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3《跷跷板》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3《跷跷板》课件.pptx
    • 教案
      2.3《跷跷板》教案设计.docx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1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2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3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4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5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1
    2.3《跷跷板》课件+教案02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23《跷跷板》课件pptx、23《跷跷板》教案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3.跷跷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经历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经验,正确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

    难点:借助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设计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创设了两只小兔坐跷跷板的情境,比较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比较轻重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见解解决问题,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量不等的糖果。

    学生准备: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生准备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篮上)。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比较轻。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玩“跷跷板”的经验来创设情境,让卡通小兔坐上了跷跷板,充满童趣,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说一说。 

    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预设

    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轻。 

    2: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 

    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 

    4:我爸爸买了1个西瓜和1个菠萝,西瓜重,菠萝轻。 

    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 

    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 

    (回答较精彩的学生很高兴地得到了一颗“乐乐星”)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积极发言,不仅举出了许多生活实例,而且大胆比较卡通形象的轻重,思路开阔,而且很有个性,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2.掂一掂。 

    1)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生准备盒,猜一猜谁轻谁重。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生准备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生准备盒谁重谁轻。 

    师:请同学们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生准备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先动脑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 

    2)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各一个),谁来试一试? 

    师拿给学生,比一比,重?轻?还有谁想试试? 

    1:苹果重,梨轻。 

    2:梨重,苹果轻。 

    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4:它们一样重。 

    3)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重,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生:用天平称过再比。 

    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比较两个质量相近的水果的轻重,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可能会感到: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一掂,很难分辨出谁轻谁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3.称一称。 

    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老师这里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梨的那一边高,说明梨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

        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

        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同学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

        (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报学生给予评价。

        1:我们是用天平称的,铅笔盒在下面,书在上面,铅笔盒重,书轻。

        2:我们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来比(师请他与合作的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长,而且我的梨坠得低,说明我的梨比他的苹果重。

        设计意图: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4)师:(出示石榴、苹果、橘子各一个)这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也想称一称,先拿石榴和苹果比(用天平),结果怎么样?

        生:石榴比苹果重。

        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

        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

        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轻重的相对性,体会到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同时也判断出最重与最轻的物体,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课间活动:同学们辛苦了,请你们站起来活动活动。(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5)师出示两包糖果。

        (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生操作,下面的学生看到比较的结果和他们说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发出惊叹声)

        ③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立刻就有学生举手)

        1:我想说,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

        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了解了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

        三、应用拓展

        1.教材第23“练一练”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画勾?(生说明理由)

        2.教材第23“练一练”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最轻谁最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小调查。

    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板书设计

    跷跷板

        )比(    )重,(    )比(    )轻。

        )最重,(    )最轻。

     

     

    相关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3跷跷板pptx、北师大数学一上《2跷跷板》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北师大版跷跷板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跷跷板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3跷跷板pptx、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双减分层作业23跷跷板docx、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跷跷板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一等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一等奖教学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掂一掂谁重谁轻,在重的一边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3《跷跷板》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