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训练题(39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素养达标
1.(2022·云南期末)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占领香港岛,将其发展为“好望角以东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并成为英国扩展东方贸易的基地,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好几年,就已经是英国政府和商人的共同诉求了。材料表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需要( A )
A.打开中国市场B.占领香港岛扩大殖民据点
C.解决贸易纠纷D.满足商人的政治利益诉求
[解析] 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将矛头指向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发动鸦片战争,故选A项;英国的根本原因不是要占领香港岛,排除B项;鸦片战争不是为了解决贸易纠纷,排除C项;满足商人的政治利益与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
2.(2022·海南期末)鸦片战争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西方的英、法、荷等国乃是“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腿不能打弯”“一扑即不能起”“不善陆战”等主观歧视的观念在很多高级官员中非常普遍。这反映出当时( C )
A.中西方经济差距大B.西方殖民侵略加剧
C.国人思想观念落后D.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人认为西方国家是“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国民“腿不能打弯”“一扑即不能起”“不善陆战”,说明的是国人观念落后,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方经济差距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殖民侵略加剧及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的说法无关,排除B、D两项。
3.(2022·陕西期中)在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的态度始终处在摇摆之中,一会儿禁烟,一会儿又派人议和;一旦战事紧张起来就增派人员死守,战事稍微缓和就下令撤防,以致贻误过不少军情。这表明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是( C )
A.中国人民觉醒程度低B.英国的战争准备充分
C.清廷国防战略的失误D.鸦片走私耗尽了财力
[解析]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犹豫不决、贻误军情,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廷国防战略失误,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人民觉醒程度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英国战争准备情况,故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鸦片走私耗尽国力,故排除D项。
4.(2022·云南期末)18世纪末,铜钱(文)与银子兑换比例为800∶1。到了19世纪30年代,兑换比例为1 700∶1。这一现象表明( B )
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鸦片泛滥危害社会经济
C.清朝政府财政收入增加D.鸦片贸易由此转向合法化
[解析] 材料信息是,铜钱(文)与银子的兑换比例由18世纪末的800∶1扩大到19世纪30年代的1 700∶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和英国殖民者疯狂向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有关,这反映出鸦片泛滥危害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故A项错误;这导致清朝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合法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故D项错误。
5.(2022·河南洛阳)林则徐在致英国女王的信件中,强调:“弼教明刑,古今通义,譬如别国人到英国贸易,尚须遵英国法度,况天朝乎?……故新例于带来(鸦片)之夷人,定以斩绞之罪。所谓为天下去害者此也。”林则徐这一言论( A )
A.强调禁烟运动符合国际公义B.坚决反对英国殖民者
C.希望联合英国共同禁绝毒品D.存有闭关锁国的想法
[解析] 林则徐在致英国女王的信件中要求英国遵守中国法律,认为禁止鸦片是为世界除害,可见林则徐强调了禁烟运动符合国际公义,A项正确;材料中林则徐针对的是禁止鸦片问题,没有坚决反对英国殖民者,排除B项;材料中林则徐没有联合英国共同禁绝毒品与闭关锁国的想法,故排除C、D两项。
6.(2022·黑龙江期中)近代前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在于( C )
A.欺压中国人民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从
C.打开中国市场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西方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C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欺压中国人民,但不是本质,排除A项;B项不是本质,排除;1958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排除D项。
7.(2022·北京西城)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记载:“英国之制,相二人,一专司国内之政,一专司外国之务。此外大臣……各有佐属襄助。”由此说明,徐继畬( B )
A.主张应学习英国内阁制度B.介绍理解的英国政治体制
C.反对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D.认为英国采用了中国制度
[解析] 根据所学,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 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B项正确;他没有学西方的制度,他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C两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8.(2022·河北石家庄)1845年姚莹在《康纪行》中提出:“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由此可见,姚莹主张( C )
A.了解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经世致用研究外国地理
C.关注世界抵抗外国侵略D.推广西方新式武器装备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姚莹主张了解世界,关注海防,抵御外国侵略,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开眼看世界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外国地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新式武器装备,排除D项。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
材料二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三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的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45年2月1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中“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克勒拉得恩提出的建议是否得以实现,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对外闭关锁国;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其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2)《南京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
(3)得以实现。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任选两点)
[解析] (1)原因:关于本题作答可从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扩张、晚清的落后及禁烟运动等角度进行分析。
(2)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反映了英国对外商品输出的要求,因此材料“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可以反映英国修约的要求。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建议得以实现,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二、能力提升
10.(2022·广东期末)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 )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走上资本主义之路之际,清朝却处于农耕时代的顶峰,这就导致“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故A项正确;此时清王朝的综合国力仍处世界前列,排除B项;清中期以前,社会经济仍是在发展的,故排除C项;西学东渐局面自明中后期直至鸦片战争后方算形成,故排除D项。
11.(2022·四川期中)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费正清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造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观点( C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未揭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解析]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是因为清政府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观点未揭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不正确的,故C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未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故D项错误。
12.(2020·浙江高考)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D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解析] 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项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项;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项;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项。
13.(2022·河南范县)郭嵩焘在初读《瀛寰志略》时,认为“述英法诸国之强,过之”。后来郭嵩焘出使英国,才叹曰:“(徐继畬)所言乃确实如是,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这说明该书有( B )
A.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B.相对客观性和前瞻性
C.近代化开启的实践性D.维护清朝统治的特征
[解析] 郭嵩焘在出使英国之前,认为《瀛寰志略》太“过”,在出使英国之后则认为徐继畬有前瞻性,故B项正确;主观色彩没有材料依据,排除A项;开启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虽然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但材料没体现出该角度,排除D项。
14.(2022·山东潍坊)下图中的断壁残垣,是经典的圆明园废墟图片,也是很多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伤痛。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为图片选配最合适的诗句,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你选择的理由。(说明:可以从下面提供的四句诗中选择,也可以提供新的更贴切的诗句。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五代)李煜)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清朝)谭嗣同)
④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现代)顾城)
[答案] 示例:诗句: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或诗句④)
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同时,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觉醒,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洋务派推行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些都是对国家出路的有益探索。
综上所述,该诗句既反映了当时列强侵略带给中国的苦难,也体现出在外国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探索救亡的道路,较为贴切。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④,关于理由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对中国人觉醒的推动作用、近代中国的探索等角度进行分析。若选择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