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黄冈中学高三5月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活力论”认为生物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活力”(构成生物体的非物质因素)所支配的。活力论否定生命的物质性,并将生命活动看作是由凌驾于物质之上的“活力”引起的。下列观点或事实支持“活力论”的是( )
A. 海尔蒙特认为酵母中存在着非物质的特殊活性成分使其具有不同功能的潜能或活力
B. 施旺将葡萄汁加热煮沸杀死酵母细胞后,葡萄汁就不会再发酵成酒
C. 毕希纳根据“无细胞的发酵”提出:细胞中每一种化学反应都是由特定的酶催化的
D. 拉瓦锡根据糖发酵过程的定量分析结果提出:发酵只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2. 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是一类仅由蛋白质构成的感染性因子,其成分为SC型PrP蛋白。朊病毒的SC型PrP进入生物体后,会导致机体正常的C型PrP蛋白转变成SC型PrP,后者可诱导更多的C型PrP转变成SC型PrP,从而实现朊病毒的增殖。已知C型PrP与SC型PrP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但后者具有感染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病毒实质是将病毒接种在活细胞中使其完成增殖
B. 朊病毒诱导C型PrP转变成SC型PrP属于翻译过程
C. C型PrP与SC型PrP的差异与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没有关系
D. 上述实例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3. 分泌蛋白新生肽链的信号肽序列(位于肽链的N端,其末端常称为碱性氨基末端)合成后,可被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引起蛋白质合成暂停或减缓;待核糖体及其上的新生肽链转移至内质网上,蛋白质合成又重新恢复。随后,已合成的肽链在信号肽引导下,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继续加工,其中信号肽序列将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中的氮可与H+结合,因此称信号肽的N末端为碱性氨基末端
B. 高尔基体膜内侧与内质网相连,外侧与细胞膜相连,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根据信号肽能引导肽链穿过内质网膜可推测其上分布有重要的疏水序列
D. 分泌蛋白新生肽链的合成始于游离核糖体,说明附着型与游离型核糖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并无本质差异
4.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党的二十大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生产上可采取相应栽培措施以提高粮食产量,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提高粮食产量( )
A. 适时播种、“正其行,通其风”
B. 合理施肥,“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C.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D. 夏季夜间时,关闭蔬菜大棚的门帘
5. 洋葱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中,无法达到预期结果或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内容
预期结果或目的
A
用适宜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装片
细胞的紫色加深
B
洋葱管状叶剪碎后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
提取管状叶中的色素
C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D
洋葱切碎后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
提取细胞中的DNA
A. A B. B C. C D. D
6. 继发性主动运输是一种不直接消耗ATP主动运输方式,小肠上皮细胞可通过这种方式吸收葡萄糖,如下图所示。Na+由肠腔一侧顺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葡萄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直接动力,但细胞内外Na+的势能差则需要钠-钾泵(Na+/K+ATPase)的活动来维持,而这一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经GLUT进入组织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GLUT失活不会影响机体对葡萄糖吸收利用
C. 钠-钾泵所需ATP来自此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钠-钾泵所维持的Na+浓度差保证了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正常吸收
7. 二倍体植物白麦瓶草的性别是由如图所示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决定,已知雌性特异性基因诱导雌株形成,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时含有a染色体和b染色体的白麦瓶草的性别为雄株
B. 该植株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产生功能正常的两性花
C. 白麦瓶草群体中,会有部分植株的成熟细胞中含有两条b染色体
D. 白麦瓶草群体中,有部分植株不含有雄性可育基因
8.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主要通过块茎繁殖。野生马铃薯为二倍体,而商业化的马铃薯栽培品种为四倍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栽培马铃薯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
B. 野生马铃薯比栽培马铃薯更容易通过杂交育种进行品种改良
C. 与野生马铃薯相比,栽培马铃薯块茎中营养物质含量更丰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野生马铃薯和栽培马铃薯具有同样的种群基因库,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9. 水生动物的细胞经由皮肤、尿液等释放到环境中裂解后,会在水中残留有DNA(eDNA)片段。科学家在10个监测点观测江豚,并提取水中DNA扩增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检测点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观测到的江豚数量(头)
0
0
0
2
0
0
8
3
2
0
eDNA平均浓度(拷贝数/升)
-
14996
5194
2820
-
-
35588
3027
1105
-
注:“-”表示未检出
A. 在检测点水域所采的水样中只含有江豚的eDNA
B. eDNA检测技术还可能用于评估目标生物数量的多少
C. 综合两组数据可肯定仅有4个检测点所在水域分布有长江江豚
D. 应选用结构和功能较保守的基因,如tRNA基因序列来设计PCR引物
10. 干眼症是一种多发的全球性眼表疾病,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眼球干燥会诱发干眼症。该病还会诱发角膜损伤风险,严重时可能会使视力明显下降。研究发现角膜上皮干细胞(LSCs)产生的蛋白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角膜损伤的新靶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与人体眼泪成分相似的滴眼液可缓解干眼症症状
B. LSCs移植有可能治疗干眼症引起的严重视力下降
C. LSCs增殖、分化形成角膜上皮细胞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发生了变化
D. 泪液经泪腺导管排出,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因此干眼症为内环境失调症
11. 人体发热时,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可释放前列腺素。研究发现,前列腺素是非常重要的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可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信号。实验证明前列腺素E2与发热密切相关。体温超过38.5℃时,口服布洛芬可达到解热、镇痛效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列腺素引起的疼痛信号经传递后将在肌肉处形成痛觉
B. 前列腺素E2引起下丘脑中体温调定点下移是机体发热的直接原因
C. 在体温调节中,前列腺素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D. 布洛芬的解热镇痛功效仅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即可实现
12. 针灸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治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我国科学家证实针灸的现代化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并通过迷走神经(第10对脑神经)-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B. 迷走神经是脑干发出的、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 穴位在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后肢不会缩回,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电针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ST36→Prokr2感觉神经元→脊髓→脑→迷走神经→肾上腺
13. 2021年5月,一路“象”北的15头亚洲象终于顺利南归,回到原有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
B. 亚洲象迁徙的原因可能是种群数量增加,保护区食物来源不足
C. 亚洲象采食玉米地的部分玉米,主要改变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亚洲象种群继续北迁可能会导致该种群和其他亚洲象种群出现隔离
14. 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依旧严峻。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治理沙漠化的土地,应选择高大的乔木或灌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
B. 温室效应可能会使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平衡,导致某些地区沙漠化进程加快
C. 生态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有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可利用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抢救性保护
15.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发生的分枝,分蘖影响植物的光能吸收、养分分配和产量,且与顶端优势有关。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实验研究了赤霉素GA3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对水稻分蘖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发芽,高浓度抑制发芽
B.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分蘖芽的生长,对水稻分蘖发挥正调节作用
C. 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水稻的快速茂密生长
D. 内源赤霉素与生长素、独角金内酯对分蘖的调控都表现为相抗衡作用
16.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生产紫杉醇的过程主要包括诱导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筛选稳定高产紫杉醇的细胞系、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培养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药剂对外植体消毒时,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
B. 愈伤组织细胞具有大液泡,诱导其形成需避光处理
C. 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悬浮细胞时可以用适量的果胶酶处理
D. 图中悬浮培养的细胞还需要经过筛选才能用于紫杉醇工业化生产
17. 2022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我国诞生。克隆北极狼的供体细胞来自一只野生北极狼的皮肤样本,卵母细胞来自一只处于发情期的母犬,代孕母体则是一只比格犬。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后,可自行进入卵母细胞
B. MⅡ期卵母细胞中含有促进体细胞核表现出全能性的物质条件
C.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克隆胚胎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对比格犬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免疫排斥反应检测
18. 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总会产生头孢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菌中有可能提高菌体对氧的吸收和利用率
B. 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
C. 菌种选育时,敲除青霉菌株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可使其只产青霉素
D. 分离、提纯产物以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19. SIRT1蛋白在延缓内皮细胞衰老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白藜芦醇对人内皮细胞衰老凋亡及SIRT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且温度等无关变量与实验组保持一致
B. 传代次数超过一定次数以后,SIR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C. 人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需使用胃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人内皮细胞
D. 适当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降低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的凋亡率
20. 下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家系图,研究人员采集其部分家系成员的DNA,并对该病相关基因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400bp)进行PCR扩增,然后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haⅠ对其切割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该病相关正常基因片段含有限制酶HhaⅠ的识别序列
C. Ⅲ-2进行产前诊断时,判断其患病概率需参考胎儿的性别
D. Ⅱ-1和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婚配,其后代一般都是正常的
二、非选择题:
21. 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以高粱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一系列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了施肥及温室大棚内CO2浓度对高粱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注:K表示仅添加钾肥,NP表示添加氮、磷肥,NPK表示添加氮、磷、钾肥);研究小组同时检测了自然种植的高粱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除CO2浓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白天时温室大棚应打开通风,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2分析,A→B段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C点处叶绿体内ATP的合成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处。
(2)该小组继续研究高粱叶肉细胞中蔗糖与淀粉的合成,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了下图3所示的蔗糖与淀粉合成途径示意图。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磷酸,绝大多数被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参与蔗糖的合成。若细胞质内蔗糖的合成或输出受阻,卡尔文循环也会减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粱叶肉细胞中存在一种由P基因编码的水通道蛋白(简称P蛋白)。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蛋白对水分吸收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研究发现,正常种植条件下,野生型高粱和突变株系M(高粱育种中得到的P蛋白超表达突变品系)的气孔开放程度基本相同,但突变株系M光合效率更高,科学家推测原因在于超表达的P蛋白能促进CO2的吸收。该兴趣小组想验证这一推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检测方法不做要求,只需写出检测指标)。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森林是陆生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生态学家对我省某山地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回答下来问题:
(1)若该群落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其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演替。
(2)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的重要种间关系。研究发现,种间竞争常出现在生态位相近的种群之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中的雄性白冠长尾雉求偶时,一侧翅膀微伸下垂,颈羽蓬松,不断点头啄地,并发出“咕、咕、咕”的低声鸣叫。该过程所传递的信息有__________,它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中出现大面积病虫害、鼠害的可能性更低,请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松毛虫害有明显的“大小年”,即某年松毛虫害大发生后,接下来的3~5年内虫害都相对较轻。试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为研究肥胖的形成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饮食会引起肥胖患者的血糖浓度大幅上升,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将导致脂肪组织细胞中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大量积累,进一步加重肥胖。
(2)研究发现小鼠的肥胖和X蛋白有关。科研人员检测了X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小鼠和正常小鼠正常生长发育中的体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3)有报道认为瘦素能抑制食欲以减轻动物的体重。为验证该结论,科研人员以上述12周龄小鼠为实验材料,连续检测其每日体重和摄食量变化,分析完善以下实验记录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体重
摄食量
甲
①__________
注射瘦素
减少
减少
乙
突变体小鼠
②__________
增加
增加
丙
正常小鼠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正常
正常
实验方法:腹腔内连续注射5天(瘦素注射剂量:5μg/g体重)
实验结果分析:乙组突变体小鼠血清瘦素含量明显高于丙组正常小鼠,但其体重仍增加,分析认为突变小鼠存在明显的瘦素抵抗。
(4)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小鼠和突变体小鼠每天的能量消耗总量相近,但代谢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如上图2所示(RER代表呼吸交换率,即每分钟CO2排出量与O2摄入量的比值;RER≥1说明呼吸底物只有糖类,RER=0.7说明呼吸底物只有脂肪)。据此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说明两组小鼠的代谢方式差异:__________。
(5)综合以上分析结论,简要说明突变体小鼠的肥胖机理:__________。
24. 玉米是我国乃至全球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同时也存在只有雄花序的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玉米的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T/t)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仅有T而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t隐性纯合时,表现为雌株。
(1)选取雌雄同株纯合子和雌株进行杂交,获得F1后自交得到F2。若F2中不出现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若F2中出现3/16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2)若一雄株与一雌株杂交,子代中雌株占1/2,则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基因型组合)。
(3)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可有效降低玉米种植中的劳动总量。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EPSPS基因是常用的抗草甘膦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EPSPS基因某条链的末端序列如下图:
采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EPSPS基因时,所需要的两种引物序列分别为__________(标出5'和3'端)。
②下表为相关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图2为经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及末端(除黏性末端序列外,其他碱基序列省略),图3为所使用的质粒,其中Tetr、Ampr为标记基因。
限制酶
BamHI
BclI
SmaI
Sau3AI
识别位点及切割位点
-G↓GATCC-
-T↓GATCG-
-CCC↓GGG-
-↓GATC-
据图3可知,将EPSPS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方法为__________;对质粒进行酶切应选用的两种限制酶为__________。
③用重组质粒转化玉米幼胚后,向培养基中加入草甘膦筛选出成功导入目基因的幼胚。提取培养后的植株DNA,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从玉米细胞提取DNA过程中,加入预冷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④下表为鉴定含EPSPS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EPSPS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检测对象
检测目标
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
PCR扩增
基因组DNA
EPSPS基因
X1
分子杂交
总mRNA
EPSPS基因转录产物
X2
抗原—抗体杂交
总蛋白质
EPSP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X3
喷洒除草剂
幼苗
抗草甘膦幼苗
X4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年五月模拟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活力论”认为生物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活力”(构成生物体的非物质因素)所支配的。活力论否定生命的物质性,并将生命活动看作是由凌驾于物质之上的“活力”引起的。下列观点或事实支持“活力论”的是( )
A. 海尔蒙特认为酵母中存在着非物质的特殊活性成分使其具有不同功能的潜能或活力
B. 施旺将葡萄汁加热煮沸杀死酵母细胞后,葡萄汁就不会再发酵成酒
C. 毕希纳根据“无细胞的发酵”提出:细胞中每一种化学反应都是由特定的酶催化的
D. 拉瓦锡根据糖发酵过程的定量分析结果提出:发酵只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历史上,存在过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即活力论和机械论。活力论否定生物的物质性,它把生命活动看作是由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力量引起的。机械论是指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世界一切现象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生命是物质的,没有组成生命的特殊元素,也不存在非物质的“活力”因素。
【详解】A、17世纪,海尔蒙特提出酵母及其他生物中存在着特殊活性成分一“酵素”(与后来科学界定义的“酵素”不完全一致),这是可以使个体或器官具有不同功能的潜能或活力。这是“活力论”对酵母菌发酵现象的解释,A正确;
B、施旺将葡萄汁加热煮沸杀死酵母细胞后,葡萄汁就不会再发酵成酒,据此,施旺提出,活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酵素必须在细胞活力存在下才能起作用,否定“活力论”,B错误;
C、毕希纳根据“无细胞的发酵”提出:细胞中每一种化学反应都是由特定的酶催化的,所有的生命过程,都可以解释为酶作用的结果,否定“活力论”,C错误;
D、拉瓦锡根据糖发酵过程的定量分析结果提出:发酵只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呼吸不过是一种燃烧形式。这是用“机械论”对发酵现象进行的解释,D错误。
故选A。
2. 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是一类仅由蛋白质构成的感染性因子,其成分为SC型PrP蛋白。朊病毒的SC型PrP进入生物体后,会导致机体正常的C型PrP蛋白转变成SC型PrP,后者可诱导更多的C型PrP转变成SC型PrP,从而实现朊病毒的增殖。已知C型PrP与SC型PrP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但后者具有感染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病毒的实质是将病毒接种在活细胞中使其完成增殖
B. 朊病毒诱导C型PrP转变成SC型PrP属于翻译过程
C. C型PrP与SC型PrP的差异与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没有关系
D. 上述实例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C型PrP与SC型PrP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但后者具有感染性,这两种PrP的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空间结构不同。构象不同。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培养病毒的实质是将病毒接种在活细胞中使其完成增殖,A正确;
B、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朊病毒诱导C型PrP转变成SC型PrP(只是蛋白质发生改变)不属于翻译过程,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C型PrP与SC型PrP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所以C型PrP与SC型PrP的差异与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没有关系,但后者具有感染性,说明两种蛋白质功能差异是由于其空间结构不同导致的,CD正确。
故选B。
3. 分泌蛋白新生肽链的信号肽序列(位于肽链的N端,其末端常称为碱性氨基末端)合成后,可被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引起蛋白质合成暂停或减缓;待核糖体及其上的新生肽链转移至内质网上,蛋白质合成又重新恢复。随后,已合成的肽链在信号肽引导下,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继续加工,其中信号肽序列将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中的氮可与H+结合,因此称信号肽的N末端为碱性氨基末端
B. 高尔基体膜内侧与内质网相连,外侧与细胞膜相连,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根据信号肽能引导肽链穿过内质网膜可推测其上分布有重要的疏水序列
D. 分泌蛋白新生肽链的合成始于游离核糖体,说明附着型与游离型核糖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并无本质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详解】A、氨基中的氮有较强的吸引氢离子的能力,会让溶剂水因失去H+而剩余OH-,所以称信号肽的N末端为碱性氨基末端,A正确;
B、高尔基体膜是独立的,就连高尔基体内部各个片层的膜都不相连;内质网膜向内连接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B错误;
C、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信号肽能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膜进入内质网腔,是因为信号肽的主要功能区是一小段疏水序列,类似于脂溶性小分子的穿膜运输方式,C正确;
D、分泌蛋白开始时时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当信号肽被信号识别颗粒识别后,核糖体才被带到内质网上,变为附着的核糖体,所以附着型与游离型核糖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并无本质差异,D正确。
故选B。
4.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党二十大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生产上可采取相应栽培措施以提高粮食产量,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提高粮食产量( )
A. 适时播种、“正其行,通其风”
B. 合理施肥,“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C.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D. 夏季夜间时,关闭蔬菜大棚的门帘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①外因: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水分等。
②内因:酶的种类、数量、活性,叶面指数等。
【详解】A、适时播种直接影响种子萌发、保苗率和粮食产量;“正其行,通其风”能保证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可提高粮食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合理施肥能保证作物有充足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粮食产量,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能使作物充分利用光照,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粮食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夏季夜间时,关闭蔬菜大棚的门帘,会使大鹏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强,不利用粮食增产,D符合题意.
故选D。
5. 洋葱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中,无法达到预期结果或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内容
预期结果或目的
A
用适宜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装片
细胞的紫色加深
B
洋葱管状叶剪碎后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
提取管状叶中的色素
C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D
洋葱切碎后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
提取细胞中的DNA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2、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不需要染色即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3、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植物的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分生能力强,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4.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用适宜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的紫色加深,A正确;
B、洋葱管状叶呈绿色,说明含有叶绿体,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可判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哪个时期,C正确;
D、DNA粗提取的实验中,洗涤剂可以溶解细胞膜,一定浓度NaCl溶液可以溶解DNA,不溶解蛋白质,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研磨、过滤后要保留滤液,滤液中有DNA分子,D错误;
故选D。
6. 继发性主动运输是一种不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方式,小肠上皮细胞可通过这种方式吸收葡萄糖,如下图所示。Na+由肠腔一侧顺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葡萄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直接动力,但细胞内外Na+的势能差则需要钠-钾泵(Na+/K+ATPase)的活动来维持,而这一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经GLUT进入组织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GLUT失活不会影响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
C. 钠-钾泵所需ATP来自此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钠-钾泵所维持Na+浓度差保证了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正常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据图可知,葡萄糖经GLUT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GLUT失活会导致葡萄糖在细胞内积累,从而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受阻,B错误;
C、钠-钾泵所需ATP来自此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Na+由肠腔一侧顺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葡萄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直接动力,故钠-钾泵所维持的Na+浓度差保证了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正常吸收,D正确。
故选B。
7. 二倍体植物白麦瓶草的性别是由如图所示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决定,已知雌性特异性基因诱导雌株形成,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时含有a染色体和b染色体白麦瓶草的性别为雄株
B. 该植株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产生功能正常的两性花
C. 白麦瓶草群体中,会有部分植株的成熟细胞中含有两条b染色体
D. 白麦瓶草群体中,有部分植株不含有雄性可育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4种:
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A、同时含有a染色体和b染色体的白麦瓶草具有雌性特异性基因、雌性抑制基因和雄性活化基因,结合题干“雌性特异性基因诱导雌株形成,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因此同时含有a染色体和b染色体的白麦瓶草的性别为雄株,A正确;
B、该植株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上的雌性抑制基因缺失)可能会产生功能正常的两性花,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两条b染色体,而成熟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因此白麦瓶草群体中,不会有部分植株的成熟细胞中含有两条b染色体,C错误;
D、白麦瓶草群体中,有部分植株(只含有a染色体的植株)不含有雄性可育基因,D正确。
故选C。
8.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主要通过块茎繁殖。野生马铃薯为二倍体,而商业化的马铃薯栽培品种为四倍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栽培马铃薯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
B. 野生马铃薯比栽培马铃薯更容易通过杂交育种进行品种改良
C. 与野生马铃薯相比,栽培马铃薯块茎中营养物质含量更丰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野生马铃薯和栽培马铃薯具有同样的种群基因库,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一物种是指可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的集合。
多倍体具有植株粗壮、果实硕大、营养丰富的特点。
【详解】A、栽培马铃薯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可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即可进行有性繁殖,又可进行无性繁殖,A错误;
B、野生马铃薯是二倍体,较栽培马铃薯而言,其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更适合通过杂交育种进行品种改良,B正确;
C、栽培马铃薯属于多倍体,具有植株粗壮、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
D、野生马铃薯和栽培马铃薯杂交后后代是三倍体,不可育,所以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其种群基因库也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9. 水生动物的细胞经由皮肤、尿液等释放到环境中裂解后,会在水中残留有DNA(eDNA)片段。科学家在10个监测点观测江豚,并提取水中DNA扩增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检测点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观测到的江豚数量(头)
0
0
0
2
0
0
8
3
2
0
eDNA平均浓度(拷贝数/升)
-
14996
5194
2820
-
-
35588
3027
1105
-
注:“-”表示未检出
A. 在检测点水域所采的水样中只含有江豚的eDNA
B. eDNA检测技术还可能用于评估目标生物数量的多少
C. 综合两组数据可肯定仅有4个检测点所在水域分布有长江江豚
D. 应选用结构和功能较保守的基因,如tRNA基因序列来设计PCR引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eDNA是指环境中的DNA分子,生物多样性中有基因多样性,所以可以根据基因的特异性进行检测生物的种类及判断生物的数量。
【详解】A、由于环境中存在多种生物,故水样中包含多种生物的eDNA,不只含有江豚的eDNA,A错误;
B、eDNA是从环境样品中提取的DNA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因此可以结合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生物种类,此外,也可以根据提取的同一物种的DNA数量推测生物数量的多少,B正确;
C、综合两组数据可肯定S4、S7、S8、S9,这4个检测点所在水域有长江江豚,但其余监测点如S2、S3、虽然未观测到江豚,但其eDNA平均浓度高,含有江豚,C错误;
D、tRNA的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比较保守,因为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tRNA比较稳定,基本不发生变化,用tRNA基因区别不出不同的物种,或很难区别出不同的物种。利用该技术监测目标物种,需要根据该物种特有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D错误。
故选B
10. 干眼症是一种多发的全球性眼表疾病,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眼球干燥会诱发干眼症。该病还会诱发角膜损伤风险,严重时可能会使视力明显下降。研究发现角膜上皮干细胞(LSCs)产生的蛋白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角膜损伤的新靶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与人体眼泪成分相似的滴眼液可缓解干眼症症状
B. LSCs移植有可能治疗干眼症引起的严重视力下降
C. LSCs增殖、分化形成角膜上皮细胞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发生了变化
D. 泪液经泪腺导管排出,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因此干眼症为内环境失调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不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细胞呼吸相关酶、DNA聚合酶等)、糖原等。二看是不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等。三看是不是分泌到消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地方中的物质,如胃蛋白酶、泪液、汗液等。四看是不是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蔗糖、麦芽糖等。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泪液分泌不足会诱发干眼症,因此滴加与人体眼泪成分相似的滴眼液可缓解干眼症症状,A正确;
B、根据题干“该病还会诱发角膜损伤风险,严重时可能会使视力明显下降。研究发现角膜上皮干细胞(LSCs)产生的蛋白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角膜损伤的新靶标”可推测,LSCs移植有可能治疗干眼症引起的严重视力下降,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LSCs增殖、分化形成角膜上皮细胞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发生了变化,C正确;
D、泪液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故干眼症不是内环境失调症,D错误。
故选D。
11. 人体发热时,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可释放前列腺素。研究发现,前列腺素是非常重要的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可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信号。实验证明前列腺素E2与发热密切相关。体温超过38.5℃时,口服布洛芬可达到解热、镇痛效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列腺素引起的疼痛信号经传递后将在肌肉处形成痛觉
B. 前列腺素E2引起下丘脑中体温调定点下移是机体发热的直接原因
C. 在体温调节中,前列腺素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D. 布洛芬的解热镇痛功效仅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即可实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属于稳态的一部分,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痛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
B、前列腺素E2引起下丘脑中体温调定点上移是机体发热的直接原因,B错误;
C、前列腺素能引起机体发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 ,因此在体温调节中,前列腺素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布洛芬能抑制神经中枢下丘脑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除了与前列腺素有关还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素有关,该过程与体液调节有关,因此布洛芬解热镇痛的功效是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D错误。
故选 C。
12. 针灸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治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我国科学家证实针灸的现代化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并通过迷走神经(第10对脑神经)-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B. 迷走神经是脑干发出的、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 穴位在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后肢不会缩回,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电针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ST36→Prokr2感觉神经元→脊髓→脑→迷走神经→肾上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解】A、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体内传递,故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A错误;
B、迷走神经是脑干发出的、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错误;
C、穴位在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后肢不会缩回,主要是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作用,这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D、反射形成的条件是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电针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ST36→Prokr2感觉神经元→脊髓→脑→迷走神经→肾上腺,D正确。
故选D。
13. 2021年5月,一路“象”北的15头亚洲象终于顺利南归,回到原有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
B. 亚洲象迁徙的原因可能是种群数量增加,保护区食物来源不足
C. 亚洲象采食玉米地的部分玉米,主要改变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亚洲象种群继续北迁可能会导致该种群和其他亚洲象种群出现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和湿度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表现为斑块状或镶嵌性。
【详解】A、繁殖体指的是植物的种子、有生存力的孢子、发芽的地下茎等。可以通过动物的捕食,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传播,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A正确;
B、影响动物的最主要的因素为生存空间和食物条件,亚洲象迁徙的原因可能是种群数量增加,保护区食物来源不足,B正确;
C、由于是采食了部分玉米,对群落结构来说,最易改变的应该是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因为导致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表现为斑块状或镶嵌性,C错误;
D、洲象种群继续北迁,北迁后与其他象种群难以进行基因交流,可能会导致该种群和其他亚洲象种群出现隔离,D正确。
故选C。
14. 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依旧严峻。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治理沙漠化的土地,应选择高大的乔木或灌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
B. 温室效应可能会使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平衡,导致某些地区沙漠化进程加快
C. 生态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有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可利用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抢救性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详解】A、为治理沙漠化的土地,固沙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耐旱沙生性能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地适树”树种,不应该选择高大的乔木或灌木,A错误;
B、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太阳辐射不断增加,导致大气温度不断上升,由于大气温度不断上升,水汽蒸发增多,可能会使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平衡,导致某些地区沙漠化进程加快,B正确;
C、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生态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有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C正确;
D、对濒危物种常进行迁地保护,移入、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因此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可利用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抢救性保护,D正确。
故选A。
15.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发生的分枝,分蘖影响植物的光能吸收、养分分配和产量,且与顶端优势有关。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实验研究了赤霉素GA3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对水稻分蘖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发芽,高浓度抑制发芽
B.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分蘖芽的生长,对水稻分蘖发挥正调节作用
C. 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水稻的快速茂密生长
D. 内源赤霉素与生长素、独角金内酯对分蘖的调控都表现为相抗衡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据图甲中曲线趋势可知,与空白组相比,用不同浓度GA3处理过的水稻分蘖数均减少,意味着从图甲中只能看到GA3对水稻分蘖的抑制作用;
图乙、丙:空白组与50μM GA3相比,内源赤霉素含量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高,而独角金内酯含量差异不大,空白组的分蘖多,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促进分蘖芽的生长,对水稻分蘖发挥正调节作用。
【详解】A、据图甲中曲线趋势可知,与空白组相比,用不同浓度GA3处理过的水稻分蘖数均减少,意味着从图甲中只能看到GA3对水稻分蘖的抑制作用,A错误;
B、根据图乙、丙可知,空白组与50μM GA3相比,内源赤霉素含量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高,而独角金内酯含量差异不大,空白组的分蘖多,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促进分蘖芽的生长,对水稻分蘖发挥正调节作用,B正确;
C、AB选项的分析可知,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会使分蘖减少,且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减少,不利于水稻的快速茂密生长,C错误;
D、内源赤霉素与生长素对分蘖的调控效果相抗衡,但是根据题中信息不能确定内源赤霉素与独角金内酯作用效果的关系,D错误。
故选B。
16.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生产紫杉醇的过程主要包括诱导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筛选稳定高产紫杉醇的细胞系、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培养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药剂对外植体消毒时,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
B. 愈伤组织细胞具有大液泡,诱导其形成需避光处理
C. 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悬浮细胞时可以用适量的果胶酶处理
D. 图中悬浮培养的细胞还需要经过筛选才能用于紫杉醇工业化生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通常使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避免过度消毒对外植体造成损伤,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比较幼嫩,细胞核大、液泡小,B错误;
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所以悬浮培养时,可以利用果胶酶(酶的专一性)处理将植物细胞分散开,C正确;
D、植物细胞在进行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变异,需要筛选出生长速度快、紫杉醇积累多的细胞系才能用于工业化生产,D正确。
故选B。
17. 2022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我国诞生。克隆北极狼的供体细胞来自一只野生北极狼的皮肤样本,卵母细胞来自一只处于发情期的母犬,代孕母体则是一只比格犬。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后,可自行进入卵母细胞
B. MⅡ期卵母细胞中含有促进体细胞核表现出全能性的物质条件
C.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克隆胚胎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对比格犬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免疫排斥反应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动物核移植技术得到克隆动物,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为动物个体。
【详解】A、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后,还需要电融合法等诱导才能使供体细胞进入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A错误;
B、培养动物体细胞无法得到克隆动物,动物核移植可以做到,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MⅡ期卵母细胞中含有促进体细胞核表现出全能性的物质条件,B正确;
C、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克隆胚胎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C错误;
D、受体不会对移植的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故而进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来防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D错误。
故选B。
18. 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总会产生头孢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菌中有可能提高菌体对氧的吸收和利用率
B. 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
C. 菌种选育时,敲除青霉菌株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可使其只产青霉素
D. 分离、提纯产物以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详解】A、青霉菌是需氧型微生物,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菌中有可能提高菌体对氧的吸收和利用率,A正确;
B、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溶解氧等培养条件,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B正确;
C、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若能将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敲除,则青霉菌能大量生产青霉素,因此选育菌种时,可对青霉菌株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进行敲除,使其只产青霉素,C正确;
D、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D错误。
故选D。
19. SIRT1蛋白在延缓内皮细胞衰老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白藜芦醇对人内皮细胞衰老凋亡及SIRT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且温度等无关变量与实验组保持一致
B. 传代次数超过一定次数以后,SIR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C. 人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需使用胃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人内皮细胞
D. 适当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降低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的凋亡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1表示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凋亡细胞百分率增加;图2表示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SIRT1基因表达水平现增加后降低;图3表示在白藜芦醇的干预下,人内皮细胞中SIRT1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
【详解】A、实验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实验中所以细胞为动物细胞,故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且温度等无关变量与实验组保持一致,A正确;
B、图2表示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SIRT1基因表达水平现增加后降低,即传代次数超过一定次数以后,SIR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B正确;
C、人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需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人内皮细胞,C错误;
D、结合图1和图2可知,SIR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时,细胞凋亡率低,图3表示在白藜芦醇的干预下,人内皮细胞中SIRT1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故适当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降低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的凋亡率,D正确。
故选C。
20. 下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家系图,研究人员采集其部分家系成员的DNA,并对该病相关基因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400bp)进行PCR扩增,然后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haⅠ对其切割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该病相关的正常基因片段含有限制酶HhaⅠ的识别序列
C. Ⅲ-2进行产前诊断时,判断其患病概率需参考胎儿的性别
D. Ⅱ-1和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婚配,其后代一般都是正常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系谱图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系谱图和电泳结果可知,含有400bp片段表示含有异常基因,含有200bp片段表示含有正常基因。
【详解】据图可知,Ⅱ-2和Ⅱ-3都表现正常,生出Ⅲ-1患病,且是女孩,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Ⅲ-3患病,基因型为aa,则说明400bp片段为异常基因a,显然基因a没有被切割,那么200bp应该是正常基因A,正常基因A应该含有Hha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被切割形成2个200bp的片段,B正确;
C、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概率相同,因此判断其患病概率无需参考胎儿的性别,C错误;
D、据电泳结果可知,Ⅱ-1基因型为AA,和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性(aa)婚配,后代基因型都是Aa,一般都是正常的,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以高粱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一系列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了施肥及温室大棚内CO2浓度对高粱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注:K表示仅添加钾肥,NP表示添加氮、磷肥,NPK表示添加氮、磷、钾肥);研究小组同时检测了自然种植的高粱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除CO2浓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白天时温室大棚应打开通风,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2分析,A→B段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C点处叶绿体内ATP的合成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处。
(2)该小组继续研究高粱叶肉细胞中蔗糖与淀粉的合成,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了下图3所示的蔗糖与淀粉合成途径示意图。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磷酸,绝大多数被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参与蔗糖的合成。若细胞质内蔗糖的合成或输出受阻,卡尔文循环也会减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粱叶肉细胞中存在一种由P基因编码的水通道蛋白(简称P蛋白)。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蛋白对水分吸收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研究发现,正常种植条件下,野生型高粱和突变株系M(高粱育种中得到的P蛋白超表达突变品系)的气孔开放程度基本相同,但突变株系M光合效率更高,科学家推测原因在于超表达的P蛋白能促进CO2的吸收。该兴趣小组想验证这一推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检测方法不做要求,只需写出检测指标)。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施肥(不同肥料)种类及钾肥浓度 ②. 为高粱(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 ③. 光照强度 ④. 大于
(2)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使细胞质中Pi含量降低,磷酸转运器的转运减慢,引起叶绿体中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从而抑制了卡尔文循环
(3) ①. 实验思路:选择若干生长健壮的、长势一致的突变株系M和野生型高粱植株,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栽培一段时间,分别检测两类植株的胞间CO2浓度 ②. 预期结果:与野生型玉米相比较,突变株系M高粱的胞间CO2浓度低(分别说明两类高粱的检测结果或对两类高粱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1中的自变量是施肥种类及钾肥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
图2: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A→B段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小问1详解】
①自变量是指人为控制的组与组之间不同的变量,故图1中的自变量是施肥种类及钾肥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故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除CO2浓度外还有施肥(不同肥料)种类及钾肥浓度;白天,光照充足,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较大,白天时温室大棚应打开通风,其主要目的是为高粱(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
②据图2可知,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A→B段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据图2分析,C点时光合速率较E点强,则其光反应和暗反应均较快,故C点时叶绿体内ATP的合成速率应大于E点处。
【小问2详解】
分析图3可知,当细胞质内蔗糖的合成或输出受阻时,使细胞质中Pi含量降低,磷酸转运器的转运减慢,引起叶绿体中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从而抑制了卡尔文循环。
【小问3详解】
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选择的高粱要长势一致,野生型高粱和突变株系形成对照,实验的因变量为两类植株的胞间CO2浓度,故实验设计思路为:选择若干生长健壮的、长势一致的突变株系M和野生型高粱植株,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栽培一段时间,分别检测两类植株的胞间CO2浓度;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正常种植条件下,野生型高粱和突变株系M(高粱育种中得到的P蛋白超表达突变品系)的气孔开放程度基本相同,进入细胞间隙的CO2相同,但是突变株系M的P蛋白超量表达,能促进CO2的吸收,故与野生型玉米相比较,突变株系M高粱的胞间CO2浓度低。
22. 森林是陆生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生态学家对我省某山地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回答下来问题:
(1)若该群落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其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演替。
(2)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的重要种间关系。研究发现,种间竞争常出现在生态位相近的种群之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中的雄性白冠长尾雉求偶时,一侧翅膀微伸下垂,颈羽蓬松,不断点头啄地,并发出“咕、咕、咕”的低声鸣叫。该过程所传递的信息有__________,它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中出现大面积病虫害、鼠害的可能性更低,请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松毛虫害有明显的“大小年”,即某年松毛虫害大发生后,接下来的3~5年内虫害都相对较轻。试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初生 (2)生态位相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需求的相似性更高
(3) ①. 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②.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4) ①.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高 ②. 松毛虫害大发生促进了其天敌数量的增长(引起松树大量死亡),导致来年松毛虫的环境容纳量减小,因此松毛虫数量随之减少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小问1详解】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该群落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其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小问2详解】
由于生态位相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需求的相似性更高,导致种间竞争常出现在生态位相近的种群之间。
【小问3详解】
题干雄性白冠长尾雉用物理信息(鸣叫)和行为信息(一侧翅膀微伸下垂,颈羽蓬松,不断点头啄地)求偶,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促进种群繁衍的作用。
【小问4详解】
较农田生态系统而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所以森林中几乎不出现大面积病虫害、鼠害。若某年松毛虫害大发生,则可促进其天敌数量的增长,同时导致松树大量死亡,天敌大量捕食松毛虫导致松毛虫数量随之减少,松树大量死亡导致松毛虫缺乏食物来源,其数量也随之减少。
23.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为研究肥胖的形成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饮食会引起肥胖患者的血糖浓度大幅上升,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将导致脂肪组织细胞中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大量积累,进一步加重肥胖。
(2)研究发现小鼠的肥胖和X蛋白有关。科研人员检测了X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小鼠和正常小鼠正常生长发育中的体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3)有报道认为瘦素能抑制食欲以减轻动物的体重。为验证该结论,科研人员以上述12周龄小鼠为实验材料,连续检测其每日体重和摄食量变化,分析完善以下实验记录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体重
摄食量
甲
①__________
注射瘦素
减少
减少
乙
突变体小鼠
②__________
增加
增加
丙
正常小鼠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正常
正常
实验方法:腹腔内连续注射5天(瘦素注射剂量:5μg/g体重)
实验结果分析:乙组突变体小鼠血清瘦素含量明显高于丙组正常小鼠,但其体重仍增加,分析认为突变小鼠存在明显的瘦素抵抗。
(4)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小鼠和突变体小鼠每天的能量消耗总量相近,但代谢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如上图2所示(RER代表呼吸交换率,即每分钟CO2排出量与O2摄入量的比值;RER≥1说明呼吸底物只有糖类,RER=0.7说明呼吸底物只有脂肪)。据此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说明两组小鼠的代谢方式差异:__________。
(5)综合以上分析结论,简要说明突变体小鼠的肥胖机理:__________。
【答案】(1)甘油三酯##脂肪
(2)X蛋白能减轻小鼠的肥胖症状(或抑制小鼠体重的快速增加)
(3) ①. 正常小鼠 ②. 注射等量瘦素
(4)正常小鼠白天主要以脂肪为呼吸底物,夜晚则以糖类为主,而突变体小鼠白天夜晚均以糖类为主
(5)突变体小鼠X基因功能缺失引起的X蛋白缺乏和瘦素抵抗导致其食欲增加,脂肪合成增多,同时由于其代谢特点使得脂肪消耗量少,最终引起脂肪积累而导致肥胖(4分,说明“X蛋白缺乏”、“瘦素抵抗”、“脂肪合成多”、“脂肪消耗少”四点即可)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小问1详解】
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将其转化为脂肪(甘油三酯)储存起来,进而导致肥胖。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突变体小鼠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大于正常小鼠,而突变体小鼠X基因功能缺失,则对应的X蛋白功能缺失,进而导致小鼠体重增加,由此可知X蛋白能减轻小鼠的肥胖症状(或抑制小鼠体重的快速增加)。
【小问3详解】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瘦素能抑制食欲以减轻动物的体重,根据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正常小鼠一组注射瘦素,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同时进一步研究突变体小鼠的体重在注射瘦素后的体重变化,因此表格中①处为正常小鼠,②处为注射等量瘦素。甲组与丙组比较可知丙组小鼠体重正常,摄食量也正常,而甲组体重减少,摄食量也减少,说明瘦素能抑制小鼠的体重增加。乙组突变小鼠注射瘦素后,体重却增加,摄食量也增加,说明瘦素不能起作用,存在瘦素抵抗。
【小问4详解】
据图2分析,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突变体小鼠的RER值均大于1,正常小鼠白天RER小于1,夜晚大于1,说明正常小鼠白天主要以脂肪为呼吸底物,夜晚则以糖类为主,而突变体小鼠白天夜晚均以糖类为主。
【小问5详解】
结合第(2)问、第(3)问和第(4)问可知,突变体小鼠X基因功能缺失,导致X蛋白质功能缺失,一方面会导致瘦素抵抗,食欲增加,脂肪合成增加;另一方面能量消耗总量接近的情况下,突变体小鼠的代谢特点使得脂肪消耗量少,引起脂肪积累,因而最终导致了突变体小鼠肥胖的产生。
24. 玉米是我国乃至全球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同时也存在只有雄花序的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玉米的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T/t)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仅有T而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t隐性纯合时,表现为雌株。
(1)选取雌雄同株纯合子和雌株进行杂交,获得F1后自交得到F2。若F2中不出现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若F2中出现3/16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2)若一雄株与一雌株杂交,子代中雌株占1/2,则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基因型组合)。
(3)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可有效降低玉米种植中的劳动总量。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EPSPS基因是常用的抗草甘膦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EPSPS基因某条链的末端序列如下图:
采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EPSPS基因时,所需要的两种引物序列分别为__________(标出5'和3'端)。
②下表为相关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图2为经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及末端(除黏性末端序列外,其他碱基序列省略),图3为所使用的质粒,其中Tetr、Ampr为标记基因。
限制酶
BamHI
BclI
SmaI
Sau3AI
识别位点及切割位点
-G↓GATCC-
-T↓GATCG-
-CCC↓GGG-
-↓GATC-
据图3可知,将EPSPS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方法为__________;对质粒进行酶切应选用的两种限制酶为__________。
③用重组质粒转化玉米幼胚后,向培养基中加入草甘膦筛选出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幼胚。提取培养后的植株DNA,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从玉米细胞提取DNA过程中,加入预冷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④下表为鉴定含EPSPS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EPSPS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检测对象
检测目标
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
PCR扩增
基因组DNA
EPSPS基因
X1
分子杂交
总mRNA
EPSPS基因转录产物
X2
抗原—抗体杂交
总蛋白质
EPSP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X3
喷洒除草剂
幼苗
抗草甘膦幼苗
X4
【答案】(1) ①. EETT×EEtt ②. EETT×eett
(2)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
(3) ①. 5'-CTTGGATGAT-3'和5'-TCTGTTGAAT-3' ②. 农杆菌转化法 ③. BclⅠ和SmaⅠ ④. 析出DNA(使DNA形成沉淀) ⑤. X4、X3、X2、X1
【解析】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则E_T_为雌雄同株,eeT_为雄株,E_tt或eett为雌株。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如果用一种限制酶来切割目的基因两端和质粒时,目的基因两端以及质粒会出现相同的末端。这样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会出现3种情况: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运载体、运载体—运载体,这样会出现自身环化现象,因此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纯合的雌雄同株基因型是EETT,纯合雌株基因型是EEtt或eett,若F2中没有雄株的出现,说明F2中不会出现eeT_,那么亲本中不会有e基因,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和EEtt,F1基因型为EETt。
仅有T而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若F2中出现3/16雄株,即F2中eeT_占3/16,可以推F1为EeTt,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ETT×eett。
【小问2详解】
若一株雄株(eeT_)与一株雌株(E_tt或eett)杂交,后代雌株(E_tt或eett)占1/2,则亲本雄株基因型一定为eeTt,故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
【小问3详解】
①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与模板的3'端(-OH端)结合,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据图可知,采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EPSPS基因,需要使用的引物序列为5'-CTTGGATGAT-3'和5'-TCTGTTGAAT-3';
②由图3可知,重组质粒中含有T-DNA,据此可知将EPSPS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切割出相同的末端,图示BamHI会破坏目的基因,故若对质粒进行切割时,选用的两种酶为BclⅠ和SmaⅠ;
③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向滤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加入预冷的酒精的目的是析出DNA(使DNA形成沉淀);
④G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G基因),不一定转录形成mRNA(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G基因转录产物),转录形成的mRNA不一定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不一定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通过喷洒除草剂鉴别抗除草剂的幼苗),所以4种方法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X4、X3、X2、X1。
2024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3a-Selfcheck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3a-Selfcheck教案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3a-Selfcheck同步练习docx、HwVideoEditor_2021_04_12_233133681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黄冈中学高三5月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黄冈中学高三5月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生物5月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生物5月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