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习题集
- 3、《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4、《灯笼》同步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7、《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共6页。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绮丽(qǐ) 翩然(piān) 蟾蜍(yú) 啸聚山林(xiào)
B. 孕育(yùn) 繁衍(xián) 归咎(jiù) 销声匿迹(nì)
C. 追溯(sù) 褶皱(zhě) 遗骸(hái) 相安无事(xiāng)
D. 两栖(xī) 藩篱(pān) 萌发(méng) 在劫难逃(jié)
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凫水怠慢磅礴笑咪咪 B. 眼眶脑畔思幕马前卒 C. 辩论晦暗震撼茂腾腾 D. 窜掇燎原亢奋暖融融
3.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 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漫画往往用让人 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 栩栩如生。
D. 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 耐人寻味。
4. 对下面各句中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排比)
B.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比喻)
C.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拟人)
D.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比喻)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危中有机,中外疫情和“宅家”模式,助推和催生了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电商等的蓬勃发展,以5G建设等为核心的新产业、新业态将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添新附加值。
B.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中国各级政府周全的复工复产举措,以及企业、民众奋发自助的精神,是经济复苏、民生纾困的稳固基石,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C.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6.8%,这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最大的单季跌幅。
D. 全球仍在战“疫”之中,中国复工复产的提速,不仅助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复苏,更是维护了世界产业链的完整与稳定,有力推动了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互联互通。
6.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A.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汇聚蕴藏于人民中的磅礴力量,不畏风浪,勇毅前行,我们终将再一次收获响彻历史的胜利。
B.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家书,通过古代文人的装点状绘,从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专属中,逐步递升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
C.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国际社会需携手合作才能战胜疫情,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是维护全球稳定的重要力量。
D.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8.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 《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语言表达
9.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王小明面对新的中考政策感到十分忧虑:“都说女生文科占优势,语、数、英三科,偏文的占了两科。我们男生是不是处于劣势呢?”对此,作为同桌的你将如何劝慰他?
三、综合性学习
11. 八年级(1)班以“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周玮)2018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9日,届时,全国将有包括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非遗影像展在内的3 700多项活动同步展开,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成果,全面展现非遗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紧密相连的新气象。此外,各地也将结合今年的活动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小军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忙修改。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凝聚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受到冲击。【B】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①A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调换位置。
(3)班级将举行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活动,并定于6月20日下午三点在教室内举行采风摄影作品评比活动。请你以班长的身份,邀请美术老师刘老师担任评委。(答题中本人姓名用“××”代替,)
四、现代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糖人师傅
①小时候家门口经常有吹糖人的师傅经过,为了吸引孩子,那铜锣敲得又密集又喧闹。锣声瞬间勾去了孩子的心,孩子拔腿就往门外跑。就算不买糖人,也得出门看看热闹,围在糖人师傅身边看师傅吹糖人也是很有意思的事。能从父母手里得来买糖钱的孩子无疑是骄傲的,记得有对姓岳的兄弟,家境殷实,每次都能从母亲那里得来买糖的钱。听见锣声,岳家兄弟就出门唤住糖人师傅,待糖人师傅放下担子,他们就站在担子前方,那是最佳位置,类似演唱会的前几排。兄弟俩一个点“老鼠偷油”,另一个点“公鸡”。看热闹的孩子,就在兄弟俩身边围出一个半圆形的阵来。
②糖人师傅的担子,一头是个货架,齐排插着吹好的样品;担子另一头是糖锅,糖锅下面有炉子,一直温着锅中的糖稀。糖人师傅用麦秸从锅中挑出一小团儿糖稀,放在手中揉抻,接着在揉好的糖稀团里插上麦秸,通过麦秸轻轻地向糖稀团里吹气,边吹边捏,一只歪倒的葫芦就成了,再吹出一只老鼠,用糖稀粘在葫芦上,“老鼠偷油”就完成了。“公鸡”就比较简单了,相信糖人师傅闭着眼睛也做得出来。当孩子们散开,糖人师傅敲着小锣离去,街巷又恢复了冬日的寂静。
③可母亲不许我吃这糖,说师傅从不洗手,一双手又黑又脏。为了防止我被诱惑,连出门看也是不许的。可我有法子,当锣声响起时,我装作不为所动的样子,但耳朵一直细听糖人师傅的动静。锣声停歇了,他大概停在什么位置吹糖人;锣声又响起来了,糖人师傅往哪个方向走去。当母亲认为糖人师傅走远了,放松了警惕时,我才找个借口带着私藏的零用钱出门,追向糖人师傅远去的方向,几乎每次都能找到他。
④我喜欢“猴子蹬车”,糖猴屁股下面有细铁丝拧成的车轴,两片鲜艳的红纸被糖稀粘在铁丝的两端,便是车轱辘,迎着冬日的风,它还会转啊转的!这只糖猴,真像一只勤奋的猴子。只可惜它不长久,回家的路上我会吃了它,或者在进门前恋恋不舍地送给关系要好的小伙伴,总之是不能拿回家的,不然等着讨骂。
⑤长大后和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说:“我知道你那点儿心思,本不想放你出门,但想想是小孩子的天性,管也管不了,所以由你去了。”
⑥读小学时,有一次去邻居家玩,邻居孩子神秘地带我去他家放杂物的屋子里看一样宝贝。我去了,看到了一副糖人师傅所挑的担子,大半锅糖稀还在锅里,只是没了炉火的温度,糖稀硬如石头,我们吹糖人的打算破灭了。邻居孩子说有个常来的糖人师傅是他家远亲,担子是寄存在这里的,本说几天后来拿,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来,转眼间快一年了。
⑦是什么原因让糖人师傅遗忘了这副担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总是有原因让他突然放弃这赖以生存之物的吧。担子旁系着铜锣,邻居孩子拿起来使劲一敲,那锣声的响亮吓了我俩一大跳。
⑧现在想来,那铜锣是得了机会,所以竭力地向它的主人发出呼唤声吧,所以才会那样响亮。
(有删改)
(1) 文章围绕“糖人师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3)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那铜锣是得了机会,所以竭力地向它的主人发出呼唤声”,“铜锣的呼唤”在文中有什么深意?
(4) 阅读第⑤段,想象“我”听了母亲的话之后会作何感想。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赞美与陷阱
①在人生诸多重大陷阱中,哪一个阶段的陷阱最大、最险、最关键及长远、最难以弥补?
②青年时代。
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都是对青年时代的赞美,什么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风华正茂、英姿飒爽……
④我认为,这事在中国有特殊的文化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家族传代伦理”,表面上十分讲究孝道,但立即又跟上一个最重大的阐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说,孝道的终点是传宗接代。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比较、纷争、嫉妒、报复,都与子孙的状态有关。祖业的荣衰存废,也都投注给了青年。因此,赞美青年,也等于赞美整个家族、全部祖业。赞美祖辈大多是口头上的,而赞美青年却贯穿在全部眼神、笑容和梦呓之间。
⑤比较可以原谅的,是一些老人。他们以赞美青年时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已逝青春的怀念,或者说,以失落者的身份追寻失落前的梦幻。
⑥老人赞美青年时代,大多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断言青年时代有“无限的可能性”。其实,那是因为后悔自己当初的错误选择,就把记忆拉回到那个尚未选择定当、还有其他可能性的时代。但是,青年人常常读错,以为“无限的可能性”会一直跟随自己,一一变成现实。
⑦其实我们应该诚实地告诉青年人,所有的可能性落在一个具体人物的具体时间、具体场合,会立即变成窄路一条。错选了一种可能性,也就立即失去了其他可能性。当然,今后还能重选,但在重重叠叠的社会关系和职业竞争中,那是千难万难的。绝大多数青年人,会把那条窄路走下去,或者更换一条窄路,走得很辛苦。
⑧一个人正是在青年时代锁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由于锁定之时视野不够、知识不够、等级不够、对比不够、体会不够、经验不够,因此多数锁定都是错位。此后还有可能改变错位,但要付出惊人的代价,因此很多人常常延续错位,最多只是争取不要错得过于离谱罢了。
⑨本来这是严酷的事实,应该引导青年人冷静认识、逐步接受,并且告诉他们,在很难改变境遇的情况下,应该在青年时代好好地陶冶品德、锻铸人格,由此来提高一生的精神等级。今后即使过得艰难,也会是不一样的人生。但是,世间对青年的赞美习惯,冲击了这一切。
⑩这情景就像一个锻铸厂。火炉早已燃起,铸体已经烧红,正准备抡锤塑型,谁料突然山洪暴发,厂内厂外都涌来大量水潮。火炉熄灭了,铸体冷却了,被浑水一泡,被泥污一裹,它们再也不能成材。
⑪是的,我们很少看到青年人在进行着严格的品格锻铸。经常见到的,是他们在种种赞美和宠溺中成了一群“成天兴奋不已的无头苍蝇”,东冲西撞、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又浑浑噩噩、不知省悟。他们的人生前途,不言而喻。
⑫青年人应该明白,在你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非常复杂、非常诡异、非常精彩地存在了很久很久,你们还没有摸到它的边。不要说真理之门了,就是懂事之门,离你们也还非常遥远。请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拳打脚踢,因为这在你们以后的人生长途上,都会成为稳定的模式、永恒的耻辱、公众的记忆,想抹,也抹不去。
(文/余秋雨,选自《人民周刊》2015年第10期,有改动)
(1) 阅读选文第④段,作者认为我国对青年的赞美有怎样“特殊的文化原因”?请概括作答。
(2) 阅读第⑥~⑧段,说说青年人常常会落入哪些错误的陷阱。
(3)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意。
经常见到的,是他们在种种赞美和宠溺中成了一群“成天兴奋不已的无头苍蝇”,东冲西撞、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又浑浑噩噩、不知省悟。
(4) 阅读第⑨~⑫段,说说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
五、作文
14.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地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回想。
请以“那段__________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温暖”“奋斗”“诗意”“幸福”……(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A.“笑咪咪”应写作“笑眯眯”。故A错误。
B.“思幕”应写作“思慕”。故B错误。
C.正确。
D.“窜掇”应写作“撺掇”。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符合语境。故A项正确。
B.“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符合语境。故B项正确。
C“栩栩如生”是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峨眉山的猴子。故C错误。
D.“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故D项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D 本项“飞”是夸张。
5.【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A项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催生”后“助推”。故选A。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
【解答】
ABD正确;
C.根据句意,“国际社会需携手合作才能战胜疫情”后面逗号应为句号。故C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解答】
ABC正确。
D.《灯笼》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
故选D。
9.【答案】示例1: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
示例2: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国、抗敌立功的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排比句,首先要了解排比句的特点,排比句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并列在一起构成的。本题要注意:一是语意相似;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要注意作者与作品的对应性及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
10.【答案】示例:有人认为男生学文科不占优势是一种偏见。对一个勤于探索、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学好的可能性。这与性别无关,与努力和勤奋的程度有关。你看,咱班许多男孩不都是全面发展的吗?加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注意要有称呼,态度要友好,语气要婉转。
11.【答案】(1)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700多项活动将在全国展开。
(2)①凝聚 创造 ②弘扬 继承
(3)刘老师,您好!
我班将于6月20日下午三点在教室内举行采风摄影作品评比活动,诚挚邀请您担任此次评比的评委,期待您的到来。
八年级(1)班班长××
2018年6月18日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和整合能力。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所以要抓住新闻中的关键词,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作出总结。本题中时间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事件是3700多项活动将在全国展开。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考点,学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本题中A句属于动宾搭配不当的错误,不能“凝聚文化遗产”所以把“凝聚”改为“创造”;B句属于语序不当,根据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要先“继承”再“弘扬”。
(3)此题考查把握应用类文体格式和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与运用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身份等。语体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书面语比较正式,口头语比较随便。解答此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人的身份、收信人的身份。写信的目的要交代清楚。
12.【答案】【小题1】①孩子们围观糖人师傅吹糖人。②“我”偷偷追糖人师傅买糖人。③邻居孩子和“我”看糖人师傅寄存遗忘的担子。
【小题2】运用了动作描写,作者用“挑”“揉抻”“插”“吹”“捏”“粘”等动词,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糖人师傅吹糖人的经过,表现了糖人师傅技艺的娴熟。
【小题3】既是对糖人师傅回归的呼唤,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借铜锣响亮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深情呼唤吹糖人这类民间手艺的回归。
【小题4】示例:原来“我”当年的一些小心思母亲都知道啊,但她那时从未揭穿“我”,母亲真是非常细心,非常疼爱“我”啊!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力求做到把握文章的脉络,明确结构层次,理清信息要点,迅速提炼关键信息。阅读文本内容可知,从①③⑥段落内容可知文章围绕“糖人师傅”主要写了孩子们围观糖人师傅吹糖人;“我”偷偷追糖人师傅买糖人;邻居孩子和“我”看糖人师傅寄存遗忘的担子。
2. 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语句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赏析描写人物的表达效果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模式:运用了……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本文语句运用了动作描写,作者用“挑”“揉抻”“插”“吹”“捏”“粘”等动词,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糖人师傅吹糖人的经过,表现了糖人师傅技艺的娴熟。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句含义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问题要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结合语境分析可知,“铜锣的呼唤”既是对糖人师傅回归的呼唤,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借铜锣响亮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深情呼唤吹糖人这类民间手艺的回归。
4.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人物心理。结合第五段内容母亲的自述,此时“我”可能会想:原来“我”当年的一些小心思母亲都知道啊,但她那时从未揭穿“我”,母亲真是非常细心,非常疼爱“我”啊!意思相近,表达合理即可。
13.【答案】【小题1】示例: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家族传代伦理”,祖业的荣衰存废都投注给了青年。因此,赞美青年,等于赞美整个家族、全部祖业。
【小题2】①青年时代有“无限的可能性”。②青年时代锁定自己的人生格局。
【小题3】示例:把青年人比作无头苍蝇,形象地写出了社会的种种赞美和宠溺让他们兴奋而失去方向,变得东冲西撞、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又浑浑噩噩、不知省悟。
【小题4】①面对充满赞美和陷阱的现实,应该引导青年人冷静认识、逐步接受。②作为青年人,青年时代要好好地陶冶品德、锻铸人格,由此来提高一生的精神等级。③世界已经非常复杂、非常诡异、非常精彩地存在了很久很久,要放低姿态,务实做事。
【解析】1.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家族传代伦理’”“祖业的荣衰存废,也都投注给了青年”“赞美青年,也等于赞美整个家族、全部祖业”可以通过这几句话总结答案。
2.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⑥段“青年人常常读错,以为‘无限的可能性’会一直跟随自己,一一变成现实”;⑧段“青年时代锁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多数锁定都是错位”“此后还有可能改变错位,但要付出惊人的代价,因此很多人常常延续错位”,可以通过这几句话总结答案。
3. 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年比作无头苍蝇,形象地写出了社会的种种赞美和宠溺让他们兴奋而失去方向,变得东冲西撞、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又浑浑噩噩、不知省悟。
4.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应该引导青年人冷静认识、逐步接受,并且告诉他们,在很难改变境遇的情况下,应该在青年时代好好地陶冶品德、锻铸人格,由此来提高一生的精神等”“你们以后的长途上,都会成为稳定的模式、永恒的耻辱、公众的记忆,想抹,也抹不去”,可以通过这两句话总结答案。
14.【答案】那段自由的生活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作业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
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睁开眼睛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鸟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
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
一团火焰在内心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自由的天空,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过去那段自由的生活……
【解析】[点评] 作者把自己比作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写出了自己被困“笼中”的烦躁、无奈,突出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文章主旨鲜明,思路清晰,文笔犀利,用语简洁,直指当前中学生的困扰和家庭教育的误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