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3043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3043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3043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
展开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
一、单选题
1.(2020·山东青岛·统考模拟预测)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2.(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铜丝,铜丝表面变为黑色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点燃棉线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3.(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
B.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盐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4.(2020·山东青岛·统考模拟预测)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5.(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6.(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7.(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C.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8.(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C.用酚酞溶液鉴别食盐水和烧碱溶液
D.用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制备少量的NaOH溶液
9.(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把少量的生铁加入稀盐酸中可完全溶解并产生气泡
C.电解水时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8
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10.(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镁条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C.将铝合金片和铝片互相刻划,金属片表面留下痕迹的是铝片
D.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11.(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浅绿色
D.在稀盐酸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显红色
12.(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二、多选题
13.(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在稀盐酸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在燃着的CO火焰上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D.碳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从学科观点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途径有①和⑥
15.(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就可以自燃生成红色固体,制备纳米铁粉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自燃的生成物是Fe3O4
B.氮气在该过程中作保护气
C.制取纳米铁粉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纳米铁粉能自燃,是因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
16.(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转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若B为铁,C为氧化铁,则A可以是硫酸亚铁
B.若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则A可以是一氧化碳
C.若B为过氧化氢,C为水,则A可以是氧气
D.若B为氢氧化钠,C为碳酸钠,则A可以是钠盐
参考答案:
1.D
【详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集气瓶中压强增大,充气气球体积缩小,气球内气体压强也增大,红墨水向左移,D项正确。
答案:D。
2.A
【详解】A、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生成氧化铜,铜丝表面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点燃棉线闻到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雾,A错误。
B、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B正确。
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盐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C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一氧化氮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且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A。
5.B
【详解】A、人和动物的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过程X处添加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氢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但不产生二氧化碳,故发展利用氢燃料与氧气的循环无关;过程X处添加不合理;故符合题意;
C、含化石燃料的燃烧也能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过程X处添加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呼吸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过程X处添加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虽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多种途径都能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产生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6.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正确;
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错误;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错误;C、碘水中含有碘,碘遇淀粉变蓝,正确;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错误。故选C。
8.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达到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能将其点燃,不能达到目的;
C、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烧碱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能达到目的;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达到目的。
故选B。
9.C
【详解】A、点燃后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
B、把少量的生铁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生铁中有碳,碳不溶于盐酸, 所以固体不能完全溶解,选项错误;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选项正确;
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选项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镁条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故B正确;
C、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铝片表面留下痕迹。故C正确;
D、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足量,所以和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D正确。
故选:A。
11.A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正确;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错误;
C、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铁,故现象为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黄色,错误;
D、稀盐酸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在稀盐酸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B不正确;
C. 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故C不正确;
D.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生成白色固体,现象描述时不能说出具体的产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13.AB
【详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正确;
B、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正确;
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产生水雾,故错误;
D、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而不是白烟,故错误;
故选:AB。
14.AD
【详解】A、变化观:人呼吸作用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A选项正确;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B选项错误;
C、微粒观: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C选项错误;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的途经主要有光合作用和CO2的溶解,故D选项正确;
故选:AD。
15.BD
【详解】A. 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就可以自燃生成红色固体,所以铁自燃的生成物是Fe2O3,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在该过程中作保护气,防止纳米铁粉被再次氧化,选项说法正确。
C.制取纳米铁粉的反应是置换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纳米铁粉能自燃,是因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16.AC
【详解】A、若B为铁,铁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为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符合题意;
B、若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氧气和碳再点人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氧气和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能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若B为过氧化氢,C为水,水不能转化为过氧化氢,符合题意;
D、若B为氢氧化钠,C为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水,碳酸钠能与可溶性的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9水: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9水,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空气: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空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化学式: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化学式,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