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讲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PPT
展开[课标内容要求] 1.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核心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结合材料,掌握碳循环的过程,理解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掌握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类型、级别和意义。 2.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国际减排合作的必要性,理解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一、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1.碳循环(1)概念:指 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2)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气中的 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 返回大气中。
【特别提醒】 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主要影响(1)人类通过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使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2)通过植树造林或毁林开荒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属于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气候 ,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影响。(1)导致热浪、 、 、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水热时空分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2)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 上升,威胁到沿海 地带的安全。(3)影响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面临 的危险。(4)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如导致农作物 ,影响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5)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的 。
4.国际减排合作(1)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2)具体做法发达国家理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 责任,率先减少碳排放,并通过 转让、 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1)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
(3)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①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②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 、贮备地,保存了许多_______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③自然保护区在 、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 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⑤自然保护区可以满足人们 生活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思维点拨】 (1)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即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2)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原因合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旅游、科研、教育、娱乐机会,实现共赢。
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生态安全概述①概念:指国家的 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②特点: 、不可逆性和战略性。③地位: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同样重要,是________的重要基石。(2)关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特别提醒】 物种灭绝的原因(1)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②自然条件的变化,野生生物无法适应新环境;③生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④近亲繁殖,物种退化。(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①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数量减少以至濒临灭绝;②滥捕乱杀;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
关键能力一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典题精研】[典例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考点精析】1.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1)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圈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用。(2)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2.全球气候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4.碳交易和碳减排(1)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为了平衡各国利益,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的“交易机制”,简称碳交易。为体现公平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2)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①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②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③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④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⑤开征环境保护税。
【题组精练】小岛屿国家联盟是由低海岸国家与小岛屿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组织,成立于1990年,目前由43个小岛及低洼海岸线国家构成,成员国大都是发展中国家。据此完成1~2题。1.小岛屿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A.矿产资源枯竭 B.海平面上升C.海洋环境污染 D.鱼类资源减少
解析:第1题,小岛屿国家目前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小岛屿容易被淹没。B正确,A、C、D错误。
2.为了促进小岛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亟需( )A.发达国家积极接纳小岛屿国家移民B.世界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加大对其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D.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发展经济
解析:第2题,小岛屿国家目前面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的威胁,最亟需且可行的措施是世界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B正确,A、C、D错误。
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中关于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读图,回答3~4题。注: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3.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解析:第3题,读图,中国和印度城镇化率较低但碳排放总量较高,A错;中国和印度均为人口大国,但人均排放量较低,B错;美国城镇化率高,人均碳排放量最高,中国相反,所以不应承担相同责任,D错;读图可知,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较大,所以C正确。
4.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4题,植树造林不是减排的措施,是缓解气候变暖的措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减缓工业化进程不符合实际情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降低碳排放,更合理可行,所以D正确。
关键能力二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典题精研】[典例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考点精析】1.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科研与美学意义
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别和类型
4.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的平均寿命为500万年。(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全世界损失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其中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这主要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表现为:①滥垦、滥伐、滥牧,使森林、草地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②滥捕、滥猎、倒卖和走私野生动植物。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④外来物种入侵,使原生物种受到威胁。⑤工业、城市和交通的发展,也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思维拓展】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态价值: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丰富多彩的生物与它们的环境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2)经济价值:提供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3)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药材。(4)科研价值:仿生学、动植物品种的改良都需要野生生物。(5)社会价值: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题组精练】位于江苏中部沿海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丹顶鹤从栖息地迁徙至盐城滩涂湿地。如图为丹顶鹤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C.净化污染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利于丹顶鹤的生存,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对。候鸟迁徙受气候影响,不能体现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A错。鸟类迁入,不能体现湿地净化污染、美化环境的功能,B、C错。
2.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的主要优势是( )A.人类影响较少 B.气候更为温暖C.食物来源丰富 D.栖息面积更大
解析:第2题,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的主要优势是纬度较低,气候更为温暖,B对。盐城湿地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人类影响较多,A错。食物来源、栖息面积差异小,不是主要优势,C、D错。
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距市区约70 km,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如图为景区导游图。读图完成3~4 题。
3.野鸭湖湿地公园( )A.具有较高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B.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C.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效益D.旅游者多为外省市多日团队游客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野鸭湖湿地公园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C正确;野鸭湖湿地公园无历史文化价值,A错误;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不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游客多来自市内,B、D错误。
4.该景区( )A.最主要的景区吸引物为河流和湖泊B.应增加餐饮住宿设施吸引更多游客C.规划定位突出了北京古都文化特色D.内部采用了清洁交通方式利于环保
解析:第4题,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内部采用的清洁交通方式有利于环保,D正确;从图中看,主要景区有观鸟亭、观鹤台、水生植物园等,A错误;增加餐饮住宿设施吸引更多游客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B错误;野鸭湖湿地公园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无法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C错误。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共1页。
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教材导读,知识体系,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循环,温室效应,国际减排合作,碳排放中国在努力,碳中和,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