质量为1.2g
【正确答案】 B
19-2(基础) 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加热25.0g胆矾过程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图中最后剩余物质为纯净物),请仔细分析下图后判断以下几种说法
(1)变化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胆矾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380℃
(3)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5次脱水过程
(4)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
(5)1000℃之后,可能发生了以下的化学变化:4CuO 2Cu2 O+O2↑
(6)当固体质量变化到16.0g时,此时的固体物质是纯净物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正确答案】 A
19-3(巩固) 称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已知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CuSO4+xH2O↑),t2℃后残留固体为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过程中铜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B.x=3
C.t2℃后残留固体为CuO
D.mg固体中Cu元素质量为4g
【正确答案】 D
19-4(巩固) 将10.7gCuSO4∙nH2O置于坩埚中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3
B.650°C~1000°C时反应生成物是CuO和SO2
C.650°C~1000°C时固体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D.m=3.6g
【正确答案】 B
19-5(提升) 取4.66g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晶体失去结晶水、Mg(OH)2分解为MgO和H2O、MgCO3分解为两种氧化物,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4~t5段固体的成分为MgO和MgCO3
B.该晶体中x:y:z的最简比=1:4:4
C.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
D.整个实验过程产生了0.9g水
【正确答案】 B
19-6(提升) 酸性高锰酸钾或三氧化铬(CrO3)常被用作酒精检测仪。CrO3检测原理是在酸性(稀硫酸)条件下,CrO3与乙醇反应生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CrO3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
B.CrO3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加热时固体中含氧量在逐渐下降
D.B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CrO2
【正确答案】 D
【原卷 20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含义,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20-1(基础) 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正确答案】 C
20-2(基础) 小沛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4.8g B.氯化钾溶液的质量74.5g
C.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2g D.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12.25g
【正确答案】 C
20-3(巩固) 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气体变为3.2g
C.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正确答案】 B
20-4(巩固) 已知: ,在密闭容器中,将6.8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4.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的固体是纯净物 B.4.0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4g
C.4.0g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正确答案】 D
20-5(提升) 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 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8 g气体全部是O2
B.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C.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 g
D.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 g
【正确答案】 D
20-6(提升) 已知:。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4.8,气体M中含有CO2
B.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5.9g
C.若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x=7.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8
【正确答案】 D
【原卷 21 题】 知识点 蛋白质,合理饮食,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物质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1-1(基础) 化学与人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主食
米饭、馒头
副食
鸡蛋、排骨、红烧鱼
饮料
牛奶、可乐、纯净水
上表是某校食堂的食谱,从所含营养素分析,除水和无机盐外,主食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___,食谱中缺少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糖类 维生素
21-2(基础) 化学老师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化学,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吧。
1、今天妈妈准备的早餐中有牛奶,牛奶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______(填六大营养素),同时还补充了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填化学符号)。
2、在厨房的料理台上有一瓶食醋,它和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_(填化学符号)。
【正确答案】 1、蛋白质 Ca 2、H+
21-3(巩固)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
1、每100 g豆腐中含各种营养成分如表所示。
蛋白质/g
水/g
油脂/g
铁/g
钙/g
磷/g
X
维生素
B1/mg
维生素
B2/mg
14.48
89.3
1.3
1.4
0.24
0.2
2.8
0.06
0.03
①豆腐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则表中X代表______,蛋白质、油脂、维生素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
②上述元素中摄入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不足,易得佝偻病。其中属于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______。
2、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豆腐的主要工序有:选料、泡料、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等。
①在传统的豆腐制作中,“磨豆”时将浸泡好的黄豆用石磨研磨成汁,研磨时要同步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其作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减少摩擦阻力 b.稀释豆汁浓度 c.清洗豆子
②“煮浆”可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泡料”时需用软水,我们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④“点浆”时要用凝固剂,即在豆浆中加入某种盐,使溶解在水中的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则加入的盐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BaCl2 b.CuSO4 c.MgCl2
3、豆腐与菠菜一般不能大量同食,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H2C2O4),两者会反应生成草酸钙(CaC2O4)沉淀,形成结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下列物质中也可以用于补钙的是______(填序号)。
a.碳酸钙 b.氧化钙 c.氢氧化钙
【正确答案】 1、糖类 蛋白质 Ca Fe
2、ab 肥皂水 煮沸 c
3、 a
21-4(巩固) 每100g山药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钾/g
钙/g
磷/g
镁/g
铁/mg
锌/mg
维生素/mg
14.48
0.94
48.4
2.7
0.2
0.2
0.14
5.4
2.9
20-40
1、山药中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下列人体常见的元素缺乏病中,主要因缺钙而导致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状腺疾病 b.龋齿 c.表皮角质化 d.佝偻病
3、山药去皮后表面接触氧气肉质会变褐色,为防止氧化变色,山药去皮后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蛋白质或脂肪或淀粉
2、d 3、将去皮的山药浸泡于水中
21-5(提升) 食品标签上的营养素参考值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依据之一,阅读分析:
饼干配料表
饼干营养成分表
小麦粉、植物油、白砂
糖、鸡蛋、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碳酸氢
钠、柠檬酸等)、食用盐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蛋白质
6.8g
11%
脂肪
33.0g
55%
碳水化合物
12.0g
14%
膳食纤维
6.2g
25%
钠
240mg
12%
1、包装饼干的塑料袋属于______(填“复合”或“合成”)材料。
2、饼干配料表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写一种),它在体内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
3、食品添加剂中食用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它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食品添加剂中,______(填化学式)是培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成分之一。在医疗上也可用它治疗______。
4、若用该饼干代替午餐,缺少的营养素为______(选填序号)。
A.油脂 B.无机盐 C.水和维生素 D.糖类
【正确答案】 1、合成 2、小麦粉或白砂糖 热能
3、离子 NaHCO3 胃酸分必过多 4、C
21-6(提升) 人类使用材料、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明长城城墙中发现了糯米的成分,古代工匠使用具有超强粘合力的“糯米灰浆”粘合墙体。糯米中含糖类、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等。
1、糯米成分中的钙、铁指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2、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 (填字母)。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3、淀粉占糯米质量的75%-80%,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淀粉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1、b 2、d 3、36:5
【原卷 22 题】 知识点 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灭火原理与方法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2-1(基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二氢钾()可用于脐橙根外迫肥,在常见化肥分类中,磷酸二氢钾属于______。
2、爷爷爱喝茶,家里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作用;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操作是______。生活中用到的煤大多数都是蜂窝状的原因是______。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城市美丽的蓝色天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焚烧落叶和垃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D.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正确答案】 1、复合肥 2、吸附 过滤 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接,使煤燃烧更充分 3、BCD
22-2(基础)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作用。
2、净化水时欲除去色素、异味,应加入___________。
3、家庭中常用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去除尿垢(其中含有碳酸钙)。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给楼房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5、书画家使用中国传统的“墨”(主要成分炭黑)绘制的书画作品能保存较长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乳化 2、活性炭
3、
4、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5、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2-3(巩固)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我国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
1、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相符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A.将园林的漫灌改为喷灌、滴灌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保证达标排放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2、2023年4月1日,我国将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
①净水时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说明其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家庭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硬度。
3、冷凝是从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其分子间隔___________ (填“变小”或“变大”)。
【正确答案】 1、ABC 2、吸附 煮沸
3、变小
22-4(巩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家戴维发现一氧化二氮(N2O)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金刚石坚硬面石墨质软,原因是碳原子的___________不同。
3、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 2、排列方式
3、隔离可燃物
22-5(提升)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新型冠状肺炎蔓延期间,为了身体健康,人们出行时都佩戴了口罩儿,它的种类有活性炭、N95外科医用口罩等,其中活性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2、洗手消毒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84”消毒液能迅速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3、午餐应该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炖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_____,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该补充的食物是 _____。
4、厨师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_____。
【正确答案】 1、吸附作用 2、+1或+1价
3、米饭 蔬菜或水果
4、隔绝空气或氧气
22-6(提升) 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人类的农、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1、生活中我们常说“先菜后盐”,即加碘食盐中含碘的物质是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衣服,不仅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_______。
4、制作衣服的原料有:a.羽绒 b.蚕丝 c.棉线 d.羊毛 e.涤纶,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字母)。
5、海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防腐保鲜_______(填“能”或“不能”)。
6、冬天在室内用碳火取暖,门窗不能关得太严密,是为了防止_______中毒。
【正确答案】 1、元素 2、吸附 3、煮沸 4、e 5、不能 6、CO或一氧化碳
【原卷 23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用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3-1(基础) 金属和合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厨房使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良好的______性。
2、铁生锈如果不及时除去,会加速铁的锈蚀。请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如果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滤液无色变为浅绿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导热 2、
3、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23-2(基础)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阴雨天防雷电要远离金属制品,这是因为金属具有____________性、
2、青铜是铜锡合金,其熔点要比铜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3、为防止铁制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方法。这些方法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导电 2、低 3、隔绝空气
23-3(巩固) 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丝常常被用做电线,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铁会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而锈蚀,实验室常用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___。
4、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活动性Zn>R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和R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无色
【正确答案】 1、导电 2、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氧气和水 喷漆(合理即可) 4、BC
23-4(巩固) 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2021年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发布会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发掘并出土了巨型青铜面具。
①青铜与纯铜相比,其硬度更______(填“大”或“小”),青铜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②人类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而人类利用铝的历史仅100多年,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_。(填序号)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金属的导电、导热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图为共享单车,车架主要是铁合金,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车架与______接触而生锈。
3、在高铁站的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将一定量镁粉、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适量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滤渣中一定有银
②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锌
③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铁
④取少量滤渣,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的组成有3种情况
【正确答案】 1、大 金属材料 A 2、水蒸气和氧气(或H2O和O2)
3、 4、①④或④①
23-5(提升)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铁和铝都可以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_______性。
2、人们大量使用的金属材料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的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的硬度_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图所示,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溶液甲呈蓝色,这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若固体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金属,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导热 2、大 3、Cu+2AgNO3=Cu(NO3)2+2Ag Zn2+
23-6(提升) 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广泛。
1、铜做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_______性。
2、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_______(填“高”或“低”)。
3、我国湿法炼铜很早就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石胆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晶体)“能化铁为铜”,即将铁放在石胆溶液中浸泡,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4、若实验室中取氧化铁、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a的值为_______。
5、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镁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不饱和的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发现质量仍为mg。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若忽略操作中的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正确答案】 1、良好的导电 2、高 3、
4、3.2 5、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 等于
【原卷 24 题】 知识点 二氧化碳制取的综合考查,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关溶液浓缩、稀释的计算,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4-1(基础)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d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若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 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 A 和 B 中溶液的 pH 变化曲线。(已知 CaCl2 的水溶液呈中性。)
①图1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根据显示器A中图2曲线变化,t2时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
③0—t1时,显示器 B 中图2曲线变化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铁架台 2、acdef 酒精灯 2KClO32KCl+3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氯化氢、氯化钙 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24-2(基础)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实验探究一】实验室制取CO2
1、上述装置中,仪器②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_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产生C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用装置F采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______端通入,从另一出口排出空气。
【实验探究二】探究CO2的性质
4、实验如图,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同时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证据是______(填现象)。
【正确答案】 1、水槽 2、B CaCO3+2HCl=CaCl2+H2O+CO2↑
3、a 4、CO2+Ca(OH)2=CaCO3↓+H2O 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
24-3(巩固) 实验室现有a氯酸钾、b二氧化锰、c10%稀硫酸、d石灰石、e10%稀盐酸、f锌粒6种药品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二氧化碳通常用上述药品中______________制取(填字母)
2、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探究CO2性质:用如图1装置实验,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①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bc”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证明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e 2、①②③⑥ 3、试管 2KClO32KCl+3O2↑
4、水 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24-4(巩固)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
1、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验证】
2、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NaOH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探究。利用图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①写出图丁中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正确答案】 1、
2、小于 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而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蒸馏水
3、稀盐酸倒吸进入集气瓶,有气泡产生
4、 OH-
24-5(提升) 小丽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到的对应容器内溶液pH变化曲线图见图2。
1、图1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显示器B中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t2时曲线B数值13,然后过滤、洗涤、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得到的红色氧化物是______。
5、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研钵 2、
3、Mg2+ Al(OH)3 Mg(OH)2
4、加热或灼烧 Fe2O3或氧化铁 5、二氧化碳或CO2
25-3(巩固) 工业上用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在空气中焙烧去硫后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Al2O3、SiO2,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焙烧过程主要反应为:
②Fe3+、A13+、Fe2+在溶液中开始沉淀至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Fe(OH)2
开始沉淀的pH
1.1
3.5
6.5
沉淀完全的pH
3.2
4.7
9.7
1、“浸取”时生成Fe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能提高烧渣浸取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将烧渣粉碎 b.降低硫酸的浓度 c.快速搅拌
2、“还原”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完全转化为Fe2+。若还原剂X是铁粉,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若还原剂X是SO2,反应方程式为: ,采用SO2作还原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 。
3、“调pH”时,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_____(用不等式表示),滤渣Ⅱ的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FeSO4·7H2O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过滤Ⅱ”后,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等步骤可得到FeSO4·7H2O晶体。
【正确答案】 1、 ac
2、 能利用硫铁矿在空气中焙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4.7≤pHA,升温至t2℃时,A和B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还是B>A,C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因为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所以升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故B错;
C、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所以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故C正确;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C,没说溶液质量相等,不能判断析出晶体多少,故D错。
故选:C。
16-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该选项的物质间能实现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所以该选项的物质间能实现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该选项的物质间能实现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不能与其他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转化为碳酸钠,符合题意。
故选D。
16-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三氧化二铁,不能一步实现;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以一步实现;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可以一步实现;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可以一步实现。
故选A。
16-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氧化铜和水不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该反应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铁,转化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氯化铵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转化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该转化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铜和稀盐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B符合题意;
C、硫酸钡不与盐酸反应,C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进入的水的体积约为,则最终量筒中液面降至50mL-30mL=20mL刻度线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而白磷在剩余氮气中不能燃烧,则说明氮气不可燃也不助燃,且水只上升约五分之一,则说明氮气难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没有止水夹,刚开始时,白磷燃烧放热,则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白磷燃烧会放出热量,为防止试管炸裂,可在试管底部放少量细沙,将白磷放在细沙上,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燃烧结束后恢复至室温,会使试管内压强减小,说法错误;
C、若白磷不足,不能将试管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导致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说法错误;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试管内有30mL空气,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为:30mL×21%=6.3mL,打开止水夹后会吸收量筒内液体,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50mL-6.3mL=43.7mL,说法错误。
故选A。
17-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①开始不装入任何药品,如快推注射器,注射器中的空气进入装置,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快速变大,压强快速变大,容易导致瓶塞弹开,Y型管破裂等,错误;
②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进入空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较为环保。装置组装简单,较为便捷,使用注射器,注射器有刻度,便于读数,使用白磷较少,则反应及冷却时间较短,可以节约时间。正确。
③注射器内的液体的体积对实验的结果有影响,如注射器内的液体体积较小,小于消耗氧气的体积,则液体全部注入后无液体可以注入,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正确;
④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有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变为了中性或酸性。但不能说明白磷燃烧产生了酸性物质。错误;
⑤注射器反应前后的液体体积差值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是V1-V2,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正确;
②③⑤正确,故选B。
17-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实验时白磷量不足会导致氧气未完全消耗,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A正确;
B、实验结束后1中被消耗,压强减小,液面上升,2中液面下降,故B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产生压强差,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故C错误;
D、通过加热粗铜丝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引燃白磷,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D正确;
故选C。
17-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气体体积减少了,所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选项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选项错误;
C、实验前先组装实验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装置漏气导致结果错误,选项正确;
D、空气中主要存在氮气和氧气,氧气被消耗,则剩余的气体主要为氮气,选项正确。
故选B。
17-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因为红磷燃烧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产物为固体,木炭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以消耗氧气,但产物为气体,故电热板上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说法错误;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体积分数,说法错误;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活塞间的气体会减少约五分之一,剩余后活塞之间的距离应该约为,说法错误;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使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说法正确。
故选D。
18-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都不支持木条燃烧,因此能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没有气味,该选项不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甲烷、氢气等物质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容易区分,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物理或者化学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试剂根据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
详解:
A、碳粉、铁粉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能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把铜和银加入稀盐酸中,均无变化,说明铜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的后面,但是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B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C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NaOH变质生成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也会变红,故D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睛:
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决鉴别问题时,找到要鉴别物质之间性质上的差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8-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溶液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B.羊毛和合成纤维都是无味的,通过闻气味无法鉴别,应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此选项错误;
C.氯化钡可以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所以不能用氯化钡除去硫酸钾中的碳酸钾,此选项错误;
D.除去NaCl固体中的泥沙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8-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粗盐提纯,应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蒸发,才能得到精盐,符合题意;
B、真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假丝绸灼烧无此气味,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加水溶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故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硫酸铵和氯化铵都含有铵根离子,因此都能和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氨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水温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水温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加水后过滤,蒸发得到的是氯化钾,而原题是除去氯化钾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因此没有完成实验;不符合题意
D、硫酸亚铁、硫酸铜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无法除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木炭粉中含有少量氧化铜,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木炭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的原则,不正确;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的原则,不正确;
C、蔗糖和食盐均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无法鉴别,不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19-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体现了木炭的还原性,故A说法不正确;
B、高温条件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9.8g=2.2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有
x=6.4g,故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铜的质量为6.4g,故C说法不正确;
D、设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木炭的质量为y,则有
y=0.6g,故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木炭的质量为0.6g,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9-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1)25.0g胆矾中硫酸铜的质量为:,故加热到38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铜,继续加热至650℃,固体质量继续减少,说明硫酸铜分解生成了铜的氧化物,至1000℃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8.0g-6.4g=1.6g,设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xOy,64x:16y=6.4g:1.6g,x:y=1:1,故该氧化物为氧化铜,继续加热至1000℃以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7.2g,由以上分析可知,铜元素的质量为6.4g,则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6.4g=0.8g,设最后生成固体的化学式为CuaOb,则64a:16b=6.4g:0.8g,a:b=2:1,故该物质为Cu2O,Cu2O中铜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而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故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2)由图可知,30℃时,固体质量开始减小,说明此时胆矾失水,由(1)的分析可知,加热到38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故胆矾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380℃,正确;
(3)由图可知,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3次脱水过程,错误;
(4)由(1)的分析可知,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正确;
(5)由(1)的分析可知,加热至1000℃以后,氧化铜高温分解生成Cu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还应生成了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
(6)由(1)的分析可知,当固体质量变化到16.0g时,此时固体物质是硫酸铜,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是4个。
故选A。
19-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CuSO4+xH2O↑,t2℃后残留固体为黑色物质,加热过程中,含铜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加热过程中铜元素质量分数变大,说法正确;
B.已知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图像数据可知:10.7g该固体加热到t1℃时,得到8.0g硫酸铜固体,则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为:10.7g﹣8.0g═2.7g。
解得x═3,说法正确;
C.分析图像数据可知:给8.0g硫酸铜固体加热,当温度升高到t2℃时,固体质量不再减小。推测硫酸铜发生了分解反应 CuSO4CuO+SO3↑,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mg固体中的铜元素与8.0g硫酸铜固体中是铜元素质量相等,均为8.0g××100%═3.2g,说法错误。
故选D。
19-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将10.7gCuSO4∙nH2O置于坩埚中加热,由图可知,在0-180℃时加热,蒸发水分,在甲处的物质为硫酸铜,继续加热到650℃时,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和三氧化硫,加热至1000℃时,三氧化硫分解为二氧化硫,再继续升温时,氧化铜转化为氧化亚铜和氧气。
详解:
A、将10.7gCuSO4∙nH2O置于坩埚中加热,变为8.0g时,减少的质量为水的质量,发生的反应为
,
正确;
B、根据分析,650℃-1000℃时反应生成的氧化铜、二氧化硫和氧气,错误;
C、根据分析,650℃-1000℃时,硫酸铜变为氧化铜,固体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正确;
D、根据分析,氧化铜在1000℃以上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
,
正确。
故选B。
19-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图像知,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t1~t2时间段碱式碳酸镁晶体脱去水,t3~t4时间段Mg(OH)2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在t5~t6时间段温度较高,MgCO3开始分解。
详解:
A、由分析知,t3~t4时间段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水,则t4~t5段中,固体为MgO和MgCO3,故A正确;
B、t1~t2段减少结晶水的质量为4.66g-3.94g=0.72g;t3~t4段是Mg(OH)2受热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3.94g-3.76g=0.18g,由,可求出晶体中Mg(OH)2的质量为0.58g; MgCO3的质量为4.66g-0.72g-0.58g =3.36g;所以x:y:z= : : =4:1:4,选B错误;
C、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故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选C正确;
D、由分析知,生成水的质量为:4.66g-3.76g=0.9g,故D正确。
故选B。
19-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则:(+1)+x+(-2)×4=0,得x=+7,故A正确;
B.CrO3与乙醇反应生成硫酸铬,乙醇被CrO3氧化为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另一种物质是H2O,所以CrO3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逐渐减小,固体质量逐渐减小,说明CrO3加热时逐步分解有氧气生成,所以加热时固体中含氧量在逐渐下降,故C正确;
D.设CrO3的质量为100g,则CrO3中铬元素的质量为:,B点剩余固体残留率为76%,B点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0g×76%=7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铬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中铬元素的质量为5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6g-52g=24g,则剩余固体中铬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即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Cr2O3,故D错误。
故选:D。
20-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氧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②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不正确;
③在过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在碳酸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气为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
④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气体,用这一原理制取的氧气中一般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不能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0-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3g-8.2g=4.8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
x=12.25g,y=7.45g
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3g-12.25g =0.75g,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74.5g。
故选C。
20-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是减少的,根据差量法可求出各物质的质量。
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由上面计算可知,剩余气体中有3.2g氧气,则二氧化碳剩余:7.6g-3.2g=4.4g;由于二氧化碳有剩余,所以过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容器中剩余的固体只有碳酸钠。
详解:
A、由计算结果可知: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Na2O2固体已反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A选项错误;
B、7.6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剩余的4.4g二氧化碳被吸收,气体变为3.2g,故B选项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有剩余,所以过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Na2O2反应后不可能有剩余,故C选项错误;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21.2g,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0-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是减少的,根据差量法可求出各物质的质量。
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由上面计算可知,剩余气体中有1.6g氧气,则二氧化碳剩余:4.0g-1.6g=2.4g;由于二氧化碳有剩余,所以过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容器中剩余的固体只有碳酸钠。
详解:
A、由计算结果可知: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Na2O2固体已反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A选项正确;
B、4.0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剩余的2.4g二氧化碳被吸收,气体减少2.4g,故B选项正确;
C、剩下的4.0g气体有二氧化碳2.4g,氧气1.6g,故C选项正确;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0.6g,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20-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由方程式可知,气体减少是因为二氧化碳变成氧气,设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生成氧气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质量为n。
A.由上述分析可知,3.8g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反应,所以Na2O2固体全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由前面计算可知,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0.6 g,不符合题意;
D.3.8g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6.6g-4.4g=2.2g,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气体减少2.2g,符合题意;
故选D。
20-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差量关系求出反应物中各物质的质量,然后依次进行分析。
详解:
设正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a2O2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
x=23.4g,y=31.8g,z=4.8g
A、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气体M中不含有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31.8g,故选项说法错误;
C、设未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
m=3.2g,n=8.8g
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剩余,则Na2O2已经完全反应,反应后没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分析C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剩余气体的质量为7.6g时,有氧气的质量为3.2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6g-3.2g=4.4g,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4.4g:3.2g=11: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1【基础】 【正确答案】 糖类 维生素
【试题解析】 详解:
主食中的米饭、馒头都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副食中鸡蛋、红烧鱼中富含蛋白质,排骨富含蛋白质和油脂,饮料中牛奶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可乐富含水、糖类,纯净水富含水、无机盐。缺少维生素。
21-2【基础】 【正确答案】 1、蛋白质 Ca 2、H+
【试题解析】 1、牛奶中含丰富的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Ca,故填:Ca;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含相同的阳离子H+,故填:H+。
21-3【巩固】 【正确答案】 1、糖类 蛋白质 Ca Fe
2、ab 肥皂水 煮沸 c
3、 a
【试题解析】 ①豆腐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则X代表糖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原子质量高于一万以上的有机物,故蛋白质、油脂、维生素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蛋白质;
②上述元素中摄入Ca不足,易得佝偻病;其中属于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Fe;
①泡料时清洗了豆子,因此“磨豆”时加水,是为了减少摩擦阻力,稀释豆汁浓度,故选ab;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煮沸过程中将水中的钙镁物质转化为沉淀;
④则加入的盐可能是MgCl2,BaCl2、CuSO4有毒,不能用,故选c;
CaSO4和H2C2O4反应生成CaC2O4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碳酸钙可以用于补钙,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有腐蚀性,错误;
c、氢氧化钙有腐蚀性,错误;
故选a。
21-4【巩固】 【正确答案】 1、蛋白质或脂肪或淀粉
2、d 3、将去皮的山药浸泡于水中
【试题解析】 山药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填:蛋白质或脂肪或淀粉;
a.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缺氟易产生龋齿,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硒属于微量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缺乏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山药去皮后暴露于空气中肉质会变为褐色,这是其肉质中的成分接触到氧气出现的正常氧化现象。为防止山药褐变,山药去皮后可采取的措施是:将去皮的山药浸泡于水中,故填:将去皮的山药浸泡于水中。
21-5【提升】 【正确答案】 1、合成 2、小麦粉或白砂糖 热能
3、离子 NaHCO3 胃酸分必过多 4、C
【试题解析】 复合材料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包装饼干的塑料袋属于合成材料;
饼干配料表中富含糖类的是小麦粉或白砂糖;它在体内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这一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氯化钠,它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氢钠加热时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糕点蓬松,可作为培制糕点的发酵粉;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因此在医疗上也可用它治疗胃酸分必过多;
饼干中含有糖类(小麦粉、白砂糖)、油脂(植物油)、蛋白质(鸡蛋)、无机盐(食用盐等),若用该饼干代替午餐,缺少的营养素为水和维生素,故选C。
21-6【提升】 【正确答案】 1、b 2、d 3、36:5
【试题解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糯米成分中的钙、铁指的是元素,故选b;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d;
粉占糯米质量的75%-80%,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淀粉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6n):(1×10n)=36:5。
22-1【基础】 【正确答案】 1、复合肥 2、吸附 过滤 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接,使煤燃烧更充分 3、BCD
【试题解析】 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原理类似于过滤;
将煤制成蜂窝状,可增大接触面接,使其燃烧更充分。
A、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有害物质,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废气处理后再排放,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C、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能减少污染性物质的产生,该选项做法正确;
D、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22-2【基础】 【正确答案】 1、乳化 2、活性炭
3、
4、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5、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试题解析】 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随水流冲走;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净化水时欲除去色素、异味,应加入活性炭;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给楼房灭火,水汽化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书画家使用中国传统的“墨”(主要成分炭黑)绘制的书画作品能保存较长时间,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2-3【巩固】 【正确答案】 1、ABC 2、吸附 煮沸 3、变小
【试题解析】 A、将园林的漫灌改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保证达标排放,可以防治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②家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硬度,故填:煮沸;
分子间隔:气体>液体>固体(水结冰除外),则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其分子间隔变小,故填:变小。
22-4【巩固】 【正确答案】 1、+1 2、排列方式
3、隔离可燃物
【试题解析】 一氧化二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2×x+(-2)=0,x=+1;
金刚石坚硬面石墨质软,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22-5【提升】 【正确答案】 1、吸附作用 2、+1或+1价
3、米饭 蔬菜或水果
4、隔绝空气或氧气
【试题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和有毒气体等,则活性炭起到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故吸附作用;
次氯酸钠(NaCl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1,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故+1或+1价;
米饭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炖鸡肉中富含脂肪、蛋白质等;骨头汤中富含蛋白质等;
则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米饭;
物质中缺少维生素,需要补充,则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该补充的食物是蔬菜或水果;
故米饭;蔬菜或水果;
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或氧气,则厨师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隔绝空气或氧气。
22-6【提升】 【正确答案】 1、元素 2、吸附
3、煮沸 4、e
5、不能 6、CO或一氧化碳
【试题解析】 物质由元素组成,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有害物质,故填:吸附。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则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羽绒、蚕丝、棉线、羊毛都是天然材料,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涤纶,故填:e。
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填:不能。
冬天燃煤取暖时,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过多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因此应注意室内通风,门窗不能关得太严密,故填:CO或一氧化碳。
23-1【基础】 【正确答案】 1、导热 2、
3、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试题解析】 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良好的导热性。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铁>银,则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充分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则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由于不确定硝酸银的量,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
滤液无色变为浅绿色所发生反应为铁与硝酸银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基础】 【正确答案】 1、导电 2、低
3、隔绝空气
【试题解析】 金属具有导电性,则阴雨天防雷电要远离金属制品。
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可以使铁隔绝空气,从而防止其锈蚀。
23-3【巩固】 【正确答案】 1、导电 2、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氧气和水 喷漆(合理即可) 4、BC
【试题解析】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作电线。
铝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却很耐腐蚀。
铁发生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水和氧气反应。实验室常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有刷油、喷漆等。
A、根据锌与氯化铜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如图所示,开始时溶液质量增加,然后发生反应溶液质量是减小的,说明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然后是R与氯化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Zn>R,故A正确;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应该是一定含有生成的铜,一定没有反应完的锌,可能含有R,因为锌完全反应后,R才与氯化铜反应,故B错误;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不一定无色是错误的,如R是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C错误。
故BC。
23-4【巩固】 【正确答案】 1、大 金属材料 A
2、水蒸气和氧气(或H2O和O2)
3、
4、①④或④①
【试题解析】 ①合金比其组成的纯金属硬度大;青铜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大;金属材料;
②由题意知金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铜、铁、铝,发现金属活动性依次增强,可见金属出现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同时还取决于当时的冶炼水平,故选A;
喷漆不仅美观,而且使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接触而生锈,故填:水蒸气和氧气(或H2O和O2);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金属活动性:镁>锌>铁>银,可知镁、锌中镁先发生反应,反应完锌开始反应,硝酸亚铁与硝酸银中硝酸银先被反应,反应完后,硝酸亚铁开始反应。
①镁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所以溶液中液中一定有硝酸镁,滤渣中一定有银,故①说法正确;
②若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亚铁全部反应完,则硝酸银已全部反应,滤渣一定有银和铁;若加入镁足量,镁将硝酸银、硝酸亚铁全部置换完,锌未参与反应,此时滤渣中有锌,若镁量不足,锌参与反应,恰好反应完,此时滤渣没有锌,故②说法错误;
③若滤液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有硝酸亚铁,若硝酸亚铁已经被置换,滤渣中有铁,若硝酸亚铁没有被置换,则滤渣中没有铁,所以滤渣中可能有铁,故③错误;
④取少量滤渣,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镁、锌、铁至少含有一种,铁一定是有的,镁锌可能有,故满足的组合有铁、铁和锌、铁和锌和镁,共3种情况,故④正确。
故选①④。
23-5【提升】 【正确答案】 1、导热 2、大
3、Cu+2AgNO3=Cu(NO3)2+2Ag Zn2+
【试题解析】 铁和铝都可以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导热性;
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即铁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
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硝酸银先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①若溶液甲呈蓝色,说明锌完全反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
②若固体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金属,说明锌过量,则溶液甲中溶质是硝酸锌,所含金属离子的符号是Zn2+。
23-6【提升】 【正确答案】 1、良好的导电 2、高
3、
4、3.2 5、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
等于
【试题解析】 铜做导线,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铝合金是铝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有一半来自于金属氧化物,可得关系式:O~CO2~CaCO3,
则,则a的值为:0.8+2.4=3.2;
金属活动性:Mg>Zn>Fe>Cu,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镁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即,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待锌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即,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锌和铁均与硝酸镁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不饱和的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发现质量仍为mg,说明一定发生了铁和硝酸铜的反应,则锌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镁,可能含硝酸铜;
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固体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加,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充分反应后,滤渣的质量仍为mg,故若忽略操作中的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4-1【基础】 【正确答案】 1、铁架台 2、acdef 酒精灯 2KClO32KCl+3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氯化氢、氯化钙 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仪器d的名称是铁架台;
题中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选择的仪器是acdef组装固固加热型装置及排水法装置,还需要酒精灯;
①图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t2时,显示器A显示的数值约为2,显酸性,说明锥形瓶中有盐酸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为氯化氢、氯化钙;
③随着二氧化碳的溶解生成碳酸,溶液的pH从7逐渐减小,当溶解达到饱和时,pH保持不变。
24-2【基础】 【正确答案】 1、水槽 2、B CaCO3+2HCl=CaCl2+H2O+CO2↑
3、a 4、CO2+Ca(OH)2=CaCO3↓+H2O 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
【试题解析】 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B;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F采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应从长管通入,即从a端通入。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取及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
24-3【巩固】 【正确答案】 1、de 2、①②③⑥
3、试管 2KClO32KCl+3O2↑
4、水 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试题解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到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故填de。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组装反应装置需要上述仪器中的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需要上述仪器中的集气瓶和90度的玻璃导管,故填①②③⑥。
上述药品中,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反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酒精灯和试管,所以图中还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试管;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
①由图可知,先加入一种试剂后,装置中的压强先略上升,后又略下降,则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水,故填水;
将水注入瓶中,水占据瓶的容积,瓶中的气体体积收缩,瓶中的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溶于水,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即“bc”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
②bc段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甚至完全反应,装置中的压强急剧减小,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知,所以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de”段压强减小的较大,证明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故填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24-4【巩固】 【正确答案】 1、
2、小于 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而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蒸馏水
3、稀盐酸倒吸进入集气瓶,有气泡产生
4、 OH-
【试题解析】 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①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溶于水同水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圆底烧瓶内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将烧杯内带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圆底烧瓶内,故小于;
②因为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同水反应,不存在氢氧化钠也可能出现相同现象,所以为了排除水的干扰,需要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替换成蒸馏水,故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而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故蒸馏水;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稀盐酸压入集气瓶,同时盐酸与集气瓶内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所以可以看到集气瓶内有气泡产生,故稀盐酸倒吸进入集气瓶,有气泡产生;
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
②根据图像可知,溶液PH值在减小,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在不断减小,故OH-。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24-5【提升】 【正确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 二氧化碳中有HCl气体
3、Ca(OH)2+CO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试题解析】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导致pH下降,故填:碳酸;
正常雨水中含有碳酸,不会导致pH值小于5.6,说明有别的酸性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有稀盐酸溶解在水中,故填:二氧化碳中有HCl气体;
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A→M段氢氧化钙已经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钙,从A点后,随着二氧化碳的量增多,碳酸钙质量下降,碳酸氢钙质量上升,生成碳酸氢钙还需要氢元素,说明水也参加反应,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填:CaCO3+H2O+CO2=Ca(HCO3)2。
24-6【提升】 【正确答案】 1、控制反应速率或方便添加硫酸
2、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或SO2溶解性比CO2强)
3、碳酸受热分解 4、
5、稀盐酸可能会挥发出HCl气体,影响数据的记录
【试题解析】 图1装置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以及方便添加硫酸,故填:控制反应速率或方便添加硫酸;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最终曲线②比曲线①低,故填: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图4中曲线③在800秒后上升的原因是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碳酸受热分解;
曲线④下降时亚硫酸化合生成了硫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实验1中使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制取而不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是因为稀盐酸可能会挥发出气体,影响数据的记录。
25-1【基础】 【正确答案】 1、
2、铜、银或Cu、Ag
3、完全与硝酸铜、硝酸银反应,以便完全回收铜和银 4、C
【试题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表中,Fe>H>Cu>Ag,工厂电镀车间的废液中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后,开始发生硝酸银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滤液A中一定存在硝酸亚铁,固体B中一定存在银、铜和铁;固体B中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C中存在氯化亚铁和盐酸,固体D中存在银、铜。
固体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反应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
固体D的成分是铜、银;
步骤I中,加入的铁粉需“过量”,目的是完全与硝酸铜、硝酸银反应,以便完全回收铜和银;
A、滤液A中一定存在硝酸亚铁,溶液浅绿色,说法正确;
B、固体B中一定存在银、铜和铁、存有3种金属,说法正确;
C、滤液C中存在氯化亚铁和盐酸,存在的阳离子除了有H+,还有Fe2+,说法错误;
D、固体D中存在银、铜,固体B中一定存在银、铜和铁,固体B在转化为固体D过程中,铜、银的质量保持不变,固体D的质量一定小于固体B的质量,说法正确。
故选C。
25-2【基础】 【正确答案】 1、研钵 2、
3、Mg2+ Al(OH)3 Mg(OH)2
4、加热或灼烧 Fe2O3或氧化铁
5、二氧化碳或CO2
【试题解析】 实验室中使用的研磨仪器是研钵;
在环节I中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FeCl3+3Ca(OH)2=2Fe(OH)3↓+3CaCl2;
根据有关沉淀与溶液pH的关系图可知,在溶液pH=6~7时,氢氧化镁的质量为0,故没有产生沉淀的离子是Mg2+;根据有关沉淀与溶液pH的关系图可知溶液显碱性时,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同时氢氧化铝沉淀会溶解,故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导致Al(OH)3溶解和产生Mg(OH)2沉淀;
从沉淀混合物A中经过一些操作可提取红色氧化物为氧化铁,根据“难溶性碱加热会生成两种氧化物,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可知,将氢氧化铁沉淀过滤、洗涤后,需要加热或灼烧使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
根据流程图可知上述实验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25-3【巩固】 【正确答案】 1、 ac
2、 能利用硫铁矿在空气中焙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4.7≤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