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
2023年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问卷)(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请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区内。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就词义的基本逻辑与所指而言,抒情与叙事,一个偏于个体和主观,一个偏于群体和客观;一个向内指向心性情感,一个向外指向社会群体。因此,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首先是诗歌在叙事中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如诗教中的讽喻和规谏,诗与史的互文和互证,等等。与此相关,人们将诗看成严肃而崇高的文体,诗不苟作,诗必征实,读诗须知人论世,等等。其次,诗歌叙事传统,又是在诗歌叙事中发展出的写作传统,或者说是一种诗歌的叙述传统,包括抒情诗、说理诗的写作,都离不开叙述。从这些方面来看,《文心雕龙》对诗的现实性、真实性的论述,对诗歌写作语言逻辑、层次结构上的叙事批评等,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认识。现实性是儒家诗学的根本,这一“现实性”,其精神就是重实求真,包含且大于今天所说的反映社会现实。抒情有“诗言志",有“美刺”“比兴”,然抒情的“真”要与缘事、叙事相结合,方得以落实。《文心雕龙·明诗》以“诗言志”开篇,并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与“持人情性”结合,导向对诗的思想性的要求。那么,情志又源自哪里呢?刘勰对此前的“感物”说进行改造和微调。比如在陆机那里,感物是“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落脚点在自然节序的变化。而《明诗》篇虽云“人秉七情,应物斯感”,然旋即将“物”转到历史和人事,这就将诗歌发生论从"感物”引向了“缘事"。从葛天氏《玄鸟》到《三百篇》,《明诗》篇举的都是历史大人物的功过是非。如“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将“大禹成功”与“九序惟歌”前后相连,就构成事与情的因果关系,事在诗中的根本性地位,不言而喻。在这里,缘事也包含着叙事。“九序惟歌",见《尚书·大禹谟》“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序”“叙”相通,即叙九功而歌之。歌因事起,事必有征,是刘勰对诗歌之发生及其功能、属性的基本认识。对于"事",刘勰又看重其真实性。《宗经》就有“事信而不诞",《辨骚》篇批评屈辞“托云龙"“说迂怪"之类的"诡异之辞""谲怪之谈",从反面确认诗文中“事信”的原则。这里的"事",虽多属于"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事类,然征事尤且求其信实,亦足见刘勰论诗求真务实的立场。当然,真实性并不限于“事",也是对“情”的要求。刘勰推崇“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强调"情深而不诡",极其重视情感的真实性。而情感的真实性,又源自诗人生活体验的真实性,最终还是和“事”相关。情、事的真实,最终都是通过文本体现出来的,叙述在其中至关重要。《文心雕龙》总体而言,是论各类文体之写作的。其对叙事传统的贡献,最重要的便是叙述方法、诗文的篇制结构等。刘勰在文体论、风格论与创作论的相关篇什中,屡次强调因情立体,即体成式,事核言简,文资确切等的重要性。叙述是情深、事信得以达成的技术手段。综上可见,事与叙事在《文心雕龙》里的重要地位,是建立在现实性和真实性这两大要素之上的。现实性是儒家特别强调的诗歌的重要功能,集中表现在“美刺"与“观风”上。真实性是现实性的前提,又与现实性相互交叉、融合。真实性包含事、情、景等的真实,但最终还是会落实到人、事。(李翰《《文心雕龙>论诗重实求真及其对叙事传统的贡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词义的基本逻辑和所指来看,叙事较抒情,偏于群体和客观,向外指向社会群体。B.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也是一种诗歌的叙述传统。C.作为儒家诗学根本的现实性,其精神是重实求真,与今天说的反映社会现实不全相同。D.对于"感物"说中的“物”,陆机认为是自然的变化,而刘勰认为只是历史和人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列举诗教中的讽喻,诗与史的互证等,都是为了证明诗必征实,读诗须知人论世。B.第四段阐明了刘勰对诗歌之发生及其功能、属性的基本认识,即歌因事起,事必有征。C.第五段用“事信而不诞”等言论,表明刘勰论诗对“事”和“情”都持求真务实的立场。D.本文采用总一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文心雕龙》论诗重实求真及其对叙事传统的贡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文心雕龙》对诗现实性等的相关论述,将会影响我们对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认识。B.从刘勰《明诗》篇中的"诗言志""持人情性",可见其导向了对诗的思想性的要求。C.《文心雕龙》强调了诗歌要重实求真,情深、事信可通过至关重要的叙述得以达成。D.《诗经》中的《采薇》篇,不仅体现了诗歌的现实性,而且还体现了诗歌的真实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叶片的形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基因和环境。前者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这里不作重点讨论。而在自然界中,叶子的主要作用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影响叶子形状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的量。人们依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将地球分为五个热量带。每个热量带具有典型的气温特征。因此,在这些热量带内,各自植被的性状不同:寒带树种以针叶林为代表;温带树种是众所周知的落叶阔叶林;热带则充满常绿阔叶林。同一棵树,叶子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形状,因为它们吸收的阳光不等量。一棵树的树冠及叶子的表面所接受到的阳光比较充足,这些树叶往往都比较小,这样其吸收的光线面积也会比较小。树冠下面的树叶往往被遮蔽,其面积也较大,并且叶缘和裂片之间的表达也较为简单。很多热带的植被叶子往往都比温带的植被叶子更加厚实和圆润,而且边缘位置相对比较光滑。(摘编自孙薇《树叶的描述和分类》)材料二:当树叶开始变红、变橙或者变黄时,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寒冷即将来临的预告。每种树叶里,都含有天然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等。而具体呈现什么颜色,要看其间含量的变化。春夏时分,植物叶子中叶绿素的含量占绝对优势,叶片会显现出绿色。到了秋天,气温不断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光照一日日变弱,这些对合成时需要较强光照和较高温度的叶绿素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当叶子中叶绿素的比例,降到低于叶子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比例时,叶片就显现出黄色和橙色。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相对比较“沉稳”,不那么容易受外界尤其是季节的影响。而树叶变红的植物,主要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摘编自祁云枝《变色,落叶植物的防寒法宝》)材料三:一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将推迟叶子的变色和掉落,但是一项新研究颠覆了这一理论。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黛博拉·扎尼领导的团队,研究了秋天树叶变色的时间受春夏生长情况影响的程度。研究人员对一些树木进行了长达65年的追踪记录。研究发现,在春夏生长季节中的光合作用活动每增加10%,树叶掉落的平均时间就会提早8天。研究表明,落叶乔木每年只能吸收一定量的碳,一旦达到极限,便无法吸收更多的碳。从那时起,树叶就开始变色。由于一些树提早落叶,而另外一些树和现在落叶时间一致,我们未来看到秋叶美景的时间可能会延长,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更多时间可以踩着落叶走路。(摘编自丹妮《气候变暖导致秋天树叶提前变色掉落》)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叶子的主要作用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叶子的形状主要由环境中的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的量决定。B.树叶开始变红、橙或黄,预告寒冷将临,每种树叶含多种天然色素,因此呈现的颜色受其间含量的变化的影响。C.不同于相对稳定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叶子中的叶绿素会随着气温、光照等变化而变化,叶片颜色也随之变化。D.通过对一些树木春夏季节生长情况的研究,黛博拉团队认为气候变暖将使树叶掉落的时间提前,且越暖落得越快。6.黛博拉领导的团队所做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大地无言 张映姝走在西域的荒野,总让我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自己行走在巨大的书页中,走过的每条路,恰似书页中的一行行文字,引领我走向未知的奇妙世界。构成这世界的,是我目光无数次抚摸过的山川、河流,戈壁滩遍布的石头,裸露的土地上萌发的野草,山坡上的灌木丛,等等。在西域大地的辽阔背景中,不同地域,每种事物却具有相同的面貌。水西沟、板房沟、石人沟的石头和榆树沟、哈熊沟、鹰沟的石头一样坚硬;菊花台和甘沟的云杉一样笔直,一样有张开手臂拥抱天空的梦想;东白杨沟和西白杨沟的山坡,与芦草沟一样,长满了名叫野蔷薇、锦鸡儿的灌木丛。四月黄色的锦鸡儿拉开芬芳的大幕,五月黄色的野蔷薇进入耀眼的花季,都会引来蜂蝶飞舞。可是,让我奇怪的是,这些自然界里相同的元素,这些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物,对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每周不去看看它们,就心神不宁。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同样的元素,同样的地理背景,同一季节,我的每次抵达,怎么都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新鲜度和陌生感呢?!从仓房沟中路,进入216国道,过永丰乡,有个岔路口。左拐,去往南疆的鸟拉斯台。岔路口直走,过永盛村、公盛村,半道又有大的岔路口,直走可达菊花台,右拐通向小渠子。无论是左拐去往乌拉斯台,还是直走通向菊花台,两条大路,走不了多久,就或左或右的有许多小的分岔口。每到分岔口,我都要留心看看路标箭头及箭头指示的地名。所以,去往小渠子的路上,当看到一个右拐的小岔路口的指示牌指向黑水沟,我们的目的地随之右拐就是相当自然的了。黑水沟在哪里呢?疑惑之时,看到了黑水沟湿地的箭头指示牌。箭头指向前方。我从未听说这边有湿地。有湿地,就该有水流。果然,距离马路几十米远,与马路平行,有一道下陷的河床。河床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头。春夏两季,气温升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河床里流动的就是水流;秋冬两季,气温降低,冰雪冷凝,河床里静止的就是石头。这些沉默的石头,以宁静宣示河水曾经的喧嚣和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风范。这些停留在河床上的石头,是凝固的水流。这是今年第五次摘锦鸡儿花了。当看到有两辆轿车停在路边,听到几十米外的灌木丛边传来欢声笑语,我才猛然发现,坡上的灌木丛中夹杂着一树一树的黄花。是锦鸡儿花呀。幸运的是,我没有像去年那样错过它的美。我跑向山坡。坡地上,星星点点绽放着黄色的蒲公英花。枝头上,密密匝匝盛开着黄色的锦鸡儿花。这样的山坡是贫瘠的,即便是春天,地皮上也是一层浅浅的灰绿。如果不是黄色的花朵,是不大能认出蒲公英的。土地贫瘠,降水稀少,空气干燥,蒲公英只能把根往泥土深处扎。为了减少蒸发、集中养分开花结果,它的叶片稀少而短小,紧紧地贴着地皮。花朵也是贴着地皮的,没有高挑的花茎。锦鸡儿的生命力堪称顽强。它与野蔷薇是西域大地上的异姓姐妹,如影随形,荣辱与共。戈壁、荒滩、山地、草原,哪儿都有它们的身影。大概是山区气温略低的缘故,这儿的锦鸡儿还在盛花期,花色鲜亮,水分充足,清香中带着一丝蜜甜,每一朵都带着自身的分量。每一丛开花的灌木丛都萦绕着蜜蜂的嗡嗡声,还有蝇虫的嘤嘤声。花朵给予传粉者甘甜的蜜,而传粉者帮助花朵完成授粉,从而延续植物的繁殖。多么奇妙的互惠互利模式。我被大自然的智慧、法则深深折服。我们人类从自然中索取最多,却为提供我们所需的万物付出过什么呢?拐向去村庄的路,路边的田地里绿色葱茏,呈现出农耕的面貌。葱茏的是村民种植的苜蓿。苜蓿是极好的饲料,被誉为牧草之王,富含粗蛋白和多种维生素。这种苜蓿是新疆常见的紫花苜蓿。新疆人有吃头茬苜蓿的习惯。四月初,多年生的苜蓿刚刚萌发柔嫩的茎叶,便有农民掐了尖,装在尼龙袋里,到市场叫卖。一个年轻的女人在苜蓿地中忙碌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蹲在旁边。我走过去。她在挖野菜,而小女孩的手里拿着一把蓝紫色的花。是马菌开花了呀。我的眼睛扫向路边的沟渠。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性急的,已经星星点点地露出娇美的花容。还有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刚把匕首尖一样的鹅黄叶片从板结的土地中挣脱出来。我用手摸了摸那鹅黄的叶片,竟然是坚硬的。路过一片沙石地,一簇簇的马菌鼓突出来,顶着蓝紫色的头冠。花色醒目,却没有明显的香味。马蔺在荒坡、石滩太常见了,水渠边、人畜踏实的小路边也常见它的踪迹。我看着它柔美的花朵,未曾想到它的根可达数米。马蔺是北方孩童传唱的马兰花。“你拍一,我拍一,马兰开花二十一……”马兰花与童年的无忧无虑、天真可爱水乳交融,成为遥远记忆中的一抹亮丽。就在马蔺盛开的沙石之地,还盛开着另一种不起眼的小白花。它们紧紧贴着地面,每株叶片不多,却密密匝匝挤在一起,每个茎节处都撑开一把小小的花伞,攒在一起,就很醒目啦。它细密如绿豆大小的白色四瓣花,和香雪球的花模样差不多。我能确定它是十字花科,具体的花名却说不上来。我趴在地上,拍下了它与马蔺编织出的美丽花毯。这些贴着地皮生长的植物,它短暂的美能够被关注欣赏,于它可有可无,于我却有独特的意义。“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指向冰雪覆盖的岛屿。此刻,大地无言,它的丰富、博大、神秘,像亘古的宝藏等待无尽的开启,等待一次次身心的完整投入。我像吃饱了的婴孩般满足,内心洋溢着温暖和幸福。(作品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自己已十分熟悉的自然界里那些相同的元素,作者始终保有新鲜度和陌生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尤其对家乡周边风物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迷恋。B.文中画线的一组句子表达细切,句式对称工整,语言精练圆熟,体现了“水流”"石头”间动与静、喧哗与沉默、博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充满哲思。C.写马蔺花的段落,作者综合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将马蔺花的娇美、醒目、繁多写得如在目前。D.文本最后一段开头作者引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给人一种空阔广袤、苍茫辽远的感受,富有空间感和延展感,引人遐思。8.虽然“大地无言”,但文中却无处不体现出大地有“言”。你从大地的“言”中感受到它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作者张映姝为新疆本土作家,有介绍说她近年专注于“植物诗歌和随笔的写作”,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她“植物”“随笔”的创作方向?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一)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节选自《说苑·君道》)(二)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季成子为相。”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成子为相。”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鲋。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菜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连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节选自《说苑·臣术》)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菜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B.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菜/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C.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菜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D.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菜/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经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B."使我言而无见违”与"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C."魏文侯且置相"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同。D."穷视其所不为"与“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魏文侯伴着琴声得意放言之时,师经用琴撞他,按罪当被处死,师经以明君和昏君对待提意见者的不同态度讽谏文侯,引发文侯自省改过。B.魏文侯在确定国相人选问题上向李克征询意见,听了李克的分析后,文侯悟到选人标准,决定任命为国事操劳、竭尽心力的季成子担任国相。C.李克曾经得到翟触对自己的举荐,但他并没有因为个人情谊而向魏文侯建议让翟触担任相国,他认为魏文侯应该详察臣子的才德后再做定夺。D.师经用撞文侯之举来引讽谏之言看似无礼,实则为忠,忠是重要的“臣术”;文侯不拘礼法,明察谏言、深明大义,“明”是重要的“君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2)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塞上曲 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蝉鸣叫,桑林叶落,可知抒情主人公奔赴萧关时正值肃杀的秋季。B.第四句运用叠词“处处”描绘枯草遍野,虽质朴平常但颇具表现力。C.塞外环境恶劣,使得“幽并客”最终只能落得"共尘沙老"的结局。D.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描写、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富于变化。15.有人认为本诗五六两句和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氓》中,“ , ”两句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相似,都传达出对恋人思而不见的煎熬。(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 ”两句,既巧妙点题,又流露出诗人虽身处秀美江南,却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3)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 , "为“耻学于师”的借口,与前文从师标准中的“无贵无贱”形成鲜明对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那充满情怀的80年代,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永远的怀念。那个时代,影视剧也泛着理想与人性的光芒。那时,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导演_①,潜心创作;演员形神兼备,令人难忘;歌曲浑然天成,哀怨动人;色调明快亮丽,②;造型博采众长,深入人心:经典无需争辩,历久弥新。在团队的精诚合作下,电视剧完美地再现了《红楼梦》这部_③,让普通人一睹其芳华。他们对艺术的精益求精,给这部华丽名著锦上添花。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等演员精湛投入的表演,至今无人超越。( )。剧中由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家王立平先生作曲、歌手陈力精彩演绎的歌曲,很多都成为经典。静坐倾听,透过歌曲,人们眼前呈现的仿佛是大观园的亭台楼榭、飞檐斗角的瑰丽堂皇,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幻生幻灭,荡气回肠……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请从下列两项中选一个句子,填入文中的括号处,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请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4分)①而1987版《红楼梦》的音乐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②而无法超越的,还有1987版《红楼梦》的音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在智齿界有两个经久不衰的传说,一个是智齿只有聪明的人才长,一个是拔了智齿脸会变小。那么拔牙真有瘦脸效果吗?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磨牙。人体发育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而牙齿的萌出与人体发育密切相关,因此智齿的萌出时间也有区别和不同。一般来说,它的萌出时间在16~25岁期间,而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未正常萌出的智齿一般没有咬合功能,而且由于位于口腔的最后部,局部清洁不易,容易导致牙齿龋坏,牙周肿胀,引起反复发炎。鉴于以上原因,在智齿萌出后应该尽早对其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拔除,因这时智齿多数尚未发育完全,拔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易于愈合。但拔智齿与瘦脸没有直接因果关系,那只是“江湖”上一个美丽的传说。① :不宜多漱口和吐口水,不要剧烈运动;拔牙2小时后才能进食进水,② ,建议吃温凉稀软的食物;③ ,但无需吃药,消肿后可自然退烧。19.请在文中第三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智齿”的得名,源于其萌出时间让人联想到"智慧到来"。而生活中,由人的身体器官的本义联想到其比喻义的词语也有不少,如“眉目”“喉舌”“骨干”等。请从中任选一个,简述其比喻义并说明缘由。(4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常用来形容“想好了再干”,这种行事方式被认为更有计划性。而“边干边想”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行为,更具实践意义,也往往能获得成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 语文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 语文,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素养调研第三次模考语文pdf、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