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分类讨论
展开分类讨论在解题策略上就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一般分类讨论的几种情况:①由分类定义的概念必须引起的讨论;②计算化简法则或定理、原理的限制,必须引起的讨论;③相对位置不确定,必须分类讨论;④含有多种不定因素,且直接影响完整结论的取得,必须分类讨论.
若函数y=mx2+(m+2)x+ m+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那么m的值为( )A. 0 B. 0或2 C. 2或-2 D. 0,2或-2
点拨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若m≠0时,函数是二次函数;若m=0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解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①当函数是二次函数时,∵函数y=mx2+(m+2)x+ m+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Δ=(m+2)2-4m =0且m≠0,解得:m=±2.②当函数是一次函数时,m=0,此时函数解析式是y=2x+1,和x轴只有一个交点.故答案为:D.
在中学数学中,有些概念是分类定义的,如本题的函数y=mx2+(m+2)x+ m+1中m未确定,若m≠0,函数是二次函数,若m=0,函数是一次函数,解题时一定要分类讨论.
已知实数a,b满足a-b=1,a2-ab+2>0,当1≤x≤2时,函数y= (a≠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1,求a的值.
点拨 根据条件a-b=1,a2-ab+2>0可确定a的取值范围,然后分情况进行讨论,再分别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1,计算出a的值.
解 ∵a2-ab+2>0,∴a2-ab>-2,∴a(a-b)>-2,∵a-b=1,∴a>-2.①当-2<a<0,1≤x≤2时,函数y= 的最大值是y= ,最小值是y=a,∵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1,∴ -a=1,解得:a=-2,不合题意,舍去;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y= (k≠0),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一般地,当题目中涉及分类给出的公式、性质、定理时,都要进行分类讨论.
如图,抛物线y=a(x-1)(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D.(1)写出C,D两点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设S△BCD∶S△ABD=k,求k的值;(3)当△BCD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对应抛物线的解析式.
点拨 令x=0可求得C点坐标,化为顶点式可求得D点坐标;
解 在y=a(x-1)(x-3),令x=0,得y=3a,∴C(0,3a),∵y=a(x-1)(x-3)=a(x2-4x+3)=a(x-2)2-a,∴D(2,-a).
(2)设S△BCD∶S△ABD=k,求k的值;
点拨 令y=0可求得A、B的坐标,结合D点坐标可求得△ABD的面积,设直线CD交x轴于点E,由C、D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CD的解析式,则可求得E点坐标,从而可表示出△BCD的面积,进而求得k的值;
解 在y=a(x-1)(x-3)中,令y=0,得x=1或x=3,∴A(1,0),B(3,0),∴AB=3-1=2,∴S△ABD= ×2×a=a,如图,设直线CD交x轴于点E,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
(3)当△BCD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对应抛物线的解析式.
点拨 由B、C、D的坐标,可表示出BC2、BD2和CD2,分∠CBD=90°和∠CDB=90°两种情况讨论,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a的方程,求得a的值,即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 ∵B(3,0),C(0,3a),D(2,-a),∴BC2=32+(3a)2=9+9a2,CD2=22+(3a+a)2=4+16a2,BD2=(3-2)2+a2=1+a2,∵∠BCD<∠BCO<90°,∴△BCD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有∠CBD=90°或∠CDB=90°两种情况.∵抛物线开口向上,∴a>0.
①当∠CBD=90°时,有BC2+BD2=CD2,即(9+9a2)+(1+a2)=4+16a2,解得:a=-1(不合题意,舍去)或a=1,此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②当∠CDB=90°时,有CD2+BD2=BC2,即(4+16a2)+(1+a2)=9+9a2,
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抛物线顶点式的应用;在(2)中用a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由勾股定理得到关于a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
有些几何题,尤其是未画出图形的几何题,经常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此时不要忘记进行分类讨论.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6cm,射线PM经过点O,OP=10cm,射线PN与⊙O相切于点Q.A,B两点同时从点P出发,点A以5cm/s的速度沿射线PM方向运动,点B以4cm/s的速度沿射线PN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求PQ的长;(2)当t为何值时,直线AB与⊙O相切?
点拨 (1) PN与⊙O相切于点Q,OQ⊥PN,即∠OQP=90°,在直角△OPQ中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PQ的值;
(2)当t为何值时,直线AB与⊙O相切?
∵⊙O的半径为6,∴BQ=OC=6时,直线AB与⊙O相切.①当AB运动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BQ=PQ﹣PB=8﹣4t,∵BQ=6,∴8﹣4t=6,∴t=0.5(s)
②当AB运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BQ=PB﹣PQ=4t﹣8,∵BQ=6,∴4t﹣8=6,∴t=3.5(s)∴当t为0.5s或3.5s时直线AB与⊙O相切.
有遇到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时,常常以某条线或者某个特殊位置为分界点进行分类讨论.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三分类讨论问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三分类讨论问题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1或7,x+3x=4,备用图,∵EF⊥x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三分类讨论问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三分类讨论问题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1或7,x+3x=4,备用图,∵EF⊥x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专题2 分类讨论思想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专题2 分类讨论思想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解读,精讲释疑,①③④,°或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