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0课《推动认识发展》同步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单元练习 试卷 4 次下载
- 第12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同步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13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同步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单元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第11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同步练习
展开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11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重组性迁移的是( )
A.对一些原有舞蹈动作进行调整或重组后,编排出新的舞蹈
B.某人把蜂鸣器和水壶组合在一起,发明了蜂鸣器报警水壶
C.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对手表、眼镜等植入芯片实现辅助功能
D.冯·诺依曼参考人脑思考的过程设立内存实现对计算的模拟
2.某巧克力广告词为“牛奶香浓,丝般感觉”,用丝绸的质地与巧克力的纯正口味类比,意境高远,想象丰富,运用联想思维,把语言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有关联想思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联想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B.联想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的特征
C.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的特征
D.联想思维必须要有大胆的幻想
3.荧光裳凤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这一过程( )
A.运用了迁移的方法 B.运用了构想的方法
C.运用了幻想的方法 D.运用了联系的方法
4.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展开想象的方式也不会相同。人们通过想象( )
①有利于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②是人们打破事物原有联系方式、突破认识局限性的唯一途径
③可以对事物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创造新形象
④可以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虚拟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洋的电报信号前一筹莫展。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了下来,联想到电报信号的中继站,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使问题得以解决,这说明了( )
①联想思维是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②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③联想思维具有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④联想思维是自发进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的一席话,悟出了生活和庖丁解牛一样的道理。如果能透彻地领悟生活的道理,摸准其中的规律,就能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养生之道。梁惠王运用的思维方式是( )
A.联想思维 B.聚合思维 C.求异思维 D.发散思维
7.脸上的妆容宛如复制粘贴古画,衣袂飘飘,胖胖的身体随着音乐节奏灵活扭动……2021年春节,一群“唐朝胖妞儿”从博物馆里“复活”,凭借一支舞蹈火遍网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运用逆向思维继承传统文化 B.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C.创新的关键之处在于灵感 D.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8.创新思维不会把任何经验、教条和陈规当作普遍的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的接受性思维,而是能动地去反思它们有效性的限度,对这些东西得以成立的前提进行批判,要么找到它们的逻辑错误,要么发现它们的历史局限性,从而理清这些经验、教条和陈规的边界;创新思维往往会拒斥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这说明( )
①创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②创新思维是一种想象性思维
③创新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④创新思维是一种辩证性思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从前,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给他3个儿子留下17匹马的遗产,并留下一份让人费解的遗嘱:马匹的1/2分给大儿子,1/3分给二儿子,1/9分给小儿子,同时要求不能宰杀马匹。兄弟3人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分马的良策。这时候, 来了一位骑马的哲学家,哲学家问清了遗嘱的具体内容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马归人待分的马群,使马的总数成为2、3、9的公倍数。这样,再按老人的遗嘱分配——大儿子得9匹马,二儿子得6匹马,小儿子得2匹马,兄弟3人分掉的还是17匹马。这个故事表明( )
A.要发挥科学理论的决定作用 B.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C.要多接受新事物 D.要敢于提出新问题
10.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像鸟儿一样飞翔,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如果没有幻想过乌托邦,就不会有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如果你从来没有幻想过要出国留学,那么你就根本不会出国留学。这主要说明( )
①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②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③想象可以促使人们更自觉地投入创新活动 ④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眼泪浸透了鸽子的羽翼/狼群/还在降落持久的风雪/黑暗中/灵幡的光芒拷问谁的良知/天空落下黑色的泪滴/善良的大地/嚎啕着/只因那些无知的魔鬼/愿和平从我的笔墨里飞出/穿透/那重重叠叠的黑暗……这段诗歌( )
①借助抽象思维表达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②以形象化的想象塑造了战争的罪恶形象
③归纳概括了战争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④能使人从中联想到战争的狰狞画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日本一名叫池田菊苗的化学教授,一次在回家吃饭喝汤时不觉一怔,连忙问妻子:“今天这碗汤怎么这么鲜美?”接着用勺在碗里搅动了几下,发现汤里除了几片黄瓜以外,还有一点海带。他以科学家特有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行了详细化学分析。经过半年的研究,他发现海带中含有一种物质——谷氨酸钠,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味精。后来他又进一步发明了用小麦、脱脂大豆为原料提取谷氨酸钠的办法,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这一案例表明创新思维( )
①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③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④不能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只能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再造想象是想象的一种,它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再造出相应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下面关于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属于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有一定的创造性,其创造性的水平较高
C.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D.创造想象不是一般的想象,也不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必须在思维的调节支配下进行
14.“美人鱼”的形象,由少女形象与鱼的模样重组和加工而成;“狮身人面”的形象,由狮子身体的形状与人脸的形象重组和加工而成……以下关于联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反映
B.联想思维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连接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C.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和逻辑的畅想性
D.思维在联想时“联结”的数量和“畅想”的速度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15.近年来,国家各级机关主动走进群众,走进基层,听取人民呼声,并通过各种方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倾听人民心声,汇聚人民智慧,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有效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从思维方法上看,国家机关这样做的依据是( )
A.集众人智慧,以“量”求“质”、以“多”求“好”,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B.集中相关信息,寻找联系,揭示共同点,把握规律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C.不同事物间不论差异多大,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D.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2008年奥运会作为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比赛场地的“水立方”,将被改造为“冰立方”,成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这次改造也将让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双奥场馆,也是世界首个“冰水转换”的场馆。
冰壶比赛对于场地稳定性、冰面品质、平整度等要求很高,而且游泳比赛和冰壶比赛对于温度、湿度、光照、声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又大不相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团队面对问题不放弃,克服重重难关,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采用了可拆卸装置,实现了这种想法。首先它是抽干水池做支撑,铺混凝土;其次铺设防水卷材和保温卷材,然后铺一层土工布,搭设蜂窝支架,最后在底层铺设制冰管,然后冰漆标花赛道,实现了水变冰。
这次改造并非一-次性的永久工程,而是要在未来根据需要,多次在“水立方”和“冰立方”之间转换,实现“双轮驱动”,因此既要“保留原有‘水立方’各种的运行功能”,又要“增加冰的功能”,甚至未来除了冰壶比赛,还要扩展至冰球、短道速滑等领域。
结合材料,说明“冰水转换”的实现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次,贝尔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当接通、切断电源时,螺丝圈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大胆设想,如果能用电流强弱的变化模拟出声波的变化,那不就可以成功用电流来传话了吗?他的想象得到了电学教授亨利的鼓励。他和助手合作,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终于在1875年6月成功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经过技术上的改进,1876年3月10日,能在实际中使用的电话正式诞生。
(1)上述贝尔的想象属于无意想象还是有意想象?
(2)结合材料说明想象在思维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在石油公司只能做最简单的工作,即巡视石油罐盖自动焊接机。石油罐子被输送带送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旋转一周。他每天就反反复复注视着这种单调的现象。没多久,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于是就想对焊接工作进行改进。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周,焊接剂滴落39滴。他想,能否少滴一两滴也能焊好呢?于是他找来了有关自动焊接方面的书刻苦钻研,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在检验中发现,有的石油罐不能完全密封住。于是他继续改进,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效果与原来的“39滴型”相同。投入生产后,这个小发明每年替公司创下5亿美元的利润,并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
请结合这个故事,分析创新思维的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对一些原有舞蹈动作进行调整或重组后,编排出新的舞蹈”属于重组性迁移,A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某人把蜂鸣器和水壶组合在一起,发明了蜂鸣器报警水壶”属于重组性迁移,B正确。
C:根据题干,可知“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对手表、眼镜等植入芯片实现辅助功能”属于重组性迁移,C正确。
D:重组性迁移是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构成要素,D是通过对人脑思考过程的类比设计计算机体系,并非重组要素,不属于重组性迁移,D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
2.C
【详解】A: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的特征,所以“联想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不是对联想思维的正确表述,A错误。
B: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的特征,所以“联想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的特征”不是对联想思维的正确表述,B错误。
C: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的特征,联想思维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认识联结起来,联想思维可以将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C正确。
D: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幻想,但“必须要有大胆的幻想”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
故本题选C。
3.A
【详解】A:将蝴蝶的特点迁移到军事领域,这一过程运用了迁移的方法,A符合题意。
BCD: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但题中所述运用的是迁移的方法,而不是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BCD排除。
故本题选A。
4.D
【详解】①③④:根据教材可知,人们通过想象有利于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可以对事物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创造新形象,可以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虚拟形象,故①③④正确。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②不选。
故本题选D。
5.A
【详解】①②:莫尔斯通过观察马在驿站更换的行为,联想到在传递电报信号时,设立电报信号的驿站——中继站,从而把问题解决 了,这表明联想思维是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具有跨越的联结性,①②入选。
③: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③不选。
④: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质量,需要自觉的进行联想思维训练,④不选。
故本题选A。
6.A
【详解】A:联想思维是一种由一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它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的思维活动。材料中,梁惠王由“解牛”联想到了生活,通过类比找到了它们的相同点,这是一种联想思维方式的表现。A符合题意。
B:聚合思维指的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思考,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B与题意不符。
CD: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7.B
【详解】A:材料没有体现要运用逆向思维继承传统文化,A不合题意。
B:一群“唐朝胖妞儿”从博物馆里“复活”,凭借一支舞蹈火遍网络。这启示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B符合题意。
C:创新的关键之处在于人才,离不开灵感,C错误。
D: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错误。
故本题选B。
8.D
【详解】①:材料涉及的是创新思维的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涉及的是创新思维的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与想象性思维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能动地去反思它们有效性的限度,对这些东西得以成立的前提进行批判,说明创新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③符合题意。
④:拒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体现出创新思维是一种辩证性思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B
【详解】B:哲学家的分马方法表明创新思维的作用,B符合题意。
A:“决定作用”夸大了科学理论的作用,同时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A不选。
CD:材料故事表明要创新地解决问题,并不是强调接受新事物、提出新问题,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①: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就会有多大的成就夸大了想象力的作用,①错误。
②③: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像鸟儿一样飞翔,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如果没有幻想过乌托邦,就不会有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如果你从来没有幻想过要出国留学,那么你就根本不会出国留学。这主要说明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想象可以促使人们更自觉地投入创新活动,②③正确。
④:材料未涉及迁移,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1.B
【详解】②④:诗人通过形象化的想象这一联想思维形式塑造了战争的罪恶形象,能使人从中联想到战争的狰狞画面,故②④入选。
①③:选项①③说的是抽象思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B。
12.B
【详解】①: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①排除。
②③:池田菊苗在吃饭喝汤时发现谷氨酸钠的存在并因此发明味精,体现了创新思维不能凭空产生,是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②③符合题意。
④:创新思维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13.C
【详解】A: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故A不选。
B:再造想象有一定的创造性,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故B不选。
C: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故C入选。
D:创造想象不是一般的想象,而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必须要在思维的调节支配下进行,故D不选。
故本题选C。
14.B
【详解】A: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而不仅仅是对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反映,故A不选。
B:联想思维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连接与思考的思维活动,故B正确。
C: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的畅想性,故C不选。
D:思维在联想时“联结”的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故D不选。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A:以“量”求“质”、以“多”求“好”是头脑风暴法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国家机关通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倾听人民心声,汇聚人民智慧”来推动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这体现的是聚合思维的思维方法,其依据是通过集中相关信息,寻求其中联系,揭示共同点,把握规律性,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B符合题意。
CD:选项CD与题设构不成因果关系,CD不选。
故本题选B。
16.创新思维思路具有多向性、结果具有独特性。中国团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冰水转换”运用聚合思维。中国团队对场地、冰面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实现了泳池到冰壶赛道的转换。在未来根据需要,可以多次进行“冰水转换”,甚至扩展至冰球、短道速滑等领域,体现了超前思维。
【分析】背景素材:“冰水转换”
考点考查:创新思维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冰水转换”的实现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解答本题,可首先指出:创新思维思路具有多向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有效信息②:冰壶比赛对于场地稳定性、冰面品质、平整度等要求很高,而且游泳比赛和冰壶比赛对于温度、湿度、光照、声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又大不相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团队面对问题不放弃,克服重重难关,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采用了可拆卸装置,实现了这种想法→可联系聚合思维。
有效信息③:这次改造并非一-次性的永久工程,而是要在木来根据需要,多次在“水立方”和“冰立方”之间转换,实现“双轮驱动”,因此既要“保留原有‘水立方’各种的运行功能”,又要“增加冰的功能”,甚至未来除了冰壶比赛,还要扩展至冰球、短道速滑等领域→可联系超前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创新思维思路具有多向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得分点②:聚合思维 +冰壶比赛对于场地稳定性、冰面品质、平整度等要求很高,而且游泳比赛和冰壶比赛对于温度、湿度、光照、声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又大不相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团队面对问题不放弃,克服重重难关,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采用了可拆卸装置,实现了这种想法。
得分点③:超前思维 +这次改造并非一-次性的永久工程,而是要在木来根据需要,多次在“水立方”和“冰立方”之间转换,实现“双轮驱动”,因此既要“保留原有‘水立方’各种的运行功能”,又要“增加冰的功能”,甚至未来除了冰壶比赛,还要扩展至冰球、短道速滑等领域。
【点睛】体现类试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17.(1)属于有意想象。
(2)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贝尔用电流强弱的变化模拟出声波的变化的合理想象,使他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发明电话的创新活动之中。
【分析】背景素材: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考点考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想象在思维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回答上述贝尔的想象属于无意想象还是有意想象?属于简答题,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贝尔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当接通、切断电源时,螺丝圈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大胆设想用电流来传话→说明贝尔现象是有意想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有意想象+贝尔的意外发现。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想象在思维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贝尔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大胆设想用电流来传话→说明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思维创新的目标;
有效信息②:贝尔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在1875年6月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的实验取得成功→说明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为思维创新开拓新的思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思维创新的目标+贝尔在实验中大胆设想用电流来传话。
得分点②: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为思维创新开拓新的思路+贝尔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的实验取得成功。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方法及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18.①准备阶段:想办法对焊接工作进行改进,刻苦钻研自动焊接知识。
②酝酿阶段:找相关书籍刻苦钻研,并进行反复试验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明朗阶段: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
④验证阶段:继续改进,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分析】本题以“一滴油改变一生”的小故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创新思维四个阶段的掌握情况,在过程中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又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详解】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本题指向故事体现的创新思维的四个阶段。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层层分析。
信息1:想办法对焊接工作进行改进,刻苦钻研自动焊接知识——准备阶段。
信息2:找相关书籍刻苦钻研,并进行反复试验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酝酿阶段。
信息3: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明朗阶段。
信息4:继续改进,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验证阶段。
【点睛】材料分析题解题四步走
第一步:阅读设问——题型、知识范围、题眼
第二步:分析材料——有效信息、标注勾画
第三步:联系课本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第四步:规范表达——序号、原理+材料分析。在做规范表达时切记原理与材料分析“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