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盐城卷)(考试版)A4
展开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盐城卷】
化 学
(本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Earth for All”。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天然纤维,拒绝化学纤维 B.发展生态农业,全面禁用农药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塑料包装 D.推广电动汽车,电池集中填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许多物质与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蚕丝灼烧时会闻到烧纸味
B.蜡烛燃烧时有化学变化也伴随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D.蚕丝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纤维
3.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架房梁、硬铝窗框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铝合金因为质轻、强度大成为高速列车车体最理想的材料
C.衣料中的棉、麻、蚕丝、羊毛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食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补充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
4.下列实验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液体以加快过滤速率
B.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
5.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千里江山图》所采用的颜料有:朱砂(含HgS)、赭石(含Fe2O3)、砗磲(含CaCO3)和孔雀石[含Cu2(OH)2CO3]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朱砂中可以炼制出水银
B.CaCO3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赭石是白色固体
D.Cu2(OH)2CO3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1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6~8题
资料Ⅰ、利用铁酸镍()和轮外太阳能电池发电,通电分解二氧化碳可生成氧气和碳。
资料Ⅱ、氮气的沸点-196℃;氢气的沸点-253℃;肼(化学式为)的沸点114℃;肼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和橡胶,有剧毒。肼是航空界上常用的燃料。
资料Ⅲ、肼在金属铂(Pt)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即可分解产生氢气和氮气。
6.利用铁酸镍可高效的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在此过程中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则铁酸镍是该反应的(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7.根据资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肼肼在氧气中燃烧不可能获得水
B.将二氧化碳分解有利于减少酸雨
C.利用氢气和氮气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氢气
D.肼是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液体
8.为保障安全,使用制取氢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密封保存,防止挥发泄漏 B.反应容器不能用玻璃和橡胶制品
C.制得的氢气点燃前不需要检验纯度 D.运输过程中要消除静电,防止爆炸
9.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煤、铁和黄金都是可燃物 B.汽水、水银和矿泉水都是混合物
C.人体、石墨和食盐溶液都是导体 D.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都是复合肥
10.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的水蒸气),实验中观察到:干冰慢慢消失,右侧固体的温度逐渐升高。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CO2能与NaOH反应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中和反应时会放热
11.兴趣小组同学依据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为:①通入氧气,白磷不燃烧;②停止通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水至沸腾,白磷不燃烧;③熄灭酒精灯,立即通入氧气,白磷燃烧,气球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B.③中白磷燃烧放热,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C.对比①③中的现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气球既可缓冲装置内的气压,又可减少污染物逸出
12.如图为K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3℃,均无固体析出
B.t2℃时,Na2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2.9%
C.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 CO3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D.若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蒸发浓缩、控制温度t2℃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提纯
1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证据 | 结论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 |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 | 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D |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 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14.检验、除杂、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检验某溶液为稀硫酸 | 先测得溶液的pH<7,再加入Zn粒 |
B |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C | 分离CO2和CO的混合物 | 先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分离出CO;再向该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释放出CO2 |
D | 提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 加入适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15.烧杯中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①加入V1mL稀盐酸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
②加入V2mL稀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2和ZnCl2
③整个过程中溶液质量一直在增加
④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g
⑤剩余固体质量m、n与稀盐酸的体积V1、V2的数量关系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4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其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用一次)。
A.酒精 B.金刚石 C.碳酸钙 D.一氧化碳
(1)常用于补钙剂______。
(2)常用于裁切玻璃______。
(3)常用于内燃机燃料______。
(4)常用于冶炼金属______。
17.(12分)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里的“碳”指二氧化碳。
(1)了解科技前沿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______(选填“呼吸”或“光合”)作用实现固碳。
②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也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______发电。
(2)认识物质构成
从微观角度,二氧化碳由______(填“离子”“原子”或“分子”)构成。
(3)学会物质制备
图1 | 图2 |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
②若要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仪器组合为______(填字母),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时,空气从______端排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掌握物质性质
按图2所示方法进行的部分性质实验:
①在装置Ⅱ的Y型管c、d处各放一张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将装置Ⅰ的Y型管向右倾斜,使少量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观察到______(选填“d”或“c”)处滤纸条先变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若要证明上述实验中使紫色石蕊滤纸条变色的原因是与共同作用,而不只是,则应在装置Ⅱ的Y型管内e处放置的实验用品是______。
18.(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1)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①“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结晶。
②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用于煎炼海盐。将1000 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g。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______。
③为了除去海盐中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海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一______(填操作)→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______。
A.①KOH ② B.①② C.①②
(2)金属冶炼历史悠久
①《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红铜(纯铜)升黄(黄铜)而后熔化造器”由此可知,黄铜的熔点比纯铜______(填“高”或“低”)。《浸铜要略序》中记载:“山麓有胆泉(硫酸铜),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请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块炼铁以焦炭和铁矿石为原料,利用______(填化学式)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工业上炼铁的设备是______。
③金属的冶炼与金属的性质有关,如图是铁、铜、钛三种金属冶炼的先后顺序,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19.(12分)生活中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会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某锈蚀铜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并回收铜。
【查阅资料】①
(2)
【实验设计】取锈蚀铜样品(假设除铜和碱式碳酸铜外,不含其它物质)均分为两等份,设计甲、乙两方案。
(1)方案甲中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___;滤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方案乙中步骤I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A、CO2和H2O,该步骤中还有另一个化合反应也生成固体A,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结果】
(3)方案甲所得固体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6.4g。则该锈蚀铜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方案乙中,所得铜的质量__________(填“>”、“<”或“=”)6.4g。
【实验反思】
(5)方案甲中,若需对所得滤液中的铜元素进行回收,则可以加入一种稍过量的金属,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
(6)方案乙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的缺点有__________(任写一个)。
【拓展延伸】
(7)指导老师指出,方案乙最终所得铜中可能含有Cu2O(也为红色),请为该小组设计检验是否含有Cu2O的实验方案(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
(8)查阅资料发现,古代青铜器除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铜外,在氯离子等作用下,会生成氯化亚铜(CuC1),CuC1易与O2、H2O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碱式氯化铜【Cu2(OH)3C1】,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化学(深圳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化学(深圳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共8页。
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共11页。
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科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