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水平测试浙科版必修1
展开第四章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D
解析 成熟的生殖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机体内并不是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错误;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正确。
2.一个动物细胞在细胞分裂的前期,下列结构除哪个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A.染色质 B.核仁
C.核膜 D.着丝粒
答案 D
解析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出现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着丝粒数量不变。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分别发生在( )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
答案 D
解析 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在于: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有变化
B.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变化
C.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但胞内酶活性没有变化
D.细胞凋亡,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但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
答案 A
解析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有变化,A正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同时粘连蛋白等物质减少,可见,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蛋白质含量也有变化,B错误;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减慢,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形态会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D错误。
5.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用“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那么患者在“化疗”期间,其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间期
答案 D
解析 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根据题意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则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就停留在分裂间期。
6.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龙胆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D.选取一个细胞就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答案 D
解析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材料经过解离,细胞已经死亡,故只选取一个细胞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7.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当的饮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为预防癌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摄入( )
A.绿色蔬菜 B.新鲜水果
C.发霉食物 D.食用菌
答案 C
解析 发霉食物中有致癌物质,能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8.细胞正常分化不会导致下列哪项发生差异( )
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B.细胞的遗传信息
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答案 B
解析 细胞正常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原因在于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
9.下图是一学生绘制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答案 C
解析 图中的b细胞细胞质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是动物细胞的特点,植物细胞应在末期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把细胞质分成两部分;d细胞若为高等植物细胞,就不应有中心粒。
10.如图所示,甲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乙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B.图甲中完成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乙中d所示的情况
D.图乙中a可对应图甲中的BC段;图乙中c可对应图甲中的AB段
答案 D
解析 图乙中a表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对应图甲中的DE段,图乙中c表示染色体处于非复制状态,对应图甲中的A点之前,图乙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C正确,D错误。
11.某细胞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a、b、c代表不同的时期。该细胞可能是( )
A.根尖伸长区细胞 B.叶片表皮细胞
C.动物的红骨髓细胞 D.动物的神经细胞
答案 C
解析 DNA进行了复制和分配,说明细胞进行了增殖,动物的红骨髓细胞具有连续分裂的能力。
12.如图为细胞增殖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 D
解析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b→c表示分裂期,在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1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
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答案 C
解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通常长于分裂期,B错误;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D错误。
14.分化的细胞( )
A.具有与受精卵不同的染色体组成
B.具有与受精卵不同的DNA分子组成
C.内部化学物质(如组成结构的蛋白质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发生了变化
D.失去了永久分裂的能力
答案 C
解析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具有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由于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使细胞内化学物质发生了变化。分化程度低的细胞仍然具有分裂的能力,正常细胞不能永久分裂。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分化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③错误。
1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改变造成的
B.在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在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发生癌变
D.在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与分化前相同
答案 A
解析 高度分化的细胞,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分化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的结果,B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能发生癌变,C错误;细胞分化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细胞分化前后合成的蛋白质不同,D错误。
17.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图中染色体和DNA数相等的有②③
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
D.该细胞图①中无染色单体
答案 B
解析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且在末期形成细胞板,为植物细胞,A错误;②③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1,B正确;该细胞图②中无中心体参与,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C错误;图①中一个着丝粒连接两个DNA分子,有染色单体的存在,D错误。
1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增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周期中,细胞的分裂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两个过程
B.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的分散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
C.核基因的复制在S期发生,G1、G2期主要合成M期所需的蛋白质
D.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成对的中心体分开,其间有丝状纤维相连
答案 C
解析 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的分散小泡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B正确;G1期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C错误;G2期时中心体已完成了复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成对的中心体分开,其间有丝状纤维(纺锤丝)相连,D正确。
19.以下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期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核DNA数目不变
C.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最便于观察
D.胞质分离时细胞在“赤道面”上形成环沟
答案 D
解析 S期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出现染色单体,A正确;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加倍,核DNA数目不变,B正确;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规则地排列在赤道面上,C正确;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末期时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而细胞在“赤道面”上形成环沟发生在动物细胞中,D错误。
20.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④⑤,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cd区间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③,其重建时间为O~b或f~h,其余时间消失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答案 D
解析 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则甲图应代表的是分裂间期,对应的是Ob段和fg段,A错误;在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核仁、核膜(即④⑤),消失是在分裂的前期(即bc段和gh段),重建是在细胞分裂的末期,即ef段和jk段,而③为染色质,在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可以变为染色体,但属于形态结构的变化,不属于消失和重建,B、C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存在染色体,但其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D正确。
2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面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答案 D
解析 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纺锤体,①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赤道面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②错误;在动物细胞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③错误;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④正确;由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并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⑤正确。
22.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凋亡、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衰老与其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完成的
B.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代谢速率均上升
C.细胞衰老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病理性死亡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所以细胞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衰老细胞水分减少,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代谢减慢,而癌变细胞不断增殖,代谢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B错误;蝌蚪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错误;细胞衰老是细胞内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C正确。
2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答案 B
解析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A正确;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D正确。
24.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 C
解析 甲图中核膜正在解体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正确。
25.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周期 | G1 | S | G2 | M | 合计 |
时间(h) | 1.3 | 2.7 | 2.9 | 0.6 | 7.5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 A
解析 G1期为DNA复制前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S期是DNA复制期,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后,DNA复制不能进行,G1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B错误;G2期已完成DNA复制,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胡萝卜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图1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________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螺旋;[2]________重建,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2)来自________的小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面上彼此融合,小泡中的________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小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________。
(3)与上图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2中画出该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坐标图。
答案 (1)染色体 核膜
(2)高尔基体 纤维素 细胞膜
(3)细胞在细胞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把两个细胞分开
(4)如图所示
(纵坐标用具体数字或2n、4n都可以;曲线上升应在后期开始时,曲线下降在末期结束,横坐标标注不作要求)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1]为染色体,[2]为核膜。
(2)图中的小泡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图中的小泡来自高尔基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为纤维素,故小泡中物质为纤维素。丙图中的[3]与细胞膜相连,因此小泡的膜在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3]细胞膜。
(4)依题意可知,亲代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即含有4n条染色体。
27.(8分)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将视野中的图像按分裂的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2)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是________。完成核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________。
(3)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视野的________移动。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你能否看到图像②慢慢地进入下一个分裂期?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始终找不到进行分裂的细胞图像,请帮助分析该同学观察不到分裂图像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
①取材时间 ②根尖培养温度 ③解离时间长短 ④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⑤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答案 (1)④②①③ (2)① ④ 间期 (3)左下方
(4)不能 细胞已经死亡,失去生命活性
(5)取材时取的是根尖的伸长区组织细胞
(6)①②③④⑤
解析 (1)题图中显示的细胞分裂简图依次是后期(①)、中期(②)、末期(③)、分裂间期(④)。
(2)DNA含量加倍是伴随DNA复制完成的,发生在分裂间期。
(3)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因此欲将处于视野左下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进行了解离,该操作已将细胞杀死,因此无法观察到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
(5)若在视野中观察到许多长方形的细胞,应该是取材时未取到根尖的分生区组织细胞,而是取的根尖的伸长区组织细胞。
28.(13分)图甲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请据图回答:
(1)据图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____能力。B、C、D三个细胞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若D细胞是胰岛B细胞,则直接参与其胰岛素加工、转运的细胞器有[ ]________和[ ]________。
(3)D细胞排出分泌物的方式是________,体现了膜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如果B细胞以后有部分细胞发生了癌变,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若D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中的细胞核的体积变化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如果将细胞膜的各成分进行分离,用什么试剂可以对膜蛋白进行鉴定?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裂和分化 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
(2)⑦ 高尔基体 ② 内质网 (3)胞吐 具有一定流动性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 无限增殖 能在体内转移 (5)变大 (6)双缩脲试剂
29.(12分)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DNA含量细胞的数目;图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图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
(4)若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图乙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________。
(5)图乙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M (2)A~B、H~I (3)D~E、K~L 4C (4)减少 (5)间期细胞数目多
解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图甲中F~I为分裂间期,I~J为分裂前期,J~K为分裂中期,K~L为分裂后期,L~M为分裂末期,F~M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应处于分裂间期,对应图甲中的A~B、H~I。
(3)图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应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对应图甲中的D~E、K~L,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4C。
(4)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大量细胞不分裂形成子细胞,导致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5)细胞在分裂间期的DNA含量为2C或2C~4C,图乙中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30.(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分裂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分裂 分裂间(或答:S)
(2)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解析 (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丝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NA进行复制,为分裂期准备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