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内资料 学案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黄冈竹楼记》学案及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短歌行》学案及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陈情表》学案及答案 学案 3 次下载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与妻书》学案及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学案及答案 学案 2 次下载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登泰山记》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登泰山记》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点词语解释,情境式默写,文言知识总结,文化常识,重点句子翻译,作文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复习学案之《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姚鼐一、重点词语解释泰山之阳( ),汶水西( )流;其阴( ),济水东( )流。阳谷( )皆入汶,阴谷( )皆入济。当(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乘( )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 )泰安。是( )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 称谓方式: )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 )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 )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 )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 )雾若带然( )。 戊申( )晦( ),五鼓(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 )见云中白若樗蒱(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 )云一线异色,须臾( )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 )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 )得日或否,绛皓驳( )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 ),又有碧霞元君( )祠。皇帝行宫( )在碧霞元君祠东。是( )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 )以来;其远古刻尽漫( )失。僻不当( )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二、情境式默写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 。2.在《登泰山记》中,“ , ”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 , , ”这四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 ”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5.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6.《登泰山记》,日出之前,“ , ”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7.《登泰山记》,“ , ”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8.姚鼐《登泰山记》中“ , ”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9.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 , ”。10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 ”。 三、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1、多平方,少圜( 同“圆” )2、须臾成五采 ( 同“彩” )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 ( 名作状,向西 )2、济水东流 ( 名作状,向东 )3、下有红光 ( 名作状,在下面 )4、明烛天南 ( 名作动,照 )5、崖限当道者( 名作状,像门槛一样 ) 古今异义1、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到了,到达 )2、多平方,少圜 ( 平整的方形的 ) 特殊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判断句)3、此东海也(判断句)4、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判断句)5、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判断句)6、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判断句)7、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限当道者崖”象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8、余始循(之)以入 (省略句)9、多松,生(于)石罅(省略句) 一词多义乘: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限:越长城之限(界限)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像门槛)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阻隔)皆不可限以时月(限制)然则诸侯之地有限(限度)居: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居十日(过)居庙堂之高(处在)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坐)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住所)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余始循以入(表修饰)回视日观以西峰(用在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四、文化常识(1)姚鼐, 代著名散文家,与 , 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 ,世称 先生、姚 ,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 》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答案】清代 方苞 刘大櫆 惜抱轩 惜抱 惜抱 《惜抱轩全集》(2)“是月丁未”其中“丁未”是天干地支纪时法,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戊、己、庚、辛、壬、癸,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每月的______,农历称初一为“____”,称十五为“______”。称十六为“______”。【答案】最后一天,朔,望,既望 五、重点句子翻译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正在它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2、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5、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明亮的雪光照亮了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飘带一样。6、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 也。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7、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8、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9、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10、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六、作文素材积累登山与人生,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的话题,更是一个人人都要直面的话题。《登泰山记》一文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索。【运用角度】(1)姚鼐,雪中登泰山,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人生也要勇于面对挑战,才能有不一样的成功。(2)登山与人生,都应该有大境界、大目标,在目标的召唤下,不断冲击、不断进取。(3)有价值的人生是不断攀登的人生。【精彩运用】二百二十年前的一个深冬,文坛巨子姚鼐与一友冒风雪登泰山,他看到“苍山负雪”的雪景与日出,留下了千古佳作《登泰山记》。我很惊讶姚鼐的独到,偏选冬天。诚然春天有漫山遍野的连翘花黄灿灿,桃花红艳艳;夏天有瀑布倾天泻落,溅起一朵朵掬不起的碎玉;春夏的泰山是丰满的,秋季的泰山是滋润的,可惜游人如织,唯有冬天,人迹罕至,才能领略泰山“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的景色,而初冬,雪未遮掩,更能领略泰山雕刻般的英雄本色,还有寺院的静穆。答案一、重点词语解释泰山之阳(山南面),汶水西(名作状,向西)流;其阴(山北面),济水东( 名作状,向东 )流。阳谷( 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皆入汶,阴谷(山北南山谷中的水)皆入济。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京城 )乘(冒)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界限 ),至于( 到达 )泰安。是(这 )月丁未( 干支纪日),与知府朱孝纯子颍( 姓名+字 )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顺着)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 )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的样子 )。戊申(干支纪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 逐渐 )见云中白若樗蒱( 古代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一会儿)成五采( 同“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皓驳(杂)色,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亭西有岱祠( 东岳大帝庙 ),又有碧霞元君( 传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 )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在碧霞元君祠东。是(这)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 帝王年号)以来;其远古刻尽漫(模糊)失。僻不当(在)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平的和方形的),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裂缝),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二、情境式默写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四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5.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6.《登泰山记》,日出之前,“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7.《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8.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9.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0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生依据目标自主复习,同桌互查,文化常识必备,情境默写,挖空练习,拓展训练,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课前学习,合作探究,目标检测,理解默写,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登泰山记》——【期末必备】高中语文全册课内文言文复习学案(统编版),文件包含《登泰山记》学生版期末必备高中语文全册课内文言文复习学案统编版docx、《登泰山记》教师版期末必备高中语文全册课内文言文复习学案统编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