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展开崇明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2023.04)
(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Hg-200
一、选择题(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碳 B.氢 C.氦 D.镁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蔗糖溶解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3.钾肥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Ca3(PO4)2
4.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和干冰 B.氢气和液氢 C.红磷和白磷 D.水银和银
6.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A.氧气 B.水 C.氢氧化钙 D.二氧化碳
7.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8.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B.金刚石硬度很小
C.石墨具有导电性 D.石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9.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河水中,静置,河水变澄清
10.有关氢氧化钠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俗称烧碱
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
11.氧化汞固体加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每216g氧化汞加热生成200g汞和16g氧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
12.如图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后应制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
B.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酒精灯II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排放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I,再点燃酒精灯II
13.某化合物含两种元素,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氧化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可能是盐 D.可能是碱
1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代表氢氧化钠
B.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室温下,测得某种溶液的pH=10,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呈碱性 B.溶质可能是碳酸钠
C.一定含一种溶质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6.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以下实验正确的是
A.铁丝在O2中燃烧 B.储存H2
C.除去CO2 中HCl气体 D.气球收集20mL O2
17.现有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B.溶液质量:乙>甲>丙
C.溶剂质量:丙>乙>甲
D.溶解度:乙>甲=丙
六、简答题(共30分)
18.化学与生活、能源、科技息息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I.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___________;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
II.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2022年冬奥会中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填“清除可燃物”或“隔绝氧气”)。
(3)我国化学家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
I.乙酸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II.1mol乙酸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碳原子。
III.葡萄糖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19.某兴趣小组对某氯化钠样品(可能含有硝酸钾)进行实验探究。
(1)为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硝酸钾,甲同学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___________色,证明样品中含有硝酸钾。
(2)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足量的水,再进行如下实验。
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3)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100g水)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I.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II.80℃时,2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不用计算)。
III.某样品中含38.9g氯化钠、9.8g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110g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10g时,至60℃时过滤,用数据分析此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组成情况___________。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I.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玻璃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II.如图2,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装置和图像回答问题。
I.如图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检验装置B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集满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此时装置A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为___________。
II.如图4,研究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图像如图5所示。分析图像,能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1.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
(1)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含有较多FeSO4、CuSO4的废水,为防止废水造成污染和浪费。设计了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
I.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II.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X是___________。
(2)为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I.试管a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如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试管b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___。
III.实验结束后,将试管b和试管c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某同学对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上述实验可知,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
1.D
【分析】
在金属元素中,通常状况下绝大多数都是固态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它是液态金属元素;在非金属元素中,中文名称带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带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带有“氵”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对于稀有气体元素来说,主要是指氦、氖、氩、氪、氙等,有时也把它们归类到非金属元素中。
【详解】
A、碳属于非金属元素,A不符合题意;
B、氢属于非金属元素,B不符合题意;
C、氦属于非金属元素,C不符合题意;
D、镁属于金属元素,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2.A
【详解】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蔗糖溶解,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A、K2CO3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CO(NH2)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NH4HC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3(PO4)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Fe2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2x+(-2)×3=0,得x=+3价,故选C。
5.C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详解】
A、冰是固态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故A不正确;
B、氧气和液氧是氧气的两种状态,属于同一种物质,故B不正确;
C、红磷和白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故D不正确。
故选C。
6.A
【详解】
A、氧气中氧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属于氧元素的游离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水中氧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属于氧元素的化合态,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中氧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属于氧元素的化合态,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属于氧元素的化合态,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A、能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构成“84”消毒液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正确;
B、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
C、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错误;
D、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错误;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正确;
D、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正确。
故选B。
9.B
【详解】
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酸雾,故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故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多能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D、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并使之沉降,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故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
A、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价格很高,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不用烧碱改良显酸性的土壤,而用熟石灰,故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有潮解性和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放在烧杯中,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其分子,符合题意;
B、该反应方程式为,则每216g氧化汞加热生成200g汞和16g氧气,不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如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
A、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即黑色氧化铜被还原成红色的铜,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II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CO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II,再点燃酒精灯I,因为应先通入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I,防止CO中混入空气而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物质含两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氧化物,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是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碱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等,碱中至少含有三种元素,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像可知甲的质量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增多而减少最终变为0,故判断甲表示氢氧化钠;如图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乙的质量还在增加,说明乙是水,因为所加入的稀硫酸中含有水,随着加入稀硫酸的增多水的质量也在变大。而丙在氢氧化钠变为0后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丙是生成的硫酸钠。
【详解】
A、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像可知甲的质量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增多而减少最终变为0,故判断甲表示氢氧化钠;
B、根据分析,甲表示氢氧化钠,如图加入m克稀硫酸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刚好变为0,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B正确;
C、如图a点时表示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钠以及剩余的氢氧化钠两种溶质,C错误;
D、如图b点为加入硫酸过量的时候,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显酸性,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5.AB
【分析】
根据题意,pH=10,大于7,溶液显碱性。
【详解】
A、溶液pH大于7,显碱性,选项正确;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可能是碳酸钠溶液,选项正确;
C、溶液中不一定只含一种溶质,该溶液可能同时含有显碱性和中性溶质,选项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选项错误;
故选:AB。
16.D
【详解】
试卷分析:A、铁丝在O2中燃烧有高温的黑色固体生成,需在瓶中预留少量水冷却,以免集气瓶破裂,错误;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瓶口应朝下,错误;C、澄清石灰水和CO2和HCl都能反应,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通入水将氧气挤入气球。
考点:气体的性质、收集
17.CD
【详解】
A、降温过程中,甲、乙的饱和溶液均会析出固体,达到在t1℃时的饱和状态,丙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组成不变,会向左平移到与原来等高的位置,故在t1℃时,乙的点最高,其次是甲,最后是丙,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甲、乙、丙,A错误;
B、原三种溶液质量相等,丙未析出固体,甲析出固体较多,乙析出固体较少,溶液质量由大到小是丙、乙、甲,B错误;
C、溶剂的质量在降温过程中不变,三种等质量的溶液在t2℃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剂质量最小,溶剂最小的是甲,其次是乙,最多的是丙,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C正确;
D、溶解度大小与物质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无关,图中可知,t1℃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D正确。
故选:CD。
18.(1) 二氧化硫##SO2 天然气 44
(2) 清除可燃物
(3) 3 1.204×1024 有机化合物
【详解】
(1)I、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或SO2),同等质量下,两种物质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但是天然气产生二氧化硫少,则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II、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有碳原子的个数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1mol,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
(2)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I、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II、1mol乙酸中约含有=个碳原子;
III、葡萄糖是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19.(1)紫
(2) AgNO3+NaCl=AgCl↓+NaNO3 称量固体a
(3) 36.6g 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1g,大于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13.73g,9.8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Cl,质量为38.9g。-3.73g=35.17g
【详解】
(1)钾离子的焰色呈紫色,所以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含钾离子。故样品中含有硝酸钾。
(2)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AgNO3+NaCl=AgCl↓+NaNO3 ;
II.想要确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就需要知道最终溶液中生成了多少克固体a。通过固体a的质量进行计算,求出氯化钠的质量,最终求出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
(3)Ⅰ.由表可知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II.因为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所以质量分数为
III.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1g,大于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1 3.73g,小于9.8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Cl,质量为38.9g-3.73g=35.17g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溶液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 b 量筒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2)
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储存回流的液体药品 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
【详解】
(1)I.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根据电解水是正氧负氢,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如图,b试管内气体较少则是玻璃管内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b;
II.如图2,仪器M的名称量筒;如图所示,溶质是10g溶剂水是90毫升即90g水,故溶质质量分数是,该实验目的是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2)I.如图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当关闭弹簧夹后装置内的气压 变大,则液体药品会被压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起到暂时储存回流液体药品的作用
II、根据图像,氢氧化钠溶液比水吸收二氧化碳使气压降低的更多,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故填: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
21.(1) 引流作用 Fe+CuSO4=FeSO4+Cu 稀硫酸
(2) 有气泡生成 CO2+Ca(OH)2=CaCO3↓+H2O 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NaCl、BaCl2、NaOH、NaNO3
【详解】
(1)含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水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固体物质A铜、铁粉,滤液含有溶质硫酸亚铁;向铁粉、铜中加入适量的溶液X,过滤、洗涤,得到铜和滤液,将热饱和滤液冷却、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说明加入适量物质X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亚铁和铜;
I.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II.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III.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X是硫酸铜,因为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此时除去铁粉的同时,也生成铜;
(2)I.试管a中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II.试管b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理由是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III.实验结束后,将试管b和试管c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试管C中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未混合前的沉淀是碳酸钙),石灰水和氯化钡溶液彼此交换成分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是碳酸钡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上层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上层溶液中含有氯化钡;
上述实验可知,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是NaCl、BaCl2、NaOH、NaNO3。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7页。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 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对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