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读第26周(热播剧《大考》+ 写作注意事项+名家笔下的秋天)-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其他 1 次下载
- 晨读第27周(热点素材“小镇做题家”+文学类文本注意事项 + 时评美文)-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其他 1 次下载
- 晨读第29周(优质议论文素材片段+文言固定句式+春秋名相成功人生启示录)-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其他 1 次下载
- 晨读第30周(热播剧《大考》+诗歌鉴赏技巧归纳+超棒且小众的名言金句)-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其他 1 次下载
- 晨读第31周(新时代劳模素材+诗歌鉴赏意象类归纳+优秀作文结尾素材)-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其他 1 次下载
晨读第28周(作文素材之中国高度+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美文欣赏)-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展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作文素材之中国高度+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美文欣赏
【作文素材之中国高度】
中国高度
3000米,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的最大飞行高度;
6000米,国内首架大型双发长航时无人机成功首飞;
数百公里的太空轨道,神舟飞天、北斗组网,中国卫星自由徜徉;
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嫦娥四号首探月背,五星红旗格外鲜亮……
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梦想拔节生长,美好希望竞相绽放。
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传奇:伟大梦想决定伟大创造
酒泉,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圣地。
1960年,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腾空而起;1966年,我国进行首次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试验;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起飞,一曲《东方红》声震寰宇……
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传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献完青春献子孙,在茫茫戈壁上放飞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70年前: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因为数量不够,不得不飞完一圈绕回来再飞一圈。
70年后:国产大飞机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行次数突破300……
“中国航天起步时,首先是考虑解决有无问题。”“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他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巨变。
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从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嫦娥四号”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背影像图……一部新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从仰望星空到走在前列:梦想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
45年准备、论证,15年探月圆梦。
从年轻的科研人员到白发老院士,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的欧阳自远一干就是45年,他和同事们最终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19年,嫦娥四号成为首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生命就这么长,要把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梦想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欧阳自远说。
50年前,人类登月成功;50年后,月球上的中国探测器、中国月球车仍在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2019年8月25日,月亮上的“嫦娥”“玉兔”又醒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通过月夜低温考验,分别自主唤醒,进入第九月昼,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
“两弹一星”梦、载人飞天梦、探月梦……每一个梦想成就更大的辉煌。
“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对未知的探索永不停歇
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祖国,就是一代代奋斗者的不竭动力,就是一代代报国者的无声誓言!
经过近三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渐入佳境。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中国天眼’短短两年内的发现超过同期欧美多个科研团队发现数量总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文白说。
月球返回、探索火星、空间驻留……仰望璀璨星空,我们追梦不止。中国将奏响探索宇宙的新乐章,崛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高度!
优秀标题:
用精神标注中国高度
浩瀚星河 永不止步
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
有一种高度叫中国高度
月下棹神州,星夜赴天河
优美文句:
星空浩瀚无限,探索永无止境。飞天揽月,你们是追梦人,肩负使命,承载梦想。
因为梦想,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向着新的中国高度,出发!
星汉灿烂,天地同心,神舟筑梦,灿若星辰。神舟归来,英雄回家!
【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1.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2.比拟。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3.夸张。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1)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4.排比。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可分为句子成分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例如: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9.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3)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4)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0.反语。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11.对比。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2.双关。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13.顶针。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13.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4.回环。
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判断方法具体为:
1.比喻的判断方法: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型的事物;②本体和比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性;③要有比喻词(注意:不一定有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2.比拟的判断方法:①是否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②拟人句使所写“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借代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②看是否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4.夸张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有对客观事实的夸大或缩小;②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5.对偶的判断方法:①看结构是否相同、字数是否相等、意思是否相关或相反;②看音节是否匀称、音律是否具有和谐的美感。
6.排比的判断方法:①看内容是否紧密关联、结构是否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是否基本一致;②看是否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
7.设问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是无疑而问;②看问句后面是否带有回答;③看答案是否和问句相关。
8.反问的判断方法:①看问句后面是否有回答,如果没有,就是反问;②看问句是否表达的是强烈的肯定的意思。
【美文欣赏】
冯唐易老在理,李广难封有因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
小时候,读过一些白话文的小故事,如“刘邦斩蛇”“李广射虎”之类,李广的英雄形象就刻印在脑海中。到了高中,学习《滕王阁序》,读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时候,也像王勃那样,为李广这样的英雄终身未封侯赐爵而感慨万千。再后来,了解了一些历史,尤其是在读了《史记》之后,原来的一些想法发生了改变,慢慢觉得:“冯唐易老”在理,“李广难封”有因。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世,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也曾做过云中郡守,后升为车骑都尉。吕蒙正《破窑赋》中说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其实,冯唐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文景之治”时期,这个时候,汉代社会整体上比较平稳,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以孝行著称的冯唐,虽然也算是一个人中之凤,但除有几次建言献策之外,也没见什么大的功劳,况且他生性耿介,直言论将,说话有些过头,忤逆了文帝,文帝心存芥蒂。他能够在自己的官位上随岁月而老去,这已经很在理了,应该没有什么委屈了吧?
李广,“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也算是名将之后,一生经历过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战功赫赫,但是,李广到老都“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就连“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的从弟李蔡都“积功劳至二千担”“至代相”,相比之下,也难怪李广甚为不堪,悲愤难平,最后竟自刭而终。
一代名将,不善而终,实在令人扼腕。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分析概括起来,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不该贸然接受梁王私自“授衔”。汉景帝刚即位的时候,李广作为骑郎将,和吴、楚叛军作战,夺得战旗,在昌邑立功扬名。梁王授予他将军印,回朝后,景帝没有对他试行封赏。将军之衔,应该由最高统帅皇帝授予,诸侯王哪能擅自做主呢?这岂不是犯了僭越之忌吗?梁王作为景帝的兄弟,备受太后宠爱,他的所作所为景帝自然不好明说什么,但李广在他的心目中一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不该因个人恩怨杀伐无辜。李广有两次错杀。一次是在他担任陇西太守的时候,羌人反叛,他采用欺骗的手段,诱降了他们,但又在一天之内将投降的八百多人全部杀掉。这次杀戮非常过分,李广心里也十分有数,他自己都说“至今大恨独此耳”,就连方术之士王朔也帮他分析了原因:“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另一次是杀霸陵亭尉。李广因被俘削职为民后,和朋友一起狩猎、饮酒,路过霸陵亭,醉酒的霸陵亭尉呵令并轻慢了李广。没过多久,当上了右北平太守的李广,立马“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这一次的事件,足见李广心胸之狭隘、气量之弱小。
精于战术,疏于战略。李广打仗很多,经验非常丰富,作战十分勇敢。研究敌方心理,知己知彼,虚虚实实,声东击西,战术非常灵活。在匈奴大举进犯上郡的时候,他对敌方分析判断准确,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敌方周旋,立下了以少胜多的战功。但是,在大军指挥和战略部署方面,李广能力明显不足,短板效应突出,对敌我双方实力判断严重失误,造成寡不敌众后果的战例时有发生,甚至连自己都被敌军俘虏过。虽然他能够在被俘虏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勇敢机智成功脱逃,但作为将军,遭受这样的挫折,对整个部队军心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李广为人廉正,爱护士卒,但军纪松散,管理不严明,这明显不符合汉武帝的治军理念。景帝去世后,武帝即位,李广由上郡太守的职位调任未央宫的卫尉。和当时“为人廉,谨于文法”的名将程不识相比,李广则“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正如程不识说的那样:“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这样带兵,是很危险的。
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在几次战役中,不听从将军调令,独断独行,立功心切,不顾整体大局,以致贻误战机。他不善于配合,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的时候,不满卫青调配,带着情绪参战,在道路不熟悉的情况下,不积极想办法找向导,以至迷路,错失合围敌军的良机。
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对李将军未被封侯赐爵的解释,但这些也都无法掩盖李将军在历史上的英雄形象。正如太史令司马迁对李广将军所做的评价:“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面对李将军,我们还是只能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