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展开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
下面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第一幅图天空中的风筝,如果把这些风筝看成是一个点,那么它们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什么?(线)你发现什么?板书:点动成线。第二幅图汽车雨刷。如果把雨刷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时左右摇摆形成了什么?(半圆)你有什么发现?板书:线动成面。第三幅图自动旋转大门。如果把转门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旋转),长方形转门旋转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圆柱体)你有什么发现?板书:面动成体。
(2)大家能举出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
1.雨落下成线、笔尖在纸上移动成线2.自行车行驶时,车条看上去构成一个圆面3.牙膏口是一个圆面,挤牙膏时形成一个圆柱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寻找一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二、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分别拿长方形的和三角形的,快速旋转小棒并进行观察。依次说一说各形成了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柱和圆锥。之后课件演示。
(2)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注命各物体的名称。
师:我准备了一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吗? 边说边分类:圆柱体和圆锥体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圆柱、圆锥的特点。
师:将自己准备的圆柱、圆锥拿出来,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一)探究圆柱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柱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体。请你拿出圆柱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柱有什么特点?(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等多种方式)
(2)学生独立活动,教师深入指导。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5)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高。
圆柱的特征:
①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②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
问:圆柱有多少条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二)探究圆锥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锥的特征。
(1)介绍活动要求。
师:请再拿出圆锥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锥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活动,教师深入指导。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交流。
(4)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高。
圆锥的特征:
① 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②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问:圆锥有多少条高?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连一连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 应用题
五、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
同学们,简单的动就将这些平面图形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可见我们的数学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啊!今后让我们继续多观察、多操作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吧!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圆柱 圆锥
底面 底面
侧面 侧面
高 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研究,深入认识,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合作探究,明确特征,巩固拓展,总结反馈,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