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2869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2869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2869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28690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28690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靖远四中2022-2023学年度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高 二 语 文
【答案】1. C 2. B 3. D
4. ①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②自然科学本身,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③历史学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④历史学关心人,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
5. ①使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②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③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④社会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创作’历史事实”的不是“历史学”,而是“科学”。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原文可知,第二句“因此”前后并没有因果关系,历史“与哲学达成了同一”,是柯林武德的看法。
C.“不能够”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很难”;“它始终否认”错误,从“科学当然亦诞生于人类的自由,但它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出身”可推知。
D.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不是殷墟,是“甲骨文”。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此例侧重于古建筑修复师用技艺去修复古建筑,为我们留下了对它的记忆,不属于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
B.着重阐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C.克罗齐的话说的是历史对“现在”的认知,这一句话和他在材料一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一致。
D.殷墟的这些考古发现和发掘,是“既存”的事实;“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是对“既存”的历史事实的认知。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可知,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
②结合“自然科学本身,也建立在感觉、观察和试验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可知,自然科学本身,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
③结合“科学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缺陷:它很难反省到自己之伪。历史学对此却天生免疫,它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可知,历史学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
④结合“历史学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而科学既不关心人也从未完整过,它反其道而行之”可知,历史学关心人,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结合“1899年,因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可知,使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
②结合“由于殷墟发掘,比商王朝更早的夏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序列得以确立,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可知,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
③结合“从殷墟出发,看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也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可知,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
④结合“殷墟宫殿宗庙区南部发现的南北两纵向、东西一横向,修筑规整、车辙印痕清晰的大型道路系统,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殷墟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的发现与发掘,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可知,社会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答案】6. D 7. A
8.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②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别具风采、财力雄厚。
③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
④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
9. ①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②虚化人物。作者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
③语言散文化。多是简单的生活化语言,质朴而接近口语。
④意境散文化。小说写了和气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酱菜、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营造了一个独具民情风俗的艺术境界。
【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也同样暗含着当地人对于连老板的一种讽刺”错。不能说明当地人对于连老板的一种讽刺,而是他待人有礼,诚信为本,受人尊重的体现。
B.“说明连老大的傲慢与自信”错。不能说明连老板的傲气,这只是一种营销方式。
C.“这主要说明此地民风淳朴”错。并非说明此地民风淳朴,而是从侧面反映连老板值得信任。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心理描写”错,小说塑造连老大的形象,有动作描写“他算几笔,喝一口”和语言描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A。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环境本身,以及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等方面综合考量,根据文本的具体内涵,优化组织答案。
小说开头部分详细介绍酱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背景,使文章更贴近现实,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阔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描写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别具风采,说明他财力雄厚。
“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阔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这种典型化的场景描写从侧面烘托了连万顺这一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
文章结尾说“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文章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前后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使主题更加鲜明。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的能力。
情节上,小说以叙述的口吻讲述了开酱园的买卖人连万顺的故事,主要写他的店面的装修、善做生意、制作茶干以及喝酒、口头语等生活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淡化了情节。
人物上,小说虽然讲述了开酱园的买卖人连万顺的故事,但是大部分笔墨写农村人买他的东西以及制作茶干的程序等,只有少量文字写他喝酒、口头语等生活小事,对连老板的描写刻画不多,人物并不立体、典型,这是一种虚化人物的写法。
语言上,“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豆酱拍得实实的”“煮得了”“什么也不‘就’”“故去多年了”等语言多用生活口语,语言质朴自然,呈散文化特点。
10.A【解析】句意:唐太宗问他邸怀道有什么才能,(杜淹)回答道:“(当年)隋炀帝将要巡幸江都,召集百官询问行留的计划,邸怀道当时官居吏部主事,只有他一人认为不可去江都。这是我亲眼所见。”
“问其行能”,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
“问行留之计”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
11.D【解析】“因之饥饿”中的“因”意思是“继,接下来”。“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意思是“趁机”。
12.B【解析】 “去世后,他亲临吊唁”错误。从原文“杜如晦疾笃,上遣太子问疾,又自临视之”可知,在杜如晦病重,去世之前,太宗亲自去探视,没有提到去世后太宗亲临吊唁。
13.(1)你在隋朝做官,或许可以说地位卑微,后来在王世充那里做官,地位尊贵显赫,为什么也不进谏?
【解析】“仕”,做官。“容”,或许。“尊显”,地位尊贵显赫。“何得”,为什么。
(2)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笑。”【解析】“然”,对,正确;“戮力”,同心合力;“为、、、、、、所”,被动句,被、、、、、、耻笑。
14.①唐太宗借杜淹荐引邸怀道之机,反问杜淹仕隋炀帝、王世充时不进谏的原因;、
②太宗直指杜淹不应因为职位低、担心不被采纳而不进谏;
③太宗表明现在杜淹地位尊贵,自己也善于纳谏,鼓励杜淹直言进谏。
15.B(3分)【解析】B.“如此形胜之地能有自己这个词仙来题词庆贺,实乃荣幸”错,从原词“宜有”看,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而且“词仙”是词人由典故中的仙人化用而来,并不是实指词人。故选B。
16.(6分)①化用典故,巧喻“安远”之意:化用班超震慑西域之典含蓄点出“安远”之意,用汉代赐酺的旧例以言今日和平欢聚之事;②正面突出安远楼的高大宏伟,言其“安远”之用:写楼的整体形势和局部的壮丽,期望它能真正的“安远”;③侧面烘托,写楼的“安远”:通过描写清冷的环境和楼上的歌声,从侧面来烘托眼前的“安远”现实。(每点2分,共6分)
17.(1)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8.示例:①一己之私 ②叱咤风云 ③亘古未有(每空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与语境相合,亦可给分。)
19.在信仰宗教的人看来,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在相信宿命论的人看来,天是盲目的命运,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内容分类正确2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20.①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 ③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
21.比喻,拟人。把中性粒细胞比作“网”,将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体的过程拟作与敌人厮杀并同归于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免疫系统中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守住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的.
22.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长的中性粒细胞虽然仍能发现入侵者,但在追捕时,却像喝醉酒的士兵一样横冲直撞,胡乱开火。
【解析】原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原因”成分赘余,应改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二是“虽然年长的中性粒细胞仍能发现入侵者”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应改为“年长的中性粒细胞虽然仍能发现入侵者”。③换电模式速度和效率更佳,但成本、电池型号等因素影响推广。
23、【参考范文】
坚定与抗压乃成功之门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太,必伫飞云之楫。而若要打造出一个完美人生,则需要两把钥匙——一为定力,二则为抗压之力。
《孔子家语》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还不芳。”我想,开在寂静深林中的芝兰,若要绽放,一是要靠内心的宁静和安定,不忘初心;二是要拥有在境界中生存的勇气,不因重复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可见,若要绽放出最美的自我,定力与抗压之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意象的选择与引文照应,语言清新淡雅,进一步阐释主题。)
你是否还记得那位“格鲁尼亚”的功勋画家“Guram”?他被人们誉为“雪魔”。自小出生在木匠世家的雪魔因为父亲酗酒、母亲离家出走而家庭支离破碎。迫于生计的他只能在杂货铺当学徒。他有一个爱好:画雪。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冬天,当别人都在屋子里取暖时,他专注地拿着画笔在屋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静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雪是冷的,但心是暖的。凭借他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在恶劣环境中不屈服的勇气,他成了“功勋画家”。若非如此,假如他在困境时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没有一颗坚定执着的心,恐怕他就无法呈现给我们如今的雪景图了吧。
君不见褚时健在人生大起大落后,依然凭借一股热情潜心创业,使得“褚橙”出现;陈立雯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一心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樊锦涛在人生最美的年纪,离乡留在了敦煌,专心致志对壁画进行修复。他们都是如此,既充满专心致志的坚定,又有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守得云开见月明”,最终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可是我们身处这个匆忙浮躁的社会,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些呢?天才史学生林嘉文,成绩斐然,可因不堪学业重负选择跳楼自杀;山东大学生徐玉玉因遭受资金诈骗承受不住致死。抗压之力的确会有限度,可是从生命安全方面来讲,他们的承受能力还是低了一些。“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尾生确有定力,最终却因溺水抱柱而亡。这又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靠一腔孤勇的定力与抗压之力,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而我们,身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在如今这个最美的青春年华,更要保持一颗坚定与抗压并存之心,视挫折为常态,但不要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设好基石,为祖国更繁荣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谁将声震人间?必是那长久坚定又不屈不挠的人!让我们以此为信条,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参考译文】
杜淹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唐太宗问他邸怀道有什么才能,(杜淹)回答道:“(当年)隋炀帝将要巡幸江都,召集百官询问行留的计划,邸怀道当时官居吏部主事,只有他一人认为不可去江都。这是我亲眼所见。”太宗说:“你称赞邸怀道做得对,你自己为什么不直言劝谏?”杜淹回答道:“我当时不担任重要职务,加上知道我即使劝谏,隋炀帝也不会听从,徒然一死毫无益处。”唐太宗说:“你知道炀帝不可进谏,为什么还要在隋朝担任官职?既然在朝为官,又怎么能不进谏?你在隋朝做官,或许可以说地位卑微,后来在王世充那里做官,地位尊贵显赫,为什么也不进谏?”杜淹回答道:“我对王世充不是不进谏,只是他听不进去。”唐太宗说:“王世充如果贤明又能纳谏,便不应亡国;假若残暴而又拒谏,你为什么能够免于灾祸呢?”杜淹回答不上来。唐太宗说:“现在你的地位称得上尊贵了,可以进谏吗?”杜淹回答:“甘愿冒死强谏。”唐太宗笑了。唐太宗对身边亲近的大臣说:“我听说西城有一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一粒宝珠,用刀割开身上的肉,将宝珠藏在里面,有这么回事吗?”大臣答道:“有这回事。”唐太宗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人爱惜珍珠,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官吏受贿贪赃依法受刑,和帝王追求奢华而招致国家灭亡,这与胡族商人的可笑行为有什么区别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非常健忘的人,搬家却把自己的妻子给忘掉了。’孔子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夏桀、商纣均贫恋身外之物竟然把自己都忘掉了。’也是这样的人。”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笑。”蔡国公杜如晦病重,唐太宗先派太子前去询问病情,后来又亲自前去探视。甲申,杜如晦去世了。唐太宗每次得到好的物品,都要想起杜如晦,派人将物品赐给他家里。时间长了,每当提到杜如晦,唐太宗总是会流下眼泪,对房玄龄说:“你与杜如晦一同辅佐朕,现在我只能看到你,却看不到杜如晦了!”夏季,四月,己卯,唐太宗下诏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接下来又发生饥荒,尸骨遍野,使人触目伤悲,应当命令各地官府掩埋尸骨。”关内地区发生大旱,导致饥荒,老百姓大多卖儿卖女换取食物;己巳,唐太宗下诏命令拿出皇宫府库中的金银财物赎回老百姓被变卖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庚午,唐太宗下诏书说因为上一年连绵大雨,今年又遇旱灾和蝗灾,因此大赦天下。诏令大略说道:“假如让五谷丰登、天下安宁,即使将灾害移到我的身上,来保全天下百姓,这样我也心甘情愿,毫不吝惜。”恰逢干旱地区天降喜雨,百姓大为高兴。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