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对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65m
B.步行速度约为10m/s
C.体重约为500N
D.脉搏1s跳动次数约为60次
2.(3分)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上述现象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主要有凝华与液化
B.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白雾
C.白雾就是水蒸气
D.形成白雾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3.(3分)中国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天上的月亮是天然光源
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因为光一直沿直线传播
D.“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巧障日”是因为光在经过山峰时发生了折射
4.(3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白炽电灯或日光灯
B.人跟火线接触,一定会发生触电事故
C.家庭电路必须安装保险盒或空气开关
D.更换灯泡可以不断开控制灯泡的开关
5.(3分)如图所示,水杯放在桌面上,有一铅球沉于水底,这时铅球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浮力、水的压力、杯底的支持力
B.重力、浮力、对杯底的压力
C.重力、浮力、杯底的支持力
D.重力、杯底的支持力
6.(3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7.(3分)卧室里的同一个照明灯通常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一个安装在进门处,另一个在床头附近,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如图中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2分)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小萱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9.(4分)目前太阳能已被人们广泛利用。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太阳能属于 (选填“一次”“二次”)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之一是用集热器加热,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某台太阳能集热器在天气晴好时,一天可以吸收5.2×107J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m3的煤气释放的热量。(q煤气=4.0×107J/m3)
10.(3分)停车场入口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甲,我们可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的杠杆,该杠杆为 (选填“省力”“费力”)杠杆,若横杆AB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其重力G=120N,OB=2.5m,AO=0.3m,该杠杆的阻力臂为 m。要使横杆AB保持水平平衡,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 N。
11.(3分)如图甲所示,牙医从镜子里看到患者牙齿,这是利用了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牙医在镜子里看到患者牙齿的像是 像(选填“实”“虚”)。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患者牙齿的光路图。
12.(3分)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 后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3.(3分)驾驶员头靠头枕、身系安全带,驾驶着轿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向前行驶,如图所示。驾驶员头靠头枕是为了防止汽车在 (选填“加速”“减速”)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轿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 的原因(请从流体规律简单解释)。
14.(3分)教室中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V;家里的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的(填“串联”或“并联”)。
三、作图题(2+2+3=7分)
15.(2分)画出图中沿粗糙斜面上滑的物体A所力的示意图。
16.(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7.(3分)在如图1中,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来连实物图,使灯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并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四、实验题(共19分)
18.(6分)小明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过程:
(1)实验中必须先检验压强计的气密性。若用手指按压橡皮膜,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 (选填“好”“差”)。如图甲中的U形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在图乙所示烧杯的a、b位置处,可以观察到探头在 (选填“a”“b”)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 。
(3)如图丙所示,将探头放入另一烧杯的液体中(液面与图乙中水面相平),使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与图乙中相同(均为Δh),则烧杯丙中的液体密度ρ液 ρ水(选填“>”“<”或“=”)。
19.(7分)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甲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小明进行了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6g;
B.如图乙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g;
C.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V= mL;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26g。
①以上操作中有一项是多余的,该操作是 ;(只写序号)
②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3)上述液体可由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甲、乙两种液体配制而成。将质量均为m0的甲、乙两种液体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成上述液体(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混合后的液体的密度为 ,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均用已知字母表示)。
20.(7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所用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30Ω,2A)、开关和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2)连接完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小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把电压表并联在开关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闭合开关,连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以下数据。
实验次数
U/V
I/A
P/W
灯泡亮度
1
0.5
0.16
不发光
2
1.5
0.22
较暗
3
2.1
0.26
较亮
4
2.5
很亮
①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②分析数据还能发现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其两端实际电压的关系是: ;
③第1次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拓展】小明还发现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
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0与某次工作时的实际功率P1满足P0=4P1,则额定电压U0与实际电压U1的数值关系最有可能是 (选填选项字母)。
A.U0=1.5U1
B.U0=2U1
C.U0=3U1
五、计算题(6+7=13分)
21.(6分)体重为600N的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竖直提升物体A。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F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拉力F的功率;
(2)物体A受到的重力;
(3)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22.(7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可调,滑动变阻器R标有“1A”字样,电流表量程0~3A,小灯泡L1、L2的额定电压均为6V,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只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3.2W。求:
(1)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此时的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3)若滑片的移动范围为2Ω至最大阻值处,只闭合S3,移动滑片P且同时调节电源电压,使其中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各元件均安全工作,求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六、综合题(每空1分,共18分)
23.(5分)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图甲所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等冰充分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乙所示,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a、b,则 (填“a”或“b”)为沸腾时的情况。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熔化和沸腾共同特征:① ,② 。
(2)同组的小骥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 。
24.(7分)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焦距为10.0cm。
(1)为使像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小明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实验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 (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把蜡烛移到D点时,光屏上找不到像,原因是此时烛焰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得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选填“正”或“倒”)立的;烛焰靠近凸透镜时,实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完远景再拍近景时,应将镜头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镜头都由一组(两个)凸透镜组成,显微镜将微小物体两次放大成像;望远镜将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小明将凸透镜、蜡烛移回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具座60cm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并取走光屏,眼睛在右侧透过两个凸透镜也可观察到烛焰的像,他模拟的是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25.(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热服是一种新型的电热器件,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电热膜。电热膜是在绝缘的聚酯薄膜表面,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形成的一条条薄的导电墨线,导电墨线两端与金属导线相连,形成同状结构,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
电热服通电工作时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所以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在制造电热膜时,会出现不同区域导电墨线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这种温度特性的优点是,它不会因厚度不均匀而出现严重发热不均、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是电热丝所不具备的,它保证了电热膜各处的温度均匀。
(1)电热膜取暖器工作时,室内空气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空气内能的。
(2)如图2所示电热膜电路,导电墨线的连接方式是 联,正常工作时金属导线中A、B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IA IB(填“<”、“=”或“>”)。
(3)某根导电墨线的局部导电材料脱落,如图4C部分,这根导电墨线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跟 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4)电热膜不会因厚度不均而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原因是电热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温度高时发热功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对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65m
B.步行速度约为10m/s
C.体重约为500N
D.脉搏1s跳动次数约为60次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1.65m,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C符合实际;
D、脉搏1min跳动次数约为75次,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3分)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上述现象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主要有凝华与液化
B.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白雾
C.白雾就是水蒸气
D.形成白雾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ABC错、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考查了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3.(3分)中国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天上的月亮是天然光源
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因为光一直沿直线传播
D.“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巧障日”是因为光在经过山峰时发生了折射
【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故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当光从水底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水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看起来浅了,故C错误;
D.“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中的“峰多巧障日”是山峰太多,巧妙的遮住了我远眺的视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4.(3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白炽电灯或日光灯
B.人跟火线接触,一定会发生触电事故
C.家庭电路必须安装保险盒或空气开关
D.更换灯泡可以不断开控制灯泡的开关
【分析】(1)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
(2)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发生触电事故;
(3)为防止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出现危险,在家庭电路中应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发生危险时切断电路,保证安全;
(4)为人身及用电器安全,在检修电路故障或更换灯泡时,必须使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解答】解:
A、用湿布擦抹正在发光的灯泡时,可能会因湿抹布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错误;
B、人接触火线,不让电流形成通路,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错误;
C、为用电安全,家庭电路中应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此选项正确;
D、在更换灯泡时,必须先断开控制灯泡的开关,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本题既考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又具有现实意义。
5.(3分)如图所示,水杯放在桌面上,有一铅球沉于水底,这时铅球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浮力、水的压力、杯底的支持力
B.重力、浮力、对杯底的压力
C.重力、浮力、杯底的支持力
D.重力、杯底的支持力
【分析】铅球已经沉底,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铅球在水底会受杯底对其的支持力;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还会受到液体对其产生的浮力,据此解答。
【解答】解:重力指地球附近所有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所以沉在水底的铅球受到重力作用;
浸在液体中物体由于所受液体对其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受到液体对其产生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的铅球受到浮力作用;由于铅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铅球受到的重力大于所受浮力,会对杯底产生压力,同时受到杯底的支持力,综上所述,可知铅球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支持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关于物体受力分析的题目,解答关键是要能分析出铅球在水中的受力情况。
6.(3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分析每个图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A、该装置是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是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实验装置,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有电源,是电动机原理图,表明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该装置没有电源,是发电机原理图,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装置是不同的,前者外部没有电源,后者外部有电源。
7.(3分)卧室里的同一个照明灯通常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一个安装在进门处,另一个在床头附近,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如图中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说明任何一个开关闭合时,灯泡都亮,任何一个开关断开时灯泡都灭。
【解答】解:A、S2与单刀双掷开关串联,只有S2闭合时,S1才能起到使发光和熄灭,不符合题意;
B、两开关串联,只有两开关同时闭合,灯才发光,只闭合一个开关,不能使灯发光,不符合题意;
C、图中S1和S2为单刀双掷开关,S1向上掷时灯泡不发光,S1向下掷时灯泡发光;S2向上掷时灯泡发光,S2向下掷时灯泡不发光,任意一个开关都可以开灯、关灯,符合题意;
D、两开关并联,闭合任一开关可使灯发光,但断开另一个开关不能使灯熄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1)注意题目要求,任意一个开关都能控制灯泡的亮灭,不是指两个开关并联;
(2)弄清单刀双掷开关的使用,以及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当闸刀掷向某个方向时,电路的连接情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2分)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做功 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小萱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解答】解:冬天,搓手能让手变暖,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属于基础题。
9.(4分)目前太阳能已被人们广泛利用。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太阳能属于 一次 (选填“一次”“二次”)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之一是用集热器加热,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某台太阳能集热器在天气晴好时,一天可以吸收5.2×107J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1.3 m3的煤气释放的热量。(q煤气=4.0×107J/m3)
【分析】(1)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发生聚变反应产生的;
(2)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叫作一次能源,需要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取的能源叫作二次能源;
(3)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和做功,根据题意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
(4)根据Q=qV可得V=。
【解答】解:太阳能是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获取的能源,即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
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之一是用集热器加热,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由Q=qV可得相当于完全燃烧的煤气的体积:V===1.3m3。
故答案为:聚变;一次能源;热传递;1.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能的获得、改变内能的方式及燃料完全燃烧的放热公式的应用,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我们要注意搜集相关信息。
10.(3分)停车场入口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甲,我们可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的杠杆,该杠杆为 费力 (选填“省力”“费力”)杠杆,若横杆AB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其重力G=120N,OB=2.5m,AO=0.3m,该杠杆的阻力臂为 1.1 m。要使横杆AB保持水平平衡,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 440 N。
【分析】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判断杠杆类型;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知,阻力臂为l2==1.1m,动力臂l1=0.3m,因为l1<l2,所以该杠杆为费力杠杆;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440N。
故答案为:费力;1.1;440。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和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11.(3分)如图甲所示,牙医从镜子里看到患者牙齿,这是利用了光的 反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牙医在镜子里看到患者牙齿的像是 虚 像(选填“实”“虚”)。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患者牙齿的光路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解答】解: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可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牙医在镜子里看到患者牙齿的像是虚像。
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反射;虚;。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相关应用,难度不大。
12.(3分)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 液化 后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汽化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分析】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液化要放热,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汽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灭火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要学会使用,还要知道其原理。
13.(3分)驾驶员头靠头枕、身系安全带,驾驶着轿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向前行驶,如图所示。驾驶员头靠头枕是为了防止汽车在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轿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面的压力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 当轿车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车顶的空气流速大于车底的空气流速,车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的压强,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从而产生一定大小的向上的升力 的原因(请从流体规律简单解释)。
【分析】利用惯性知识回答。
车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车子对路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当流线型的车子快速行驶时,产生升力,车子对地面压力减小。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解答】解: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当轿车被追尾时,轿车速度加快,乘客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此时头枕可以起到防止乘客颈椎受伤。
在路面上静止的轿车,轿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轿车的重力,当轿车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车顶的空气流速大于车底的空气流速,车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的压强,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从而产生一定大小的向上的升力,使轿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重力,故轿车对路面的压力与静止使相比变小,即轿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故答案为:加速;小于;当轿车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车顶的空气流速大于车底的空气流速,车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的压强,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从而产生一定大小的向上的升力。
【点评】本题根据汽车的实验情景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惯性等,要求学生能熟练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14.(3分)教室中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 220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不大于36 V;家里的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并联 的(填“串联”或“并联”)。
【分析】教室里风扇的电压是220V;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
【解答】解:教室中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家里的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互不影响,能够独立工作,是并联的;
故答案为:220;不高于36;并联。
【点评】知道家庭电路的电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并能判断出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三、作图题(2+2+3=7分)
15.(2分)画出图中沿粗糙斜面上滑的物体A所力的示意图。
【分析】力的示意图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这个力。
【解答】解:沿粗糙斜面上滑的物体A,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F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f的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根据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方法画出这三个力。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要遵循作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分析受力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沿接触面或点逐个去找。
16.(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
17.(3分)在如图1中,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来连实物图,使灯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并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分析】串联电路是指各电路元件顺次连接,电压表V测L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测电路中的电流;然后按电流流向法连接实物图和画出电路图。
【解答】解:
由题意,两灯串联,电流测电路中电流,即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即与L1并联。
按电流流向法,依次连接开关、电流表、灯泡L1、灯泡L2回到电源的负极,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的两端即可,电源电压3V,所以电压表应使用0﹣3V量程,电流表可使用0﹣0.6A量程,再由此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如下图所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与实物电路的连接,在设计电路图时注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在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可以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注意各元件的连接次序也要与电路图相同。同时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实验题(共19分)
18.(6分)小明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过程:
(1)实验中必须先检验压强计的气密性。若用手指按压橡皮膜,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 差 (选填“好”“差”)。如图甲中的U形管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在图乙所示烧杯的a、b位置处,可以观察到探头在 b (选填“a”“b”)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3)如图丙所示,将探头放入另一烧杯的液体中(液面与图乙中水面相平),使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与图乙中相同(均为Δh),则烧杯丙中的液体密度ρ液 > ρ水(选填“>”“<”或“=”)。
【分析】(1)用手指轻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判断连通器的气密性;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叫连通器;
(2)(3)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根据图中探头的位置及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用手按压几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几乎不变,说明压强计各部分之间连接不够严密,有漏气现象,该压强计的气密性差;
连通器一端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不是连通器;
(2)由图乙可知,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在烧杯的a、b位置处,可以观察到探头在b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一定,深度不同,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丙可知,将探头放入另一烧杯的液体中,液面与图乙中水面相平,使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与图乙中相同,说明此时液体内部压强相等,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图丙中探头的深度较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图丙中液体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1)差;不是;(2)b;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9.(7分)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甲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小明进行了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6g;
B.如图乙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61.2 g;
C.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V= 40 mL;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26g。
①以上操作中有一项是多余的,该操作是 A ;(只写序号)
②该液体的密度为 0.88×103 kg/m3;
(3)上述液体可由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甲、乙两种液体配制而成。将质量均为m0的甲、乙两种液体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成上述液体(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混合后的液体的密度为 ,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m0 (均用已知字母表示)。
【分析】(1)天平调节平衡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指针指在分读盘中央左侧,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在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求出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观察量筒的分度值,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用公式ρ=计算液体的密度;
(3)设甲乙用来配制液体的体积均为V,则配制液的总体积V总=2V,求出配制液的总质量,从而求得配制液的密度,已知ρ1<ρ2,由公式可知,V1>V2,因此,当V=V2时,配制液体的质量最大,从而求出配制液体的最大质量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解答】解:(1)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图中指针右偏,因此要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由图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2=50g+10g+1.2g=61.2g,
①用“剩液法”测液体的质量时,不需要测空烧杯的质量,B和D中质量的差值就是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故操作A是多余的;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40mL=40cm3,
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
m=m2﹣m3=61.2g﹣26g=35.2g,
液体的密度:
==0.88g/cm3=0.88×103 kg/m3,
(3)设甲乙用来配制液体的体积均为V,则配制液的总体积V总=2V,配制液的总质量:
m总=ρ1V+ρ2V
故配制液的密度:
,
已知ρ1<ρ2,由公式可知,V1>V2,因此,当V=V2时,配制液体的质量最大为:
•=
故剩余液体的质量:
m剩=2m0﹣=。
故答案为:(1)左;(2)61.2;40;A;0.88×103;(3),。
【点评】(1)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2)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实验,从天平的使用、液体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考查。
20.(7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所用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30Ω,2A)、开关和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2)连接完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小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把电压表并联在开关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开关处断路 ;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闭合开关,连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以下数据。
实验次数
U/V
I/A
P/W
灯泡亮度
1
0.5
0.16
不发光
2
1.5
0.22
较暗
3
2.1
0.26
较亮
4
2.5
很亮
①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7 W;
②分析数据还能发现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其两端实际电压的关系是: 实际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 ;
③第1次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实际电压过小 (写出一种即可);
【拓展】小明还发现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 ;
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0与某次工作时的实际功率P1满足P0=4P1,则额定电压U0与实际电压U1的数值关系最有可能是 C (选填选项字母)。
A.U0=1.5U1
B.U0=2U1
C.U0=3U1
【分析】(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时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灯泡变亮,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据此分析;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根据电压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
(3)①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③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
【拓展】灯丝的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根据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当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实际功率的4倍时电压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亮,说明滑片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灯泡的左端接线柱相连,如图所示:
;
(2)连接完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串联的电路出现断路现象;小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说明此时电压表仍被断路,即断路部分是与电压表串联部分,不是滑动变阻器;把电压表并联在开关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此时电压表与电源两端相连接,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开关断路;
(3)①由图甲得,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即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为0.28A,灯泡额定功率为:P=UI=2.5V×0.28A=0.7W;
②由表格中数据得,当电压越大时,灯泡越亮,说明灯泡实际功率越大,即灯泡的实际功率随灯泡实际电压的变大而变大;
③第1次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电压和电流都较小,根据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较小,导致灯泡不发光;
【拓展】
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实际功率不同,灯丝温度不同,导致灯丝电阻不同,所以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依题意得:P0=4P1;
由P=得:=4,而R0>R1,所以U0>2U1,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见解析;(2)开关处断路;(3)①0.7;②实际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③实际电压过小;【拓展】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C。
【点评】本题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考查电路图的连接、电路故障的判定、电功率计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数据分析等知识,考查的较全面。
五、计算题(6+7=13分)
21.(6分)体重为600N的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竖直提升物体A。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F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拉力F的功率;
(2)物体A受到的重力;
(3)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分析】(1)由图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P===Fv求出拉力的功率;
(2)已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和小明对绳子的拉力,根据η====求出物体的重力;
(3)小明拉动绳子前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拉动绳子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与绳子对小明的拉力之差,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地面的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求出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答】解:(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n=3,
拉力F的功率为:
P=Fv=F•nv物=400N×3×0.1m/s=120W;
(2)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n=3,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则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
G=3Fη=3×400N×80%=960N;
(3)拉动绳子前,小明对地面压力为:
F1=G人=600N,
拉动绳子时,小明对地面压力:
F2=G人﹣F=600N﹣400N=200N,
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地面的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答:(1)拉力F的功率120W;
(2)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960N;
(3)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压强公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分析出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2.(7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可调,滑动变阻器R标有“1A”字样,电流表量程0~3A,小灯泡L1、L2的额定电压均为6V,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只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3.2W。求:
(1)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此时的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3)若滑片的移动范围为2Ω至最大阻值处,只闭合S3,移动滑片P且同时调节电源电压,使其中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各元件均安全工作,求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分析】(1)由图乙可知,当灯泡L2正常发光时,L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L2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若只闭合S1时,灯L2与变阻器串联,根据灯泡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根据P=I2R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S3时,两灯串联后再与变阻器串联,因灯L1的额定电流大于灯L2的额定电流确定只能使L2正常发光;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0.8A;由图象可知,当电流为0.8A时的L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L1的电阻;
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移动范围为2Ω至最大阻值处,和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分别求出电路的最小和最大电阻,根据P=I2R分别得出电路的最小和最大功率。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2=0.8A,则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只闭合开关S1时,L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L2正常发光,则I=I2=0.8A,
滑动变阻器电压=,
电源电压U=U2+U滑=6V+4V=10V,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Ω;
(3)只闭合S3时,两灯串联后再与变阻器串联,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因灯L1的额定电流大于灯L2的额定电流,所以只能使L2正常发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8A;
由图象可知,当电流为0.8A时的L1两端的电压=2V,此时灯L1的电阻==2.5Ω,
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小于2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的最小电阻:
R串小=7.5Ω+2Ω+2.5Ω=12Ω;
电路的最大电阻:R串大=7.5Ω+10Ω+2.5Ω=20Ω,
所以电路的最小功率:
P小=I2R串小=(0.8A)2×12Ω=7.68W;
电路的最大功率:
P大=I2R串大=(0.8A)2×20Ω=12.8W,
即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7.68W~12.8W。
答:(1)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7.5Ω;
(2)此时的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10Ω;
(3)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7.68W~12.8W。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的运用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最后一问是难点,关键是明确只能使L2正常发光,另外注意本题中电源电压可调。
六、综合题(每空1分,共18分)
23.(5分)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图甲所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等冰充分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乙所示,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a、b,则 a (填“a”或“b”)为沸腾时的情况。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熔化和沸腾共同特征:① 需要达到特定的温度或到达熔点、沸点 ,② 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2)同组的小骥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 虽然达到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 。
【分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2)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1)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则图中a是水沸腾时的变化;
由曲线可知熔化和沸腾共同特征:①需要达到特定的温度或到达熔点、沸点,②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但是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a;需要达到特定的温度或到达熔点、沸点;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虽然达到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了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沸点与熔点的判断,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图像,分析实验,总结规律。
24.(7分)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焦距为10.0cm。
(1)为使像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2)小明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实验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 A (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把蜡烛移到D点时,光屏上找不到像,原因是此时烛焰 成虚像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得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倒 (选填“正”或“倒”)立的;烛焰靠近凸透镜时,实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完远景再拍近景时,应将镜头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镜头都由一组(两个)凸透镜组成,显微镜将微小物体两次放大成像;望远镜将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小明将凸透镜、蜡烛移回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具座60cm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并取走光屏,眼睛在右侧透过两个凸透镜也可观察到烛焰的像,他模拟的是 望远镜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分析】(1)为使像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小于凸透镜焦距时成正立虚像。
(3)图乙中,凸透镜所成的实像A′、B′、C′都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4)望远镜物镜将远处景物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将物镜所成实像再次放大。
【解答】解:(1)为使像完整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像,窗外景物与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因此这个像与图乙中A的成像原理相同。把蜡烛移到D点时,光屏上找不到像,原因是此时烛焰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成虚像。
(3)图乙中,凸透镜所成的实像A′、B′、C′都是倒立的;烛焰靠近凸透镜时,实像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完远景再拍近景时,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将镜头向靠近景物的方向调一些。
(4)将凸透镜、蜡烛移回图甲所示位置,此时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0cm,蜡烛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所成实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光具座60cm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此凸透镜与第一个凸透镜所成实像的距离为4.0cm,小于凸透镜焦距,因此第二个凸透镜能够对第一个凸透镜所成实像起一个放大的作用,故眼睛在右侧透过两个凸透镜也可观察到烛焰的像,他模拟的是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
(2)A;成虚像;
(3)倒;远离;靠近;
(4)望远镜。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因为涉及动态变化,所以稍有难度。
25.(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热服是一种新型的电热器件,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电热膜。电热膜是在绝缘的聚酯薄膜表面,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形成的一条条薄的导电墨线,导电墨线两端与金属导线相连,形成同状结构,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
电热服通电工作时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所以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在制造电热膜时,会出现不同区域导电墨线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这种温度特性的优点是,它不会因厚度不均匀而出现严重发热不均、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是电热丝所不具备的,它保证了电热膜各处的温度均匀。
(1)电热膜取暖器工作时,室内空气温度升高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增加空气内能的。
(2)如图2所示电热膜电路,导电墨线的连接方式是 并 联,正常工作时金属导线中A、B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IA < IB(填“<”、“=”或“>”)。
(3)某根导电墨线的局部导电材料脱落,如图4C部分,这根导电墨线的电阻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跟 导体的横截面积 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
(4)电热膜不会因厚度不均而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原因是电热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温度高时发热功率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是等效的;
(2)根据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确定IA和IB的关系;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4)根据图象分析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电热膜取暖器工作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得室内温度升高;
(2)墨线是并联的,A处电流为B处的分支,因此IA<IB;
(3)C部分的凹形,会导致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4)从图4可以看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发热功率减小。
故答案为:(1)热传递;(2)并;<;(3)变大;导体的横截面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4)增大;减小。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电阻的大小和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掌握相关知识,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