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2 *上图书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3..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所体现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从而思考阋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 |||||||||||||||||||
教学内容 | |||||||||||||||||||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1. 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从而思考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 |||||||||||||||||||
教学过程 | |||||||||||||||||||
一、知识导入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 事实上,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很多人的生命都曾与图书馆发生过不解的情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佐良先生的《上图书馆》。 二、作者介绍 王佐良(1916— 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 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三、写作背景 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清楚地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介绍,也是对广大求学者的呼吁:热爱读书吧,从中你不只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还能增强理性、获得教养等。 四、字词积累 ①教益(yì) ②音讯(xùn) ③高耸(sǒng) ④苍穹(qióng) ⑤白炽灯(chì) ⑥间隙(jiàn) ⑦覆盖(fù) ⑧吟啸(xiào) 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五、领读课文,总揽全局 1.阅读课文,把握整体脉络,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总) 第二部分(4—9):回忆上图书馆之乐:按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与几个图书馆的缘分。(分) 第三部分(10):首尾呼应,赞美图书馆,再次强调“上图书馆”之乐。(总) 2.文中主要记叙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这几个图书馆的? (1)公书林(1929-1935年),清华图书馆(1935-1946年),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1947-1949年),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1947-1949年)。 (2)时间顺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3.完成表格内容,总结作者四次上图书馆的读书环境与读书感受。
4.上图书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有益的收获,请简要概述。小组讨论,请同学分享。 (1)获得了比来自中外老师还要多的知识, (2)产生了读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3)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4)丰富了有关历史,哲学,戏剧方面的知识和情感, (5)认识到了人类的高贵伟大。 小结: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六、精读课文,精钻细研
明确: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明确: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也点明文章的中心。
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文章中有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或者诗词、故事、书信、日记,或者别人的评价。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这种引用,语言精练,有含蓄典雅之美,可以使说理增强权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
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七、深读课文,见仁见智 老师的理解:学者写文章总有些厚重的学术气息,这篇文章有厚重感,如图书馆里的经典一般。但更重要的是有亲切感,因为作者爱书、爱图书馆、爱他的读书生涯,所以这篇文章又写得十分轻快,十分平易近人。
八、课外拓展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图书馆也应该与时俱进,你认为我们的图书馆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观点一:图书馆应该有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厚度,比如足够丰富的图书,足够浓郁的氛围,以及源源不断的新书,要使读者有书可读,有新书可读。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在信息海洋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图书馆应不再仅限于查阅资料,它应通过信息的搜集、分析、勘误和重组,培养创新能力,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图书馆有自己的责任,要树立起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的信仰。它有助于消除愚昧,开启民智,培养起一代智慧、文明、进取的国民。 观点二:要在社会上营造读书向学的氛围,即在每一个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图书馆,现代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润泽因为忙碌、欲望、急切而变得焦虑的心灵,养成一种顾盼自如的文化气度,这其实是一种文化重建。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怀念老北大时期自由旁听、自由进出图书馆的情景?为什么许多人感叹杭州图书馆多年来一任拾荒者自由穿行?根源就在于,一个禁锢越少、门槛越低、声音越杂的时代,才越有可能养成拥有健全心志、丰盈思想和自由灵魂的责任公民。开放的心灵,从开放的图书馆开始。
1
|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高中语文13.2 *上图书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2 *上图书馆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朗读课文,交流质疑,总结文章内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2 *上图书馆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2 *上图书馆精品教案,共1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2 *上图书馆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2 *上图书馆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理基础,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后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