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pptx
    • 教案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案.docx
    • 练习
      12《古诗三首》课时测评.docx
    • 学案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docx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1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2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3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4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5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6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1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2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3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1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2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01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文件包含12《古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pptx、12《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docx、12《古诗三首》课时测评docx、12《古诗三首》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导学案设计

    12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多种方法探究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寓意。

    4.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古诗,查找诗人及古诗的写作背景等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示儿》,加深理解。

    2.启发思考: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引发思考,引入新课: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军队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我们这就去古诗《题临安邸》中寻找答案吧。

    1.集体背诵,回顾古诗的意思。

    2.交流: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齐读课题。

      通过复习,加深对古诗《示儿》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习《题临安

    邸》做情感铺垫。

    二、学习《题临安邸》(用时: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学交流。

    (1)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1)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巡视引导。

    (2)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总结诗意。

    3.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品悟诗情。

    (1)从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3)通过这个“醉”字,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自由表达: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

    1.(1)读通诗文,认识并学写“熏、杭”,交流明确书写“熏”字时要紧凑。

    (2)交流资料,明确写作背景,解开诗题: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诗人林升看到这样的情景,愤怒之,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2.交流明确诗句的意思。

    (1)自主采用适当的方法自读自悟,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交流、总结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交流总结品读后的感悟。

    (1)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2)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愤怒。

    (3)通过“醉”字,体会到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情形。

    4.自由选择,畅谈体会。

    1.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查找资料是帮助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2.要注意给予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在引导与提升。

     

     

     

    3.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形成一个感情的冲击,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4.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三、学习《己亥杂诗》(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组织自学。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领会诗句含义。指一个小组回答,引导集体订正,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

    4.引导学生探究“万马齐喑”。

    5.引导再读品悟: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6.讲解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愿望。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修养。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重点读准“恃、擞”的音;明确“亥”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平衡,“恃”第三笔是“丨”。

    2.先在小组内交流诗句含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第一、二句诗: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全国重现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第三、四句: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交流总结:诗人希望的“九州生气”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

    4.联系上文“九州生气”感知“万马齐喑”是指“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5.交流汇报:

    (1)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2)带着期盼,诵读古诗

    6.理解表达方法。

     

    1.引导自学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整体把握古诗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深入理解古诗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引导。

     

     

     

    3.从词语的理解入手,诵读、理解、感悟、体会……进而把握古诗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用时:7分钟)

    1.朗读古诗《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积累背诵。

    1.自由读一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教师可播放配音朗读或朗读动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在读中达到背诵的目的。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2《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测评+导学案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