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03 字词解释——2021+2022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字词解释——2021+2022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3字词解释解析版docx、专题03字词解释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字词解释(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山西晋中·四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明白) B.太白感其意(意志)
C.儿童急走追黄蝶(奔跑) D.欲将轻骑逐(骑马)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能力。
A.博学多通的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B.太白感其意的意思是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
C.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意思是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
D.骑:骑兵。“欲将轻骑逐”的意思是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故选项D解释错误。
2.(2022·四川凉山·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疲倦) 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C.逢老媪方磨铁杵(方形) D.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顽皮淘气)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胤恭勤不倦”出自《囊萤夜读》,选自《晋书·车胤传》,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倦”:疲倦。
B.“博学多通”本句出自《晋书》,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
C.“逢老媪方磨铁杵”本句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意思是: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在。
D.“最喜小儿亡赖”本句出自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同“无赖”,指小孩顽皮淘气。
故C选项错误。
3.(2022·山西晋中·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喜小儿亡赖(顽皮、淘气) B.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C.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D.太白感其意(意思)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最喜小儿亡赖”本句出自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同“无赖”,指小孩顽皮淘气。
B.“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C.“博学多通”本句出自《晋书》,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
D.“太白感其意”本句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意思是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意”:意志,毅力。
故D选项错误。
4.(2022·全国·四年级期末)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附:①另外加上,随带着;②靠近;③依从。
(1)学校附近,有一家书店。
(2)公园售票处还会附送一张地图给前来买票的旅客。
(3)牵牛花依附着篱笆向上攀爬。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的解释,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
(1)附近:(形)相距不远的。所以“附”的意思是靠近。
(2)附送:意思是在正件外附带递送。所以“附”的意思是另外加上,随带着。
(3)附着:较小的物体贴在较大的物体上。所以“附”的意思是依从。
5.(2022·陕西安康·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树荫)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D.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顺,通畅)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解释字词。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出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意思: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阴(树荫)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铁杵成针》意思:路过这条小溪,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是(这)。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D.有误。“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出自《萤囊夜读》。意思:晋朝人车胤从小就勤奋刻苦,长大后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的意思应为“通晓,明白”。
6.(2022·陕西渭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C.胤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D.平明送客楚山孤(平常)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本句出自宋代《祝穆》,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
B.本句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疏疏”,稀疏。
C.本句出自《晋书》中的《囊萤夜读》,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勤”,肃敬勤勉。
D.本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平明”,天亮的时候。
故D项错误。
7.(2022·陕西渭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将轻骑逐(一人一马)
B.胤恭勤不倦(疲倦)
C.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欲将轻骑逐: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意思是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轻骑”代表骑马的轻骑兵,骑意思是:骑兵。说法有误。
B.胤恭勤不倦:出自文言文《囊萤夜读》,意思是:胤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倦:疲倦。说法正确。
C.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意思是: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乾坤:天地间。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A。
8.(2022·陕西安康·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发谁家翁媼(老翁和老妇)
B.欲将轻骑逐(骑马)
C.胤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字词解释。
A.“白发谁家翁媼”出自《清平乐·村居》,作者(宋)辛弃疾。原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翁媪:老翁、老妇。
解释正确。
B.“欲将轻骑逐”出自《塞下曲》,作者(唐)卢纶。原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意思是: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解释错误。
C.“胤恭勤不倦”出自《囊萤夜读》。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恭勤:谨慎勤劳,肃敬勤勉。
解释正确。
故选B。
9.(2022·陕西榆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B.树头新绿未成阴(阴暗)
C.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文言文和古诗的字词解释。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出自《萤囊夜读》。译文: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子。选项A正确。
B.“树头新绿未成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阴。选项B错误。
C.“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平明:天亮的时候。选项C正确。
10.(2022·四川眉山·四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B.欲将轻骑逐。(骑兵)
C.胤恭勤不倦。(疲倦) D.逢老媪方磨铁杵。(地方)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A.正确。“家贫不常得油”出自《囊萤夜读》这句话里的“贫”意思是贫穷,意思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B.正确。“欲将轻骑逐。”出自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翻译: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骑:骑兵。
C.正确。“胤恭勤不倦”意思是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倦:疲倦。
D.不正确。“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诗句的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正在。
11.(2022·江苏南京·四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谁家翁媪。(老妇)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白色)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D.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字句字词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首先要对全文进行反复的朗读,然后对一些不好理解的文言词进行分析理解,弄明白其在文中的意思,进而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最后再进行整个文言文的理解。
A.“白发谁家翁媪”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意思是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媪:老妇。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出自唐代佚名的《囊萤夜读》。意思是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意思是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弃:放弃。
D.“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平明:天刚亮。
12.(2022·全国·四年级期末)“馂”的意思最可能是( )
A.俊俏的模样 B.吃后剩下的食物 C.古代行政区域 D.险峻的高山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猜字的意思。
“馂”是形声字,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馂”读音为“jùn”,所以“夋”是声旁,表示读音;“饣”是形旁,吃或者食物有关。B选项正确。
13.(2022·四川绵阳·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C.囊萤夜读(口袋) D.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 方:正在。
全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B.“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疏疏:稀疏。
全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囊萤夜读”出自唐代,佚名。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全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D.“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平明:天刚亮。
全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4.(2022·全国·四年级期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是和谐的意思。
B.“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中,“徜徉”的意思是彷徨、心神不宁。
C.“麦花雪白菜花稀”中的“稀”是稀少、稀稀落落的意思。
D.“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
A项:“湖光秋月两相和”望洞庭[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和”的意思指的是“和谐”。
B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朝霞优美的动态(徜徉、姗姗来迟),更让人产生联想:朝霞的脸这么红,原来是因迟来而害羞啊!从而衬托了白桦的形象。“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姗姗来迟”在这里形容朝霞慢慢升起缓慢从容的姿态。
C项:夏日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因此“稀”指的是“稀少、稀稀落落”的意思。
D项:“最喜小儿亡赖”最喜小儿无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出自辛弃疾的 《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通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意为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
综上所述,故选B项。
15.(2022·陕西榆林·四年级统考期末)“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的意思是( )
A.不务正业 B.顽皮、淘气 C.刁钻泼辣,不讲道理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最喜小儿亡赖”出自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的意思是顽皮、淘气。全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6.(2022·陕西渭南·四年级统考期末)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囊萤夜读》的“家贫不常得油”这个句子中的“贫”字,正确的是( )
A.贫血 B.贫嘴 C.贫穷
【答案】C
【详解】该题考查对字义的正确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含义及词语意思来理解,还要注意平时积累。
“家贫不常得油”:意思是(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贫:贫穷、贫寒。
因此选C。
17.(2021·四川甘孜·四年级统考期末)“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相媚好”的意思是( )
A.互相讨好 B.互相逗趣、取乐
C.看着明媚的阳光 D.相对着笑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意思是:带着醉意用吴地的口音互相逗趣,这声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相媚好”的意思是:互相逗趣、取乐。
故选:B。
18.(2021·陕西榆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白感其意(愿望)
B.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C.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D.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本句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意思是: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意”,意志,毅力。
B.本句出自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同“无赖”,指小孩顽皮淘气。
C.本句出自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疏疏”,稀疏。
D.本句出自《晋书》,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
故A项解释不正确。
19.(2021·陕西安康·四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B.胤恭勤不倦(疲倦)
C.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D.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正确。“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这里的“疏疏”指的是“稀疏”。
B.正确。“胤恭勤不倦”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的《囊萤夜读》。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这里的“倦”指的是“疲倦”。
C.正确。“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这里的“平明”指的是清晨。
D.有误。“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明代郑之珍的《铁杵磨针》。意思是: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这里的“方”指的是“正在”。
故本题选D。
20.(2021·陕西渭南·四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疲倦) B.太白感其意(感恩)
C.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D.未成,弃去(放弃)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A.正确。“胤恭勤不倦”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中的《囊萤夜读》,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胤恭勤不倦”意思: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这里的“倦”指疲倦的意思。
B.错误。“太白感其意”出自明代郑之珍的《铁杵成针》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太白感其意”意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这里的“感”是感动的意思。
C.正确。“家贫不常得油”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中的《囊萤夜读》,意思: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这里的“贫”是贫寒、贫穷的意思。
D.正确。“未成,弃去”出自明代郑之珍的《铁杵成针》,“未成,弃去”意思: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放弃(学习)出去玩了。这里的“弃”是“放弃”的意思。
选B。
21.(2021·陕西咸阳·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平常的明天) B.胤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C.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才)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终止学业)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A.有误。“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这里的“平明”指的是“清晨”。
B.正确。“胤恭勤不倦”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的《囊萤夜读》。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这里的“谨慎勤劳”。
C.有误。“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明代诗人郑之珍的《铁杵磨针》。意思是: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这里的“方”指的是“正在”。
D.有误。“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出自明代诗人郑之珍的《铁杵磨针》。意思是: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这里的“卒业”指的是“完成功课”。
故本题选B。
22.(2021·陕西西安·四年级校联考期末)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B.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时)
C.欲将轻骑逐(骑兵)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完成了学业)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只留清气满乾坤: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乾坤:天地间。出自王冕《墨梅》。
B.有误。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平明:天亮的时候。
C.欲将轻骑逐: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骑:骑兵。出自卢纶《塞下曲》。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卒业:完成了学业。出自文言文《铁杵成针》。
23.(2021·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正在 B.地点 C.办法 D.方向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文言文《铁杵成针》,意思是他经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的意思是正在。选A。
24.(2021·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B.尝与诸小儿游(曾经)
C.逢老媪方磨铁杵(前方) D.博学多通(通晓)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A.“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是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翻译: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缘:因为。
B.“尝与诸小儿游”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尝:曾经。
C.“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铁杵磨针》意思是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方:正在。
D.“博学多通”出自《囊萤夜读》意思: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
25.(2021·贵州黔东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B.胤恭勤不倦(疲倦)
C.树头新绿未成阴(树荫) D.欲将轻骑逐(骑马)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解释。
A.正确。“家贫不常得油”出自《囊萤夜读》意思: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贫(贫穷)。
B.正确。“胤恭勤不倦”出自《囊萤夜读》意思是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倦(疲倦)。
C.正确。“树头新绿未成阴”出自《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树枝上才发出新的绿芽绿叶,还没有形成树阴。阴(树荫)
D.不正确。“欲将轻骑逐”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意思是: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骑:骑兵。
26.(2021·四川乐山·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带点词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通晓,明白。)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地方)
C.家贫不常得油。 (贫穷)
D.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顽皮,淘气。)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义的辨析。
A选项,“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出自课文《囊萤夜读》,意思: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正确。
B选项,“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课文《铁杵成针》,意思: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正在。有误。
C选项,“家贫不常得油。”出自课文《囊萤夜读》,意思:(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贫:贫穷。正确。
D选项,“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课文《清平乐.村居》,意思: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亡赖:顽皮,淘气。正确。
27.(2021·江苏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过是溪(这) 还卒业(完成)
C.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D.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翁媪(老妇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A项,“恭勤不倦”出自《囊萤夜读》,恭勤不倦: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恭勤不倦”中“恭勤”是肃敬勤勉的意思。
“博学多通”出自《囊萤夜读》,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
B项,“过是溪”出自《铁杵成针》:他路过一条小溪。是:这。
“还卒业”出自《铁杵成针》:就回去完成学业。卒:完成。
C项, “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翻译: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平明:天刚亮。
“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乾坤:天地间。
D项,有误。“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疏疏:稀稀疏疏。
“翁媪”出自《清平乐村居》: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
28.(2021·江苏无锡·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有误的是( )
A.手不释卷:放下。 B.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耍赖。
C.一丝不苟:马虎。 D.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项:手不释卷: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释”,放下。故该项正确;
B项:本题出自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故该项错误;
C项: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故该项正确;
D项:本题出自《囊萤夜读》,家贫不常得油: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贫”,贫穷。故该项正确。
29.(2021·广西玉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是( )
A.胤恭勤不倦。(疲倦) B.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感觉) D.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答案】C
【详解】考查字词解释。
A项意思是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B项意思是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C项错误,感:被……感动。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
D项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30.(2021·贵州黔西·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回去)
C.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知) D.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文中字词的理解。
A.方:正在。翻译:(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这句话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B.还:回去。翻译: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C.通:通晓,明白。翻译: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D.乾坤:天地间。翻译: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根据以上解释,C项解释有误。故选C。
31.(2021·广西钦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字的意思是( )
A.放弃 B.丢弃 C.嫌弃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意思是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所以“弃”字的意思是放弃。
32.(2021·重庆忠县·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B.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风雨: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天刚亮。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方:正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风雨: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等。这句话表达了冰心对母亲表达的依恋。
故选B。
33.(2021·福建宁德·四年级统考期末)“凿壁偷光”的“偷”,最合适的解释是什么( )
A.窃取 B.借用 C.明亮 D.时间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偷”的意思:借用。
34.(2021·湖北黄冈·四年级统考期末)“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中的“方”是什么意思? ( )
A.方向 B.正在 C.正直 D.方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本题中“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意思是(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所以“正在”
35.(2021·重庆潼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将轻骑逐。(骑兵) B.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C.过是溪。(跟“非”相对) D.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和诗句的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正确。
C不正确。语出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过是溪:是:代词,这。经过一条小溪。
D正确。
36.(2021·辽宁葫芦岛·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欲将轻骑逐(骑马)
C.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D.感叹不已(停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词语或相关文章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A “博学多通”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是“通晓,明白”的意思。本项解释正确。
B “欲将轻骑逐”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意思是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骑”是“骑兵”的意思,不是“骑马”。本项解释有误。
C “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郑之珍的《铁杵磨针》,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方”是“通晓,明白”的意思。本项解释正确。
D “感叹不已”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是“正在”的意思。本项解释正确。
综上,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37.(2021·江苏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 天刚亮 B.过是溪 是:这
C.博学多通 通: 明白 D.未成,弃去 弃:丢弃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BC解释正确。
D.“未成,弃去”句意为:没读完,就抛下书离开了。弃:离开。
38.(2021·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恭勤不倦:疲倦 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C.过是溪:这 D.还卒业:归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选项A意思“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这里“倦”意思是“疲倦”。
选项B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这里“通”意思是“通晓、明白”。
选项C意思是“(他)路过这一条小溪”,这里“是”意思是“这”。
选项D意思是“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这里“还”意思是“回去”。
故答案为D。
39.(2021·全国·四年级期末)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供养不周(周到) 惊恐万状(陈述)
B.一丝不苟(马虎) 变化多端(方面)
C.生气勃勃(旺盛) 趁其不备(设备)
D.手不释卷(放下) 郁郁葱葱(忧愁)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基础,学生平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
A项,供养不周:奉养、抚养不周全,不好。“周”意为周全。
惊恐万状:十分惊慌恐惧的样子。“状”意为样子。故A项错误。
B项,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意为马虎。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端”意为方面。故B项正确。
C项,生气勃勃:生命力强,富有朝气。“勃”意为旺盛的样子。
趁其不备:指趁对方不防备的时候,去伤害对方。“备”意为准备、防备。故C项错误。
D项,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释”意为放开。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郁”意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故D项错误。
40.(2021·全国·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胤恭勤不倦。(疲倦)
C.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D.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骑马)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A、B、C正确。
D项,有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意思是: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骑:骑兵。
41.(2021·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铁杵成针》里“逢老媪方磨铁杵”中的“方”的意思是( )
A.刚刚 B.一边或者一面 C.方形 D.正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方”的意思是正在,所以选D。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42.(2021·江苏徐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赖:顽皮、淘气)
B.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恭勤:恭敬勤劳;通:通畅)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是:这;方:正在)
【答案】B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解释。
B项,有误。“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意思是: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恭勤指:谨慎勤劳。
多通指:精通。
43.(2021·江苏徐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过) B.过是溪(这)
C.还卒业(完成) D.胤恭勤不倦(疲倦))
【答案】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项有误,“博学多通”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出自唐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通是了解,懂得,通晓的意思。
44.(2021·江苏南京·四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怨天,不尤人。(怨恨,责怪)
B.他在QQ群里一直处于潜水状态。(不发表言论)
C.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将领)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完成学业)
【答案】C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解释。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出自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所以“将”指率领。
45.(2021·安徽亳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树头花落未成阴(阴森)
C.胤恭勤不倦(疲倦) D.最喜小儿亡赖(顽皮)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B项字词解释错误。树头新绿未成阴: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46.(2021·江苏无锡·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未成,弃去(放弃)
C.变化多端(项目,方面) D.欲将轻骑逐(将要)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D项字词解释错误。欲将轻骑逐: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将”的意思是率领,带领。
47.(2021·陕西安康·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
是( )
A.胤恭勤不倦(juàn,疲倦。)
B.盛数十萤火以照书(chéng,把东西放入。)
C.逢老媪方磨铁杵(fāng,刚才。)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huán,回去。)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注音和解释,注意平时对字音字形的理解和识记,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即可。本题中解释有误的是C项,“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所以“方”的意思是正在。
48.(2021·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卒”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差役 B.士兵 C.死亡 D.完成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卒”的意思是完成。
49.(2021·全国·四年级期末)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将轻骑逐(骑马) B.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C.胤恭勤不倦(疲倦) D.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答案】A
【详解】考查词语的理解。
A项错误,骑指的是骑兵。
50.(2021·陕西榆林·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欲将轻骑逐。(骑兵)
C.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D.过是溪。(跟“非”相对)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古文和诗句的词语解释。
A项,“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出自古文《囊萤夜读》,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是通晓的意思。
B项,“欲将轻骑逐”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全诗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欲将轻骑逐”指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骑”是骑兵的意思。
C项,“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平明送客楚山孤”指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平明:天亮的时候。
D项,“过是溪”出自古文《铁杵成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李白)路过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在前文提及过,叫“磨针溪”。“是”指这,文中指的是这条“磨针溪”。选项解释错误。
51.(2021·全国·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谁家翁媪(老翁和老妇) 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C.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D.自强不息(不停)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B、C正确。
D选项有误,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息”停止。
52.(2021·陕西西安·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平常的明天)
B.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肃敬勤勉)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正)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终止学业)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A.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的时候)
C.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D.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完成学业)
53.(2022·陕西延安·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疲倦)
B.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法)
C.最喜小儿亡赖(顽皮、淘气)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正确。“胤恭勤不倦”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的《囊萤夜读》,意思: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倦:疲倦。
B.有误。“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意思: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
C.正确。“最喜小儿亡赖”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意思:最喜欢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顽皮、淘气。
54.(2022春·全国·四年级期末)“惬(qiè)”字的意思可能是( )
A.一种皮肤疾病。 B.心里感到满足。
C.说欺骗人的话。 D.用钱或物救济。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是对词语的理解进行考查。惬:1.满足,畅快 :~意。~心。~志(满意)。~怀。2.恰当,合乎 :~当。~情。词~事当。
55.(2022·全国·四年级期末)“胜”有以下解释:①胜利;②能够承担或承受;③比另一个优越;④优美的。下列词语中的“胜”的意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1)不胜其烦 (2)引人入胜 (3)打胜仗 (4)事实胜于雄辩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受不了。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多指风景或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胜:优美的。
打胜仗:打败某方,获得胜利。胜:胜利。
事实胜于雄辩:指事情的真相比强有力的说辩更有说服力。胜:比另一个优越。
56.(2021·云南文山·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锐利(锋利,尖) 一丝不苟(马虎,随便)
B.觅食(找,寻求) 疾恶如仇(恨)
C.埋伏(低下) 一拥而人(聚到一块儿)
D.耍水(玩,玩耍) 临危不惧(面临)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B、D正确。
C.有误,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伏:伏击。
57.(2021·江苏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危不惧(畏惧,害怕) B.天高地阔(广阔)
C.手不释卷(解释) D.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中重点字的理解。
C.手不释卷(放下)
手不释卷,汉语成语,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58.(2021·山东枣庄·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还卒业(完成) B.惊慌失措(安排,处置)
C.欲将轻骑逐(骑马) D.漫不经心(随便)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选项A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句意“就回去完成学业”,这里“卒”意思是“完成”。
选项B意思是“害怕、慌张,吓得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这里“措”意思是:办法,措施或安排等。
选项C出自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句意“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这里“骑”意思是:骑兵。
选项D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这里“漫”意思是:随便。
根据意思,本题答案为C选项。
59.(2021·湖北鄂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少) B.不毛之地(光秃秃)
C.三顾茅庐(拜访) D.惊涛骇浪(惊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故“鲜”的意思是少,该项正确。
B项,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不”指没有,不能。该项说法错误。
C项,三顾茅庐: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草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顾”指拜访。该项说法正确。
D项,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惊”指惊惧、害怕。该项说法正确。
60.(2021·全国·四年级期末)下列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手不释卷 B.爱不释手
C.如释重负 D.冰释前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B 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C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61.(2021·全国·四年级期末)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弃:①舍去,扔掉;②违背,背叛;③离开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用过的医用口罩,最好喷洒消毒液后放到一次性口罩丢弃处。
(3)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A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对多字义在不同句子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整个句子,知道了句子表达的含义就容易理解字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学会掌握理解整个句子,知道了句子表达的含义就容易理解字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句意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去:离开。
(2)丢弃:指放弃实施、实行或运用。
(3)背信弃义: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62.(2020·湖南怀化·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欣喜若狂(好像)变化多端(原因) B.从容不迫(急促) 天高地阔 (辽阔)
C.无忧无虑(顾虑) 没完没了(结束) D.惊慌失措(安排)扬长而去(离开)
【答案】A
【详解】考查字义的识记,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识记字义。
A项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选词填空——2021+2022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5选词填空解析版docx、专题05选词填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字形辨析——2021+2022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2字形辨析解析版docx、专题02字形辨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字音辨析——2021+2022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1字音辨析解析版docx、专题01字音辨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