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江苏卷)(原卷版)
展开【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全真模拟押题卷(江苏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 14题,每题 2 分, 共 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B.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 ATP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合成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 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 ATP
C. 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
D. 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3、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的装置,将半透膜袋(只有水分子可以透过)缚于玻璃管的下端,半透膜袋内装有6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若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会升高
B. 图乙中植物细胞所处外界溶液可能是0.3g/mL的蔗糖溶液
C. 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10min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ATP合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丙中蔗糖的运输
4、在太空育种过程中,由于受到太空环境因素的作用,某作物的A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缺少了5个脱氧核苷酸,A基因突变后表达的相应的酶中氨基酸数目减少了8个,使得作物产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基因突变后参与复制所需要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变
B. A基因缺少5个脱氧核苷酸导致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
C. 突变基因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D. 该实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5、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所处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在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B. 乙所处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与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
C. 甲、乙,丙中染色体的行为均有利于核遗传物质均分
D. 丁所处时期细胞中核膜核仁解体,染色体变回染色质
6、细胞存活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信号控制,如图为小鼠(哺乳动物)细胞的存活因子抑制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存活因子是抑制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分子
B. 存活因子结合受体后会抑制Bc1-2蛋白的合成
C. 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编程性死亡
D. 在小鼠成熟的红细胞中也存在Bc1-2基因的表达过程
7、珍稀植物鹅掌楸是一种多年生的高大落叶乔木,高度可达40米,胸径1米以上。为探究鹅掌楸种群的数量特征,对某地区鹅掌楸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地区鹅掌楸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
B. 第Ⅷ龄级鹅掌楸死亡率急剧上升可能是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应加强保护
C. 大龄级鹅掌楸的个体数少是因为其对资源的竞争能力下降造成的
D. 提高鹅掌楸种子萌发率与幼苗存活率是促进种群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
8、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相互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d4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可能是d
B. a1中代谢旺盛,若产物积累在b处会导致b处液体增多
C. 液体c中的物质进入d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d
9、植物甲和植物乙为二倍体。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中。在某些山地坡度缓和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
B. 甲种群基因频率若改变则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 甲、乙、丙含有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D. 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种内竞争有关
10、下图是科研人员将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示意图,它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能实现对下图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DC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
B.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的成像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
C. 肿瘤细胞被ADC选择性杀伤而导致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细胞筛选
11、2018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P·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疗法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 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 PD-1抑制剂类药物,如PD-1抗体,可以减弱PD-1蛋白的功能
12、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 菌落直径:C(mm) | 透明圈直径:H(mm) | H/C |
细菌Ⅰ | 5.1 | 11.2 | 2.2 |
细菌Ⅱ | 8.1 | 13.0 | 1.6 |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13、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的病害,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尝试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灭活病毒诱导马铃薯细胞与茄子细胞融合,进一步筛选出杂种细胞
B. 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可以解释并非所有杂种植株均抗病
C. 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杂种植株中是否具有来自茄子的青枯病抗性基因
D. 茄子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宜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病马铃薯
14、玉米、小麦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则会出现种子胎萌现象(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发芽)。下图是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的调控模型。据图推测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其中GA为赤霉素;CK为细胞分裂素;ABA为脱落酸;数字表示实验组别。
A. GA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激素
B. ABA和CK对种子作用的效果是相反的
C. 胎萌现象可能经历了模型中3到4的过程
D. 多种激素和一种激素作用的效果可以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 共 5 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5、图为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线粒体基质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B. 线粒体中生成的ATP向细胞质基质运送,需要与细胞质基质中的ADP进行交换
C. 三羧酸循环只能以丙酮酸为分解底物,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
D. NADH和FADH2分解产生的e-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O2
16、钙果又名欧李,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利用其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醋酸菌进行钙果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
B. 在钙果果酒发酵期间,为保持无氧环境,不能拧松发酵瓶盖
C. 传统制作钙果果酒、果醋时,应将原料钙果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 钙果果酒的颜色是钙果果皮和果肉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
17、miRNA是一类由基因编码的,长约22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分子。在线虫细胞中,Lin−4基因的转录产物经加工后形成miRNA−miRNA*双链,其中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使其翻译受阻(这是RNA干扰的一种机制),进而调控幼虫的正常发育模式。Lin−4miRNA的形成过程及其对Lin−14基因的表达调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录miRNA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与miRNA*的碱基序列相同
B. Lin−4基因转录产物加工为miRNA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C. Lin−4基因和mRNA在基本组成单位上的不同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
D. Lin−4基因调控Lin−14基因选择性表达结果是Lin−14基因转录水平降低
18、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两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东北虎的生活史对策为K对策,K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B. 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R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C. R对策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
D. 有效保护K对策生物的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19、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名称 | 实验材料 | 实验操作或现象 |
A. |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 新鲜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等 |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
B.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 视野中多数细胞的细胞核消失,染色体清晰可见 |
C. | 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 | 洋葱、显微镜、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质量分数为 15% 的盐酸溶液、清水、改良苯酚品红溶 液等 | 洋葱根尖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 30 分钟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进行冲 洗 |
D. | 叶绿体中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 | 菠菜叶、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 硅、层析液等 |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需要用 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 |
A. A B. B C. C D. D
三、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7 分。
20、 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参与常春藤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
(1)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推测细胞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_____________。
(2)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下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胁迫下测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2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3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
下表是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
组别 | 样品 | 0天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① | 1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 | 2271 | 2658 | 2811 | 3271 | 3425 |
② | 2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 | 2271 | 2415 | 2936 | 2789 | 1840 |
③ | 不含甲醛的培养液 | 2271 | 2311 | 2399 | 2462 | 2529 |
①表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①②③)。
②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开放程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A. 可溶性糖增加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
B. 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
C. 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
D. 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4)综合分析表、图2和图3的信息,写出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21、Ⅰ.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系列反应,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另外胰岛素分泌还受到有关神经的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内ATP浓度升高,进而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
(2)与血糖浓度增加引起的胰岛B细胞兴奋相比,通过图中神经末梢引起胰岛B细胞兴奋的过程有哪些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请答出两点)
(3)胰岛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胰岛素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降低。
(4)某些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高,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这类患者胰岛素靶细胞上可能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出的抗胰岛B细胞的效应T细胞和多种抗体会使胰岛B细胞受损,造成体内胰岛素含量不足。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此类糖尿病患者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物进行治疗。
Ⅱ.冠心病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前区疼痛,导致心淞加快,可通过受体阻断药来治疗。预防冠心病,要注意低脂饮食。
(5)研究发现,高血脂沉积在损伤内皮下形成斑块,斑块长大甚至破裂,使血管完全堵塞导致心梗,产生胸痛感甚至心搏骤停,产生胸痛感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改善心脏供血进行临时急救。
(6)心率活动的调节如图示,属于___________调节方式。NE是____________ (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
(7)为证实神经一心肌突触传递的是化学信号进行如下实验:取蛙保持活性的心脏A和B,并切除心脏B的副交感神经,将二者置于相同的营养液中:刺激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后,其心率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取适量心脏A的营养液注入心脏B的营养液中,推测心脏B心率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22、某种昆虫(XY型)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昆虫眼睛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 亲本 | 子代(F1) | ||
♀ | ♂ | ♀ | ♂ | |
甲 | 翻翅乳白眼 | 翻翅淡色眼 | 翻翅淡色眼:正常翅淡色眼=2:1 | 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2:1 |
乙 | 翻翅伊红眼 | 正常翅淡色眼 |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1:1:1:1 |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1:1:1:1 |
(1)昆虫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昆虫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2)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昆虫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3)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昆虫与翻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昆虫。若再将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昆虫与翻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昆虫的概率为_______。
(4)若将乙杂交组合子代(F1)中翻翅淡色眼雌昆虫与甲杂交组合子代(F1)中正常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产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昆虫翻翅基因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翅基因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6)正常翅基因突变为翻翅基因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翻翅昆虫细胞中获取控制翅形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_____(填“I”、“Ⅱ”或“Ⅲ”)。
23、同一湖泊中通常会生长大量的微囊藻和绿藻,绿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湖泊的湖岸边到湖心处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___________的结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___________的结果。
(2)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水生动物中毒和死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___________其稳定性。
(3)科研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Z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1,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据表分析,X是指______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____。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请保留一位小数)。
生物类型 | 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 X | 未利用 | 流向下一营养 级的能量 | 外来有机物 输入的能量 |
生产者 | 44.0 | 5.0 | 95.0 | Y | 0 |
植食性动物 | 9.5 | 1.5 | 11.0 | Z | 5.0 |
肉食性动物 | 6.8 | 0.5 | 7.2 | 0 | 11.0 |
(4)研究者获得一株棕鞭毛虫(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为研究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清除能力和降解藻毒素的效果,采集表层下40cm的富营养化湖水注入透光透析袋中,添加棕鞭毛虫后放置于原位,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图注:
①棕鞭毛虫能清除微囊藻和降解藻毒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为保护某湖泊的生物多样性而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__保护。
②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棕鞭毛虫对湖泊群落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4、人类猴痘由Yaba猴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可用于Yaba 猴病毒的快速检测。进行qPCR 时,在反应体系加入 Taqman探针,Taqman探针两端连有荧光基团(R)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Q),完整的Taqman探针不发出荧光,当探针被水解后R基团会发出荧光(如下图所示),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强度增加。
(1)采用 qPCR 检测Yaba 猴病毒需在一定的____溶液中才能进行,反应体系中还需提供DNA模板、原料、____、Taqman探针、Taq DNA聚合酶、Mg2+等。qPCR过程中,Taq DNA 聚合酶的两个作用是______.
(2)qPCR 检测病毒核酸一般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这与反应体系中加入的_____和____有关。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有_____(答出两点)。
(3)在PCR反应体系中一般都要加入Mg2+,原因是___。为了探究业Mg2+对PCR扩增效果的影响,科研人员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g2+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
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全国乙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全国乙卷)(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山东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山东卷)(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