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学情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发酵工程的运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黑曲霉发酵可以制得酱油或柠檬酸
B. 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可制得味精
C. 利用霉菌产生的抗生素(井冈霉素)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枯纹病
D. 果酒与果醋的酿制需要控制的温度条件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如果要获得优质野生酵母菌最好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采样,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8~25℃。果醋发酵接种的醋酸菌,醋酸菌适宜在30~35℃温度条件下生长,因此果醋发酵需要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提高温度到30~35℃,且由于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还需要通入空气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1/3空间,在发酵期的用途一是初期提供有氧条件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二是防止发酵液溢出,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A、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黑曲霉将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经淋洗、调制成酱油产品;柠檬酸也可通过黑曲霉发酵制得,A正确;
B、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谷氨酸与钠离子结合后的产物,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可制得味精,B正确;
C、利用放线菌通过发酵工程产生的井冈霉素可以用来防治水稻枯纹病,这是微生物农药的实例,C错误;
D、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8~25℃,果醋发酵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D正确。
故选C。
2. 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酵母菌在最适pH条件下进行乙醇发酵,不产生甘油和醋酸;如果环境pH大于8,它的发酵产物除乙醇外,还会有甘油和醋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先进行糖化分解淀粉,再焙烤杀死种子,否则淀粉酶会失活
C. 在发酵过程中,必须对pH进行控制,同时可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变pH发酵,从而控制产物和生产效率
D. 对发酵后的啤酒进行消毒,杀死其中的大多数微生物,以延长啤酒保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适宜酵母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5°C。
【详解】A、赤霉素能促进α-淀粉酶合成,故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
B、焙烤后才进行糖化,焙烤可以杀死大麦种子的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而后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用于产生酒精,B错误;
C、pH会影响酶的活性,故在发酵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变pH发酵,从而控制产物和生产效率,C正确;
D、消毒能杀死其中大多数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对发酵后的啤酒进行消毒,可以延长啤酒保质期,D正确。
故选B。
3. 乳酸菌在34℃时繁殖速率最快,在25~30℃时细胞产量最高,在40℃时发酵速率最快,在30℃时乳酸产量最高,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牛奶在无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其中的乳糖分解,可被制成酸奶。部分人体内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乳糖会在肠道中由细菌分解变成乳酸,从而破坏肠道的碱性环境,容易发生轻度腹泻。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温发酵条件下产乳酸量可能高于30℃恒温发酵条件
B. 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气泡主要是由乳酸菌发酵释放的二氧化碳形成
C. 若乳酸菌与醋酸菌落形态相似,可以通过控制培养箱中的无氧条件达到区分的目的
D. 酸奶可适于对乳糖不耐受的人食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其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可以用于腌制泡菜、做酸奶等发酵产品的制作。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当 O2 、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由题干可知,乳酸菌在34℃时繁殖速率最快,在25~30℃时细胞产量最高,在40℃时发酵速率最快,在30℃时乳酸产量最高,变温发酵条件下可以让乳酸菌数量变多,产乳酸量可能高于30℃恒温发酵条件,A正确;
B、乳酸菌发酵只产生乳酸,不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
C、乳酸菌为厌氧菌,醋酸菌为需氧菌,因此若乳酸菌与醋酸菌落形态相似,可以通过控制培养箱中的无氧条件达到区分的目的,C正确;
D、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后,其中的乳糖分解,因此酸奶适于对乳糖不耐受的人食用,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纯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A. 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每次灼烧接种环的目的均不同
B. 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培养的原因之一是防止污染
C. 大肠杆菌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D. 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灭菌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平板划线法操作中,第一次划线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第二次及之后的几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即第二次及之后的接种划线中目的相同,A错误;
B、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培养的原因之一是防止培养基中蒸发水分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B正确;
C、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生长在此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C正确;
D、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灭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A。
5. 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土样中初筛到能合成阿拉伯胶降解酶的菌株SM01。下表中培养液pH均为6.0,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应选用表中的______培养液。
培养液
阿拉伯胶
阿拉伯胶酶
NaNO3
牛肉膏
K3HPO4
MgSO4.7H2O
KCl
FeSO4.7H2O
A
25g/L
—
—
—
1g/L
1g/L
0.5g/L
0.01g/L
B
25g/L
1μg/L
—
3g/L
1g/L
1g/L
0.5g/L
0.01g/L
C
—
—
3g/L
—
1g/L
1g/L
0.5g/L
0.01g/L
D
25g/L
—
3g/L
—
1g/L
1g/L
0.5g/L
0.01g/L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必须以阿拉伯胶作为唯一碳源,不能加入牛肉膏等其它碳源;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培养液中不能加其它阿拉伯胶酶;另外微生物培养的其它营养(氮源、无机盐等)成分培养液也需具备。
【详解】A、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必须以阿拉伯胶作为唯一碳源,不能加入牛肉膏等其它碳源。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培养液中不能加入其它阿拉伯胶酶,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另外微生物培养的其它营养(氮源、无机盐等)成分培养液也需具备。该培养基中缺乏氮源,A错误;
B、培养液中加入了阿拉伯胶酶,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无法保证培养液中的阿拉伯胶是被能合成阿拉伯胶降解酶的菌株SM01降解的,且阿拉伯胶不是唯一的碳源,故不能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B错误;
C、培养液中没有加入阿拉伯胶,故不能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C错误;
D、培养液中加入了阿拉伯胶(唯一的碳源)、NaNO3(氮源)、K3HPO4等无机盐成分,可用于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D正确。
故选D。
6. 将一定量的土壤稀释液涂布在如下配方培养基上,其中含有甘露醇(C6H14O)1%,磷酸二氢钾0.02%,水合硫酸镁0.02%,氯化钠0.02%,二水合硫酸钙0.01%,碳酸钙0.5%,琼脂2%。计数培养基上菌落数量,并估算一定量的土壤中该微生物的数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可用于筛选自养型微生物
B. 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得到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
C. 上述过程也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并计数
D. 若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则统计的结果可以零误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详解】A、培养基添加了有机物甘露醇,不能筛选自养型微生物,A错误;
B、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B正确;
C、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以分离纯化微生物,也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仅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C错误;
D、显微镜直接计数时,由于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因此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统计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要灭菌后再接种,以防杂菌污染
B. 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
C. 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后续培养过程中每日需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D. 再分化过程应先诱导生根,再诱导生芽,以便于吸收营养物质,利于幼苗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由愈伤组织进行细胞分化时,一般要先诱导其生芽,然后诱导其生根,可通过控制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来实现。②光照: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对有些植物来说,避光培养有利于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当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和叶时,一定要有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③体内细胞未表现全能性的原因: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详解】A、灭菌的方法太强烈,会损伤外植体,因此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后再接种,以防杂菌污染,A错误;
B、植物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B错误;
C、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后续培养过程中每日需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
D、再分化过程应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若先生根,后续不易生芽,D错误。
故选C。
8. 关于杂种植株普通小麦一长穗偃麦草等叙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纤维素酶、胰蛋白酶等物质
B. 诱导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激和生物诱导等
C.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新品种与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仍存在着生殖隔离
D.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培育、人鼠细胞融合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物质,胰蛋白酶用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A错误;
B、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激等,生物诱导用于动物细胞融合,B错误;
C、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新品种、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是不同的物种,因此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新品种与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仍存在着生殖隔离,C正确;
D、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培育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人鼠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发育成动物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需要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当的缓冲液中进行
B. 可通过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大批量获得次生代谢物
C. 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本质上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 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就可以获得抗病毒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作物脱毒材料:分生区(如茎尖、芽尖)细胞;植物脱毒方法:进行组织培养;结果:形成脱毒苗。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称作微型繁殖技术。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其特点包括: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可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并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详解】A、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需要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当的缓冲液中进行,以免原生质体过度吸水或失水,A正确;
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因此可大量获得次生代谢物,B正确;
C、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就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C正确;
D、一定大小的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无病毒新品种,但是其没有抗病毒能力,D错误。
故选D。
10. 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对皮肤干细胞进行培养,以获得适合临床上使用的人造皮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皮肤干细胞时需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动物血清
B. 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胞被杂菌污染
C. 需将培养皿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 培养时除需控制培养液适宜的温度和pH,还需考虑渗透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即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并将它们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详解】A、培养皮肤干细胞时,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需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动物血清,A正确;
B、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并将它们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正确;
D、培养时除需控制培养液适宜的温度36.5℃左右和pH(7.2-7.4),还需考虑渗透压,D正确。
故选B。
11. 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抗肿瘤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这些抗体来对体内的肿瘤进行定位,辅助诊断并确定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这些抗体对体内肿瘤进行定位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B. 这些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特点
C. 制备该单克隆抗体时需先给小鼠注射肿瘤细胞,再分离B淋巴细胞
D. 若单克隆抗体为鼠源性抗体,异种动物血清可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能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
【详解】A、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确定体内肿瘤的位置,A正确;
B、单克隆抗体的特定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B正确;
C、制备该单克隆抗体时,应先给小鼠注射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来免疫小鼠,然后分离B淋巴细胞,C错误;
D、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对人体具有异种蛋白的抗原性,可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D正确。
故选C。
12. 美籍华人张明觉首次实现哺乳动物体外受精:从兔子的子宫回收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同卵子结合,然后根据同步化的原理,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另一只假孕雌兔的子宫中,经过“借体怀胎”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通过体外受精培育成功的仔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防止受体对移植胚胎发生免疫排斥,供体和受体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 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需要给予一定量的CO2,以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
C. 囊胚期透明带会破裂,胚胎从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孵化
D. 在囊胚阶段,胚胎的内部开始出现含有液体的腔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期发情处理目的是使供体与受体出现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②营养: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③温度、pH、渗透压:哺乳动物多是36.5℃左右,适宜pH为7.2-7.4;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受体子宫不会对移植胚胎发生免疫排斥,供体和受体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目的是使供体与受体出现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A错误;
B、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 CO2 气体,维持培养液的pH的稳定,B正确;
C、囊胚进一步发育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个过程叫做孵化,C正确;
D、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胚胎内部出现了含有液体的腔即囊胚腔,这时的胚胎叫做囊胚,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能溶于2mol/LNaCl溶液,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溶于酒精
B. 将充分研磨的洋葱先低速离心,取上清液,再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即可提取其中的DNA
C. 洋葱研磨过滤,收集滤液,加入嫩肉粉(含木瓜蛋白酶)或将滤液放在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min,均可去除部分杂质
D. 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过滤,收集滤液,加入2mol/L的NaCl溶液,过滤收集滤液,再逐渐加入蒸馏水,再过滤,取出的析出物中含有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初步分离DNA和蛋白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能溶于2mol/L的NaCl溶液,DNA在一定温度水浴条件下,与二苯胺反应呈蓝色,因此可利用二苯胺溶液鉴定DNA。
【详解】A、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初步分离DNA和蛋白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能溶于2mol/L的NaCl溶液,A正确;
B、将充分研磨的洋葱先低速离心,取上清液,再高速离心弃上清液,取底部的沉淀物即是粗提取的DNA,B错误;
C、通常会向DNA粗提取物溶液中加入嫩肉粉,由于嫩肉粉中含有蛋白酶,可破坏其中的蛋白质;或将滤液放在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min,由于DNA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或耐较高温度),在此过程中蛋白质被破坏,这两种操作均可去除部分蛋白质类杂质,C正确;
D、鸡血细胞吸水涨破后,加入2mol/L的NaCl溶液,使DNA溶解其中,其他不溶的杂质得以去除,逐渐加蒸馏水,使NaCl溶液浓度降低,DNA析出,D正确。
故选B。
14. Ⅱ—3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天然人白细胞介素—2是一个由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人们用蛋白质工程中的定位诱变技术将控制IL—2中第125位半胱氨酸的TGT转换成TCT或GCA,使125位的半胱氨酸转换成丝氨酸或丙氨酸,避免了错误配对的产生。结果不但使IL—2的生物活性不受影响,而且其热稳定性等方面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获得热稳定性强的IL—2的基本思路是:改造IL—2基因→表达→形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形成具有高级结构的蛋白质→行使生物功能
B. 密码子改变了,IL—2的结构就一定改变了
C. IL—2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是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
D. 蛋白质工程不但可以改造现有蛋白质,还可以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详解】A、获得热稳定性强的IL—2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A错误;
B、密码子改变,由于密码子表的简并性,IL—2的结构不一定改变,B错误;
C、IL—2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其化学本质为多肽,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C错误;
D、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D正确。
故选D。
15. 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由同一抗原刺激产生的不同抗体统称为多抗。将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 p72 注入小鼠体内,可利用该小鼠的免疫细胞制备抗 p72 的单抗,也可以从该小鼠的血清中直接分离出多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注入小鼠体内的抗原纯度对单抗纯度的影响比对多抗纯度的影响大
B. 单抗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分离出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 利用该小鼠只能制备出一种抗 p72 的单抗
D. p72 部分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原单抗失效而多抗仍有效的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 p72 上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所以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每个抗原决定簇刺激产生的抗体是单抗。
【详解】A、单抗的制作需要筛选,而多抗不需要筛选,抗原纯度越高,产生的多抗纯度越高,因此原纯度对单抗纯度的影响比对多抗纯度的影响小,A错误;
B、单抗制备过程中通常将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错误;
C、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 p72 上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所以向小鼠体内注入p72 后,可以刺激小鼠产生多种抗p72的单抗,C错误;
D、p72 部分结构改变只改变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因此由这部分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失效,但由于还存在由其他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所以多抗仍有效,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
16. 穿刺接种是指用接种针,挑取少量的菌种,自培养基的中心垂直地刺入半固体培养基中,然后沿原穿刺线将针拔出的接种方法。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种时保证培养物的纯度的措施之一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
B. 该接种方法可用于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C. 该接种方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D. 微生物的运动可能会在底层穿刺线四周出现扩散生长现象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培养基按照其物理状态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半固体培养基可用来观察微生物的动力或保藏菌种。
【详解】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A正确;
B、穿刺接种的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的无氧环境中能够繁殖,因此适用于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培养,B正确;
C、穿刺接种法接种时接种液不是定量的,并且菌落连在一起无法区分个数,因此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错误;
D、若细菌具有动力,可在底层穿刺线四周出现扩散生长现象,无动力的细菌则仅在穿刺线上生长,D正确。
故选ABD。
17. 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基本上都可以分解尿素,如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等。下列关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
B. 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
C. 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
D. 可以利用人工诱变,转基因、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A、脲酶能够将尿素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A正确;
B、蛋白质组成元素包括N,因此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B正确;
C、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细菌为“J”形增长,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生殖,因此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C正确;
D、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不能用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D错误。
故选ABC。
18. 豌豆的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黄色圆粒细胞与花药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后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
C. 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D. 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使花药离开正常的发育途径而分化成为单倍体植株。
【详解】A、黄色圆粒细胞属于体细胞,花药属于生殖细胞,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生殖细胞的两倍,A错误;
B、单倍体植株高度不可育,因此单倍体植株没有种子;应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后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B错误;
C、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有性生殖中,C错误;
D、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组织培养技术,与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在于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D。
19. 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要最大程度地抑制其分化、维持全能性,细胞为圆形或扁圆形,结构相对简单;细胞核大,细胞质少,核质比高。输卵管上皮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分化抑制因子。科学家通过病毒介导或者其他的方式,将四种与多能性相关的转录因子导入宿主细胞,使其重新编程为iPS细胞,iPS细胞特性与胚胎干细胞极为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iPS细胞时可加入输卵管上皮细胞,以维持iPS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和全能性
B. 介导转录因子导入皮肤细胞时,应用灭活的病毒,以防止皮肤细胞被感染
C. 重编程为iPS细胞时,关闭了体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开启了使细胞全能性分化的基因
D. 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初步鉴定iPS细胞是否诱导成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将它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因为诱导过程无须破坏胚胎,而且iPS细胞可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将它移植回病人体内,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因此iPS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
【详解】A、由题干可知,输卵管上皮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分化抑制因子,为了维持iPS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和全能性,培养iPS细胞时可加入输卵管上皮细胞,A正确;
B、通过病毒介导或者其他的方式将转录因子导入皮肤细胞,应用有活性的病毒,灭活病毒不能将外源DNA片段带入宿主细胞,B错误;
C、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时,关闭了体细胞特异性的表达的基因,同时开启了使细胞全能性分化的基因,可以维持iPS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和全能性,C正确;
D、由题干可知,iPS细胞特性与胚胎干细胞极为相似,胚胎干细胞为圆形或扁圆形,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初步鉴定iPS细胞是否诱导成功,D正确。
故选ACD。
20. 下列关于PCR过程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在酶和引物都正常工作,但是不出现扩增带,其原因可能是核酸模板变性不彻底导致的
B. 复性的温度设定与引物有关,延伸时间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
C.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破坏氢键的原理相同
D. 理论上推测,第n轮循环产物中只含有一种引物的DNA片段所占比例为1/2n-1
【答案】ABD
【解析】
【分析】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详解】A、PCR扩增的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过程,其中变性是在高温条件下将DNA双链解开,作为模板,若在酶和引物都正常工作,但是不出现扩增带,其原因可能是核酸模板变性不彻底导致的,A正确;
B、复性的温度设定与引物有关,当其中G-C碱基对多时,温度较高,而延伸时间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长度越大,则时间越长,B正确;
C、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破坏氢键的原理不同,其中PCR通过高温破坏氢键,而细胞内DNA复制通过解旋酶破坏氢键,C错误;
D、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每次复制都需要两种引物结合在DNA的两端,第n轮循环产物共2n个DNA分子,仅含有其中一种引物的DNA片段为2个,故理论上推测,第n轮循环产物中只含有一种引物的DNA片段所占比例为2/2n=1/2n-1,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21.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木质素是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有机物,是世界上第二位丰富的有机物,其分解与陆地上碳循环密切相关。苯胺蓝是一种蓝色生物染色剂,可将木质素染成蓝色,木质素降解菌产生的过氧化酶可以使苯胺蓝褪色。下图为木质素降解菌分离筛选方案流程图,回答下列题目。
(1)配制的培养基需用______法灭菌,检测灭菌效果的常用做法是______。
(2)配制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筛选木质素降解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出现了两种形态等特征不同的菌落A和B,为进一步判断菌种A和B降解木质素能力的强弱,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
(3)为了解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的数量,取10g土样加入90mL泥菌水,充分混匀后,进行等比稀释,将0.1mL稀释液接种于培养基上,倍稀释对应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138、140、148,则每克土样中木质素降解菌数量为______个。若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请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考虑,木质素降解菌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作用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高压蒸汽灭菌 ②.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平板上有无菌落生成
(2) ①. 木质素 ②. 配制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并加入苯胺蓝的培养基,将A、B两菌种分别接种于同一平板的不同位置,重复做三个平板,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比较A、B菌种周围无色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
(3) ①. 1.42×108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木质素降解菌作为分解者,将陆地含量丰富的木质素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利于碳循环的顺利进行
【解析】
【分析】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微生物接种时的金属接种工具和试管口可以用灼烧灭菌。
【小问1详解】
培养基灭菌使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以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孢子和芽孢。为检测培养基的灭菌效果,可以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小问2详解】
为筛选木质素降解菌,配制的固体培养基应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为进一步判断菌种A和B降解木质素能力的强弱,可以配制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并加入苯胺蓝的培养基,将A、B两菌种分别接种于同一平板的不同位置,重复做三个平板,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比较A、B菌种周围无色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
【小问3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0.1mL稀释液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上,105倍稀释度对应的三个平板中菌落数量分别为138、140、148,则三个平板中平均菌落数为(138+140+148) ÷3=142,每克土样中微生物数量为142÷0.1×105=1.42×108个。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小问4详解】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考虑,木质素降解菌作为分解者,将陆地含量丰富的木质素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利于碳循环的顺利进行。
22.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传统发酵装置示意图。比较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发酵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酿酒与现代工业发酵酿酒的原理是______。请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不考虑发酵液中葡萄糖的影响),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
(2)传统发酵技术一般以天然存在的______发酵,品质不一,现代工业发酵一般为单一菌种发酵,品质较高。自制的果酒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经过______装瓶等过程才能获得成品酒。
(3)若要测定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取10mL发酵液稀释1000倍,利用25×16的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并统计到中方格中的酵母菌平均数为9个,则每毫升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约是______个。
(4)利用上图中装置酿酒与酿醋时,操作上的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
【答案】(1) ①.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 ②. 实验思路:取两支试管分别标号A、B,向A试管中各加入2ml发酵液,向B试管中各加入2ml酒精,向AB两试管各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并轻轻震荡,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2) ①. 混合菌种 ②. 沉淀、过滤、灭菌
(3)2.25×109
(4)酿酒时需关闭充气口,酿醋时则需向充气孔中充入无菌空气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的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的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较适宜的发酵温度为18~30℃。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类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检测发酵液是否含有酒精,取样后滴加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并振荡,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橙色变成灰绿色,则说明发酵液中含有酒精。
【小问1详解】
传统发酵酿酒与现代工业发酵酿酒都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大量增殖,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即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该实验目的是验证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因此实验自变量是是否加入发酵液,因变量为溶液颜色变化。对照组中应加入酒精作为阳性对照。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因此实验思路是:取两支试管分别标号A、B,A试管中各加入2ml发酵液,作为实验组,B试管中各加入2ml酒精,作为对照组,两试管中都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振荡后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AB两试管都变为灰绿色,即可验证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
【小问2详解】
传统发酵技术一般不进行严格灭菌操作,因此其发酵菌种为天然的混合菌种。现代工业发酵酿制果酒不同于自制果酒,需要经过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过程才能获得成品酒。
【小问3详解】
25×16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1mL=1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25×10000×稀释倍数,因此该实验中每毫升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9×25×10000×1000=2.25×109。
【小问4详解】
酿酒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需要关闭充气口,酿醋利用醋酸菌,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需向充气孔中充入无菌空气。
23. 某科研小组分别以某种被子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
(2)操作者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水解后可得到______。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______;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______。
(3)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____。A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_____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
【答案】(1)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 ①. 葡萄糖、果糖 ②. 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 ③. 提供能源
(3) ①.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②. 脱分化
(4) ①. 不能 ②.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形成植株(新植体)。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小问1详解】
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小问2详解】
蔗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组成,所以蔗糖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果糖。蔗糖可为愈伤组织提供能源且植物细胞的培养需要适宜的pH,而据图可知,在12d后,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导致细胞干重下降。
【小问3详解】
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经过脱分化形成的。
【小问4详解】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通过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可以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因此在培养时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
24. 研究发现部分晚期胃癌患者体内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过量表达因此胃癌治疗可用HER2作为免疫治疗靶点。T—Dxd是由人源化抗HER2抗体参与构成的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将细胞毒性药物选择性地送至胃癌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为获得T—Dxd,科研人员先制备鼠源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需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这些抗原应取自患者的______细胞,并定期多次注射,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以小鼠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
(3)已知合成核苷酸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下图)。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选用的骨髓瘤细胞缺乏转化酶。筛选1的培养基是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筛选的依据是______。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4)鼠源抗体易引发人体免疫排斥,科研人员拟通过改造抗体结构的FR区,获得鼠源区域占比更小的人源化抗体。请对下列操作步骤进行正确排序______
A.推测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B.设计替换FR区氨基酸序列
C.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抗体
D.合成新的基因或改造基因
E.导入受体细胞
(5)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
【答案】(1) ①. 胃癌 ②. 使小鼠产生大量(分泌抗HER2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 ①. 在HAT培养基中,物质A阻断全合成途径,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转化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未融合的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B细胞获得了转化酶和激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 ②. 抗原—抗体杂交
(4)BADEC (5)通过基因工程向B淋巴(浆)细胞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小问1详解】
实验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患者的胃癌细胞,并定期多次注射,其目的是使小鼠产生大量(分泌抗HER2抗体)的B淋巴细胞。
【小问2详解】
要制备单细胞悬液,主要步骤为从小鼠甲体内取出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使培养细胞分散开来。
【小问3详解】
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物质A阻断全合成途径,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转化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未融合的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B细胞获得了转化酶和激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但是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一定能抗HPV,还需要进一步筛选,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最后选出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4详解】
鼠源抗体易引发人体免疫排斥,科研人员拟通过改造抗体结构的FR区,获得鼠源区域占比更小的人源化抗体。借助于蛋白质工程,步骤应该为:B设计替换FR区氨基酸序列→A推测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D合成新的基因或改造基因→E导入受体细胞→C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抗体,因此正确排序为BADEC。
【小问5详解】
由于调控细胞无限增殖的prG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此要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向B淋巴(浆)细胞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或者也可以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
25. 某植物的A基因是一个受低温等因素诱导表达的基因,其表达产物A蛋白是该种植物获得耐寒性不可或缺的一种防冷冻蛋白。科研小组欲利用A基因培育转基因抗冻番茄新品种。A基因上的两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及载体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用限制酶EcoR I切出的末端I为,用限制酶Sma I切出的末端Ⅱ为,请依次写出这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并用箭头标出切割位点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连接末端I,又能连接末端Ⅱ的是__________酶。
(2)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两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如果引物与非目的序列有同源性或引物之间容易聚合形成二聚体,则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A基因转录时以图一中α链为模板链,mRNA自身的延伸方向为5’—3’。A基因应插入图二中__________(填“启动子甲”或“启动子乙”)的下游,并且酶切位点__________(填“1”或“2”)离该启动子更近些。
(4)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具有__________的优势,与诱变育种相比具有__________的优势。
【答案】(1) ①. ②. ③. T4DNA连接
(2) ①.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②. 不止一条条带、条带宽度变窄
(3) ①. 启动子乙 ②. 2
(4) ①.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②. 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包括 “分子手术刀”——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DNA连接酶主要有两类①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②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效率低。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①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②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小问1详解】
由题干可知,限制酶EcoRⅠ切出的末端Ⅰ为,可推知该酶的切割位点位于碱基G和碱基A之间,与之对应形成的另一黏性末端为 两末端重新连接成,即为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限制酶SmaⅠ切出的末端Ⅱ为平末端 ,可推知该酶在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进行切割,因此其识别序列为。末端Ⅰ是黏性末端,末端Ⅱ是平末端,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但是连接平末端效率较低。
【小问2详解】
进行PCR时所用引物是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的,它可以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若PCR过程中,引物与非目的序列有同源性,则会扩增出许多非目的序列,在电泳后就会有不止一条条带出现,即出现目的序列条带之外的其他条带;若两个引物之间聚合形成二聚体,则引物无法与模板DNA链结合,会导致扩增出的目的序列较少,电泳后目的序列的条带宽度变窄。
【小问3详解】
图二中启动子乙是受低温等因素诱导表达的启动子,因此A基因应插入启动子乙下游。由于A基因转录时以图一中α链为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且mRNA自身的延伸方向为5'—3',因此可判断A基因转录时从基因A的右侧(即酶切位点2)开始转录的,因此右侧即酶切位点2应该离启动子较近。
【小问4详解】
杂交育种过程中不同物种杂交无法产生可育后代,而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诱变育种无法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相比之下,基因工程导入已知功能的外源基因,就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5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甜瓜是一种耐淹性较强的品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7,9kb,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该蛋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