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基础相关)课件PPT
展开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在中考中记叙文考察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的记叙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是:
1、在读课内记叙文,课外一般文艺读物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记叙的特点,分析记叙的要素、了解人称、记叙的顺序。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中心意思。3 、能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合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 、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5 、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式,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节 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1、基本形式:本文记叙(或描写)了……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色等), 表达……思想感情。 赞扬……品质。 揭露……道理。 2、 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一般可采用:(1) 提取文中揭示中心的抒情性的议论句。(2)抓住文章首尾段中提示中心的点题句、关键句(3) 通过结构分析,把各部分段意加以综合概括, 归纳中心意思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点真有点奥秘。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 “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注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问题:1、指出本文的主旨句。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
1、 最后一句 2、本文通过记叙老夫人开始把花送给了死去的儿子,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后来把花送给了病人、孤儿,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并自身得到启示的故事。表现了人只有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才会快乐的道理
记叙文阅读部分 第二节 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理解材料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1、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内涵深刻的、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通常详写。 2、对较为次要的或属概括性的材料通常略写。对仅起连贯作用的材料也通常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写。 文章详略安排是为了突出中心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香祈祷。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 “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从此,我就和我们的蔡老师分别了。
[例题]: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主要写了六件事,1、老师假怒 2、课外教我们跳舞 3、带我们观察蜜蜂 4、教我们读诗 5、排除纠纷 6、梦里寻师 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详写突出了老师爱学生这一主题。详略结合则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全面的展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表现了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第三节 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包括具体的年月日时分秒,一年的春夏秋冬。时间的交代,因文章的内容和表达中心的需要,可有精确和粗略之分。 地点:包括地方、场所、方位、距离等,对地点的交代也有精确和粗略之分,不少记叙文的地点往往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活动的变化也在相应的转移。 人物:是出现在文章中的所有人,包括没有姓名的人。人物有多有少,有主有次,一般来说,记叙文往往都有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先要找出文章中写了哪些人,又要理清人物之间关系,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进而理解文章的中心。 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是由作品中人物的活动,关系,及矛盾冲突构成的。事件是展示人物特点,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载体。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等得着急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家。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的邮箱里有没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没有。” 郝奶奶仍满脸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呢?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方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微微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翻的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这就怪了,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郝奶奶听出我在下逐客令,边往外挪边说:如果你看到那本《家庭》,一定要给我! 送走郝奶奶,想到他吃不到我做的鱼,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地挪下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看看有没有我的《家庭》?” 我打开邮箱,里面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很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胀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已翻过了,没有。”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从邮局出来,我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顺手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起因: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 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 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4分,每处2分,概括合理均可)
第一人称:是在文章中,以“我”或“我们”口吻出现,叙述所见、所闻、所感的。日记、游记、自传、回忆录、散文、某些小说常用这种叙述方式。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并不完全是作者自己。在真人真事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我”,可能是作者,也可能是故事的叙述者、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是在文章中,以“你”这一人称出现的。作用是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是以第三者、旁观者、局外人身份,用他、她、他(她)们的口吻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发展的。优点是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但缺少第一人称叙述的那种真实感、亲切感。 无论用什么人称叙述,在一篇作品中都要注意人称的统一。人称变换时要有标志。
三、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记叙 脉络清楚,条理清晰。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1、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2、情节富于变化,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突出中心。 3、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4、交代背景,使形象更丰满。 补叙: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 1、丰富、补充作用; 2、造成悬念,叙事波澜; 3、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3分) (1)从叙述顺序来说,选文的第③④语段属于什么顺序?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1)插叙(1分),补充说明家庭情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1分)。
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3分) (2)为什么文中有关 “我”和小华被叔叔送回家这一情节只用了一句话来叙述?(1分)
(2)因为从全文的主题表达来说,意义不大(1分)。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 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 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 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找出文中插叙的部分?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3 分)
第八段插叙了珍妮弗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 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中心,增强了感染力。
第一节练习: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 [例题一]
…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堂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 模模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迷迷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回答作者记叙“梦里寻师”这件小事的 六要素。 ①出场人物: ②时间: ③地点: ④事件的起因: ⑤事件的经过: ⑥事件的结果: 本文段使用了第几人称进行记叙?作用是什么?
我和母亲 一个夏天的夜里 在家里的堂屋 想念蔡老师 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 往外就走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人称是第一人称,很真实的反映了孩子的纯真。
生 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 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絮絮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 (4)那时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 29岁生日,过不过?” (5)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 ,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 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专题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忆课文学方法,高度赞扬,关于“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叙文阅读指导-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指导-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记叙文阅读导引,东湖三中程秀梅,★学习目标,★考题形式,授之以渔线索要分清,标题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章节,段落的作用,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题目变形设置,漠视也是一种关怀,结构上,内容上,《淡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