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物态变化》专题复习习题课ppt课件+能力提升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展开第三章 《物态变化》 能力提升卷
一、单选题
1.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有关体温计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8.8℃,则体温正常
D.体温计不能测出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
2.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
3.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
5.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6.现代家庭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因发生液化现象,冬天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上容易出现“起雾”现象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会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夏天车载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7.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8.夏天,有一种会冒烟的冰激凌,制作过程是向盛有冰激凌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先汽化后液化后形成的液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9.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我国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②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③钢水浇铸成机床底座
④利用干冰运输食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选项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升华的是( )
A.冰袋给病人降温
B.烘干湿手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
水蒸气形成水滴
12.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凝固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吸热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它们都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寒暑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体温度计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4.大部分疫苗需要在低温下储存运输,医务人员在运送疫苗的医疗箱内放入很多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的原理达到降温的目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
15.在泉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教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些“水”是空气中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
16.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凝固图像,从A到D整个过程是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在AB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BC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晶体的 ___________。
17.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
(1)房间甲的气温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2)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
18.2021年12月底,大连地区突然降温,沿海海域再次出现“海浩”奇观,如图所示。“海浩”是指当海面上方的气温突然降到﹣10℃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________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________为冰晶,从而形成“海浩”奇观。(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我国正在有序地推进18岁以下人群免费接种国产新冠疫苗。疫苗需要2~8℃冷链车运输、扫码入库、接种点“冰箱”存储,运输中转、交付时,由于 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疫苗的外包装箱可能会出现小水珠,此过程中会 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20.如图所示,分析水循环可知,地表水吸收热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为小冰粒的过程要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高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熔化厚度却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降雪量与冰雪因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减小的量基本相等。
21.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三、实验题
2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练习使用温度计测温水的温度”的实验,则温水的温度是______,当完成实验,将温度计从温水中拿出来一段时间后,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最后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选填“不变”、“降低”、“先降低后升高”或“升高”)
23.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_____(“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该物质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_____,该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_____。
2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1)图甲中,正确的读数方式为 ___________(选填“A”“B”或“C”);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_℃,在撤掉酒精灯后,水还能沸腾一小会儿,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图乙、丙是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况,则图 ______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第三章 《物态变化》能力提升卷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D
6.A
7.A
8.D
9.C
10.C
11.C
12.D
13. 热胀冷缩 36.9 -4 可以
14.熔化吸热
15. 液化 放出
16. 放热 液 固液共存 凝固点
17. 低于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18. 汽化 凝华
19. 液化 放热
20. 汽化 放出 升华
21. 升华 凝华 B
22. 38℃ 先降低后升高
23. 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吸热,但温度不变
24. B 99 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