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0582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评课ppt课件
展开1、通读全文,勾画出疑难之处;并借助学习提示、文后注释,尝试解疑。2、苏格拉底与格黎东之间分别讨论了哪几个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3、梳理文章说理层次。4、归纳苏格拉底的对话艺术。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主要作品有《对话录》《理想国》《法律篇》
《柏拉图对话集》是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其对话系列的统称,记叙了当事人的对话,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选收的四篇文章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虽然后世对他的基本定义是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但其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神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学以及法学,早已经不囿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是师承关系被称为“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的学生的记述来了解他的思想。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
苏格拉底论辩艺术——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接生婆,从母亲的接生工作中,苏格拉底得到启发。产妇生产时虽然需要接生婆的帮助,但婴儿毕竟是产妇自已生出来的,因此原理和结构也只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寻。教师在这个时候能做的只能是像接生婆帮助产妇那样,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发现真理,而绝不是代替他们。“助产术”是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即面对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层层深入的反问和反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思想的影响,从而放弃自己原来的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观念,这种论辩艺术被称为“助产术”或“产婆术”。阅读文章,请感受这种论辩艺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70岁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格黎东是雅典巨富,和苏格拉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他与苏格拉底也是“师友间”的情谊)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课文记载的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谈话过程。
教材“单元研习任务”二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这个任务信息量多,完成它,挑战大:1、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背后的理由是什么?2、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这是怎样的精神?3、“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如何理解?4、人们对“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的两种意见,你怎样看?为什么?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之间分别讨论了哪几个问题1、讨论人的行事应该听从谁:是听从众人意见还是听从真理本身。2、讨论人的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3、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之标准问题。
通读全文,梳理文中“对话”要点:
劝说苏格拉底听从众人的建议逃跑(否则,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
逃狱是对亲朋好友的负责,具有可行性
对当前的困境深感疑惑与焦虑
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我们应该注意坏的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
人应该听从内行人的意见不应该听信外行人的话
(类比:将体育锻炼时听外行的话导致的后果与行事时听外行人的话导致的后果进行类比)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活得好;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以生命的意义(正当、正义)为标准,与亲朋好友、是否可行、是否受到伤害乃至付出生命无关。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对人做坏事和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人做坏事不能以坏报坏
人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应该听从深知道义者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
逃狱是不正当的,不应当逃狱。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不能逃狱。
理一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
①首先阐述“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②通过连续发问,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③最后得出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
归纳苏格拉底“对话”的逻辑思路:
说说苏格拉底怎样引领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的呢?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不合正道,不从;推心置腹:尊重道理;请求考虑:不迷失自我;设问追问:促使作答;由此及彼:遵从道义;遵从真理,活得体面;一同研究:打消“不正当”的念头;邀请对方:一起做正当的事。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之间分别讨论了三个问题1、讨论人的行事应该听从谁:是听从众人意见还是听从真理本身。2、讨论人的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3、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之标准问题。
第一部分(第1段-第15段第1句)
第二部分(第15段第2句-第18段)
第三部分(第19段-第25段)
(注:以1人1次发言为1段)
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
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宁死也不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坚持道义而不动摇,为哲学而殉难,面对死亡,苏格拉底坦然、镇定地为正义而献身。
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
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请依据文章总结概括。
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归纳苏格拉底论辩特点:
1、文章第4段中,苏格拉底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意在阐述什么观点?苏格拉底举出体育运动员的例子,提出应当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心议题,“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 借助类比论证阐述了如果不听从内行的看法和意见,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
2、阅读第19段,思考苏格拉底连用八个“是不是”问句的作用?第17段,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在第19段“请你告诉我”后,连用了八个“是不是”的问句来问询格黎东: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强调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
3、在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下,格黎东有着怎样的表现?这个人物对突出苏格拉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4、苏格拉底形象:从文中对话中,你看到了苏格拉底哪些优秀品质?(1)苏格拉底为人和蔼,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2)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宁愿为正义而亡,不愿弃正义而苟活。(3)苏格拉底临危不惧,坦然自若:人格高尚。(4)苏格拉底热爱理想,热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有浪漫主义情怀,却难以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
5、如何看待苏格拉底面对死刑判决时的坦然从容与镇定?苏格拉底认为他留下来,接受死刑,便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他通过承受不义的判决来坚持自己的正义。为正义而死,坚决不做不义之事,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了他的哲学理论,实现了他的哲学追求。
尝试概括苏格拉底不逃走的理由。(1)苏格拉底被判入狱时,已70岁高龄,他身边有很多粉丝、学生和朋友;其中包括一些外邦朋友,如忒拜人裴多、刻比多等。这些人都很崇拜苏格拉底,专门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在当时的雅典城市,苏格拉底绝对是一位受许多人喜爱和追捧的文化偶像。在很多雅典人心目中,苏格拉底是一张醒目靓丽的道德名片,其道德知名度应当非同一般。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社会和道德处境,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他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
2)苏格拉底尊重和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维护雅典法律尊严,坚持按照道德原则做合乎正义的事。自己作为雅典公民的一员,理应遵循契约精神,不应违背与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如果私下逃走,就会伤害自己的国家,不合道德正义。(3)苏格拉底全面考量了私自逃走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最终选择拒绝逃走。他将失去做人的脸面和尊严,无法和别人继续讨论真理、公正和正义的问题的平庸生活视为没有意义的。苏格拉底还谈到了由于自己逃走而带给周围人的伤害,比如朋友将受到牵连,被查抄财产、受到监禁或流放;自己的学生、朋友、亲人被别人嘲笑。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完整版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应当坚持正义,对话体,形容十分恭敬,遵从遵循,试图企图,无可厚非,惊慌失措,顶礼膜拜,当仁不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言目标,文化目标,审美目标,思维目标,素养目标,初读感知,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资料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评课课件ppt,共1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