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面积约为2×104cm2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D.华为Mate50手机的质量约为500g
2.(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B.因为超声波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所以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C.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340m/s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通行的车辆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3.(2分)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D.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4.(2分)如图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D.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5.(2分)如图所示,关于“探究电磁联系”的四个实验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小磁针最终静止时与通电导线平行
B.将乙实验中ab棒竖直上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左右摆动
C.丙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D.丁实验揭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6.(2分)如图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水平向前减速运动,冰壶的重力与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时失去一切外力,将处于静止状态
D.运动员穿冰刀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便于运动员滑得更快
7.(2分)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8.(2分)如图甲是小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火柴和刻度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于水平桌面的大纸上画一条直线,应使玻璃板有膜一侧底边紧贴直线并竖直放置,以此代表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B.为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应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小心地移动
C.图甲中若保持蜡烛A不动,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此时A的像相对于A向左运动
D.把玻璃板绕着底边向像的一侧渐渐倾斜(如图乙)到水平位置,则蜡烛A与像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9.(2分)如图所示,小州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M(绳长不变),测得物体M所受重力和拉力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GM
F甲
F乙
F丙
9N
10N
10N
10N
A.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丙图中机械最省力
B.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乙图和丙图中机械都能省力
C.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他们的机械效率均相等
D.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甲图中的机械效率最大
10.(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台面上,一根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滑块,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滑块的位置。开始时用力推滑块压缩弹簧到A位置,释放滑块,B是滑块能到达的最右端,AO>OB,滑块从A位置滑到B位置的过程中(滑块到达某一位置是指滑块中心到达该位置上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速度最快的位置在AO之间
②弹簧对滑块弹力最大的位置在A点
③滑块在从A位置滑到B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④滑块最终可能停在O点的右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当燃料燃烧完时(烧杯内液体均未沸腾),立即读取相应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T甲、T乙、T丙,且有T甲>T乙>T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图甲和图乙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加热时间反映
B.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图甲和图丙进行实验,吸热的多少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反映
C.实验液体a的比热容ca与实验液体b的比热容cb相比,ca>cb
D.实验燃料1的热值q1与实验燃料2的热值q2相比,q1>q2
12.(2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的电压U=6V,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乙描述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规律,图丙描述滑动变阻器的功率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图丁描述效率(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随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规律,电表、导线对电路的影响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5Ω
B.图乙阴影部分面积为2.88W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6Ω
D.图丙上b点的坐标(2V,4.5W)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1)如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2)中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最高速的风洞,以模拟飞机秒速达12km的高超音速飞行条件。“秒速12km”是指速度等于 m/s,进行风洞实验时,飞机相对于风洞中的空气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4.(3分)北京时间2023年4月2日,以张家港城市命名的天龙二号火箭成功点火起飞,将遥感卫星“爱太空科学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爱太空科学号”是通过 (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向地球传回遥感成像照片的。4月12日素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EAST装置,实现了403s稳态运行。它有类似太阳核 (填“裂变”或“聚变”)的反应机制,是探索终极能源的利器。目前被人类广泛运用的核能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15.(2分)小苏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显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温度如图1所示,接着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个位置,在另一个位置喷上温度为25.5℃的酒精,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如图2所示。
(1)小苏 (选填A、B、C)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图2中A、B位置发出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相等/不相等)。
16.(2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商场里有两种电梯﹣﹣自动扶梯和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表面有凸出的条纹,这是为了 ,小明搭乘两种电梯时分别记录自己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a),他在搭乘垂直电梯(b)与自动扶梯(c)时受到的支持力分别为F1、F2,则F1 F2(大于/等于/小于);当他站在类似台阶的扶梯(c)上,当随扶梯快运动到楼上时若不小心会向 方摔倒(前/后)。
17.(2分)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演示了如下实验。
(1)图甲中饱和液体“结晶”过程会 (选填“吸”或“放”)热;
(2)图乙中水平抛出的“冰墩墩”做运动,有力论证了伽利略的 猜想。
18.(2分)小苏与小州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小苏给烧杯准备了三种纸盖(如图乙所示),若考虑气压对沸点的影响,他应该选择图
(填序号)最合理。小州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选填“A杯”“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19.(2分)如图,小苏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球的动能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比N 高(选填“可能”“不可能”)。
20.(3分)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
(2)某单缸汽油发动机汽油的容积是3600cm3,做功冲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是30cm,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是5×105Pa,燃气一次膨胀对活塞做的功是 J。燃气在膨胀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21.(2分)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1.36×10﹣4m3/s,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m2。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1.3×104Pa,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5cm2,医生至少需要 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计算结果精确到0.1N)
22.(3分)学完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小苏和小州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一个课外实验。他们将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向溢水杯中加水后(如图甲所示),在表格中记录下测力计A、B及电子秤的第一次实验数据,然后他们将物体缓慢下降,当物体的部分体积浸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第二次实验数据,剪断系在物体上的细线,将物体缓慢沉入到水底后(如图丙所示),记录下第三次的实验数据。(取g=10N/kg)
测力计A/N
测力计B/N
电子秤/g
第一次
1.00
0.02
500.00
第二次
0.60
0.22
520.00
第三次
0
540.00
(1)观察乙、丙两图可知物体在 图中所受浮力更大;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在整理数据时,小苏和小州发现第三次实验中测力计B的示数记录不同,小苏记的是0.62N,小州记的是0.42N,他们讨论推理后认为有一个数据是正确的,请判断 的记录是正确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3.(2分)现有器材:电源两个(电压分别为3V、6V),电流表、开关各两个,待测小灯泡(标有“0.3A”字样,额定功率大于1W)、待测电阻Rx、电压表(只有0﹣3V量程完好)、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各一个,定值电阻R定(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15Ω)三个及导线若干。
小红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华同时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由于器材有限,两位同学讨论后,合理分配器材,并顺利完成实验。实验中,小红观察到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V;小华发现电路中电流表的最小示数为0.12A。
①根据小红实验的相关信息:
(a)小红所用电源的电压为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②根据小华实验的相关信息:
(b)画出小华实验的电路图;求出电流最小时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三、解答题
24.(2分)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其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5.(2分)如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三孔插座、开关和电灯分别接入电路。
26.(4分)在水平地面上,一货物受到水平向右100N的推力F,从A点匀速运动到B点用时1s,在B点撤去F,货物持续运动0.5s停在D点。
①如图用“●”表示货物的重心,在图甲方框中画出货物在D点的受力示意图。
②货物在A点时为计时起点,在图乙中画出0~1.2s货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象。
27.(6分)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某太阳能热水器容量为100L,太阳能转换为水内能的效率为50%,在10h的太阳照射下水温升高6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求:
(1)热水器中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辐射至热水器上的太阳能功率;
(3)若通过燃烧天然气将水温升高相同温度,至少需要完全燃烧多少质量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q=4.2×107J/kg)
28.(5分)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Ω,R2=5Ω.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30Ω 2.5A”。电流表A2选用0~3A的量程,电压表选用0~15V的量程。闭合全部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1A.求:
(1)电源电压。
(2)若将表盘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A3接入电路,闭合全部开关,改变滑片位置,A3的指针恰好指在满偏的三分之二处,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可能值。
(3)用一个新的电源替代原来的电源,只闭合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29.(6分)某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若所用透镜的半径为10cm,焦距为20cm。
(1)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得到的图像是 ;
(2)若将透镜装置如图乙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这与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此时蜡烛火焰的形状如图丙,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3)将图乙中的蜡烛适当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若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组员小苏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认真观察光屏上放大的像时发现:只有像的中间部分最清晰,偏左、偏右两侧的像比较模糊。检查器材后发现凸透镜的安装情况有些随意(其它器材均正常放置),她对凸透镜进行调节后,立即在光屏上看到了整个烛焰静晰的像,小苏作出的调节应该是: 。
30.(7分)某个LED灯发光的颜色与通过其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1。
(1)该LED灯在两次实验中发光情况如图2所示,两次实验线圈均在转动,线圈1顺时针转动,由此可知线圈2 转动(选填“顺时针”“逆时针”)
(2)如图4导体棒a与该LED灯相连;在某磁场中,使a垂直于纸面左右往复运动(虚线为运动轨迹),LED灯交替发出红、黄光,则该过程a中电流方向 (选填“不变”“变化”),该磁场可能的分布包括图3中哪些选项 。
31.(6分)小州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V1=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8.7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
(3)同组的小苏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小苏和小州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苏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ρ酸奶= (表达式用题中已知物理量m1、m2、m3、V1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32.(5分)老师给小苏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RMN恒定不变。小苏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S1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S1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R1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RMN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苏,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R0(R0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Rx。当 时(填阻值大小关系),则Rx= 。(用R0、RMN表示;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33.(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11月24月日嫦娥5号搭载采样剖面测温仪、岩芯钻探机和机器取样器等多种有用载荷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12月1日成功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并取回2kg月壤,这在全世界是第一次。
(1)“嫦娥5号”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后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2)探测车在采集月球表面月壤样本时,机械臂简化图如图乙所示,AB=3OA,不计自身重力,当采集重力为2N的月壤时,在A点至少需要施加 N的拉力;
(3)小苏想到为确保“嫦娥5号”正常工作而搭载剖面测温仪。为此他设计了一款智能测温报警器,智能测出报警电路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为15V,报警器(电阻不计)通过的电流超过30mA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Ω。热敏电阻RT其阻值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
①要求:当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50℃时,系统报警,按照下列步骤调试电路:
a.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b端,再将 Ω。
b.将开关S向c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直至 。
c.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②用①中测试好的报警电路进行测温,测得此时的环境温度为40℃,此时该电路中的电流是 mA。
③若小苏希望测温仪报警温度略高于50℃,为此他应该调节 才能达到预设效果。
A.增大电源电压或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
B.增大电源电压或减小滑动变阻器阻值
C.减小电源电压或减小滑动变阻器阻值
D.减小电源电压或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面积约为2×104cm2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D.华为Mate50手机的质量约为500g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教室门的面积约为2×104cm2=2m2,故A正确;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B错误;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故C错误;
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一部普通智能手机的质量与此差不多,约为150g,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B.因为超声波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所以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C.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340m/s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通行的车辆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则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为零;故C错误;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通行的车辆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声速,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2分)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D.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分析】(1)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4)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解: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正确;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2分)如图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D.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分析】熔化是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发生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C;
D、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利用熔化、热传递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2分)如图所示,关于“探究电磁联系”的四个实验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小磁针最终静止时与通电导线平行
B.将乙实验中ab棒竖直上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左右摆动
C.丙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D.丁实验揭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分析】(1)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是以通电直导线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小磁针N极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分析解答;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是否有铁芯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图甲装置是奥斯特实验,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实验中小磁针最终静止时与通电导线垂直,故A错误;
B、将乙实验中ab棒竖直上下移动时,不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左右摆动,故B错误;
C、图丙装置两个电磁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等,线圈匝数不同,所以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若移动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所以还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关系,故C正确;
D、图丁装置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动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电磁主要包括电流产生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三部分,分别是电磁铁、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2分)如图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水平向前减速运动,冰壶的重力与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时失去一切外力,将处于静止状态
D.运动员穿冰刀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便于运动员滑得更快
【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4)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解:A、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冰壶水平向前运动,冰壶的重力与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时,水平方向还有速度,不是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可知此时滑雪运动员失去一切外力,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滑冰时,运动员穿冰刀鞋的目的是使受力面积减小,增大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一定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知识,难度适中。
7.(2分)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解答】解:
A、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中和冷水中,发现热水变色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是因为沙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造成的,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由于分子间的作用距离很小,碎玻璃拼在一起时,碎玻璃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力不起作用,所以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故C错误;
D、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记住分子动理论的三条基本内容,此类题目难度不大。
8.(2分)如图甲是小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火柴和刻度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于水平桌面的大纸上画一条直线,应使玻璃板有膜一侧底边紧贴直线并竖直放置,以此代表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B.为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应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小心地移动
C.图甲中若保持蜡烛A不动,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此时A的像相对于A向左运动
D.把玻璃板绕着底边向像的一侧渐渐倾斜(如图乙)到水平位置,则蜡烛A与像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1)玻璃板有膜的一面为反射面;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
A、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因玻璃板有膜的一面为反射面,所以应沿着玻璃板有膜那一面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为了容易观察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应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立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故B错误;
C、图甲中若保持蜡烛A不动,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像和物体始终关于镜面对称,则像相对于蜡烛A是不动的,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故C错误;
D、把玻璃板绕着底边向像的一侧渐渐倾斜(如图乙)到水平位置,则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增大再减小,所以蜡烛A与像的距离先增大再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对于实验题的考查,要从实验目的、器材的选择、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的总结等方面进行梳理。
9.(2分)如图所示,小州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M(绳长不变),测得物体M所受重力和拉力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GM
F甲
F乙
F丙
9N
10N
10N
10N
A.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丙图中机械最省力
B.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乙图和丙图中机械都能省力
C.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他们的机械效率均相等
D.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甲图中的机械效率最大
【分析】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从图示可看出,甲图使用的是定滑轮,乙图使用的是动滑轮,丙图是斜面,对它们的机械效率进行比较。
【解答】解:A、从图中信息可知,甲不省力,乙和丙所使用的拉力相同,故乙和丙图中机械省力效果相等,故A错误。
B、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乙图和丙图的机械应用中并没有省力,B选项错误。
CD、使用甲、乙、丙图中的三种机械时,η甲==90%;η乙==45%;η丙==45%;故甲的机械效率最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效率,属于基础题。
10.(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台面上,一根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滑块,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滑块的位置。开始时用力推滑块压缩弹簧到A位置,释放滑块,B是滑块能到达的最右端,AO>OB,滑块从A位置滑到B位置的过程中(滑块到达某一位置是指滑块中心到达该位置上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速度最快的位置在AO之间
②弹簧对滑块弹力最大的位置在A点
③滑块在从A位置滑到B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④滑块最终可能停在O点的右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簧由压缩到恢复原状,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右,弹力大于摩擦力时,速度增大,弹力小于摩擦力时速度减小,故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弹簧被拉伸,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弹力和摩擦力作用,当二者平衡时,小球可能静止。
【解答】解:从A到B,AO>OB,说明此过程存在摩擦力;
①③金属滑块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因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对滑块有水平向右的弹力;开始时,弹力大于摩擦力,滑块做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摩擦力时,滑块的速度最大;继续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小于摩擦力,滑块做减速运动;滑块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因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而对滑块有水平向左的弹力,则滑块的速度不断减小,所以速度最大点在AO之间,而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滑块和弹簧整个过程机械能逐渐减小,因而滑块的机械能不守恒,故①正确,③错误;
②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滑块的位置,已知AO>OB,所以弹簧在A点的形变量最大,即弹力最大的位置在A点,故②正确;
④金属滑块运动到B点,速度为零,停止运动,但是由于弹簧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受到水平向左的弹力作用,所以金属滑块可能不会保持静止,有可能向左运动,直到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弹力和摩擦力相等,故物体最终可能停在O的右侧,故④正确。本题共有3个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关系,重点考查学生对于物体运动中受力的分析能力。
11.(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当燃料燃烧完时(烧杯内液体均未沸腾),立即读取相应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T甲、T乙、T丙,且有T甲>T乙>T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图甲和图乙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加热时间反映
B.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图甲和图丙进行实验,吸热的多少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反映
C.实验液体a的比热容ca与实验液体b的比热容cb相比,ca>cb
D.实验燃料1的热值q1与实验燃料2的热值q2相比,q1>q2
【分析】(1)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根据Q=cmΔt,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这种燃料热值越大;
(2)根据Δt=,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和质量有关,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由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吸热多少与质量相同,只改变物质的种类;我们使用相同的热源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4)燃料的热值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因此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
【解答】解:A、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用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根据Q=cmΔt,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这种燃料热值越大,故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的,故A错误;
B、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时,需要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所以应对比甲、丙两图;我们使用相同的热源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B错误;
C、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甲、丙所示实验中所用燃料种类与质量相同,则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相等,即Q甲=Q丙,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被烧杯中的液体吸收,则Qa=Qb,
甲、丙两实验烧杯中液体的初温相等,末温T甲>T丙,则Δt甲>Δt丙,即Δta>Δtb,
因为Qa=Qb,m相等,Δta>Δtb,Q=cmΔt,
所以由c=可知,ca<cb,故C错误;
D、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由题意知甲、乙两实验烧杯中液体的初温相等,末温T甲>T乙,则Δt甲>Δt乙,
由图甲、乙所示实验可知,两烧杯中的液体种类即比热容c、质量m都相等,由热量公式Q=cmΔt可知,
Q甲>Q乙,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被烧杯中的液体吸收,则燃料释放的热量Q1>Q2,
由于甲、乙两实验所使用的燃料质量m相同而种类不同,由Q=mq可知,q1>q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概念、比热容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分析时用好控制变量法是本题的关键。
12.(2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的电压U=6V,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乙描述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规律,图丙描述滑动变阻器的功率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图丁描述效率(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随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规律,电表、导线对电路的影响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5Ω
B.图乙阴影部分面积为2.88W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6Ω
D.图丙上b点的坐标(2V,4.5W)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中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根据表达式判断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效率最大,根据图丁读出最大效率,然后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根据图丙判断出a点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P=UI求出乙图阴影部分面积;
(4)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电流,利用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根据表达式得出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图丙读出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然后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从而得出丙图上b点的坐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当滑片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3A,
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R0===2Ω,故A错误;
C、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P=UI=I2R可得,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
η=×100%=×100%=×100%=×100%,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效率最大,由图丁可知,最大效率为80%,
则80%=×100%,
解得:R滑大=8Ω,故C错误;
B、由图乙可知,a点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小===0.6A,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滑=I小R滑大=0.6A×8Ω=4.8V;
则乙图阴影部分面积:P=U滑I小=4.8V×0.6A=2.88W,故B正确;
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电路中电流:I==,
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R=I2R=()2R===,
当R=R0=2Ω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由图丙可知,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5A,
电压表的示数:UR=IR=1.5A×2Ω=3V,
则图丙上b点的坐标(3V,4.5W),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得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和根据图像得出相关的信息。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1)如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3.25 cm。
(2)中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最高速的风洞,以模拟飞机秒速达12km的高超音速飞行条件。“秒速12km”是指速度等于 1.2×104 m/s,进行风洞实验时,飞机相对于风洞中的空气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速12km是指1s内运动的距离为12km,根据v=求出其速度;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9.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9.25cm﹣6.00cm=3.25cm;
(2)“秒速12km”是指速度v==1.2×104m/s;风洞实验时,以空气为参照物,飞机与空气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飞机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3.25;1.2×104;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4.(3分)北京时间2023年4月2日,以张家港城市命名的天龙二号火箭成功点火起飞,将遥感卫星“爱太空科学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爱太空科学号”是通过 电磁波 (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向地球传回遥感成像照片的。4月12日素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EAST装置,实现了403s稳态运行。它有类似太阳核 聚变 (填“裂变”或“聚变”)的反应机制,是探索终极能源的利器。目前被人类广泛运用的核能是 不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将数据信号加载在电磁波上,通过电磁波来传输数据;
(2)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
(3)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旦消耗就很难再获得的能源。
【解答】解:(1)“爱太空科学号”是通过电磁波向地球传回遥感成像照片的;
(2)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EAST装置就是研究核聚变的装置;
(3)核能消耗后短期内无法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电磁波;聚变;不可再生。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核能、能源的分类,属于基础题。
15.(2分)小苏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显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温度如图1所示,接着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个位置,在另一个位置喷上温度为25.5℃的酒精,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如图2所示。
(1)小苏 A (选填A、B、C)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图2中A、B位置发出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相等 (相等/不相等)。
【分析】(1)在红光附近,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温度越高,红外线辐射的强度越大。
(2)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解答】解:(1)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个位置,温度会升高,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温度较高;根据图2可知:小苏在A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图2中A、B位置发出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A;(2)相等。
【点评】知道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16.(2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商场里有两种电梯﹣﹣自动扶梯和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表面有凸出的条纹,这是为了 增大摩擦力 ,小明搭乘两种电梯时分别记录自己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a),他在搭乘垂直电梯(b)与自动扶梯(c)时受到的支持力分别为F1、F2,则F1 等于 F2(大于/等于/小于);当他站在类似台阶的扶梯(c)上,当随扶梯快运动到楼上时若不小心会向 前 方摔倒(前/后)。
【分析】(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两个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时不受摩擦力;
(3)在运动的扶梯上,当运动到楼面时脚被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倒。
【解答】解:
(1)电梯表面都有凸出的条纹,是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
(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上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小明两次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两种电梯对小明的支持力都等于重力;故小明搭乘垂直电梯时受到的支持力等于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即F1 等于F2;
(3)在运动的扶梯上,当运动到楼面时脚被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倒。
故答案为:增大摩擦力;等于;前。
【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17.(2分)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演示了如下实验。
(1)图甲中饱和液体“结晶”过程会 放 (选填“吸”或“放”)热;
(2)图乙中水平抛出的“冰墩墩”做运动,有力论证了伽利略的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猜想。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
(2)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解答】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饱和液体“结晶”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过程;
(2)在天宫课堂“液桥”实验中,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3)水平抛出的“冰墩墩”由于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有力论证了伽利略“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的猜想。
故答案为:(1)放;(2)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点评】此题是一道联系社会热点的应用题,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8.(2分)小苏与小州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小苏给烧杯准备了三种纸盖(如图乙所示),若考虑气压对沸点的影响,他应该选择图 ③
(填序号)最合理。小州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A、B两杯 (选填“A杯”“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分析】(1)烧杯盖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但当水煮沸时,烧杯内气压不断增大,增大到一定时(比外界的气压大)烧杯内蒸汽就会将烧杯盖冲开,发出巨响,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故烧杯盖上要留有小孔来调节烧杯内外气压,据此作答;
(2)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水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解答】解:(1)烧杯盖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但当水煮沸时,烧杯内气压不断增大,增大到一定时(比外界的气压大)烧杯内蒸汽就会将烧杯盖冲开,发出巨响,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故烧杯盖上要留有小孔来调节烧杯内外气压,故需要选择图③;
(2)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B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热,所以B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A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所以两个杯内的水都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③;(2)A、B两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沸腾实验的理解,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9.(2分)如图,小苏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球的动能 减小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比N 不可能 高(选填“可能”“不可能”)。
【分析】(1)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解答】解: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一速度抛出,此时具有的机械能为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在上升过程,球的速度减小,球的动能减小;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减小,若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小于最开始的动能,到达的最高点为N点比M点高;
若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大于最开始的动能,到达的最高点为N点比M点低;
若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等于最开始的动能,到达的最高点为N点与M点一样高;
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台面反弹后,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减小,到达的最高点P比N点低。
故答案为:减小;不可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
20.(3分)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压缩 冲程。
(2)某单缸汽油发动机汽油的容积是3600cm3,做功冲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是30cm,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是5×105Pa,燃气一次膨胀对活塞做的功是 1.8×103 J。燃气在膨胀过程中,它的 内 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分析】(1)内燃机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根据p=求出压力,根据W=Fs求出燃气做的功;燃气在膨胀过程中,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而对活塞做功,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解答】解:(1)在压缩冲程中,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使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由p=可得,燃气的推力F=pS=p×=5×105Pa×=6×103N,
燃气一次膨胀对活塞做的功:
W=Fs=6×103N×0.3m=1.8×103J,
燃气在膨胀过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1)压缩;(2)1.8×103;内。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汽油机工作特点及其能量转化和压强、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1.(2分)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1.36×10﹣4m3/s,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6.8 mm2。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1.3×104Pa,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5cm2,医生至少需要 1.1 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计算结果精确到0.1N)
【分析】(1)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除以气体流速可得通气孔的面积;
(2)根据p=变形公式求出将笔帽取出所需要的力。
【解答】解:
(1)由题意可得通气孔的面积:
S==6.8×10﹣6m2=6.8mm2;
(2)由题意知,人对笔帽的拉力应等于笔帽受到的内外压力差,
由公式p=得,医生所用的力为:
F拉=ΔF=ΔpS′=1.3×104Pa×0.85×10﹣4m2≈1.1N。
故答案为:(1)6.8;(2)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要理解从呼吸道取异物的原理。
22.(3分)学完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小苏和小州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一个课外实验。他们将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向溢水杯中加水后(如图甲所示),在表格中记录下测力计A、B及电子秤的第一次实验数据,然后他们将物体缓慢下降,当物体的部分体积浸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第二次实验数据,剪断系在物体上的细线,将物体缓慢沉入到水底后(如图丙所示),记录下第三次的实验数据。(取g=10N/kg)
测力计A/N
测力计B/N
电子秤/g
第一次
1.00
0.02
500.00
第二次
0.60
0.22
520.00
第三次
0
540.00
(1)观察乙、丙两图可知物体在 丙 图中所受浮力更大;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0.4 N。
(2)在整理数据时,小苏和小州发现第三次实验中测力计B的示数记录不同,小苏记的是0.62N,小州记的是0.42N,他们讨论推理后认为有一个数据是正确的,请判断 小苏 的记录是正确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分析】(1)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在水的密度一定时,丙实验中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更大,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更大;
物体所受浮力:F浮=G﹣F;
(2)由甲图和第一次实验数据可知物重和空桶重;
第三次实验中,剪断系在物体上的细线将物体缓慢沉入水底,由1、3两次实验中电子秤的示数(显示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可求出电子秤托盘受到的压力增加量,即ΔF=Δm秤g;
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沉入水底,且有更多的水溢出,则与第一次实验相比,电子秤托盘受到的压力增加量还可以表示为物重﹣溢出水的重,即ΔF=G物﹣G溢′;
根据上述关系可求出第三次实验中溢出水的重力,而第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等于空桶重加上溢出水的重力,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在水的密度一定时,丙实验中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即V排更大,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更大;
在实验步骤乙中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甲 A﹣F乙 A=1.0N﹣0.6N=0.4N;
(2)由甲图和第一次实验数据可知,G物=1.00N,G桶=0.02N;
第三次实验中,剪断系在物体上的细线将物体缓慢沉入水底,与第一次实验相比,电子秤托盘受到的压力增加量:ΔF=Δm秤g=(540﹣500)×10﹣3kg×10N/kg=0.40N,
因为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沉入水底,且有更多的水溢出,则与第一次实验相比,电子秤托盘受到的压力增加量还可以表示为:ΔF=G物﹣G溢′,
则此次实验中溢出水的重力:G溢′=G物﹣ΔF=1.00N﹣0.40N=0.60N,
所以第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FB3=G桶+G溢′=0.02N+0.60N=0.62N,故小苏的记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丙;0.4;(2)小苏;第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FB3=G桶+G溢′=G桶+G物﹣ΔF,由此计算可知小苏的记录正确。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大。
23.(2分)现有器材:电源两个(电压分别为3V、6V),电流表、开关各两个,待测小灯泡(标有“0.3A”字样,额定功率大于1W)、待测电阻Rx、电压表(只有0﹣3V量程完好)、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各一个,定值电阻R定(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15Ω)三个及导线若干。
小红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华同时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由于器材有限,两位同学讨论后,合理分配器材,并顺利完成实验。实验中,小红观察到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V;小华发现电路中电流表的最小示数为0.12A。
①根据小红实验的相关信息:
(a)小红所用电源的电压为 6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2 W。
②根据小华实验的相关信息:
(b)画出小华实验的电路图;求出电流最小时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10 Ω。
【分析】①(a)待测小灯泡标有“0.3A”字样,可知灯的额定电流为0.3A,根据额定功率大于1W,由P=UI得出灯的额定电压的取值范围;
由已知条件确定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电源电压的取值范围,确定小红所用电源的电压;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灯的额定电压,根据P=UI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②(b)根据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滑动变阻器,且小红已使用了,据此画出电路图;
当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的电流最小,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电流最小时待测电阻的阻值。
【解答】解:①(a)待测小灯泡标有“0.3A”字样,表示灯的额定电流为0.3A,额定功率大于1W,根据P=UI,灯的额定电压大于:
U灯==≈3.3V;
因小红观察到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V,故可知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源电压大于:
U=2V+3.3V=5.3V,故小红所用电源的电压为6V;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灯的额定电压:UL=6V﹣2V=4V,
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LIL=4V×0.3A=1.2W;
②(b)实验中有两个电流表,因只有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且小红已使用了,故小华实验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
小红所用电源的电压为6V,则小华所用电源的电压为3V,
当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的电流最小,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及欧姆定律I=有:
Imin=,小华发现电路中电流表的最小示数为0.12A,
故电流最小时待测电阻的阻值:Rx=﹣R定大=﹣15Ω=10Ω。
故答案为:①(a)6;1.2;②(b)见解答图;10。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确定小红实验中电压表的连接是关键。
三、解答题
24.(2分)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其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
根据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可知,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等于90°﹣60°=30°,则入射角等于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水面下画出入射光线;
从入射点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画折射时要以法线为参照,确定光线的偏折情况,千万注意这里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箭头方向和角度都容易出错。
25.(2分)如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三孔插座、开关和电灯分别接入电路。
【分析】(1)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2)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解答】解:(1)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由图知,上方与三孔插座右孔连接的应该是火线,下方与大地连接的应该是地线。
(2)灯泡的接法:火线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如图所示:
【点评】掌握家庭电路的灯泡、开关、三孔插座、两孔插座、保险丝的接法,同时考虑使用性和安全性。
26.(4分)在水平地面上,一货物受到水平向右100N的推力F,从A点匀速运动到B点用时1s,在B点撤去F,货物持续运动0.5s停在D点。
①如图用“●”表示货物的重心,在图甲方框中画出货物在D点的受力示意图。
②货物在A点时为计时起点,在图乙中画出0~1.2s货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图象。
【分析】①货物中D点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据此分析作图;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物体受的摩擦力为100N,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货物对货柜的压力不变,所以在1s后,货物所受摩擦力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①在D点时,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如图所示:
②货物受到水平向右100N的推力F,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物体受的摩擦力为100N,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货物对货柜的压力不变,所以在1s后,货物所受摩擦力不变,故0~1.2s货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均为100N,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①;②
【点评】本题考查受力示意图和图像的作图,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27.(6分)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某太阳能热水器容量为100L,太阳能转换为水内能的效率为50%,在10h的太阳照射下水温升高6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求:
(1)热水器中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辐射至热水器上的太阳能功率;
(3)若通过燃烧天然气将水温升高相同温度,至少需要完全燃烧多少质量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q=4.2×107J/kg)
【分析】(1)根据ρ=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Q=cmΔ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η=求出10小时吸收的太阳能,根据P=算出辐射至热水器上的太阳能功率;
(3)由题意可知,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根据Q放=mq求出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质量。
【解答】解:(1)由ρ=得,水的质量:
m水=ρV=1.0×103kg/m3×100×10﹣3m3=10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4.2×103J/(kg•℃)×100kg×60℃=2.52×107J;
(2)由η=得,热水器平均10h所接收的太阳能:
Q太===5.04×107J;
辐射至热水器上的太阳能功率:
P====1400W;
(3)由题意可知,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放=Q吸=2.52×107J,
由Q放=mq得,天然气的质量为:
m天然气===0.6kg。
答:(1)热水器中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2.52×107J;
(2)辐射至热水器上的太阳能功率为1400W;
(3)若通过燃烧天然气将水温升高相同温度,至少需要完全燃烧0.6kg的天然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质量、热量、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
28.(5分)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Ω,R2=5Ω.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30Ω 2.5A”。电流表A2选用0~3A的量程,电压表选用0~15V的量程。闭合全部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1A.求:
(1)电源电压。
(2)若将表盘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A3接入电路,闭合全部开关,改变滑片位置,A3的指针恰好指在满偏的三分之二处,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可能值。
(3)用一个新的电源替代原来的电源,只闭合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全部开关,R2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1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U=I1R1=1A×10Ω=10V。
(2)将A3接入电路,开关全部闭合,由题意知,有两种连接方法:当A3串联在干路中时,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当A3与R串联时,A3可选用0~3A和0~0.6A的量程,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3)只闭合S时,R和R2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当电压表示数最大时,新电源电压最大,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电。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全部开关,R2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1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I1=1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U=I1R1=1A×10Ω=10V。
(2)将A3接入电路,开关全部闭合,由题意知,有两种连接方法:
①当A3串联在干路中时,由于I1=1A,则A3选用0~3A的量程,
由题意知,干路中的电流:I=×3A=2A,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滑1=I﹣I1=2A﹣1A=1A,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滑1===10Ω;
②当A3与R串联时,A3可选用0~3A和0~0.6A的量程:
若A3选用0~3A,则有I滑2=2A,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滑2===5Ω;
若A3选用0~0.6A,则有I滑3=0.4A,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滑3===25Ω,
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可能为10Ω、5Ω、25Ω。
(3)只闭合S时,R和R2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最大=2.5A,
当电压表示数最大时,即UV=15V,新电源电压最大,此时R2两端的电压:
U2=I最大R2=2.5A×5Ω=12.5V,
则新电源电压的最大值:U最大=UV+U2=15V+12.5V=27.5V。
答:(1)电源电压为10V;
(2)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可能值为10Ω、5Ω、25Ω;
(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27.5V。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态电路分析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难点是电表量程的判断及电源电压最大值的判断,需要分情况讨论,有一定的难度。
29.(6分)某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若所用透镜的半径为10cm,焦距为20cm。
(1)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得到的图像是 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形光斑 ;
(2)若将透镜装置如图乙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这与生活中 投影仪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此时蜡烛火焰的形状如图丙,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 B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3)将图乙中的蜡烛适当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若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更小 (选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组员小苏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认真观察光屏上放大的像时发现:只有像的中间部分最清晰,偏左、偏右两侧的像比较模糊。检查器材后发现凸透镜的安装情况有些随意(其它器材均正常放置),她对凸透镜进行调节后,立即在光屏上看到了整个烛焰静晰的像,小苏作出的调节应该是: 适当扭转凸透镜,让凸透镜和光屏平行 。
【分析】(1)光源放在焦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2)根据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回答;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4)实验时,应将凸透镜和光屏平行放置。
【解答】解:(1)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甲所示,u=40cm﹣20cm=20cm,u=f=20cm,光源放在焦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透镜半径为10cm,所以光屏上得到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形光斑;
(2)若将透镜装置如图乙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2f>u=50cm﹣20cm=30cm>f,根据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此时蜡烛火焰的形状如图丙,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可知,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B;
(3)将图乙中的蜡烛适当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若适当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更小;
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该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4)小苏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只有像的中间部分最清晰,偏左、偏右两侧的像比较模糊;说明中间部分(光心附近的部分)的物距合适,而偏左、偏右两侧的物距小于或者大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所以可知凸透镜没有平行于光屏,则接下来小苏作出的调节应该是:适当扭转凸透镜,让凸透镜和光屏平行。
故答案为:(1)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形光斑;(2)投影仪;B;(3)更小;近视;(4)适当扭转凸透镜,让凸透镜和光屏平行。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30.(7分)某个LED灯发光的颜色与通过其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1。
(1)该LED灯在两次实验中发光情况如图2所示,两次实验线圈均在转动,线圈1顺时针转动,由此可知线圈2 顺时针 转动(选填“顺时针”“逆时针”)
(2)如图4导体棒a与该LED灯相连;在某磁场中,使a垂直于纸面左右往复运动(虚线为运动轨迹),LED灯交替发出红、黄光,则该过程a中电流方向 变化 (选填“不变”“变化”),该磁场可能的分布包括图3中哪些选项 ①②④ 。
【分析】(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
(2)根据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分析电流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1)线圈1顺时针转动,二极管发出红光;线圈2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二极管发出的是黄光,这说明电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同时发生了变化,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所以线圈2也是顺时针转动;
(2)在某磁场中,使a垂直于纸面左右往复运动(虚线为运动轨迹),LED交替发出红、黄光,这说明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发生了变化,即该过程a中电流方向发生了变化;
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说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①②④中的导体都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③中的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二极管不发光。
故答案为:(1)顺时针;(2)变化:①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极管的应用,难度不大。
31.(6分)小州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64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V1=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8.7g;则酸奶的密度为 1.06×103 kg/m3。
(3)同组的小苏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小苏和小州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苏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 针筒内剩余酸奶的体积V2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ρ酸奶= (表达式用题中已知物理量m1、m2、m3、V1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分析】(1)天平在称量质量前,调节平衡螺母的原则是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根据图乙读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用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减去抽取后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从而得到抽取酸奶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酸奶的密度;
(3)根据操作过程可知,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造成所测体积偏小,从而计算出的密度偏大;
知道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中时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和抽取V1=5mL酸奶时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进而可以得出返回烧杯中酸奶的质量,再记下此时针筒内剩余酸奶的体积V2,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得出返回的酸奶密度表达式。
【解答】解:(1)天平称量质量前,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根据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50g+10g+4g=64g;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m=m1﹣m2=64g﹣58.7g=5.3g,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V=5mL=5cm3,
则酸奶的密度:ρ===1.06g/cm3=1.06×103kg/m3;
(3)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由ρ=可知,酸奶质量不变,体积偏小,测量出酸奶密度会偏大;
根据题意知,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针筒内剩余酸奶的体积V2,从而得出返回烧杯内酸奶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酸奶密度表达式;
返回烧杯内酸奶的质量:m′=m3﹣m2,
返回烧杯内酸奶的体积:V′=V1﹣V2,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ρ酸奶==。
故答案为:(1)右;(2)64;1.06×103;(3)偏大;针筒内剩余酸奶的体积V2;。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与读数、误差分析等,有一定的难度。
32.(5分)老师给小苏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RMN恒定不变。小苏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S1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S1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R1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9 V。
(2)RMN为 10 Ω。
(3)图乙中曲线 B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苏,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R0(R0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Rx。当 R0>RMN 时(填阻值大小关系),则Rx= 。(用R0、RMN表示;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分析】(1)在开关S、S1都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R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分析图乙中两种情况,即可求出电源电压;
(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求出RMN的值;
(3)结合(1)分析可知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
(4)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两个电阻有串、并联两种连接方式,根据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分别讨论求出Rx的值。
【解答】解:(1)在开关S、S1都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R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
由图乙可知,当电流为0.3A时,两种情况的电压分别为:
U1=IR1=0.3A×30Ω=9V,
U1'=IR1'=0.3A×40Ω=12V,
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U=U1'=12V;
(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此时RMN两端电压为:
UMN=U﹣U1=12V﹣9V=3V,
所以RMN===10Ω;
(3)由(1)可知,开关S、S1都闭合,且电流为0.2A时,R1的阻值为30Ω,所以图乙中曲线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因为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R0和RX,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
若R0>RMN,则R0和Rx应并联,即有:+=,所以Rx=。
故答案为:(1)12;(2)10;(3)B;(4)R0>RM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3.(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11月24月日嫦娥5号搭载采样剖面测温仪、岩芯钻探机和机器取样器等多种有用载荷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12月1日成功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并取回2kg月壤,这在全世界是第一次。
(1)“嫦娥5号”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后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2)探测车在采集月球表面月壤样本时,机械臂简化图如图乙所示,AB=3OA,不计自身重力,当采集重力为2N的月壤时,在A点至少需要施加 8 N的拉力;
(3)小苏想到为确保“嫦娥5号”正常工作而搭载剖面测温仪。为此他设计了一款智能测温报警器,智能测出报警电路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为15V,报警器(电阻不计)通过的电流超过30mA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Ω。热敏电阻RT其阻值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
①要求:当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50℃时,系统报警,按照下列步骤调试电路:
a.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b端,再将 电阻箱阻值调至100 Ω。
b.将开关S向c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直至 报警器报警 。
c.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②用①中测试好的报警电路进行测温,测得此时的环境温度为40℃,此时该电路中的电流是 25 mA。
③若小苏希望测温仪报警温度略高于50℃,为此他应该调节 D 才能达到预设效果。
A.增大电源电压或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
B.增大电源电压或减小滑动变阻器阻值
C.减小电源电压或减小滑动变阻器阻值
D.减小电源电压或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作答;
(3)①进行报警器调试时,第一,确定设定的报警温度;第二,根据图像列出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式,算出温度为50℃对应的电阻,让电阻箱调到设定温度的电阻值,开关接c时,滑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报警器报警;此时电流为30mA,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②由图丁确定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式,算出温度为40℃的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算出电路的电流;
③由图丁图像可知,若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为了使得测温仪报警温度略高于50℃,可以降低电源电压或增大滑动变阻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为30mA,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嫦娥5号”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后,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飞船的内能增加,表面温度急剧升高;
(2)由AB=3OA可得,BO=4AO,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在A点施加的力的方向垂直于AO时,AO为力臂,此时的力最小,
FA•OA=FB•OB,所以,FA=•FB=•G样品=×2N=8N;
(3)①直接由图像可知,温度为50℃时,RT=100Ω;
由题知,当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50℃时,系统报警,所以为使报警电路可正常使用:
a.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热敏电阻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电阻值100Ω。
b.将开关S向c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直至报警器报警。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30mA=0.03A,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500Ω,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
R滑=R﹣RT=500Ω﹣100Ω=400Ω。
c.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②由图丙知,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T是一次函数关系,设关系式为RT=kT+b,
将(20℃,400Ω)和(50℃,100Ω)上式得,
400Ω=20℃k+b﹣﹣﹣﹣﹣﹣﹣Ⅰ,
100Ω=50℃k+b﹣﹣﹣﹣﹣﹣﹣Ⅱ,
联立Ⅰ、Ⅱ解得,k=﹣10Ω/℃,b=600Ω,
所以关系式为:RT=﹣10Ω/℃•T+600Ω,
当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T′=﹣10Ω/℃×40℃+600Ω=200Ω;
此时电路的电流为:
I′===0.025A=25mA;
③由图丁图像可知,若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为了使得测温仪报警温度略高于50℃,可以降低电源电压或增大滑动变阻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仍为30mA,才能达到预设效果,故选D。
故答案为:(1)做功;(2)8;(3)①电阻箱阻值调至100;报警器报警;②25;③D。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杠杆平衡条件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综合程度较高,体现了物理与航天科技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难度。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范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范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