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
专题04:名著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4:名著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名著阅读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docx、专题04名著阅读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总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4 名著阅读
分类1:《经典常谈》
1.(2023·扬州江都邵樊片区·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按要求完成题目。
(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经典 | “谈”经典 |
①《_____》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
②《_____》 |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
③《_____》 |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
④《_____》 | 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了。 |
(2)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同学:②
(3)通过《经典常谈》,我们大体了解了《诗经》的“六义”。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比兴手法,请你结合所学具体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
【链接材料】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钟嵘《诗品序》)
2.(2023·盐城盐都第一共同体·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3.(2023·无锡太湖格致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名著阅读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像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复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废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著《经典常谈》)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
4.(2023·泰州靖江靖城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 ① ”。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______”,文中“ ①”处为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D.“江”“河”“请”“晴”是转注文字。
5.(2023·宿迁沭阳·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名著阅读
(1)《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 。《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 ”,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E.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3)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
经典 | “谈”经典 |
①《______》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
②《______》 |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
③《______》 |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
(4)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
【答案】示例:我不同意反方的观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树立理想,懂得担当。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传统文化经典穿越千年而不过时,教会我们许多,如阅读《史记》中“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人应该恪守“言必信”的经商之道。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经济发展也是有密切关系。
6.(2023·无锡江阴文林中学、祝塘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名著阅读
(1)《史记》体例有五,其中记帝王政迹的是( ),记侯国世代存亡的是(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2)《经典常谈》是 (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 的著作。
7.(2023·盐城盐都第一共同体·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1)以上文段出自 著《 》的第四章——《诗经》第四。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8.(2023·盐城东台第五联盟·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经典常谈》是_________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 _________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9.(2023·泰州姜堰实验·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 原义 | 教育意义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 (1)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 (2) |
10.(2023·泰州靖江滨江学校·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一)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所著的《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__》;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_________。
(二)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时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
(2)结合选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和以下材料,说说对《蒹葭》的主题可以有什么新的理解?
从古至今,人们对《蒹葭》的主题解读就莫衷一是,《诗序》说:"《兼葭》,刺(斥责、指责)羹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说同,谓诗中所追慕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最接近诗作的年代,对诗歌的解读往往是最准确的。
(3)结合选段中画水浪线的句子,说说做学问当如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1.(2023·南京江宁区·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班级开展“读经典,悟常谈”专题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读楚辞。
阅读以下两段材料,分析《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表层意思及深层含义。
材料一: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材料二: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表层意思:
深层含义:
(2)【任务二】谈经典。
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说一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12.(2023·镇江句容天王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选文中的这段话出自《经典常谈》中的 篇,文中的“他们”指 。( )
A.《辞赋第十一》。“他们”指汉代的东方朔、刘向、班固、张衡等人。
B.《<尚书>第三》。“他们”指济南伏生、传经的儒者
C.《<战国策>第八》。“他们”指战国时期的策士。
D.《文第十三》。“他们”指战国时期的说客。
13.(2023·扬州江都区八校联谊·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下列选择有误的两项( )(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要选择理性的、目的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东汉司马迁和西汉班固。
14.(2023·扬州江都区八校联谊·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阅读选段,完成以下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本段选自《经典常谈》中的《 》第四,所填的书又称为 。
(2)请概括原始歌谣的用途(每点不超过4个字)。
(3)如何理解“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15.(2023·扬州宝应·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诗的写实手法。
(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2023·徐州沛县·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
①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
②请仿照示例,解释会意字“杳”的本义。
【示例】杲: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义:明亮的样子。
杳:
(2)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这个字的本义是:
(3)你是如何理解《春秋》的大义的?
17.(2023·扬州宝应·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方法提要 | 阅读任务 |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语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语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 (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
分类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2022·南通海门·八年级下册期中)年级围绕两本必读名著分两组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分享过程。
小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演讲稿(节选)
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但我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保尔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保尔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钢铁般的信念与意志。仍记得,在纷飞的战火中,几枚弹片留在了身体里,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退缩;① 。保尔虽多次遭受磨难,他却一直向前,向前。保尔除了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还有温情的一面,比如② 。正是通过这有血肉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
(1)为了增强说服力,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结合原著在①处再补充一个材料。
(2)同时,请在②处补充一个体现保尔“温情”的事例。
2.(2022·泰州泰兴·八年级下册期中)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段落,回答问题。
保尔注视着渐渐走近的 和那个匪兵,心乱如麻,想不出办法。
“怎么办?
在最后关头,他猛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从身旁走过,朝这端枪的匪兵后背放一枪,这样 就能得救了。这瞬间的决定立刻止住了他纷乱的思绪。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发疼。就在昨天, 还对他说:“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
(1)上面语段横线处是同一个人,他是 (人名)。
(2)简要说说保尔口袋里的手枪是怎么得到的?
3.(2022·泰州海陵区五校·八年级下册期中)片段二是保尔柯察金经历几次死里逃生一直践行的生命诺言,请结合著作,概括保尔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片段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4.(2022·盐城景山中学·八年级下册期中)下面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把烟灰放在了瓦西里教父的复活节面包里,不得已退学。后来到了一家旅店打杂,因为强迫加班导致误工而被赶出了旅店。
B.沙皇被推翻的消息轰动了俄罗斯。保尔所在的小镇上,出现了一些“布尔什维克”。富人都逃跑了,红军来了,市民得到了红军发配的枪支。
C.不好的消息“烧杀掳掠犹太人”在镇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很多人的惊恐,保尔的好友谢廖沙等人商量着如何躲避。屠杀进行了三天两夜,有很多人因此丧命,但只有几个人敢于抵抗。
D.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乌克兰共青团地方委员会建立起来了,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小镇。丽达不顾母亲阻拦,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
5.(2022·盐城东台六校·八年级下册期中)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回答问题。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1)在冬妮娅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在你心目中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请结合语境,理解保尔在这里使用“酸臭”一词的含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名著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共46页。
这是一份专题11: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二)-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二-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二-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一)-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一-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0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一-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