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地球的形状_苏教版
展开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今天刚刚上完一课。其实对于这节课来说,教参上写明要求可以模拟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或者演示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阴影——月食现象。在教学设计时,我没有考虑这几个因素,对于麦哲伦航线我把它放在了课件中出示了一幅图来展示,觉得这样更容易操作,学生看图我觉得就非常明了。
从导入开始,我就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怎么知道呢?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上课效果,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更容易发言。
然后我通过过渡语言实际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古代人眼中的地球什么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了解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和想象。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并成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和认知水平,所以对于地球的形状描述的并不准确,但是古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展开合理的解释,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今天对于这点来说,自己没有给学生渗透这样的观念。这是今后要注意的。
然后过渡到现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通过给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点一点逐渐完善的。从航海时代开始,人们发现靠近码头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到船身。人们觉得地球好像不是平的,可能是圆的,但是地球如果是圆的,地球背面的人应该有头朝下的感觉,因为当时人们对地球的引力还不够了解,导致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后来通过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地球是圆的。列举了亚里士多德通过发现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例子。
这时候我在这里穿插了一个如果是你,你怎么证明地球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回答了很多。今天感觉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可能不是很合适。但是自己放在这里是想让学生理解,当时那个时代科技不发达,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造成的,但是今天看来,这点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然后我给学生出了图片,宇航员在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的地球是圆的。最后通过视频的小资料,让学生对前面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也是个小的总结。
最后问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结束。
这节课讲完,总感觉自己缺少点什么,想来还是缺少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但是对于这种课的内容到底探究什么,自己把握不准确。还是要多研读教材。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过程,是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点今天讲解的也不好,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的太多,也不容易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艰难的科学探究和长期的科学实践过程。这点虽然今天上课一直贯穿这个线索,但是没有让学生重点体会。说到底,还是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过今天我觉得在现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这块,通过一开始的解释,看图片,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看图讲解,视频小结,这个过程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感觉层次设计由浅入深,条理比较清楚。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做酸奶_苏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做酸奶_苏教版,共2页。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变化_苏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变化_苏教版,共2页。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铁钉生锈_苏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铁钉生锈_苏教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