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三年级下册3.会动的线条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美版三年级下册3.会动的线条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激趣,对比总结,联系生活,观察发现,初步探索,大胆尝试,分析探究,解决问题,设置情境,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和一年级《我们身边的线条》,二年级《会变的线条》,本册第2课《画中的线条》可以组成小学美术阶段低段的线条单元课程。本课旨在将之前所学的线条知识进行梳理,深入挖掘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学习运用曲线以及曲线的各种变化表现画面动感的方法,从而让线条更好地为画面服务。
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线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线,知道线条有长短、粗细以及排列时的疏密等变化。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将所学过的线条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他们还存在着在创作时信心不足,放不开手脚,或者是在创作时线条非常随意、潦草。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线条的变化对画面动感产生的影响,从而掌握并运用让线条为自己画面服务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的变化对动感的影响,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线造型能力,创作一幅有动感的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生能运用这些线条表现动感。-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探究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线条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线条造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合。
教学环节
一、图片激趣,对比总结: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用线条表现的画,观察画面,根据问题思考回答。
(一)出示问题:哪一幅画让你感觉动起来了?
(二)小结:通过这两幅画的对比让我们发现,画面中曲线的大面积运用更能表现出“动”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这一年龄特点,运用欣赏激趣法让学生在两幅画中找“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又通过两幅画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曲线能表现动的感觉,点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一)出示图片,学生寻找生活中会动的线条“藏”在哪里?
(二)引导发现:裙摆、海浪是S形曲线,过山车轨道是螺旋线...生活中处处是会动的线条。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联系学生观察回忆生活中会动的线条有哪些,为后面的创作做准备。
三、初步探索,大胆尝试
(一)出示三幅图:利用白板手绘,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大胆尝试让它动起来。
(二)学生利用白板快速且大胆创作,并说一说原因。
(三)总结:添画曲线,能让画面动感更强烈。
(四)微课示范:看一看老师如何让画面的动感更强烈。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索与大胆尝试,初步感受线条动感的表现方法。
四、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系列观察任务,表现会动的线条的表现方法。
(一)哪幅画中的波动更强烈?
(二)《海云追日》作品中的云往哪边漂?浪往哪边涌?
(三)对比观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感觉到她们(飞天)飞的很轻盈?
(四)添画 波浪线让龙舟跑的更快?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置系列观察任务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并结合生活实际发现更多的会动的线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并且认识学习线条表现的“方向性、疏密”等方法,是增强画面动感的秘诀。
五、设置情境,创作实践
(一)播放课件:天空、大地、海洋视屏
实践任务:观看视频,大胆联想,运用会动的线条画出风姑娘留下的痕迹。
(二)创作要求:
(1)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2)利用不同的线条让画中的一切都动起来;
(三)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设定情境,激发创作欲望。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六、展示评价
互评与自评: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表现了怎样的动感?
2、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的评价学生从中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肯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拓展:直线能表现动感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美版3.会动的线条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表现指导,学生创作,作业展示,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会动的线条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索尝试,点拨讲评,创造表现,欣赏评价,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三年级下册3.会动的线条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师生问好,游戏导入,尝试运用,作品展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